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踏上瑞士的土地後,便覺得空氣都是香甜的。巍峨的高山雪嶺、壯觀的冰川瀑布、碧綠的湖泊溪流、幽深的森林峽穀和青翠的高山牧場,這些人間天堂應該有的景色,上帝都慷慨賜予了瑞士這塊袖珍土地。雖然被稱為印度“聖經”的《薄伽梵歌》一再提醒我們要減少感官上的享受,但未覺悟的我們還是在三個星期的旅途中,每天都隨著瑞士的山水脈搏跳動,沉浸在它無以倫比的田園風光裏,難以自拔,“樂不思蜀”。
人人都知道,平均海拔3千米的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最大的山脈,而“歐洲中心”的瑞士有60%的國土位於此山中。同時,瑞士還位於海拔400到600米的瑞士高原上,因而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和瑞士高原是相互交錯的,其中還有很多山穀。當為歐洲很多大河提供源頭的阿爾卑斯山冰川在山穀中流動時,它們會削去周邊的岩石,帶走碎石和泥土,並在融化的過程中形成凹陷。這些凹陷最終因為融化的冰川水和瑞士豐沛的降水而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今,4萬多平方公裏的瑞士土地上有1500多個湖泊,因而是不折不扣的“千湖之國”。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在這千湖之中,有侏羅山下三個“抱團取暖”的比爾湖、納沙泰爾湖和穆爾藤湖,也有“孿生姐妹”的圖恩湖和布裏恩茨湖,還有法瑞交界的日內瓦湖和著名“黃金湖畔”的蘇黎世湖,以及被稱作“瑞士靈魂”的盧塞恩湖和它“弟弟”的龍疆湖。這些我們拜訪過的湖泊,不管是大名鼎鼎的,還是默默無聞的,都是一樣的清澈透明,一絲汙染也沒有。它們在侏羅山和阿爾卑斯山的映襯下,跟青青的高山牧場組成了一幅立體的美妙畫圖,那是人間最美的景色。這人間至美的景色,一定要包括楚格湖(Zugersee)和錫爾湖(Sihlsee Lake)畔。
名不見經傳的楚格湖其實是可以跟被無數文人墨客歌詠過的盧塞恩湖攀上“親戚”的。原因之一是,從楚格湖中流出的河流最終會流向從盧塞恩湖中流出的羅伊斯河。原因之二是,盧塞恩湖邊矗立的瑞吉山(Mount Rigi)也矗立在楚格湖邊,而且此山離楚格湖更近。這座被稱為“山中皇後”的瑞吉山不僅吸引了歌德、馬克·吐溫、維多利亞女王和朱自清等名人前來,也讓詩人為它寫下了“雪星上陽光燦然,山穀間雲彩結環,一切皆新,是熱、是光,沒有陰影,沒有憂傷”的美好詩句。雖然瑞吉山中有很多徒步路線,但自從去米倫徒步累得半死後,我們就再也不敢長時間去阿爾卑斯山中長途跋涉了。不過,我卻可以開進瑞吉山裏,在峰環水抱的山水畫中遊。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楚格湖
此時,天空布滿了陰雲,有的雲朵在瑞吉山邊輕飄慢舞,讓這幅山水畫充滿了仙兒氣。偶爾,陽光會穿過雲隙,把它的明媚拋灑在嫩綠的高山牧場上。牧場上的木屋不同於勞特布倫嫩帶三角門楣,鮮花盛開的美麗木屋,這裏的木屋有些原始,屋頂和外立麵也沒有木製陽台和雕刻等裝飾品。但就是這種樸素的鄉村木屋和從屋頂飄出的嫋嫋炊煙,才在青青牧場的“懷抱”中,在綠色瑞吉山的“大鬥篷”裏,在楚格湖的“眼波流轉”中,讓這幅山水畫呈現出了陶淵明筆下“雞犬相聞,並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之感。看著這幅“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畫卷,我們的腳就像生了根一樣,一動也不動,隻想在這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如果說瑞吉山和山中的牧場及木屋讓楚格湖“顧盼生輝”,那艾因西德倫修道院(Kloster Einsiedeln)則讓同樣是無名小卒的錫爾湖“明眸善睞”。當我們看到修道院的一霎那,我們立刻被它巴洛克式風格的恢弘外表震驚到了,它是我們在瑞士遇到的最漂亮、最豪奢的修道院。我們以為,在瑞士這個袖珍,信奉新教的國度,所有教堂和修道院也都是袖珍,簡樸的,但我們大錯特錯了。位於海拔近900米的阿爾卑斯山高穀的這個修道院最初是一個隱居所,據說將一生奉獻給祈禱的聖邁恩拉德(Saint Meinrad)曾在公元9世紀上半葉時居住在這裏。考古學家們說,此地在中世紀早期之前沒有永久定居點,但他們卻在這裏發現了許多史前獵人留下的中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文物。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自從聖邁恩拉德離世後,在接下來的80年裏,隱居所空無一人,直到公元934年,一位在今天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隱士在這裏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不過,此時的修道院還默默無聞,它嶄露頭角要等到11世紀末。這個時候,修道院周邊的高山山穀被用來養牛,修道院憑此變得越來越富裕,並開始向附近的高山山穀擴張。當前往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聖雅各朝聖之路經過這裏後,修道院更是富可敵國。到18世紀時,修道院在門前修建了修道院廣場(Klosterplatz),建築也改用了巴洛克風格。今天的它是瑞士著名的聖母朝聖地,也是瑞士重要的宗教建築群,直屬梵蒂岡。
“站”在台階高處的修道院外表氣勢逼人,十分壯麗。中間兩個巴洛克風格的對稱塔樓不僅撐起了修道院建築群的天際線,也撐起了艾因西德倫小城的天際線。灰白色的外牆配上橘紅色的屋頂、藍色的塔樓“帽子”以及鍍金的鍾表,讓修道院在藍天白雲下顯得多姿多彩,以至於我們從遠處一看見它就被它深深吸引。台階旁是兩個對稱的封頂拱廊,它們彎彎繞繞地伸向修道院廣場,把鍍金的聖母雕像圍在廣場正中。這種設計似乎借鑒了梵蒂岡大教堂門前的設計方式,太具備美感了。除了美輪美奐的外部,此修道院的教堂內部也美得不可方物。鍍金的裝飾、絢爛的壁畫,以及無處不在的巴洛克風格,讓我們覺得這個修道院一點也不輸於歐洲其它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和修道院。我們真沒想到,在彈丸之地的瑞士,還藏有如此令人震撼的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
錫爾湖
錫爾湖畔
在這個修道院內,人們不但可以品嚐到19世紀傳統製作的保質期很長的餅幹,還可以在藏有近25萬冊書的圖書館裏閱覽。據說,這個圖書館保存著西方文學中最早提到的國際象棋的文獻。我們既沒有品嚐餅幹,也沒有走進圖書館,而是穿過修道院的後庭院,走上了鬱鬱蔥蔥的山坡。站在山坡上,順光中的修道院和艾因西德倫小鎮及錫爾湖,與嫩綠的高山牧場一起,組成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雖然錫爾湖隻是一個人工湖,在瑞士眾多大名鼎鼎的湖中不過是一個“無名之輩”,但它深藍色的湖水卻讓周邊的景物顯得更加生機盎然。我們沉浸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感慨上帝對瑞士的垂愛。依依不舍告別這幅美麗的山水畫,我在另一幅山水畫卷中開到了蘇黎世湖(Lake Zurich)邊的拉珀斯維爾-約納(Rapperswil-Jona)小鎮。
蘇黎世湖比楚格湖和錫爾湖有名多了,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它的湖水有多美,也不是因為它岸邊的建築有多迷人,而是因為它的湖邊有一個用其名字命名的蘇黎世。曾幾何時,我們花了4個小時坐遊輪環繞此湖,繞完之後甚至覺得它有些乏味,但蘇黎世讓它名聞遐邇。這個城市不僅是瑞士聯邦的最大城市,也是瑞士的商業中心,更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還曾被評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盡管蘇黎世有這麽多的名頭,可我們對它的印象卻不過爾爾。然而,我們卻對無法與之相媲美的拉珀斯維爾-約納小鎮的印象很好。這座人口不到3萬的小城,素有“玫瑰之城”的雅號。每年6月到10月,有600多個品種,近2萬株的玫瑰競相開放。在法國之旅中,我們錯過了“玫瑰之路”,但在這個小城,我們卻有機會欣賞到各種玫瑰。
蘇黎世湖
蘇黎世湖
蘇黎世湖
蘇黎世湖
蘇黎世湖
別看有著繞口中文名字的這個小城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陌生,但它的曆史卻源遠流長。考古學家們說,此小城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它緊鄰史前的湖泊渡口,這讓小城在羅馬時代也留有印記。不過,它首次出現在史料中卻是在1229年,當地的伯爵於這一年在山頂上建造了一個城堡(Rapperswil Castle),小城於是應運而生。之後,位於蘇黎世湖上下兩部分中心的這座小城被哈布斯堡家族收購,他們在14世紀中葉在蘇黎世湖上遊建造了一座木橋。因為這個木橋,小城變成了貿易通道中的節點,在越來越富裕的同時,戰略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天,這個小城是國家克尼馬戲團(Circus Knie)的總部。
我們對馬戲團沒興趣,也不知道它總部的具體位置,但我們卻知道小城的製高點在哪兒,它就在拉珀斯維爾城堡。我把車直接開去了城堡,然後跟先生從這裏開始探索這個“玫瑰之城”。六層的城堡位於一個較長的岩石山上,幾乎呈等邊三角形,有兩座塔樓和一座鍾樓,鍾樓裏有三個鍾,旁邊是一個日晷和兩個大鍾,還有一座吊橋。這座城堡不但控製著瓦倫湖(Lake Walensee)和蘇黎世湖之間最狹窄的水道,而且控製著中世紀倫巴第和蘇黎世之間的聖哥達山口路線,還控製著到艾因西德倫修道院的聖雅各朝聖路線。因此,該城堡的戰略地位相當了得。
拉珀斯維爾-約納
拉珀斯維爾-約納
拉珀斯維爾-約納
拉珀斯維爾-約納
拉珀斯維爾-約納
城堡的下方即是蘇黎世湖上最古老的葡萄園所在地,葡萄園中種植著優質的黑皮諾葡萄。葡萄園的下方,即是種滿了五顏六色玫瑰的花園。我們站在城堡高處,俯瞰著葡萄園、玫瑰園和三麵是水的中世紀小城,以及波平如鏡的蘇黎世湖和其旁蔥綠的遠山,覺得坐擁湖光山色的瑞士比畫還要美。我們沉浸在這寧靜的山水畫中,期盼過路的微風可以為我們停留,我們要邀君共飲一杯這世間的美酒,把歡喜迷離都醉在心頭。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