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憶海拾貝(28) 屢敗屢戰下考場

(2017-12-16 13:10:19) 下一個

 

28. 屢敗屢戰下考場

 

    說完洞房花燭的辛酸,再說金榜題名的坎坷。

 

    我1977年6月份結婚,沒想到當年7月份國家就恢複了高考,在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掀起了億萬人夢寐10年的大學招生風潮,讓我內心那“唯有讀書高”的熱望迅速升騰,但閉塞的農村根本無法知道國家對已婚者的諸多限製。

 

    當我興致勃勃地趕到公社報名處時才知道,當年大學招已婚者隻對1966~1968年高中畢業的“老三屆”,而我這個1967屆的初中畢業生被無情地排除在外。雖然現實冷酷,但不死心的我在開考的前日傍晚仍舊與公社的文教助理軟磨在北官莊五七高中考場院內。

 

    本想用“就是進了考場也未必高中”來麻痹自己,但在下場的學生邀我鑒別答案時,我竟然發現當年的高考題有模棱兩可的(官方後來也承認出題有誤),也有難度一般的,也因此更加惋惜錯過了讓祖國挑選的難得機遇。

 

    難忘的1978年,我終於盼到了擠進考場一試身手的機會。在那被步後塵者稱作“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趕考過程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出發時,愛人抱著剛過百日的大兒子在我的提包裏滿懷深情地塞進了幾個熟雞蛋。到了傍晚,雞蛋在“黑色七月”的高溫下叟了,望著麵前這寄托著全家人期望的難得營養品(當年確實是這樣),我還是勇敢地吃了下去,結果可想而知:肚疼,腹瀉,胃難受,一夜沒睡好覺。病急亂投醫的我一錯再錯,又服用鎮靜劑來保證睡眠,誰知第二天拿到數學試卷時,上麵的考題都與我似曾相識,連解析幾何中判斷“圓的方程”這一基本知識都成了漏網之魚,結果當年的數學卷我隻拿了三十幾分。

 

    第二件事發生在下午的考場上。七月的午後,烈日炎炎,悶熱難當。平房考場內正襟危坐的考生好像置身其外,隻聽鈴聲一響,一個個像躍出戰壕的衝鋒戰士,揮汗如雨,奮筆疾書,向著既定的人生目標全力衝刺。天公似乎不忍心刻意難為年輕人,隻用兩聲近空悶雷,就引出對流雨一陣緊似一陣。年久失修的平房考場本來就對遮風擋雨心有餘而力不足,突遇暴風驟雨,更是捉襟見肘,任憑那銅錢大的雨滴穿堂入室,給搜腸刮肚的考生澆一頭冷水。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考生們一個個捂著心血凝聚的考卷,四散躲藏。那時候的人都實心眼,掂著決定命運的試卷擠在一起也沒見有人相互“切磋”。可惜“插曲”短小,大概十幾分鍾就雨過天晴,嚴肅的考場又恢複了平靜。

 

    在那難忘的高考過程中,我患難與共的同桌也值得一書。那時候的高考不像現在一樣,單人單桌如臨大敵,讓人不可避免地想起壁壘森嚴的楚河漢界,而是兩人一桌,如學生聽課一樣。我在考場落座時,竟發現同桌考友是自己在水地河學校任教時的“門徒”,記得她當時就品學兼優,“貴”為班長。開考後,她可能認為和老師同場競技不好意思,故老是挎著桌子角撤在一邊。在緊張的考試過程中,我忙中偷閑地瞄她幾次,發現她可能受當時浮躁的時代影響,繼續深造時沒能夯實基礎知識,卷子上的答案有幾處都似是而非。當時我想,如果她能瞟上幾眼我的卷子,其高考成績一定會水漲船高。但這個學生太老實,在整場考試過程中,她非但不“關心”我的答案,而且目不斜視,中規中矩。見她實在不開竅,臨出場前,我故意把自己的試卷往她麵前推一推,又專門點了點我的答案,“鼓勵”她“該出手時就出手”,見她抬頭笑了笑,明白了意思我才離開。

 

    結果,當年我校有成績260分的上了中牟農校(中專),有同學成績310分的擠入開封師院(本科),而我的高考成績296分沒走,是因為我的分數大專不到而中專已婚。沒想到我處處引導別人不要太實在,而自己就是因為在高考誌願上誠實地填報“已婚”而慘遭淘汰。

 

    遭此挫折之後,我以為自己一輩子就“麵朝黃土背朝天”了,可隻待了一年,又傳來招考民辦教師的喜訊。

 

    因為當時的農村學校大多靠民辦教師支撐,數量眾多的“泥腿子”教師都眼巴巴地盼望著成為“正規軍”,所以招考的資格審查相當苛刻,什麽連續教齡、學曆、年齡等等等等逐一核實。記得當時全縣符合條件的一千多人,按考試成績從高到低隻錄取80個,競爭異常慘烈。

 

    開考前,我們北山口公社的一幫“難兄難弟”在鄭州第二拖拉機廠學校考場外研討一道平麵幾何題,由南官莊的李鐵山“主講”,部分人在周圍“敲扁鼓”。因為我求學時就沒能學到平麵幾何,後來的自學又隔三卯四,故自己的水平絕不敢在眾人麵前“露能”。討論到高興處,我忍不住插了一嘴,臨進考場時,水地河的張金龍小聲議論說:“白繼周還行。”潛台詞很明顯,以眾人原先的估計,我白繼周參加考試隻有捧場的份兒,金榜題名的概率微乎其微。

 

   時間不長,大隊的高音喇叭公開宣布,我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名列北山口公社榜首。這一消息不但令他人驚奇,就連我自己也感覺意外。為此,我詳細地總結了自己的備考過程:本人平常多教數學,對應用題的分析能力比較自信,而不放心的平麵幾何,臨考前我從一本破爛不堪的複習資料中見到的解題思路恰巧與考題不謀而合。我基本不教語文,但年前學校班級調整,校長點名非讓我代語文課不可,我的語言表達、文章修改、古文閱讀等多種技能因此得到長足長進,而這次考卷上的古文翻譯又是我輔導學生多次複習過的原文。看起來,“機遇對有準備者總是無私的”,這話一點不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