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媽的閑言碎語

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爭不做乏味、油膩的中年女人
正文

在朝鮮的60個小時

(2018-11-08 08:34:53) 下一個

 

——隨江澤民總書記出訪追記

江澤民同誌擔任總書記以後,第一次出訪的國家就是與我們唇齒相依的朝鮮。

陽春三月,我隨團采訪。

江澤民在平壤短短的三天中有會談、參觀等15項政治活動,其中與金日成同誌在一起度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光。

三天之中,江澤民同誌與隨行的記者交談三次,同行們都說:“總書記平易近人,很願意接近記者,也很健談。”

1990年3月14日上午10點半,一架中國民航專機滿載著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降落在平壤機場。

78歲的金日成早就在舷梯旁迎候。江澤民這次對朝鮮的友好訪問是對金日成總書記去年(1989年)11月訪華的回訪。目的是通報各自的情況,結識新朋友,拜訪老朋友。其實他們分手還不到5個月。

像往常出國一樣,我從飛機後門搶先下去。隻見一位個兒不高,臉龐黑黑的朝鮮同誌手舉藍標在喊:“劉振敏冬及!劉振敏冬及!”我迎上去,立刻問他:“這種顏色的袖標能上敞篷車嗎?”他麵帶難色地說:“不行,你坐13號車。”我說:“那怎麽行,我要采播現場報道。”他向我解釋一番。我向他強調了一通。他看我執意要上敞篷車,隻好去請示上司。

與此同時,我已打開錄音機,開始解說。我在節目中省略了司空見慣的禮賓程序和如雷貫耳的國歌,隻用了一點檢閱儀仗隊的音響和幾千群眾歡呼的場麵,還特意加了一句“勞動模範獻花”。眼看金日成要陪同江澤民坐車進入市區了。朝鮮同誌在人群中找到我說:“可以上敞篷車。”於是,我跟在他後麵跑。我在報道中還把“踏上最前麵的那輛采訪車”錄上了,給聽眾以現場感。

沿途50多萬群眾夾道歡迎。他們揮舞中、朝兩國國旗和花束,組成了友誼長廊。車隊經過金日成廣場、凱旋門、朝中友誼塔時,歡迎的情緒達到高潮。解說中突出了這些場麵。途中,熟悉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隱隱約約出現。啟動暫停旋鈕、我選好機會,加大音量,錄下了這個在當今國際風雲中不言自明的音響。

下午,金日成與江澤民舉行第一次會談。在等待吹風過程中,我把現場報道粗粗聽了一遍,下午4點半,趕到平壤廣播電台發稿。原來打算發完稿返回賓館換件裙裝,但來不及了,隻好風塵仆仆地走進豪華的宴會大廳。沒等宴會結束,我又於19點30分去朝鮮電台發會談稿。

第二天,3月15日,江澤民在門口迎候前來拜會的金日成。

幾家新聞單位的同誌根據各自傳播手段的特點,選擇好最佳方位。這次活動,江澤民談到我發的現場報道,誇我普通話比他好,還問我許多問題。

交談中,大家的視線一刻也不敢離開大門口。江總書記好像猜透了攝影記者的心思,指著地上說:“等一會兒,我就向前一步。”笑聲起,當大家的嘴巴還沒有合攏,金日成同誌已經到了大門口。於是,隨行人員各就各位,各盡其職。

1990年3月16日,江澤民總書記結束對朝鮮的訪問。一大早,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常委、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吳振宇到百花園賓館拜會中國貴賓。然後,江澤民由金日成陪同坐火車到55公裏外的順川維尼綸聯合企業參觀。這個擁有1萬5千職工的大廠,夾道歡迎來賓。這個工廠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生產10萬噸尼綸。

離別的時刻快到了,下午3點,江澤民同誌在賓館門口等待前來送行的金日成同誌。

江澤民忙裏偷閑,主動走到廣播電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和電視台的記者圈中,談他這次訪問朝鮮的感受,談平壤給他留下的美好印象。金日成已經進入大廳。江澤民一邊迎上去,一邊還扭回頭對記者說:“朝鮮人民守紀律、文明、講衛生,值得我們學習。”隨行的中國記者站在中朝兩黨領導人身後,留下一張難忘的合影。

經曆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再見了夾道幾萬群眾以後,江澤民同誌登上了回國的飛機。

下午4點多,我坐在後艙靠窗口的椅子上,專心準備到北京以後要發的稿子。一篇離開平壤的消息,一篇參觀的錄音報道。隻聽到前排的同誌都站了起來。我抬頭一看,江澤民同誌從前艙來到後艙,同隨行的禮賓人員、翻譯、警衛、記者一一握手。他合著兩隻手說:“由於時間短,很抱歉沒有去看望大家。”還說:“演戲,前台表演很重要,後台的同誌更辛苦。”他向出訪期間在後台工作的同誌表示感謝。

5點30分,江澤民乘坐的專機回到了祖國,回到了首都。

發完最後一篇稿,我回到家裏,看到臨行前泡的綠豆,還沒有發芽。是啊!江澤民同誌在朝鮮的國土上才呆了60個小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