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

健康是自己主觀控製的結果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越聰明的人越不會做這三種事 太“掉價

(2021-07-21 19:39:06) 下一個

所謂“細微之處見斟酌”,一個人聰明與否,睿智與否往往不是他自己自誇出來的,而是通過實際行為觀測出來的。

如何定義聰明?聰明與愚昧不僅僅存在於智商差距之上,更存在於為人處事之上,而如何高效解決問題,如何有效趨利避害,就是聰明與愚笨的區別。

眼光長遠與目光短淺也是區別,而選擇猶如棋盤落子,誠如哲學中的聯係觀:萬事萬物都有聯係,牽一發而動全身,無形之中你的選擇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局。

聰明的人不僅會解決已有的問題,同樣還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會為自己招來不必要的禍端,越是聰明的人越明白如何趨利避害,他們越不會做這幾件掉檔次的事。

1.背後論人長短:假聰明,真愚昧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故事,這個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性格的,各式各樣的舉止,讓每個人的人生都在與別人人生不停交織的過程中變得精彩紛呈。

而人際交往中,接收信息與輸出信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嘴巴的作用就是為了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快速,更加便捷,而人的耳朵與眼睛則是鑒別信息與提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我們會從他人的言行中來判斷這個人,同時也會在別人的討論中來判斷別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方麵言語方便了信息傳播,也帶來問題的複雜化。

有些人就熱衷於在背後給別人立人設,他人究竟是什麽樣的,仿佛他一張嘴就有形象,越是愚笨之人,越愛背後論人長短。

從當下來看這種行為避免了正麵衝突又傳播了別人的負麵信息,似乎是“一舉兩得”,如果從長遠來看,這必定損人不利己,何以見得,真聰明之人知道什麽該為,不該為。

不少心理學研究證明你在與別人討論其他人時,你所說出的帶有主觀情感色彩的詞語很容易成為別人對你的印象和評價,聰明之人又怎麽會不懂這個心理學原理。

論人長短是極其掉檔次的事,他人根本不會因為你的“真知灼見”而對你刮目相看,隻會對你有更強烈的防備心,你的惡語中傷在明人眼中又怎麽會察覺不了。

2.圓滑奉承:兩麵三刀,見風使舵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明也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提升,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更加全麵,更加理智,而快速變革的時代中心,很多人為了成功而撞的頭破血流。

在撞得頭破血流之後,他們開始怨天尤人,開始把自己不成功的因素歸結為自己不夠薄情寡義,不夠惡毒,狠心,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成功必須要用人性之惡墊底。

越來越多的人鼓吹隻有那些阿諛奉承的人才有本事走向自己想要的地方,一時之間,善良與澄澈竟然成了不能獲取成功的阻礙。

很多人一張嘴就滿口人際交往技巧,圓滑奉承,見風使舵才是真情商,不可置否,人確實愛聽虛假的吹捧,你也得想想什麽樣的人熱衷於虛假的吹捧?沒有層次的人,認不清自己的人。

聰明的人,即便是誇人也會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他們更不會阿諛奉承,隻有層次低的人,才會企圖用一張嘴謀求成功,聰明的人更不屑用語言討好他人。

將時間都用在奉承與討好之中的人也難有大出息,討好是低級向高級示弱與臣服的一種方式,隻有弱者才會討好強者,這種行為極其掉價,隻會讓你得不償失。

聰明的人根本不會做自我損耗的事,他們熟知心理學中的吸引力法則,你處於什麽境界,你才會擁有什麽樣的人生。

3.自我炫耀:小人物心理,會發光的隻有自己

人為什麽會有炫耀心理?炫耀在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帶有貶義傾向的詞匯,可是依舊有很多人不願意停止自己的炫耀行為,究其本質,要麽是缺乏認同感,要麽是故意找罪受。

我們再來看看小人物心理,當一個保安在守衛整個小區時,那麽他會覺得自己此時就是“皇帝”,讓誰進,誰就進,此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位高權重”,因此對別人頤指氣使。

這也同樣同理於大學宿管,管理這一方小天地,頗有成就,大學教授在和顏悅色的回答學生的問題,宿管在門口儼乎其然地教育不按時關燈的學生。

越是愚昧的人,越愛做這種滑稽之至的事,因為在聰明人眼中這確實是一場滑稽戲,小人物就像猴子一樣在珍惜自己所剩不多的,別人施舍下來的權利。

這種小人物心理也是一種炫耀,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擁有這種權利,因此他們才會高調地去炫耀,僅僅是為了滿足他們內心的可憐的自尊心。

這種行為,不僅滑稽又掉檔次,聰明的人不會做這種自取其辱的事,在高階人士口中,你隻是一個茶餘話後被談論的笑柄。

真正聰明的人,有時候低調到塵埃之中,前段時間手拿礦泉水瓶子,口裏還在啃饅頭的北大數學天才“韋神”爆紅網絡,越是簡約,越是樸素的人,越是高手。

隻有愚笨的人才害怕別人看穿他貧瘠的思想,而不停地去賣弄與炫耀,高階遊戲開發者隻會默默地修改程序漏洞,自掉身價的事他們一般沒空參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