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媽的閑言碎語

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爭不做乏味、油膩的中年女人
正文

海一樣的歡迎規模

(2018-11-08 08:23:27) 下一個

 

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在北京見過歡迎外國元首的宏大場麵,也就是在東郊老飛機場安排歡迎群眾5000人,天安門安排10萬人,外賓乘敞篷車從建國門開始到釣魚台國賓館沿途夾道的百萬人。到了朝鮮以後,我才知道從規模到組織上的花樣北京遠不及平壤。

1984年5月4日到11日,我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采訪胡耀邦總書記訪問朝鮮,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朝鮮的國土,讓我大開眼界。規模大、人數多、花樣新,出乎我的意料。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朝鮮的國土。此後,1985年5月5—7日,隨胡耀邦總書記訪問朝鮮。

1990年10月24至30日,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朝鮮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40周年紀念活動。10月26日,朝鮮黨報頭版通欄刊登了金日成主席與中國代表團的合影照片,其中也有我。

1992年4月13至17日,隨國家主席楊尚昆訪問朝鮮。

1993年7月26日至29日。我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錦濤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慶祝祖國解放戰爭勝利40周年活動。主要活動有向大城山朝鮮革命烈士陵園獻花圈;向友誼塔獻花圈;觀看閱兵、群眾遊行;參觀三大革命展覽館;拜會西哈努克;參加宴會、慶祝晚會;參觀戰勝事跡館、金日成綜合大學、人民大學習堂等。

心中有數

我單說1984年5月這次出訪,我寫的報道計劃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絕密文件上報廣播局。計劃中說:“我台在報道中突出宣傳中朝友誼,支持朝鮮爭取自主、和平、統一的鬥爭,促進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局勢的和平與穩定。要充分體現出隆重、熱烈的氣氛。”

計劃中說:“隨行記者要盡快把稿件電話傳到北京,力爭新聞時效。稿件要形式多樣,視情況采寫現場報道、錄音新聞、錄音訪問,充分發揮廣播特點。爭取請一位同誌做廣播講話,談訪問觀感。”

計劃中還說:“考慮到胡耀邦同誌的參觀項目很多,日程緊,在報道中要每天突出一、二個重點,其他活動從簡。除重點報道胡耀邦的活動外,還應注意報道楊尚昆的活動。主要的活動政治性強,要充分報道,如,會談、群眾大會、歡迎宴會。”通過這些活動,讚揚金日成主席為自主、和平、統一作出的貢獻,支持建立聯邦製,支持美、南朝鮮和北朝鮮三方會談。報道中,不涉及日本帝國主義,朝蘇關係等。對美國與南朝鮮的宣傳口徑要與裏根訪華時一致。對我國內部的情況可不提。參觀活動如:瞻仰周總理銅像、工廠、軍事基地等,可充分宣傳中朝友誼,讚揚朝鮮的建設成就。”

原計劃發稿15篇,結果發了23篇文字稿、錄音新聞、現場報道、特寫。

廣播電視部1984年6月第62期簡報上說:陪同胡耀邦同誌出訪的有關負責人和朝方的有關同誌對我廣播電視報道給予很高評價。中聯部部長錢李仁每天聽廣播,他對廣播電台的記者說:“我聽到了你的廣播,很親切,氣氛也很熱烈,效果不錯。”朝鮮外交部和勞動黨國際部的同誌說:“中國廣播記者行動迅速,報道快。”這次報道在困難較大的情況下,比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1984年5月4日上午,胡耀邦應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的邀請,離開北京去朝鮮訪問。到飛機場送胡耀邦的有到車站送胡耀邦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政治局委員習仲勳、王震、楊得誌、餘秋裏、倪誌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

陪同胡耀邦訪朝的領導人四位,工作人員34個,隨行的28名記者中,新華社11名,國際廣播電台2名,中央電視台10名,人民日報2名。專列乘務員和警衛員63人。

陪同胡耀邦訪朝的四位領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中聯部部長錢李仁、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信、中國駐朝鮮大使宗克文。

訪問的目的:加強中朝友誼,支持朝鮮爭取自主和平統一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促進半島以及東北亞局勢的和平與穩定。

訪問7個地方,有7篇講話稿,還有一個歡迎和告別宴會稿,一個群眾大會上的講話稿。幾篇講稿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講友誼,講和平。和為貴,敘舊情。說理性與鼓舞性結合。講朝鮮半島形勢,我們支持朝鮮統一,點題不破題。

當時報紙上公開發表的東西,這裏不再重複。我隻根據自己的記憶留下一些有趣的材料。

在報道上,胡耀邦非常尊重老同誌。他指示,要突出楊尚昆同誌。從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誌的人品。

這次訪問前,美國總統裏根剛剛訪華不久。金日成5月底訪問蘇聯。所以我們在報道朝鮮與美國的關係和朝鮮與蘇聯的關係上可能與朝鮮的口徑不同。我們的報道與國內的報道要銜接。胡耀邦不能到朝鮮把美國罵一通。蘇朝改善關係,我們不僅不反對,而且支持。有人擔心,朝鮮方麵的講話稿,我們不好用。胡耀邦說:“不要緊,各講各的。公布出來,群眾也會判斷。有不同觀點也好,與我們的講話可以對照,看看誰有理誰沒理。他也是公開的。我們的思想要解放一點。”

朝鮮的開城是軍事分界線,開城地區有70%的人,家屬和親戚在南朝鮮。他們都殷切地盼望早日與自己的親人團聚。胡耀邦在開城的講話稿,有一句“既然30多年前,就可以通過談判取得和平,為什麽現在不能通過談判來取得和平呢?”這是中國的明確立場,促使南北朝鮮對話,以保障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

幾處題詞

清津市是朝鮮北部的重要工業基地,背依鬱鬱蔥蔥的鹹興山脈,麵對浩瀚無際的朝鮮東海。清津市是胡耀邦訪朝的最後一站,舉行告別宴會時,請吉林省提供食品並派廚師去朝鮮。

這次訪問有幾處題詞,其內容是歌頌中朝友誼、希望朝鮮半島和平統一和預祝朝鮮建設事業發展的。比如胡耀邦參觀金日成舊居的題詞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卓越的馬克思主義者”;參觀周恩來銅像紀念碑的題詞是“中朝友誼萬古綿延”;參觀呂湖海軍基地的題詞是“為和平統一祖國維護亞洲安全而奮鬥”;參觀鹹興龍城機械廠的題詞是“親骨肉要團聚,太平洋要太平”;參觀鹹興二八維尼龍廠的題詞是“中朝人民永遠是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兄弟”;參觀檢德選礦廠的題詞是“骨肉同胞團聚於半島,高麗聯邦屹立於東方”;參觀清津金策鋼鐵廠的題詞是“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參觀平壤郊區合作農場的題詞是“朝鮮人民和平統一祖國鬥爭的勝利萬歲”;參觀萬景台藝術劇場的題詞是“向熱愛祖國,勤勞勇敢,發展進取,富有才華的朝鮮人民致敬”;為百花國賓館服務員的題詞是“中朝友誼之花永放光彩”。

禮品

這次送給金日成的禮品是:文房四寶一套、茅台酒4箱、特一級龍井茶6斤、青島啤酒、新疆葡萄幹。送給金正日的禮品是:雙麵繡《欣欣向榮》插屏、茅台酒2箱、特一級龍井茶3斤。送給吳振宇的禮品是:餐具茶具一套、茅台酒一箱、龍井茶一斤。

朝鮮的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朝鮮方麵也做了大量的歡迎準備工作。1984年朝鮮《平壤新聞》和《勞動青年》刊登了《歡迎胡耀邦同誌之歌》。曲子朗朗上口,歌詞意義深刻。歌詞中寫到:

錦繡江山春光美

迎接尊貴客人來

我們的友誼鮮血凝成

像爛漫的鮮花四季常開

熱烈歡迎你,胡耀邦同誌

胡耀邦同誌熱烈歡迎你

並肩戰勝嚴峻的考驗

攜手奔向光明的未來

在共同道路上結成友情

革命道義堅定永不改

熱烈歡迎你,胡耀邦同誌

胡耀邦同誌,熱烈歡迎你

為了迎接胡耀邦的到來,原定於7月完工的中朝友誼塔,上萬人日夜加班,部長、書記帶頭勞動,趕工程進度。

坐火車去平壤

從1984年5月3日至12日,我一直跟隨胡耀邦采訪。

5月3日上午,北京火車站,一輛綠色的專列停在那裏,等待著胡耀邦上車。9點,胡耀邦來到車站。3歲的小孫子對他說:“我們早來了。”胡耀邦沒有來得及與孫子說話就與送行的領導握手。最後才與趙紫陽總理握手。史家胡同小學的女孩給胡耀邦和楊尚昆獻了鮮花。

我拿著編號為0001695的“乘車卡片”,找到6車廂4號。

胡耀邦的專車通過天津,13:09分到達唐山,經過山海關,18:02分到達錦州;

5月4日早上到達鳳凰城,9:20分到達丹東,16:00到達平壤。全程1320公裏。

在車上,我一直在為這10天不平凡的采訪做著充分的準備工作,看資料,想問題。

10天中,胡耀邦所到之處,到處都洋溢著歡呼、跳躍和熱烈地歡迎和歡送的場麵。一個僅3000多萬人口的國家,歡迎的人數竟到達200多萬。這激動人心的場麵在世界上恐怕是罕見的。72歲高齡的金日成親自陪同7天。

10億中國人民,特別是在抗美援朝中同朝鮮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每個人都在關注著這次重要訪問,都想從廣播中聽聽胡耀邦訪問朝鮮的盛況。

作為隨行記者的我感到無尚榮幸,責任重大。我發到北京的錄音新聞、現場報道、錄音述評、錄音講話,字字句句都凝聚著中國人民與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

我的第一篇現場報道是介紹胡耀邦到達平壤火車站的盛況。

沒下車,我就打開了錄音機。

初來乍到,車站上站滿了朝鮮的領導和歡迎的群眾。我對著話筒趕快把新聞的第一句話錄到機器裏,而且這句話必須趕在樂隊奏兩國國歌前播完。剛錄了幾句,先期到達的同事沈紀同誌遞給我一個紅袖標。這說明我可以近距離采訪。這時他還給我一張小紙條,告訴我胡耀邦和金日成到廣場時有兩位老人要向胡耀邦送什麽東西。就在此時,開始檢閱儀仗隊。在首長沒有檢閱完前,我想提前到廣場,見到有門就往前衝,隻見4位禮兵嚴密把著大門。我突然意識到,這是給胡耀邦和金日成留的正門,任何人都不能從這裏出去。

我抱著機器,舉著話筒,從旁邊的一個小門竄了出去,使我後怕的是萬一這是一個死胡同怎麽辦。到廣場以後,環視四周,人山人海,花團似錦。不知道哪裏是出口,也不知道我應該從哪裏上車,更不知道領導人的活動是什麽。

正在猶豫時,一隊人民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從左側開了過來,與此同時,金日成和胡耀邦也從車站裏走了出來。這可救了我,跟著他們走,沒錯。我及時錄下了人民軍正步走的腳步聲,擴音器播放的迎賓曲和歡呼聲。

當胡耀邦走到廣場正中時,兩位身穿白色朝鮮服的老人手捧一件什麽東西迎麵走過來。這時我才想起,在火車站站台上沈紀遞給我的那張紙條。兩位老人一位86歲,一位82歲,他們送給胡耀邦的禮品叫《長生不老》。

這時,朝鮮報道局的同誌向我指了指,示意我應該坐最前麵的那輛敞篷車。天哪,距離那麽遠。這輛車的後邊就是胡耀邦和金日成的敞篷車。我把五六斤重的錄音機牢牢地抱緊,拚命向敞篷車跑去。

朝鮮的歡迎場麵盛大、熱烈。我站在敞篷車上,往後看,金日成和胡耀邦已經站在車上,街道兩邊站滿了群眾。這種場麵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事先也無法做準備。往前看,跨街橫幅和高層建築物上的歡迎標語,大而長。歡迎的群眾分成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顏色。有一個兒童隊,全是三胞胎,每個人都騎一輛小三輪車,十分招人喜愛。每到車隊拐彎的地方都有大型的宣傳畫。有一個表現上甘嶺戰鬥中朝友誼的畫是用真人擺的造型,場麵十分感人。好像把人們帶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兩國的山山水水間,中朝兄弟休戚相關,血肉相連,生死相依,戰鬥在同一個戰壕,同一個密林裏。

往後看,中朝兩國領導人笑容滿麵,一會兒向左邊的群眾招手,一會兒向右邊的群眾致意。

從車站到胡耀邦住的百花園賓館,全長20公裏,歌如潮,花如海。幾十年後,回想起我的第一篇報道並不理想,音量掌握不好,解說播音的速度也偏快,讓人聽起來吃力,而且快到百花園賓館時起風了,影響了錄音質量。

主要街道豎起大幅宣傳畫和彩色牌。道路口有巨大的畫,再現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的場麵,有的反映了軍民雨水情的情景。各種舞蹈20多種,幾萬麵彩旗和中國國旗。還有一隊群眾不是揮舞彩旗而是打著有節奏的快板,從廣播的角度。這是很好的素材。

車隊到了金日成廣場,歡迎的群眾達到高潮。無數彩色氣球飄上天空。兩萬人跳起中朝兩國舞蹈,向主要客人獻花。

在凱旋門,是孩子們的世界。我錄上了少先隊員的致辭聲。不需要我解說什麽。一切盡在現場的音響中。

下午5點40分,車隊到百花園賓館。為了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時間。沒有進房間,沒有時間複製節目,我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記者張元天沒有進屋就直奔朝鮮廣播電台發稿。電路很不順利,18點還沒有接通,19點還是沒有一點動靜。從我下火車到發稿之間,我一直沒有停下來。因為是現場報道,所有信息都在機器裏,沒有時間再寫成文字稿,用其他手段發稿。眼看國內的《各地聯播》節目馬上就要開始,稿件一個字都還沒有發出去,急死人。即便立刻把我的現場報道傳給北京,編輯也沒有時間再複製一遍。更糟糕的是晚上金日成的歡迎宴會就要開始。這也是一場很重要的活動,我還需要趕到主席府。好在我要說的話,要錄的音響都在一盤膠帶上。我把膠帶給張元天,請他繼續與北京編輯部聯係。編輯沒時間刪節,結果那天的《新聞聯播》播了我發的原汁原味的現場報道18分鍾。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時間與朝鮮新聞司的人接上頭,。所以,當晚宴會的請帖沒有辦法拿到手。到主席府後,費了許多周折才讓我進到宴會廳。這時,胡耀邦已經開始講話,我顧不上找自己的座位,就趕快去找金日成的講話稿,去錄兩國領導人在宴會上的講話。

這時,我的同事沈紀正在寫下午金日成拜會胡耀邦的稿子。我用很短的時間把金日成的講話稿摘編了一下,拿著朝鮮電台的錄音就又趕回到平壤廣播電台。別說吃金日成的宴會了,就是水也沒功夫進一口。

一進門,張元天就說我:“你今天吃了什麽辣椒了,老是說錯話。”我說:“我又當記者,又當播音員,還要當技術員,我咋能做到出口成章?”

由於廣播時間是固定的,編輯收到我發的現場報道後,沒有時間再重編一遍,隻好原樣播出了。

5月4日晚上18點50分,胡耀邦拜會金日成,出席宴會。胡耀邦在宴會上說:“不論前進道路上還有多少艱難險阻,朝鮮人民一定能夠實現祖國的自主、和平、統一,從而奠定朝鮮曆史的新起點,開創朝鮮曆史的新紀元。”

訪朝第二天是1984年5月5日上午,胡耀邦與金日成在美麗的百花園賓館會談了三個多小時。會談結束後,胡耀邦向金日成贈送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和一部反映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記錄片《歡樂的大家庭》。

下午,胡耀邦由金正日、吳振宇陪同參觀了萬景台、七穀合作農場和部隊。

萬景台位於平壤西南約20公裏的大同江畔。這裏群峰環繞,布滿蒼鬆翠柏和鮮花綠草。在主峰頂上,有一座石質的古烽火台,台下懸崖直逼大同江。登台眺望,水光山影,景色萬千,所以才叫萬景台。

1912年4月15日,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誕生在這裏,並在這裏度過了童年。是朝鮮革命的搖籃。

中國記者好樣的

1984年5月6日,胡耀邦和楊尚昆參觀金日成故居。我做了現場報道。稿件中說“他們通過欄杆式的白色大門,走進一間普通而不平凡的草房”;“中國同誌看到陳列著金日成一家的照片和祖孫三代的生活用品。左邊這幢草屋裏擺著金日成爺爺用過的犁、耙、鏟子。木柱子上掛著一棒熟透了的金黃色老玉米”;“草房裏還有簡陋的紡車,三個瓦缸。金日成的母親靠自己的一雙手紡紗織布,做衣裳”;“我們還看到一張矮腿書桌,上麵鋪著朝鮮半島的地圖和兩本朝鮮曆史書。還有寫毛筆子的方硯台。書櫃的門開著,裏麵寫著金日成父親的名字金亨稷。屋裏掛著含義深刻的橫幅,兩個蒼勁的大字‘誌遠’,朝鮮民族的子孫,沒有忘記這位老同誌為爭取國家獨立所建樹的光榮業績”。

稿中說:“我們望著大同江碧波蕩漾,花園一般的平壤獨具風韻。”“我們想到朝鮮人民經過幾十年奮鬥的美好願望已經變成了輝煌燦爛的現實。今日鮮豔的花朵遍地怒放。”

我用現場報道的形式采訪完畢,走出故居前,突然發現門口的右邊有一個小方桌,桌上鋪著白色台布,擺著文房四寶。沒有人告訴我這是幹什麽的,但我意識到,可能要請胡耀邦題詞。於是,我早早地占領有利地形,等待著領導人的到來。當胡耀邦奮筆寫下“偉大的民族英雄,卓越的馬克思主義者”之後,我大膽地提出:“耀邦同誌,請您向國內的聽眾朗誦一下您的題詞。”耀邦同誌看看我手中的話筒,一字一句地念了起來。此舉動大受朝鮮記者的讚揚,他們舉著大拇指說:“中國記者好樣的,好樣的。”事後,我去朝鮮駐中國大使館采訪,朝鮮駐北京記者小宋告訴我:“朝鮮的一本雜誌封麵上有您采訪胡耀邦的大照片。”

下午4點,在金日成廣場出席平壤市的群眾歡迎大會,雙方領導發表了長篇講話。主題是和平統一。我與男聲沈紀混播發了口播新聞。

晚上,在萬壽台藝術劇院觀看了著名歌劇《賣花姑娘》。這個作品我在北京看過,對劇情了解,講述一個窮姑娘靠賣花養活病母和瞎妹妹的故事,確實不錯。

5月7日,由金日成陪同胡耀邦坐同一輛汽車去著名文化城市元山。歡迎的場麵又是非常大。元山是江原道首府。一路上過了21個隧道,最長的幾十米。在二八維尼龍聯合企業參觀。2月8日是朝鮮人民軍建軍節。24年前這個廠開始建的時候,部隊戰士出了很大力,所以叫二八維尼龍聯合企業。這是朝鮮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設備和自己施工的。剛建成時生產一萬噸化學纖維,現在達到5萬噸。

瞻仰周總理銅像

5月8日去鹹興,宏大的歡迎場麵又展現在我們麵前。下午胡耀邦到郊區的興南化肥廠參觀,瞻仰周總理銅像和紀念碑。26年前周總理到這裏參觀過。為了紀念他,1979年,金日成決定在這個工廠豎一座銅像。金日成和鄧穎超參加了揭幕儀式。金日成到這個廠39次。兩點半,胡耀邦受到上萬名工人的歡迎。高大廠房上掛著中朝兩國國旗和紅底白字的標語,標語大約有40多米長。上麵寫著“歡迎胡耀邦總書記!”“朝中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團結萬歲!”

一陣大雨後,紅日當頭,表達了朝鮮人民內心深處的情誼。銅像周圍鮮花盛開,朵朵白色花瓣上灑滿了亮晶晶的水珠,金達萊散發著陣陣清香。銅像周圍還種著中國人民喜愛的鬆柏和常青樹。

胡耀邦、楊尚昆向銅像獻花。花圈的緞帶上寫著:獻給敬愛的周恩來同誌!胡耀邦向銅像鞠躬。楊尚昆致軍禮。全場呈現出莊嚴、肅穆的氣氛。

上麵這些話是現場報道,接下來我在報道中說:請聽眾跟我們一起仔細瞻仰周總理半身銅像。銅像是褐色的。隻見周總理穿一件皮領大衣,沒有戴帽子,衣服上還落下一層雪花。他舉起在戰爭年代曾經受過傷的右手。左手拿著講話稿。稿上還寫著“中朝兩國人民永遠友好團結萬歲!”的字樣。我們的好總理目光炯炯,神采弈弈,麵帶微笑,和藹可親。曾經榮獲金日成勳章的興南化肥廠的工人們日夜負責守護這座銅像。朝鮮同誌告訴我們,銅像高2米3。1200斤重,講台式的底座是花崗岩雕刻成的。

胡耀邦、楊尚昆來到銅像右邊,拜謁紀念碑。

72歲的金日成的臉上也有一種深沉的表情。此時此刻,也許他也想了許多?

碑上的朝鮮字記載了周總理到這裏的情景。翻譯解釋碑文上寫著:“朝中人民的友好團結是永恒的,不管那歲月的消失和大地滄桑。好象鴨綠江的流水一樣清澈。她像白頭山的青鬆挺拔堅強。”

是啊!由毛澤東、周恩來總理親手締造的朝中友誼之花,今天已經深深地紮在兩國人民的心中。

在歡迎的幾千群眾中,我見到了在1958年見過周總理的老工人。他說,他叫李弼相,今年57歲。胡耀邦來訪問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鼓舞,是對我國自主和平統一鬥爭的巨大支持。他回憶起26年前見到周總理的情景。他說:“我正在車間修理機器,敬愛的周總理同偉大領袖金日成一塊兒到了機器旁。周總理先伸出手,握著我的沾滿油膩的手。他說:‘你們很辛苦。’我向他鞠躬,祝他健康!”

人們懷著崇敬、欣喜和緬懷的激情望著總理銅像。

歡迎的彩虹處處有

5月9日,去海港城市津津,20萬人的歡呼跳躍的場麵。金日成說:“群眾出來歡迎我們可以組織,但讓群眾掉淚,這是無法組織的。出自內心,這是朝鮮人民內心深處的自我表達。”

胡耀邦提出參觀有色金屬礦基地檢德礦業聯合企業。這是選鉛鋅的。代表團中有一位內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副主任崔衛道,我采訪了他。他表示要學習朝鮮的管理體製和現代化技術,學習他們的幹勁。朝鮮同誌在一年建成的廠,我們國家要5年。胡耀邦為礦題詞“向千裏馬速度奮進的光榮的朝鮮工人群眾和科學技術人員致敬!”

10日上午,參觀了生產能力700萬噸的金策鋼鐵聯合企業。金日成為了陪同胡耀邦第22次來這個廠。朝鮮每年向中國出口的150萬噸鐵礦砂經過津津東港運往上海。

這天下午,金日成與胡耀邦舉行第三次會談。主要談加強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合作。前兩次主要談朝鮮半島和平統一問題。

1984年5月11日。胡耀邦結束了對朝鮮的友好訪問,告別了這個美麗的國家和熱情洋溢的人民回國。

金日成到邊境南陽車站歡送。上萬群眾手揮花束,載歌載舞,歡送中國貴賓。

在朝鮮的七天七夜,金日成全程陪同800公裏。所到過的新義州、元山、鹹興、津津、南陽地,無論是參觀工廠、礦山,還是在農村、港口,到處有熱情的群眾,到處搭起北京到平壤的彩虹橋,友誼團結的大彩門和天安門與凱旋門模型。一路鮮花,一路歌,一路歡呼,一片心。穿著豔麗服裝的朝鮮姑娘手舞花繡球跳起健康、優美、輕鬆愉快的民族舞。一排排穿著藍色校服的學生舉著歡送的標語牌。不到10歲的兒童,敲著小鼓,站在馬路兩旁跳啊,唱啊,使人確信中朝友誼後繼有人。

設備落後的延吉電台

1984年5月11日下午,胡耀邦回到吉林的延吉市。

延慶市給我留下極壞印象。首先是當天晚上,延吉沒有安排記者的房間。我們累的不行,不管男女都擠在一間隻有幾十張床的大屋裏休息。沒有人來招呼我們在什麽地方吃晚飯。問服務員,一概不懂漢語。我去廣播電台發稿回來,看到中央電視台領隊牟森躺在床上打呼嚕。第二天早上也沒有人告訴我們在什麽地方吃早飯。其二,到延吉廣播電台發稿非常不順利。機器陳舊,技術員業務不熟,設備不完善,放磁帶的機器在地下室,給北京打長途電話在六樓上。線路不好,離開朝鮮的現場報道傳不過去,領導也不會與電信局聯係。北京編輯部著急。我是樓上樓下跑,在樓上與北京說的話,要讓他們等我下樓後才能開始傳稿。延吉台的同行說:“我們從來沒有幹過這樣的活。”其三,原計劃,我們第二天上午坐飛機離開延吉回北京,胡耀邦到東北視察。一早把行李打好,到附近街上逛逛,剛進一家商店,就有人催我們回賓館,說“有重要任務”。

一篇有七大問題的“胡耀邦訪朝歸來答記者問”的稿件拿到手。好幾千字,非常重要的內容,事前都不知道這個消息。機器都打包了。怎麽辦?再有兩個小時我就要上飛機,誰給我發稿?打長途電話需要很多錢,況且,北京誰幫我抄收稿件?

我想,代表團的二號人物楊尚昆是軍隊領導。能不能用他們的軍線電話發稿?結果順利完成了任務。非常感謝!否則,我人在飛機上,這條重要消息就無法播出。

1984年5月18日,胡耀邦、楊尚昆在吉林、遼寧視察以後回到北京。

我采寫了通訊“歡迎胡耀邦勝利歸來”。上午10點20分,胡耀邦走出車廂。趙紫陽、萬裏八位領導去接。

通訊中有一段細節寫到。:“當胡耀邦坐車到達中南海勤政殿的時候,鄧穎超同誌在門口迎接。勤政殿門前的湖水嶙嶙,台階兩旁的花香陣陣。鄧穎超同誌說:‘歡迎你!訪問朝鮮圓滿成功。’在這同時,胡耀邦趕快把從車站帶來的鮮花恭恭敬敬地獻給鄧大姐。鄧穎超一手接花,一手又把自己家裏采來的粉紅色芍藥花贈給了胡耀邦同誌。他們愉快地笑了。胡耀邦還說,我在朝鮮鹹興瞻仰了周總理的銅像。這次我在遼寧鐵嶺地區參觀周恩來同誌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的同誌托我給鄧大姐捎來一本影集。胡耀邦一頁一頁地把裏麵的照片翻給鄧大姐看。他們分手時互相關照好好休息。鄧穎超聲音宏亮地說:‘我在發揮餘熱餘光!’胡耀邦扶著鄧穎超同誌說:‘我先送你回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