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17 (130)
2018 (199)
2019 (109)
2020 (59)
2021 (95)
2022 (28)
2023 (12)
2024 (8)
分享一個書,《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最近看...
清淨別來無恙?除夕快樂!
來看看喜兒。想念你。 祝一切好,新年萬事如意!
清靜兄,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https://youtu.be/TDy8DyuAlU0?si=qudFi3yzm5lbtjLU
雖然年紀這麽大了,這兩年論壇各種爭論,本質上還是在...
好久沒來,似有不該,心裏忐忑。 想起裏根的故事: ...
鳥?
兔子幹的!
冬日裏慵懶的周末,圍著壁爐看照片。院子裏的四季輪番走過,大白鴨和花母雞在花叢中戲耍。小院兒裏的春秋多姿多彩。隻可惜雞太調皮了,刨地挖花攆鴨子。還不守規矩地飛進飛出鐵柵欄。被我一咬牙一跺腳送給朋友了。
有魚有鴨有鮮花的日子真好。
在北美種花不易,冬夏氣溫懸殊過大,而喜妹妹的花園居然能夠像英國花園那樣春夏秋保持花團錦簇,裏麵的心血愛花人都知道。謝謝喜妹妹讓我們賞花!
我見過一個牛人,真能控製自己的記憶,有一次跟我談完話,說了一句:過十分鍾我會把這個事兒忘掉。他說他從小就有這個能力,可以自主抹去某些記憶。有電腦delete的功能。他大概是朕知道記憶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到底記在哪裏了。
現在看來,人不能如電腦般自主delete,也不是好事兒。想洗掉的東西應該能自主洗掉才好。不是什麽都有用。
--------
我是靠寫思維的,趁機會兒寫寫啊。
最近也還是在反思這個生活到底咋回事兒。感覺是:
心痛的狀態,如果按佛教的說法,大概是屬於五蘊中的“受蘊”。體會佛教的方法就是“觀”,觀察這個感覺從何升起,如何消散,觀多了它就平複了。不過也有歧路,我也在適應。一個歧路就是:抑製過度。其實後來發現很多心理學家都出過問題,為啥呢?就像學拆電腦,裝回去時發現多了螺絲,或者學發衛星,可能頭兩次真的就爆炸了。或者如傳染病學家,自己不小心染病了。當年佛洛依德和榮格之間就有一段時間搞得神神叨叨的。
心理學認識自己,從佛洛依德來說也是“觀”,觀察發現這個是意識,那個是潛意識,榮格再看到集體無意識。都是把自己的心理過程當成客觀對象來觀察,可能觀察多了,熟悉了,就可以像開車一樣收發自如了。
或者說,科學,任何真知,包括佛教,都是通過“觀-察”獲得的。差別隻是專業人員能設計關鍵實驗,觀察方法更有效、更係統。佛教的“止觀”,就是老師設計、指導下的係統性內心觀察方法。
==========
我自己?其實是有點偏了(沒辦法,左左右右往前走吧),就是很容易不想東西,很容易睡覺,變成有點偏空了。嗬嗬,在佛教的說法,也不是中道。在調整。:),我需要鞭策!
比如想好了明天早上遊泳,第二天從熱被窩裏出來就會毫不猶豫地直接跳進隻有78度的水裏,還是蠻涼的。比如今天要走十公裏,即使是下雪也會頂風而行。
大腦思維就不好控製了。
比如睡不著覺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瞎想,可思緒仍如激流中的落葉,旋轉跳躍停不下來。比如思念的時候告訴自己要忘卻,可心還會抽搐著疼痛。
自由兄修煉長久,很想知道你可以多大程度上控製自己的情緒欲望和思維?
最近在反思佛教的修行包括兩個方麵:
1. 素質:心理素質,就是徹底操控自己身心的能力。決定做什麽,就能堅持做下去,專業一點,是禪定,決定坐,就能坐的住。有些人決定坐一個小時,就能坐一個小時,說坐一天,就能坐一天。
2. 目標:有了素質能力,還要有目標。坐到那裏,還要知道為了觀察什麽心理過程,才能徹底解開關於自我的根本迷惑。否則也不能開花結果。
==========
這兩個其實就是佛家傳統上說的“止觀”,止,類似物理學有了高能對撞機,有了實驗能力,是實驗物理。觀,是即使有了能力,也要知道為了觀察什麽物理現象、心理現象。到底想了解什麽?是理論物理。
正好最近在文壇跟糯米粥有個對話,也是我的自我反思。其中一小段在此:
【這樣說起來,做成事兒也隻有一種共同的心理基礎(不管這事兒是實際生活問題,還是心理追求),都是因為覺得某個“可衡量的結果”很值,才會持續地付出。掙錢解決生活問題,佛的修行解決生死問題,做到了,都帶來confidence)】
我覺得很多人(包括佛教天人,以及佛教修行人,在某個階段都有一個陷阱,「把懶散當成放得下」,落入無記空。這是我自己在努力跳出的陷阱。這個事情很多經典都談到,大概因為這是個普遍的心理誤區。
原文鏈接在這裏,或者清靜兄去談談?
https://bbs.wenxuecity.com/culture/609203.html
抓住抱抱啃啃,清靜新春快樂!
大讚,大美,春夏秋冬,永遠都是風景。問好清淨,兔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