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不知道長津湖啥背景?這篇文章把前因後果都說了-ZT

(2021-10-03 18:11:26) 下一個

1

 戰爭起源

 
整個戰爭有兩場:
 
一場是北朝鮮的統一戰爭。
 
在中國解放戰爭的時候,北朝鮮出力不少,而且當時東北有大量的流亡朝鮮人,這些朝鮮人加入了林彪的“四野”,這些朝鮮人跟著林總南征北戰,形成了後來的“三個朝鮮人師”。
 
這些朝鮮人在中國參加了曆次惡戰,戰鬥經驗豐富,這三個師後來被北朝鮮要回去了。此外蘇聯還給朝鮮提供了一些坦克大炮,正是在這些坦克大炮和三個師的支持下,北朝鮮發動了統一戰爭。
 
戰爭一開始打得還不錯,把韓軍和前來支援的美軍揍成了狗,逼到了釜山那一帶。
 
然後就有了我們熟知的那一段,美軍第十軍團從仁川登陸,北朝鮮的陣線被攔腰截斷,很快彈盡糧絕全線崩潰。
 
而就在仁川登陸前,毛主席敏銳注意到美國可能會在仁川搗亂,通過三個渠道向朝鮮人轉達了擔憂,發現朝鮮人並沒有反應之後,感覺朝鮮人要出事,就把“四野”的四個主力軍調去了鴨綠江,以備萬一。
 
隨後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朝鮮人果然沒有在仁川設防,美軍登陸成功。隨後美軍和韓軍一路向北,很快打到了三八線,並且不顧我方警告,跨過三八線繼續向北,從這個時候起,戰爭的性質就變了。
 
變成了我們的抗美援朝。
 
從明朝開始往後的六百年中,每次朝鮮出問題,中國肯定會出手。
 
這倒也跟“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沒啥關係,單純隻是如果朝鮮出事,我國東北將會洞開,就跟你家隔壁著了火你不能在那裏幹瞪眼看熱鬧一樣。這是每一個有遠見的決策者不能容忍的。
 
明清兩代,都因為朝鮮卷入過大戰,也都是丟了朝鮮很快國家也完蛋了,也就有了那句“舉國淪亡緣漢城”。
 
到了1950年,聯軍又一次跨過三八線,兵指鴨綠江,跟明清相比,這事又多了太多的內涵:
 
東北是新中國的魯爾區,真正的“煤鋼複合體”,東北不能成冷戰前線;
 
國內人心惶惶,有人擔心美國打進來,有人指望美國打進來,比如功德林的國軍戰犯們彈冠相慶,覺得美國人來解放他們了,除了王耀武(他作為山東地區最高長官,戰敗後沒自殺竟然被俘,被俘後改過自新的態度相當積極,讓蔣委員長對他意見很大);
 
蘇聯態度不明,很可能也想趁機進入東北,讓東北變成“東柏林”,事實上蘇聯無論如何都是贏家,朝鮮贏了蘇聯拿到了釜山港,朝鮮輸了中國就得求助蘇聯協防東北,如果美軍打到東北蘇聯正好重返東北,如果隔著鴨綠江對峙,那正好,中國成了美蘇緩衝區了;
 
蔣軍會不會從朝鮮向中國滲透?到時候西南和東北同時搗亂(李彌的第七兵團此時跑緬甸種鴉片去了);
 
蔣軍大陸殘餘勢力蠢蠢欲動,隨時準備策應東北戰事;
 
.....
 
我看了很多決策方麵的書,包括沈誌華的那幾大本都看了。感覺繞來繞去,關鍵就兩件事,也就是東北和人心:東北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新中國剛建國,人心需要安定
 
這個背景下,大家都知道應該保朝鮮,保朝鮮就是保東北,保東北就是保新中國
 
但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沒法接受。所以出兵不是問題,問題是可行性。
 
中日之間的戰爭剛結束,日本那樣的國力竟然把中國摁在地上摩擦了八年。可日本在美軍麵前也就是個渣。1941年12月8號日軍偷襲了珍珠港,1942年6月4日,牛逼轟轟的帝國海軍就被美國徹底打殘。滿打滿算堅持了七個月,這七個月中美國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征兵造船發國債。而且日本的那些甲種師團,除了近衛師團一直在東京,其他師團基本都來過中國,最後又幾乎都被消滅在了太平洋戰場。
 
對比了中日差距,再對比美日差距,最後想想中美差距,誰看了都虛。毛主席肯定也是很糾結的,不然不會思考了幾天幾夜。
 
後來他讓自己的兒子做“第一個誌願軍”,岸英是第一個了解出兵朝鮮決策的基層軍官,確實是第一個誌願軍。隻是毛主席低估了人性的惡,自己的兒子犧牲在了朝鮮,還要被人反複質問到底吃了幾碗粉。
 
正是因為巨大的實力差距,林彪不願意去朝鮮,了解林帥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謹慎過頭的人,籌劃緊密萬無一失才下手。毛主席因為這事還跟他發過火。
 
除了他,黨內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隻有粟裕和彭老總。
 
林彪說粟裕愛打“神仙仗”,就是那種敵我實力差距太大,粟裕也敢虎口拔牙。有三成勝算他就敢出手,七成勝算敢大搞,關鍵是還能贏。
 
粟裕是我黨體製的勝利,一個基層軍官,因為能力突出快速被識別,放到關鍵位置上統籌全局,而且他的意見和毛主席衝突的時候,黨內最後認同了他的觀點,這才有了1948年的淮海戰役。如果沒有他,解放戰爭至少會晚一年結束。
 
至於彭老總,屬於中間狀態,曾經以2.6萬人牽製了胡宗南50多萬人,打出了陝北“三戰三捷”,也在蘭州之戰中一開始打得一團糟。彭老總沒有粟裕那麽善於精細微操,但是也能做到以少勝多。
 
這麽看下來,粟裕最合適。不過他早年在山東、蘇中和蘇北指揮作戰,經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嚴重透支,得了美尼爾氏綜合征,還有其他各類勞損性疾病,顱裏還有三塊彈片,天天頭疼。那段時間已經病得下不了床,自然也就去不了。
 
林帥打不了這種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能打贏的仗,而且確實也病了,要去克裏米亞養病。
 
反倒是彭老總很積極,不止積極,他還有方案。可能長期在西北作戰,對山地戰領悟很深,提出來朝鮮北部山多,美軍機械化步兵展不開,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可以做到“局部優勢”,杠一下美帝還是可以的。這種思想跟毛主席一拍即合。
 
進入朝鮮的作戰主力自然是“四野”的人。“四野”人均一頂狗皮帽子,長期在東北作戰,能夠適應朝鮮環境;而且四野裏有一部分隊伍是彭老總帶出來的,比如38軍,就是彭老總平江起義帶出來的班底,他去指揮也好協調。
 
中間有個插曲,一開始說好蘇聯人提供空軍,可是中國出兵的最後關頭,蘇聯人怯場了,說是不給飛機。
 
毛主席一度糾結中國是不是繼續出兵,經過艱苦的思考,還是決定繼續執行“抗美援朝”戰略,畢竟保朝鮮就是保中國。從這事也能看出來蘇聯人的格局,做大哥的沒出息不擔事,出爾反爾,到最後誰都不相信他們,他們自己最後內部陷入內亂然後崩了。
 

2

 中美五次戰役

 
美軍和韓軍跨過三八線後非常有精神,根本沒注意、也沒想到誌願軍入朝,美韓聯軍在朝鮮北部行軍,馬上就要到鴨綠江,突然就被包圍了。
 
韓國軍隊最早遭遇迎頭痛擊,鬼哭狼嚎往回跑,一路上散布說是中國軍隊入朝了。美國人和英國人非常淡定,對韓國人的戰力表示理解,覺得應該是遭遇了北朝鮮遊擊隊被打了,很鄙夷地讓韓國人靠邊,他們直奔鴨綠江。
 
然後美軍英軍也遭到圍攻。
 
美國第一騎兵師的一個團在雲山遭到合圍,美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跟誰打,隻是發現根本沒法打。第一次碰到這種事,上一秒還一個人都看不到,下一秒就突然哨聲大作,周圍槍聲四起,部隊迅速被切成好幾段。
 
美英軍隊沒見過這陣仗,被分割的隊伍被吃掉幾塊後,剩下的見勢不妙,跑得非常快,還是傷亡了一半的人。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雲山阻擊戰,美英傷亡了兩千人,這是中美第一次交鋒,美軍打成了這樣,讓各方非常驚訝。
 
緊接著就是第二次戰役,美軍此時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已經全麵入朝鮮,在白雲山遭到阻擊後,美國最精銳的陸戰一師的大部隊繼續向北。
 
多說一句,這個時候國內破獲了一個特務大案,一群舊知識分子們擔心中美衝突,中國完蛋後美國肢解中國。他們憂國憂民,覺得惹怒美國這下真完蛋了,已經在考慮提前媾和,甚至把中國出兵朝鮮的消息走漏給了美國特務。
 
不過美國上層顯然沒太當回事,要求陸戰一師繼續向北。
 
不過軍中此時到處都是謠言說中國已經入朝,美軍裏也有點慌。所以陸戰一師慢慢騰騰地向北挪動,他們也擔心自己被包圍。
 
隨後被緊急入朝的九兵團(這支部隊就是之前粟裕指揮的隊伍)圍在了長津湖那一帶。
 
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不過九兵團的火力差,後勤補給不足,凍傷減員太厲害,本來想圍殺美軍,可是到後來連局部兵力都趕不上美軍;美軍又出動了能出動的所有飛機支援長津湖,硬是用炮彈炸開一條通道跑掉了。這個過程中,誌願軍英雄楊根思所在隊伍拚死阻擊,連隊打光後,他手持炸藥包跟美軍同歸於盡。之前閱兵的百麵軍旗裏,就有楊根思他們隊伍的。
 
在這種極度不利的情況下,誌願軍依舊吃掉了美軍的一個北極熊團3000人,美國那邊說是傷亡了1400人。這支部隊建軍很早,參加過“十四國武裝幹涉蘇聯”,在西伯利亞混過,見過北極熊,總統送了他們一麵繡著熊的團旗,所以叫“北極熊團”,屬於美軍中的精銳,這次被打殘了,軍旗還在北京軍博裏。不過後來回到美國後又重建了。
 
可惜的是,當時誌願軍的武器太差了,而且行進太快,沒帶啥重武器,主戰武器是日本留下的小口徑步槍,這種步槍出了名的射得遠但是打不死人。事實上戰場上除非是被重炮轟到了,否則當場死了的概率還是很低的,美軍傷四千多人,大部分被飛機帶去日本給救活了,說是陣亡了一百多人。而我軍這邊運送下來就太難太難了,九兵團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很多隊伍根本沒開戰就失去了戰鬥力,很多人凍傷或者戰鬥中受傷本來沒啥事,但是後勤太差,等到了醫院也不行了
 
不過對於美國來說,有個常識是,“你殺死一個美國大兵很容易,但是讓他陣亡卻非常難”。

美國的“陣亡”要求很高,必須得是戰場上交火直接死了才算,也就是大家看電影,士兵被射倒後,戰友上去試探了下,大喊“KIA”,“Killed in action”,這是美軍中陣亡的意思,否則就不算。

比如你受傷到了後方醫院死了,不算。你被敵人抓住,殺了,也不算;戰場上被車撞死了,也不算。比如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他是出車禍死的,美軍在朝鮮陣亡的人員當中就沒有他。

這就是為啥整個戰爭打完後,美國說自己陣亡了三萬人,大家都不太滿意,鬧來鬧去,後來成了五萬,陣亡人數“按鬧分配”這事也是活久見。

當然了,大家不滿意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榮耀什麽的,主要是因為撫恤金差距很大,同樣去打仗死了,隔壁老王家死在戰場上算陣亡撫恤金20萬,老李家死在後方醫院撫恤金十萬,這誰也受不了。

美國政府“陣亡認定”難,也是因為擔心死人騙錢。資本主義國家嘛,整個國家就是一本賬。
 
不說美國人了,咱們繼續主題。這就是為啥每次都想罵蘇聯人,美國已經赤膊上陣打他的小弟朝鮮了,他躲在後邊裝沒事人,如果長津湖之戰中蘇聯人幫點忙,美軍陸戰一師大概率就交代在長津湖了。
 
隨後誌願軍一直追,美軍一直跑。
 
好幾次誌願軍硬是步行跑山路繞到美軍前邊,比如在一個叫“三所裏”的地方,誌願軍38軍的113師十幾個小時步行狂奔70公裏山路,堵在了撤退美軍的必經之路上。雙方展開血戰,誌願軍武器裝備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硬是頂住美軍一步都前進不了。整個戰役中,美韓聯軍單是被38軍就幹掉一萬多人。
 
38軍也就成了“萬歲軍”。
 
這也就是第二次戰爭,到第二次戰役結束,美軍已經被趕到了三八線附近,誌願軍也順利收複平壤。
 
緊接著是第三次戰役,誌願軍越過了三八線,美軍和韓軍士氣徹底崩潰,我軍順利攻下了漢城。誌願軍的聲望達到了巔峰。
 
當時美軍就發現,誌願軍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來去如風,後來大概測算,在山地每天能行軍30公裏。而且非常善於偽裝,飛機往往貼著地麵飛行都發現不了。到了指定陣地後,等到晚上突然發動突襲。
 
經常先繞道聯軍的背後,切斷退路後,各支部隊同時發動進攻。
 
而且由於前三次戰役根本沒有蘇聯援助,主要武器依舊是抗戰時期的日式武器(解放軍接收了東北的兵工廠也都是生產日式武器),小口徑步槍,手榴彈什麽的,迫擊炮都非常少。
 
當時也沒有效果很好的反坦克武器,麵對美軍英軍的重型坦克,隻能是爆破手爬過去,把大捆手榴彈塞坦克底下。就算炸不掉坦克,由於巨大的震蕩,坦克裏的人也基本被震死,但是我們這邊往往也得付出巨大代價才能貼近美軍坦克。
 
不過美國有的特點是非常容易預測。
 
美軍每次出動,都帶著大批的給養、武器和炮彈,從來都是一大堆車輛坦克隨行。以美軍的彈藥消耗,基本就得靠著如山的補給物資才能打仗。
 
這種情況下,往往脫離不了大主幹路,畢竟汽車和坦克又不是驢,在爬山方麵不太行,這樣就讓我軍易於預測美軍行動方向,畢竟以朝鮮北方的地理條件,可選的道路並不多,而且道路環境非常差。
 
後來美軍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就死於車禍,集團軍司令非常大了,巴頓在歐洲戰場的時候就是集團軍司令。這個沃克死後,換上了李奇微,李奇微後來接替麥克阿瑟。
 
正是因為美軍可預測,我方就可以在那種地形比較有利的地段設伏,後來有個爆破手去給毛主席做匯報,他作為戰鬥英雄,非常善於因地製宜,有一次炸開了一塊大巨石,把美軍坦克撤退的路堵得死死的,美軍雖占據絕對優勢,但硬是沒衝出去。
 
所以美軍發現在北朝鮮打得很憋屈,機械化優勢沒法施展,經常夜戰,美軍空軍優勢也不太明顯。而且開戰後美軍根本不知道對麵到底有多少人,很快就慌得一批,前三次戰役,美軍一直沒太找著北,盡想著跑路了。
 
不過這場戰役打的時間非常短,持續了八天,誌願軍經過連續作戰,已經非常疲憊,並且補給線也太長了,供給不上來。於是很快就撤向三八線以北,第三次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結束後,漢城丟了。美軍丟了這麽大的臉,當然不能接受,於是發動了全麵反攻,大批陸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重新殺向三八線。
 
誌願軍此時後勤供應不上,隻好有序撤出漢城,撤向三八線以北。我們之前聊過的50軍,這支部隊以前是國軍雲南雜牌,長春戰役中投誠。在這次撤退中為大部隊保駕護航,完成了掩護任務,硬是頂住聯軍一步不退,為大部隊爭取了撤退時間。
 
尤其是在白雲山這個地方爆發了一次打仗。白雲山在現在韓國漢江南岸,50軍的一個團在這裏頂著美軍第25步兵師激戰11晝夜,美軍硬是一步都沒能前進,最終以傷亡300多人的代價幹掉了美軍1200人,而且完成任務後順利撤出陣地。完成任務太出色,百麵軍旗裏也有他們的一麵。
 
這次大撤退,就是第四次戰役。
 
然後就是第五次戰役。
 
這次戰役是整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仗,參戰雙方投入了一百多萬人,誌願軍和朝軍對美軍陣地發動了一次全線猛攻,但是效果不佳,美軍向戰場上投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炮彈和凝固汽油彈。
 
在美軍絕對優勢的炮兵和空中優勢下,誌願軍損失慘重。整個戰爭中誌願軍傷亡19萬,這次就傷亡了7萬多。也正是這次進攻中,擔任掩護任務的180師陷入重圍,大規模被俘。
 
大家記得之前川普在疫情期間頒布的那個“國家緊急狀態”吧,戰爭期間杜魯門也宣布美國進入了緊急狀態。並且全國加稅,當時出台了一個《1950年收入法案》,把企業所得稅從38%上調到了45%,並且凍結了工人工資和物價,擴大財政指出支援前線,從這裏也能看出來美國對這事很重視。
 
第五次戰役後,雙方陣線基本維持在了三八線附近,蘇聯目睹了我軍在朝鮮的表現後,超預期超到天際去了,大規模向誌願軍交付物資。
 
拿到物資的我軍炮兵越來越犀利,到了上甘嶺戰役,我軍炮兵已經可以跟美軍打平了,70%以上的敵軍都是被我方炮兵給打死的。
 
美軍為了打破平衡,瞄準了我軍的後勤補給通道,他們內部叫“絞殺行動”
 
啥是絞殺呢?
 
這是美軍的習慣,南北戰爭那會,美國政府軍就把自己的南方大城市燒了個幹淨,導致南軍叛軍徹底沒了戰略物資選擇投降。
 
1944年美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被德軍給杠了下,美軍出動5萬架次飛機,往地麵上投了上萬噸炸藥,專門炸鐵道樞紐和各種橋梁,讓德軍在前線一粒子彈都拿不到。後來美軍又在越南瘋狂轟炸橋梁。整體而言,美軍對炸橋有癮。
 
現在又要轟炸我軍後勤供應通道。
 
我軍對這個事也非常上心,而且創造性非常強,搞出來了水下橋,搖擺橋,甚至有些橋白天就拆掉,晚上再架起來。
 
重點區域用大量高炮防守,到了後來,美國飛機不再去平壤往北了,那地方高炮凶猛,再加上米格戰機在天上巡邏,美軍占不到便宜而且日常被擊落。這種情況下,地上已經基本安全,鐵路也不再被轟炸。這塊區域,一般叫“米格走廊”。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軍擼大炮擼得非常凶,我看到個數據,說是整個戰爭中擊落2335架飛機,擊傷7512架。這個戰績才保證了天量物資從中國東北運往三八線。一開始對這個數據是不相信的,後來專門查了下美國的數據,問題不大:
 
據美國空軍參謀富雷特爾的《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一書第645頁記載,聯軍從路基起飛的戰機在作戰中墜毀1986架。但這並不是美軍損失的全部飛機數量。因為這隻是聯軍從陸基起飛的飛機中損失的部分。
 
海軍情報處軍官哈利恩在《The Naval Air War in Korea》一書第286頁記載,海軍(不含陸戰隊)在戰爭中共損失了1248架飛機。上述數字相加,合計為3234架。比我軍提到的還多,估計是我軍擊中後飛走了,沒到家就墜毀了,我們這邊不知道他們已經追了。
 
所以戰爭後期我軍高炮打得飛起,完全不是初期那樣被美軍壓著打。
 
之前那個電影《金剛川》裏說的那個大橋是一座關鍵大橋,而且這個時候是物資最充足的時候,卻放了倆高炮,怎麽可能嘛。
 
而且高炮操作規章裏有詳細說明,必須打一仗挪一窩,防止下次一開火防空炮就被端了。
 
大規模坑道作業也讓誌願軍對美國作戰中遊刃有餘,美國人想盡了辦法,依舊沒法突破,後來甚至開始考慮扔核彈,但是蘇聯此時也已經有了核彈,核威懾已經形成,美國也就說說。
 
後來美國軍人集團還叫囂說是要在中國大陸登陸,擴大戰爭。這事就更沒個譜了,當時總統已經是艾森豪威爾,他讓軍人們哪涼快到哪呆著去。老艾後來在卸職演說裏專門讓後來人警惕“軍工複合體”,這夥人為了錢,啥事都幹得出來。
 

3

 僵持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圍繞戰俘的問題。
 
多說一句這個戰俘的事,美國後來一直是要求一比一換俘,問題是中國這邊的俘虜確實是比美國那邊的少很多。
 
這倒不是我們抓他們的人少,而是前期抓到戰俘做一番教育就給放回去了,希望俘虜們回去給大家說清楚我軍這邊的政策和精神,避免他們被圍後拚死抵抗。
 
好處是美軍內部現在也流傳著中國軍隊不虐俘不殺俘的傳說,拚死抵抗的非常少,毛病是等到換俘的時候發現我們手裏沒人。
 
所以談判進行得非常艱苦。這個過程中美國人也想以戰促和來著,氣勢洶洶發動了幾次小規模戰役,不過沒啥效果,士氣又有點維持不住。
 
我軍在這個階段開始搞“零敲牛皮糖”、“冷槍冷炮運動”,也就有了我們常說的狙擊手張桃芳的事,這位上甘嶺狙神一個人射殺了214名美軍,這段時間張藝謀導演好像正在拍這部神射手電影。
 
美軍士氣非常低落,根本不想打,也找不到打仗的理由。為了提升士氣,美國軍方想到的辦法是去東京嫖娼,士兵在朝鮮駐紮夠一定的時間,就可以撤到日本修整,日本那邊為了生活費,積極去伺候美國人,兩年間在東京生出來了20萬混血寶寶。
 
到後來美國人實在是不想打了,而且看著中方的坑道也發怵。幹脆同意了中方的條件。
 
 

4

 尾聲

 
記得很多年前,我哥們跟我說朝鮮有座橋被炸了修、修了炸,他非常感動,如果有機會,他希望冒著彈雨去修橋。
 
去年年初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他大過年第一批去武漢支援,他們一起去的幾個都是北大醫學院的。那時候風險大極了,他媳婦也是醫學博士畢業,那兩天差點信了佛。
 
所以知乎上有個帖子:你願意為國捐軀嗎?
 
下邊最擲地有聲的一個回答是:你以為今年誌願前往武漢的那些醫生在幹啥?
 
這就是文化傳統的力量,朝鮮那些最可愛的人的力量,關鍵時候,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頂上去。
 
這也是為啥前些年有一茬人瘋狂給那場戰爭潑髒水。畢竟讓一個民族軟弱,最好的辦法就是壞掉他們的圖騰,汙名化他們的英雄,讓後來人再也不想給這個民族去努力去抗爭。
 
借用知乎上的一個帖子結束本文吧,作者 @Juli。
 
如何看待那場戰爭: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
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
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
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平心靜氣看待,這應該是人類曆史上戰爭的巔峰,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跡。以弱勝強,師出有名,信仰純潔,同仇敵愾,官兵平等,軍紀嚴明,善待百姓,優待俘虜,戰法出色,名將輩出,英雄無數,又沒有天氣加成,自身後勤和裝備嚴重處於劣勢,完全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智慧作戰,翻遍各國戰史,抗美援朝應該在人類熱戰爭精彩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基本等不來挑戰者的第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