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媽的閑言碎語

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爭不做乏味、油膩的中年女人
正文

獲得全國好新聞特等獎

(2018-11-09 06:44:41) 下一個

 

1990年12月3日《全國聯播》和次日《新聞報摘》播出了我采製的現場報道,《在火熱的水利工地上》。這篇稿獲“黃河杯”全國水利好新聞和全國廣播好新聞特等獎。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總編室在推薦這篇稿時說:此稿件播出後反響比較大。它充分發揮了廣播優勢,以現場歡樂的音樂和隆隆的機器聲反映出工地上的熱烈氣氛;記者不失時機地引出總書記、總理的親切、自然、風趣的話,感召力強,突出了主題;點麵結合反映出全國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的形勢;記者邊采訪,邊說,邊錄音,現場感強,真實可信。

此稿能采到領導人的講話,難度大。本來事先規定不許記者采訪。各級警衛把領導圍了好幾層,記者很難擠進去。我擠到領導身邊,就被拉出來,再擠進去,再被拉出來。最後我生氣了,揮舞手中的話筒說:“幹什麽!我在工作。”此時,我很著急,錄不到江澤民的話,別人講的再好也沒用。正在犯愁,我看見李鵬總理已經把土推到山坡上了,而那裏是沒有警衛的空白區。我靈機一動,臨時改變采訪計劃,就跑上去。總理氣喘籲籲。我問:“出汗了,總理?”結果錄上了李鵬說的“幹活就要像個幹活的樣子。”。緊接著,水利部部長問在場的100多記者:“你們記者有什麽問題?”沒有一個人答應。這種場合誰還想聽一個部長的。我勇敢地高聲喊著:“我想請總書記講話。”有意識地想讓總書記也聽到。總書記接過話筒講了一段風趣、幽默的話,並脫口說出“中國現在是十一億三千三百六十八萬兩千五百零一人呐!”總書記講完,又把話筒交給李鵬總理,總理講的也很好。李鐵映還背著我的錄音機。

第二天,所有媒體都是用的我的采訪。幾家新聞單位用法不同:北京電視台是把江澤民、李鵬對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話筒的講話和他倆在工地上對著擴音器講的話全部播出,回音很大,不自然,而且很長。中央電視台隻用了江澤民、李鵬在工地上的講話,而沒有用我錄的音響,講話不親切,死板。新華社的稿是把江澤民、李鵬對著我的機器說的和在工地上對著擴音器說的糅合在一起發的,看不出原話怎麽說的。相比之下還是我的現場報道親切、生動。

下麵是播出稿。

播音員:今天(1990年12月3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同誌到昌平縣辛店河水利工地看望、慰問在那裏勞動的同誌們,並和大家一起勞動。下麵請聽本台記者劉振敏的現場報道——《在火熱的水利工地上》。

(實況:歡樂的樂曲聲、機器聲襯入)

記者:這兩天,北京受寒流的影響,氣溫突然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可郊區昌平縣辛店河治理工程卻是一片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

(實況:推土機突出)

我站在剛剛挖好的水渠旁,陣陣泥土芳香撲鼻而來。從南往北看,水利工地每間隔100米就插一麵紅旗,像一條長龍似的震撼了沉睡了多年的辛店河。

我在馬路旁看到這裏豎著一張地圖。地圖上標出辛店河大約有10多公裏長。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們大約有幾千人,遠遠看上去,他們也不再是黑壓壓的一片了。

(實況襯入:擴音器傳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鮮紅的頭巾,翠綠的羽絨服或者瓦藍瓦藍的風衣代替了過去的羊肚子毛巾、爛棉襖。在這個水利工地上,豎著一塊大標語。上麵的字是:興修水利,造福人民。還有一塊標語牌寫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推土機突突地響。推土機一過立刻把一座小山平掉,開出一條大的溝來。

(實況:說話聲雜音襯入)

記者:楊部長!一年一度的農田基本建設,今年動手早,質量高,措施也得力。目前全國各地水利建設怎麽樣?

楊振環:現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現在為止,全國每天已經有5000萬人在工地上大幹水利建設。估計到12月中旬高潮的時候,將要超過7000萬人。今年的目標是增加灌溉麵積3000萬畝,搞梯田30000萬畝,估計可以為農業增產50億斤糧食。

記者:好,謝謝!剛才講話的是水利部部長楊振環

(實況:歡樂的樂曲聲襯入)

記者:12月3號上午10點,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宋平、李瑞環來到了辛店河水利工地,向這裏的水利大軍以及戰鬥在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第一線的同誌們表示親切的慰問。他們都拿起鐵鍬,參加了勞動。

(實況:領導人講話聲襯入,現場雜音)

記者:江澤民、李鵬往一輛獨輪車上鏟土。小車裝滿以後,一位農民開始推了起來。總書記與農民一起把第二輛車推到了山坡上,把土倒在了水渠上。李鵬同誌推著一輛車又上來了,前頭有一位女同誌幫他拉著車。(實況:笑聲)

記者:你是這個村的嗎?答:我是櫻花的。

記者:剛才幫總理拉車的嗎?叫什麽名字?

答:陳桂芝!

記者:出汗了,總理?

李鵬:幹活就要像個幹活的樣子。(實況:笑聲)

記者:江澤民總書記同田紀雲副總理一塊往獨輪車上裝土。今天到工地上勞動的還有李鐵映、吳學謙、秦基偉、丁關根、楊白冰、溫家寶、鄒家華、陳希同。他們勞動以後,來看灌溉工具。

(實況:介紹塑料管、銅管)

楊振環問:記者有什麽問題?

劉振敏:我想請總書記說幾句話。

(實況:笑聲)

總書記拿著話筒說總書記接過我的話筒說:(實況)總的來看,農業的勁頭應該是很大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勁頭。我與李鵬總理、幾個常委、再加上老將秦基偉,體重可能不輕,但是力量有限。我代表黨中央(李鵬說:國務院)向現在戰鬥在全國所有水利工地的農民同誌們、各級幹部、包括工人、解放軍同誌致以親切地慰問。(實況:掌聲)我們現在統計出來全國是十一億三千三百六十八萬兩千五百零一人呐!(實況:笑聲)我們為了保證這十一億多人吃得飽,穿得暖。我們不可因為今年的豐收就鬆勁。我衷心地希望我們每個人、各級幹部永遠不要忘記農業是基礎。永遠不要忘記農業對於這個十一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講是多麽的重要。我們必須自力更生。(實況:好,好!)確實如此。

李鵬說:(實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現在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上22%的人口。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們也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既使把計劃生育工作做得很好,每年也要增加1700萬人口。我們的糧食生產與人口生產在比賽,在賽跑。怎麽樣把中國的農業搞上去?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現在全國已經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活動。我們希望能堅持下去。年複一年的搞下去,我們中國就大有希望。我們的國家就大有希望。(實況:掌聲。擴音器傳來講話聲襯入)

記者:在水利工地上勞動的幾千群眾通過擴音器聽到總書記對他們的講話。

(實況:擴音器傳出江澤民講話聲)今年農業獲得大豐收,這是農村政策穩定的結果,是八億農民思想心態穩定的結果。(實況:掌聲。)

記者:現在李鵬總理向工地上的勞動者講話。

(實況)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為農業增加了後勁,但願來年的農業能邁上(實況:掌聲襯入)曆史的新台階。(實況:掌聲結束)

稿件播出後,收到大量來信,下麵把留作紀念的幾封聽眾來信附後。

這篇稿獲得第九屆全國優秀廣播特等獎,被收入到大學新聞采編講義中。節目由總書記、總理親自拿著中央台記者的話筒講話。

 

江蘇建湖縣中堡村沈耕夫給《聽眾之聲》寫的文章題目是:《水利工地春意濃濃》。

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蘇北大地。這幾天氣溫下降到零度以下。小河溝已結冰。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正圍坐桌旁吃晚飯,時鍾剛敲響6點半,中央台的《全國聯播》節目開始廣播了。播音員報內容提要時說,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北京昌平縣水利工地勞動的現場報道。頓時,全家人樂了。兒子沈耙特意把收音機音量放大。我們邊吃邊聽。我們家有個習慣,重要內容,除了聽廣播以外,還想看看電視屏幕上的實景。可是很遺憾,近幾天供電不正常,往往在18點到19點之間看不上電視,因此,聽廣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嗬!原來是記者劉振敏(我們對她非常熟悉)采錄的工地新聞。好家夥,她真能,自己講,自己錄,恰如把我們一家人也帶到水利工地一樣。她由遠到近,由水利工地的群眾到國家領導人參加挖土推車的現場,音響配合,解說都很得體逼真,給人身臨其境、如見其人的真實感覺。

劉記者告訴聽眾的幾塊標語牌,人山人海的機械化作業情景,僅用簡單的幾句話一筆帶過,話鋒一轉,向億萬聽眾報告了江澤民、李鵬及政治局常委們親臨水利工地揮鍬挖泥、揮鏟推車的鏡頭,仿佛讓我們親臨看到了江總書記、李總理推土的小車從我們身邊走過似的。而且,還有領導人談笑風生的歡樂音響效果。我們聽到江澤民總書記那風趣的話音:他們幾個人身體都重,但比不過在場的水利大軍能幹的話。還聽到李鵬總理的講話聲音。兩位國家領導人非常關心咱們農民,關心農業。我還聽到總書記宏亮的聲音向戰鬥在水利工地上的全國農民兄弟們致以親切地慰問。此刻,我聯想到江總書記不久前視察南方時強調指出農村政策不變的指示。今天又聽到他向全國農民問好的話語,此時此刻,凡在收音機旁,小喇叭下的莊戶人家會不約而同的發出感歎:黨和國家領導同誌把咱農民當了寶哩!我73歲的老媽媽聽了現場報道後說:“總書記、李總理講話與咱們差不多嘛,能聽懂。”我對她說:“總書記老家是揚州人。”她聽了笑著說:“怪不得聽得懂呢。”

盡管我們沒看到領導同誌參加勞動的畫麵,但劉振敏的旁白和錄音告訴我們了:北京昌平縣水利工地上春意濃濃,全國冬季水利工地上都顯出春意濃濃。現場報道還告訴我們,黨中央、國務院的許多領導人都到水利工地參加勞動。

當年老一輩革命家曾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今天的領導人親自參加開河治水勞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黨中央重視農業,看得起咱們泥腿子,種田人。今年的冬季農田水利建設已掀起高潮,北京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是對億萬農民的鼓舞。正如李鵬在講話裏強調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建湖縣的冬季挖渠工作已上馬,正如江總書記講的那樣,比任何一年都好。事實也是如此,農民經受水旱災的考驗已嚐到興修水利的甜頭。今年15號台風和兩次雨澇災害給蘇北水網地區造成損失,但也看出由於逐年興修水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災害減輕到最低限度。

聽了現場報道,深感各級領導都應該到水利戰鬥第一線去,組織群眾,帶領群眾戰嚴寒,鬥風雪,完成今冬興修水利任務。

廣播電視多次反映我們黨中央領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可親可愛。他們是普通勞動者,他們是人民的一員,身居要職,如此關心農民,說明了黨有希望,人民有奔頭。

水利工地春意濃濃,億萬農民心頭暖洋洋。黨和人民是魚水關係,血肉相連,從我們這個普通家庭農民聽完這條現場報道,個個喜形於色。我妻子說:什麽河都開得出,他們和毛主席、周總理一樣,一點架子也沒有,都是老八路。

從舊社會走過來的我母親嘮叨開了。皇帝能做到嗎?國民黨能做到嗎?隻有共產黨、新四軍的幹部才能做到。接著,她又給子孫們講了許多舊社會鄉保長開河治水搜刮民財的事。雖然她不識字,但她是過來人,吃過苦的老人。

我們感謝劉振敏為聽眾采錄了現場報道,感謝中央台廣播了這條振奮人心的新聞。

時下有些人總認為,有電視了,廣播可有可無了。實際上並不是那麽回事。今天(1990年12月3日)要不是廣播幫了忙,停電又看不到電視。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開河治水的勞動消息,恐怕要等三四天之後,從報紙上才能看到哩。不識字的人也根本得不到這條重大信息。因此,廣播的位置仍很重要,不可偏頗。

1990年12月5日,河南滑縣黨校崔書燦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聽眾工作部寫信。他經常對我的稿件進行評介。我退休後,好長時間他聽不到我的消息,在紀念鄧小平去世一周年時,青年節目請我去做了一次廣播采訪。他聽到後非常高興,立即給廣播電台寫了“終於聽到了劉振敏的聲音”,讓我很感動。我謝謝聽眾對我的關心。他的信中說:貴台12月4日(1990年)在《新聞報摘》中播出的,江總書記和李鵬總理到北京昌平水利工地的新聞是一篇成功的報道。

目前初冬已到,天氣已轉冷。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在考慮什麽呢?這篇報道的開始講環境中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北京的氣溫已降到零下10度。我們的總書記、總理和其他領導同誌卻冒著嚴寒來到水利建設工地,和廣大水利工地上的同誌一起勞動,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是一種魚水關係,加強同群眾的聯係,和群眾同甘共苦,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的優良作風。如今這種傳統和優良作風又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肌體上又重新回來了。江總書記、李總理在工地上的親切話語,通過現場錄音,傳遍960萬平方公裏的山山水水,給全國人民,特別是正在搞農田水利工地上的建設者以極大鼓舞,增添了無窮的力量。特別是李鵬總理親自推著獨輪車和群眾的親切交談。這使我想起敬愛的周總理在十三陵工地上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的場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十三陵工地上和群眾一起勞動,談笑風生,問寒問暖,時間雖然推移,但周總理那樣平易近人,和群眾心連心的高尚品德,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衝淡。入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可敬可愛的周總理。

這篇報道在時間上是很及時的,希望今後有更多更好的這樣的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