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親曆40年前的高考

(2017-12-02 04:35:02) 下一個



 

 

  屈指一數1977年那場人類曆史上尚無先河的全國高等院校統一入學考試,簡稱”高考”已經過去整整40周年了!至今,回想起來心緒還不能平靜,百感交集啊!是那年的高考,讓我初次嚐試了生活的沮喪,無奈,彷徨和喜悅。也是那次的高考,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


 

 

 

  事情還要從下鄉插隊開始。截止1977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進入了第十二個年頭,全國的大學招考也停止了十年了。高中畢業生絕大部分要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就是所謂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每年下鄉的知青隻有零星的機會進入工廠工作,或參軍,別無它選。我們那一批知青是所謂的廠社掛鉤,即父母的工作單位負責選定子女下鄉的集體戶,然後我們以插隊的方式加入到已經存在的集體戶裏。每天和社員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不說整日單調重複的生活; 繁重的體力勞作,就那沒有指望沒有盼頭的苦巴巴的日子就足以讓人頹廢,迷茫了! 一晃兒,插隊的日子已經過去兩年多了!突然一天,1977年10月21日傳來國家要恢複全國高考的消息。哇!停止十年招考的大學要恢複高考製度了!要全麵向社會招生啦!人們奔走相告,我們這些知青更像是久旱逢甘露一樣喜悅, 似乎有了重生的機會。這是我盼望已久,夢寐以求的事啊!公社批準凡是要參加高考的知青可以馬上回城複習。我們集體戶共有28人 ,上有67年初中畢業的老生,下有77年當屆的新生。有老大姐已經嫁給了隊裏的農民生兒育女了!有的已經練就了一身的農家把式,做起農活來遊刃有餘了。末了,全戶隻有我們三個人報名參加了高考。

 

 

  我不加思索的隨著高考的知青回城準備去了。到了家真是兩目空空,兩手空空啊! 不知道從哪下手。文革十年是文化的浩劫的十年 。好多書都被破四舊時燒了。恰巧一位同學的朋友是師大附中子弟,便找來一本過去的中學課本和習題集。我們如獲至寶的相互傳抄。我住在朝陽區的學院區,我們就常常跑到地質學院的教學樓去偷聽大學生們的課程。有的單位為自己的子弟辦高考補習班我們也去蹭油。所有的輔導班都擠滿了如饑似渴的知青,大家都在和時間賽跑要在壹兩個月的時間裏補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和時事。

我每天學習到深夜,飯顧不上吃,就把熱飯盒用手巾包裹起來保暖,待學習至深夜時吃上一點兒。很快一個多月的日子飛一樣過去了。下麵要報誌願了。每個人可以報兩個誌願。不過,聽說第二誌願錄取的可能性不大。父親執意我學醫,他說學醫越老越吃香。我羨慕雲遊四海的人,一心想離家遠一點,看到北京地質學院有一個專業叫航空物探的。從名字上看好像能四海為家,就準備報這個學校。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想法差不多,想想我們雙雙背起背包踏破鐵鞋為國家尋覓寶藏該是多麽自豪,有趣的事呢!報誌願的事在我和父母之間像拉鋸一樣反反複複。直到要交登記表的最後時刻,我妥協了。畢竟這是我人生的分水嶺,考過了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考不取還要回農村修理地球。這之間的差距是天壤之別呀!我怕輸了!況且,自己心裏沒底不知道會考個什麽成績。覺得穩妥一點還是考個離家近的,萬一有閃失有個回旋餘地。因此,沒能和好朋友一起去外地讀書。至今,心裏還覺得對不起她呢!
  77年全國統一考試定在年底11月26-27號進行。所有報考的知青必須回原地參加考試。我們的考場是在雙陽公社的一所小學裏。我們集體戶離公社步行要走一個半小時,當然,步行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啦!公社就把我們這些遠道的知青安排在公社附近的老鄉家裏。我和同戶的另一個女生被分到一個孤寡老婆婆家裏。老婆婆孤身一人,養了一個口大肥豬????。白天同吃一鍋飯,晚上同睡一鋪炕。天冷了,????睡炕頭,婆婆睡炕稍。聽說我們要來,婆婆特意讓????睡在地上,把炕頭騰出來留給我們倆睡。一進門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豬糞味兒。我心想,這可怎麽睡呢?但天色已晚,我想無論如何今晚得在這裏對付了。正百般無奈的時候,忽然一個小夥子進了門,說他是公社某某領導派來的,要接我一個人去那個領導家住。懵懵懂懂中,我跟隨那人走了。我心裏一直惦記著那個和我一起來的同戶的同學。後來聽她說,那天晚上她也被重新分配到另一個人家去住了。我隨那人來到一個離考場很近的一所房子。房主沒有作自我介紹,我也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心想一定是父親托了什麽人,對我有個照應。這戶人家的各個方麵的條件要比剛剛那個婆婆家不知要好上幾百倍。四周牆壁用漂亮的壁紙裝表,大炕的表麵是一幅美麗的百花園圖案再塗上光亮亮的亮漆分外搶眼。南麵一水兒的玻璃窗把整個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房間內一塵不染,不多的家具排放井井有條。5間大瓦房似乎隻有一個女主人。我被安排在東廂房裏。一鋪偌大的大炕隻有我一個人, 所有被子,褥子都是嶄新嶄新的。整日的顛簸,碾轉的旅途,疲勞馬上籠罩了我。不知不覺,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第二天一早兒,主人大嬸為我準備了熱乎乎的早餐。因為心裏緊張,我胡亂吃了點,就急急忙忙去考場了。我按登記號碼來到指定的教室,指定的座位。東北數九寒天的天氣,教室裏沒有點爐子,感覺教室裏麵和外麵一樣冷。加上心裏的緊張,牙齒,手腳一塊兒的哆嗦。手凍得筆都拿不住。就這樣,連考了兩天, 四門課程, 有政治, 語文, 數學, 和物理/化學。試畢,謝過寄宿的大嬸,我便回城裏了。

 

 

  回到家裏,爸爸第一句話就是,"你考得怎麽樣?" 我說:"我也不清楚"。真的,這是我第一次講話沒自信。爸爸又問,你估計能打多少分?,我說也許80多分吧!爸爸一聽,臉一沉,說,“那你考不上了!”。我一聽心裏更是沒底了。壞的想法一股腦的湧現出來。考不上怎麽辦? 還要回農村幹活嗎?要幹多少年呢?我開始哭了起來。不思茶飯。第二天,爸爸下班了。臉上不像昨天那樣難看了。他說,聽別人講,像這種全國大考如果及格就很不錯了。我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了許多。在家裏沒什麽事做,隻好回集體戶等消息了。
統考後的一段時間裏各校組織招生小組去省裏封閉招生去了。這時我才曉得招生的順序是名牌大學先招,然後是地方上較好的大學,再者是一般的大學。所以,報考誌願時應該是把第一誌願放在外省名校,然後依次排隊。我的考試分數為274分,那年的錄取線為180分。我的分數進北大,清華都是可以的,隻因對報考程序不了解,錯失了良機。我的第一誌願是吉林省白求恩醫科大學。依照我的分數靜靜的等錄取通知書就行了。同樓裏與我一起上小學,中學,下鄉的兩位男同學也報考了大學。據說考得不太理想。後來聽說白醫大也有招生組去省裏招生了。並且,招生組的成員之一就是我們樓上的鄰居。那兩個男生的父母忙著去找這個人幫忙。這可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呀!招生的過程錯綜複雜,萬一出點差錯,豈不遺憾終生麽!我的父母也決定去和那位鄰居說說,請他多關照。幾周過去了,那鄰居回來了並直接把錄取通知書給我帶了回來。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那鄰居的關照。他說,我的分數很高,第一誌願又報的是醫大,自然而然就被錄取了。而其他兩個男孩分數都達不到醫大的錄取線隻能想辦法去其它的學校了。那個鄰居幫助他們,一個作為走讀生進入了長春光機學院,另一個去了延邊醫學院。到此為止,考大學一事塵埃落定。
  中國曆史上這場轟轟烈烈的考試是十年文革動亂後恢複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的第一次。大約570萬人報考,錄取27.3萬人,錄取率4.78%。理科考試科目有語文,政治,數學,和物理/化學。考生來自工廠,部隊,機關,學校,農場,農村。這是十年內積累的優秀人才。年齡參差不齊,年長的近40歲,年輕的16,7歲。是整整積壓了一代人啊!


 

 

  這次高考沸騰了一代人的熱血,改寫了一代人的命運。熱血又化成洶湧澎湃的浪潮開始了中國曆史上催腐拉朽的潮流。為今後中國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人脈基礎。

 

  下麵是1977年吉林省高考試卷。感謝白醫大李至同學的提供。

 

雖然作為大學入學考試試題現在看起來不難,但相比當時的條件,經過10年上山下鄉蹉跎歲月;十年的文化禁錮; 隻有 短短一個月的披星戴月的苦讀,能應付這種決定命運的大考該會有多強的心理意識,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體魄呀!
這就注定了七七級是未來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是中國發展的生力軍。為我們的七七級驕傲!七七級的精神將永存史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