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小說連載:少林軼事(10)

(2025-09-02 07:30:07) 下一個

 

少林軼事

(10)

 

翌日清晨,寒霜鋪地。

石鎖被召至戒律院禪房。玄悲大師與方丈皆在,慧真師兄亦肅立一旁。

“石鎖,”方丈開口,聲音比平日更顯沉凝,“經昨夜商議,寺中決定遣人前往洛陽,麵見留守張大人,陳明黑風澗之事,探聽朝廷動向,並設法查清那神秘紋飾的來曆。此行幹係重大,亦風險難測。”

石鎖的心猛地一跳,隱約預感到了什麽。

玄悲接話道:“慧真師侄領隊,另有兩名沉穩弟子同行。你,也一同前去。”

石鎖愕然抬頭,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一個心中仍懷仇恨、入寺不過數年的俗家少年?如此重要的任務?

“大師...…我...…弟子年輕識淺,恐難當此任...…”他下意識地推拒,不是畏懼,而是深知責任之重,遠超個人能力。

“非是要你獨當一麵。”玄悲目光如炬,似乎看穿他的心思,“你隨行即可。多看,多聽,多學。你非僧侶,身份便於在市井中行走探查。且...…”老和尚頓了頓,“你心中之結,或許也需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尋一個答案。”

最後那句話,輕輕叩動了石鎖的心弦。他心中的仇恨,在黑風澗的鮮血與迷霧中,似乎被攪動得更加混沌,卻又隱約指向某個未知的方向。

他不再猶豫,深吸一口氣,單膝跪地:“弟子遵命!定當竭盡全力,輔佐慧真師兄!”

“起來吧。”方丈溫言道,從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此信需麵呈張留守。此外,寺中會給你們備些盤纏和必備之物。記住,此行非為逞強鬥狠,首要在於打探消息,見機行事,保全自身。遇事多聽慧真決斷。”

“是。”石鎖雙手接過密信,隻覺得那薄薄的信箋重逾千斤。

“即刻準備,午後出發。”玄悲最後吩咐道。

退出禪房,石鎖的心仍在怦怦直跳。他回到簡陋的居所,開始收拾行囊。幾件換洗的粗布衣裳,一小包傷藥,還有那柄陪伴他許久的、刃口已磨禿了些的柴刀——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將其塞進了包袱最底層。

午齋過後,出發的時刻到了。

山門前,慧真帶著另外兩名武僧已準備停當。他們都換了尋常百姓的深色布衣,但挺拔的身姿和精光內斂的眼神仍難掩其身份。馬匹不宜遠行且目標太大,他們選擇步行。

玄悲大師親自送至山門處。老和尚沒有多言,隻是逐一看了看四人,最後目光落在石鎖身上。

“紅塵萬丈,是非紛擾。守住本心,方得清明。”玄悲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人耳中,“去吧。”

“謹遵師叔教誨!”慧真四人齊聲行禮。

石鎖最後看了一眼巍峨的少林山門,看了一眼遠處棚戶區升起的嫋嫋炊煙,看了一眼玄悲大師那如山嶽般沉穩又深邃的身影,轉身跟上慧真等人的步伐,大步流星地向山下走去。

離了嵩山地界,景象逐漸不同。官道上行人車馬漸多,時而可見拖家帶口、麵有菜色的逃難百姓,與偶爾疾馳而過、神色倨傲的官兵驛馬形成鮮明對比。路旁的村鎮,大多顯得蕭條破敗,牆垣上甚至殘留著兵火劫掠的痕跡。

“這幾年,世道不太平。”慧真低聲歎道,眼神中帶著悲憫。

石鎖沉默地目睹這一切。他自幼在山村生活,雖清貧卻安寧,後來突遭匪劫,也是瞬間傾覆,之後便入了少林。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出嵩山,看到這亂世下的民生多艱。個人的仇恨,在這幅廣闊的苦難圖卷前,似乎又被衝淡了幾分。

曉行夜宿,非止一日。

越靠近洛陽,氣氛似乎越發微妙。盤查的關卡增多,官兵的眼神也愈發警惕,對過往行人,尤其是他們這等精壯男子,盤問得格外仔細。好在慧真經驗老到,應對得體,隻說是一同去洛陽投親訪友的鄉民,倒也順利過關。

但石鎖敏銳地察覺到,慧真師兄的眉頭越皺越緊。

“師兄,有何不對嗎?”一次過關後,石鎖低聲問道。

慧真目光掃過遠處一隊盔甲鮮明、似乎不同於尋常州縣的軍士,低聲道:“洛陽周邊的防務,似乎格外緊張,調動的像是...…王浚的直屬兵馬。”

王浚!這個名字讓石鎖心頭一震。

幾經周折,巍峨的洛陽城廓終於出現在地平線上。那是一座巨獸般的雄城,城牆高聳,門闕森嚴,遠非沿途所見的任何城鎮可比。但一種無形的壓抑感,也隨著距離的接近而愈發濃重。

排隊入城時,他們看到了城門口張貼的海捕文書,上麵繪著幾個麵目凶悍的頭像,罪名是“嘯聚山林,滋擾地方”,但落款和印章卻有些模糊不清。

“不像尋常官府文書。”一名同行的武僧低語。

慧真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噤聲。

進城之後,更是別有天地。寬闊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一派繁華景象。然而,在這繁華之下,卻暗流湧動。隨處可見巡邏的兵士,眼神銳利地掃視著人群。一些深宅大院門前,護衛明顯增多,氣氛緊張。

他們按照計劃,先找了一間不起眼的小客棧住下。

安頓好後,慧真將石鎖叫到一旁:“師弟,你身份便利,可先去市井之間走走,聽聽近來洛陽可有甚異常傳聞,尤其是關於嵩山方向或...…王參將的。我們去留守府附近探探情況,晚些在此匯合。”

“是,師兄。”石鎖點頭,他正想好好看看這座巨城。

獨自走在洛陽的街道上,石鎖感覺自己像一滴水匯入了大海。周圍的喧囂和繁華讓他有些目眩神迷。他豎起耳朵,努力從嘈雜的市聲中分辨有用的信息。

酒肆茶棚裏,人們多在談論物價、生意或者一些八卦趣聞。但當他刻意走近一些看似走南闖北的行商或老人身邊時,隱約能聽到一些壓低的議論。

“…...聽說東麵不太平啊,好幾股綹子鬧得凶...…”
“噓...…慎言!什麽綹子?誰知道是哪路人馬…...”
“…...王大將軍最近兵馬調動頻繁,說是剿匪,可這陣仗...…”
“...…唉,這世道,生意難做啊,關卡查得嚴,動不動就扣貨...…”
“…...可不是,聽說前兩天還有一隊胡商被扣了,說是來曆不明...…”

胡商?石鎖心中一動,想起那詭異的木牌紋飾。他聲色不動地靠近聊天者。

那幾人卻警惕地看了他一眼,立刻轉移了話題,聊起了風月。

石鎖心中失望,但並未放棄。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目光掃過兩旁店鋪的招牌和貨物,希望能找到類似紋飾的線索。

不知不覺,他走到了一處相對偏僻的街巷,這裏多是些經營皮革、藥材的店鋪,氣味混雜。忽然,前方傳來一陣嗬斥和哭喊聲。

隻見一家藥材鋪前,幾個兵丁正粗暴地推搡著一個老者,店鋪裏的藥材被扔得滿地都是。
“老東西!說不說!那批貨到底哪來的?”一個隊正模樣的軍官厲聲喝問。
“軍爺...…軍爺明鑒啊...…都是尋常山貨...…小民
守己安分...…”老者跪地哭訴。
“放屁!裏麵明明混著紫暈藤!那是軍管藥材!說!是不是從黑風嶺那邊流出來的?”

黑風嶺?石鎖耳朵立刻豎了起來。那就在嵩山區域!

“沒...…沒有啊軍爺...…小民不知道什麽紫暈藤…”老者磕頭如搗蒜。

那軍官顯然不信,罵罵咧咧地指揮手下:“搜!給我真真搜!把這老家夥帶回去嚴加審問!”

石鎖心中一驚,隱隱覺得這事或許與少林、與那古道有關。他正猶豫是否要上前再看個究竟,忽然感覺肩膀被人從後麵輕輕拍了一下。

他渾身一僵,猛地回頭!

隻見一個頭戴鬥笠、看不清麵容的灰衣人站在他身後,低聲道:“小兄弟,看熱鬧莫要太近,惹火燒身。”

石鎖心中警鈴大作,下意識握緊了袖中暗藏的短刃:“你是何人?”

那人卻不答,隻是壓低鬥笠,快速塞給他一個東西,然後轉身混入人群,眨眼便消失不見。

石鎖愕然,低頭看向手中。那是一個小小的、折疊起來的油紙包。

他迅速走到無人角落,打開紙包。裏麵並非什麽密信,而是幾根幹枯的、帶著奇異紫暈的藤狀植物——正是剛才那軍官所說的“紫暈藤”!

除此之外,油紙上還用一個奇怪的炭筆畫了一個簡易的圖案——那扭曲盤繞的紋路,竟與古道中發現的神秘木牌碎片上的紋飾,相似幾分

石鎖的心髒狂跳起來!

這人是誰?是敵是友?他為何給自己這個?這紫暈藤和圖案又意味著什麽?

他猛地抬頭望向那人去的方向,隻有熙攘人流,早已不見那灰衣鬥笠客的蹤影。

無數的疑問和一種強烈的不安感,瞬間將他籠罩。

洛陽這座繁華的巨城,在他眼中,頓時變成了一個巨大而危險的迷宮。而少林的命運,似乎正與這迷宮中隱藏的秘密,緊緊地糾纏在了一起。

他不敢久留,將油紙包小心收好,匆匆向客棧方向趕回。他必須立刻將這一切告知慧真師兄。

夕陽的餘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射在洛陽城寬闊而陌生的街道上。

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