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99)
第二天幫主訂的登山計劃是由慈光閣出發途徑半山寺,然後攀登黃山三大主峰中最險峻的天都峰,上嚇死人不償命的鯽魚背。再去看那個在人民大會堂上掛著,全國人民都認識的迎客鬆,最後住宿玉屏樓。
清晨起來,每個人都興奮無比。背著行囊踏著清涼古樸的青石板我們歡快地拾階而上。一千八百多個台階到天都峰,在我們心裏並沒有什麽具體的概念。山裏的早晨一點兒不熱,石縫中探頭探腦的壁虎不時地嚇我們女孩子一跳,然後就逃得無影無蹤。更有一些大膽的蛐蛐,聽見腳步聲也不怕,還在那兒高一聲低一聲地鳴叫。
“哎——你個大膽的蛐蛐。” 我跺跺腳下的青石板說,“我這麽大個腳丫子都踩上來了,你也不怕粉身碎骨。有什麽重要的事兒非得這麽賣命地叫喚?”
幫主聽見笑道:“它叫的是妹妹,妹妹你快來”。
“為什麽不是哥哥,哥哥你快來?”小跟班兒朱敏快言快語地問。
“不能是哥哥因為叫的都是公的。”棒冰一本正經地解釋,“其實它們不是叫而是摩擦翅膀發聲。很消耗體力的,就跟我們爬山一樣。”
“可是爬山的也有母的。”活潑的朱敏笑的咯咯的。後來的幾天裏我們發現棒冰知道很多動物植物的名稱和特點,小弟弟知識還不少。
大家一路說笑爬到了半山寺,每個人都有點兒累了。幫主讓大家休息一會兒喝點兒水,攢足了力氣爬鯽魚背。半山寺海拔1453米已在雲深處。一陣風吹來,雲絮如菲菲細雨橫漂漫散。在陽光的折射下亮晶晶地七彩閃爍變幻無窮。靠著寺裏的欄杆往山下看,隻聽得人言笑語隱隱約約唯聞其聲不見其人。那種朦朦朧朧似幻似真之美,非親臨其境無法描述。
三三兩兩的腳夫們也在這兒休息。他們背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什麽都有。幾塊長長的木板,一捆鋼筋,一背簍擠的在一起的母雞,幾筐糧食蔬菜…… 這讓我們第一次意識到山上的一粥一飯一磚一石乃至尺布寸紗都是這樣由腳夫一步一個台階地背上來的。
休息好了繼續爬台階,爬至1564級台階海拔1770米處,鯽魚背豁然豎在眼前。那是個立在天都峰頂的石矼,長10餘米寬僅1米,兩側是千仞懸崖雲蒸霧罩。那石矼的形狀頗似出沒於波濤之中的鯽魚之背,自上而下坡度居然達75度之上。抬頭望去風吹雲湧。好一個意欲吞舟歸北海,敢借雲雨躍昆侖。石上所站眾人有一多半是躬身或蹲著的。直嚇得我心劇跳腿粑軟,一屁股就背對著那條鯽魚坐地上了。
我恐高,很奇怪地恐。從小最怕的是火車站台和列車之間的那道間隙,每次上火車都心跳加速嚇個半死。可沒有火車的時候那一米來高的站台我一點兒都不怕,跳上跳下毫無問題。第二怕的是商店裏的手扶電梯,咬著牙壯著膽我可以哆哆嗦嗦的上,但下是萬萬不可能的。看一眼心都會從嘴裏跳出來,必死無疑。
這些我從來沒敢告訴過任何人,連奶奶都沒說過。我一直懷疑我腦子發育不全缺了一小塊兒,告訴奶奶一定會讓她對我失望而從此不再喜歡我了。
鯽魚背前所有的年輕人都不甘示弱地躍躍欲試。我坐在地上背對著鯽魚背輕描淡寫地對大家說:“你們上吧,我留下看東西。”
大家不解紛紛勸我“不上鯽魚背枉來黃山遊”。可我隻要再想想剛才看到的那個狹窄的峭壁懸梯就又開始膽戰心驚手腳冰涼了。我賴在地上說啥也不肯起來,嘟嘟囔囔地掩飾著說:“累死我了,我先歇會兒。你們上。”
萍萍似乎發現了異樣,貼心地對我說:“我也不上了,跟你作伴兒。”不愧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已經弱爆了不能再拖萍萍的後腿。我兩手胡亂比劃著說:“我可是會三山五嶽蓮花掌的。所以你們盡管放心留下一任細軟,錢包罐頭橘子汁兒,我保證看好不丟。”
我奶奶說過:“知不足而退是智也。”我就這麽智慧地留在鯽魚背下,任由他們登高探險無限風光去了。
--------------
哈哈讀數學,男生就更少了,學霸讚一個;我喜歡高中物理,數學喜歡程度一般般,你們係估計大部分都是典型得理工男。
天都峰的鯉魚背上去過。與黃山,泰山比,廬山那簡直就是度假村了,廬山那不能算爬山。
記得有個好漢坡,很有名。我在那碰到許多從湖北來的年輕人。
喜兒一定去過吧?
回複 '我心依舊2008' 的評論 : 依舊兄弟比小栗子還早去了兩年。哈哈,住賓館的也沒水洗澡。camping 就更不用說了。我下一節就寫洗澡的故事。
還有為什麽不請女生?我知道依舊兄弟不是數學係的,難道你們係的男生也不和女生說話?
-----------
我們係男生占了70%, 那時本人情感上也比較晚熟,不懂得欣賞眼前美女,也想畢業後就回南方,精力都在體育運動上,體育運動玩伴都是男生。
還有為什麽不請女生?我知道依舊兄弟不是數學係的,難道你們係的男生也不和女生說話?
第二次是在泰山也是租軍大衣露宿,也是在山頂,也是5,6點看日出,這次是4人男生團,不過泰山遠不如黃山美,也不如黃山難爬。
說真的,小栗子如果上去了,絕對有可能不省人事地出溜下來。
黃山我也是讀書時去過,我組織了三人的男生團爬黃山,中間那個蓮花峰爬到一半就不上去了,太累了,那時窮學生,就在山上camping, 黃昏到達第三個峰,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
我喜歡格桑花兒,還喜歡鯽魚之背,謝謝清靜!:)
讚奶奶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