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青青瑞士行(16)-富裕的鄰國

(2024-03-16 07:20:20) 下一個

坐擁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和侏羅山的瑞士常常被人們被稱作“歐洲的屋脊”。它憑借著平均海拔1350米的高度俯瞰著曾經是“一家人”的德法意這三個鄰居,同時俯視著另外兩個鄰國-奧地利和平均海拔1080米的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雖然名不見經傳的列支敦士登國土麵積隻有160平方公裏,人口也不到4萬,但這個彈丸小國卻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21年人均GDP高達18萬多美元,遙遙領先於聲名赫赫的德法意、奧地利和瑞士,僅次於藏在法國羽翼下的袖珍小國摩納哥。

那麽,人們不禁要問,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陌生的列支敦士登到底在哪?它憑什麽會富得流油呢?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它坐落於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穀中。西歐的“母親河”萊茵河是它跟瑞士的邊界,而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峰則是它跟奧地利的邊界。因為瑞士和奧地利都是內陸國,因而同樣是內陸國的列支敦士登被稱為雙重內陸國,它是世界上除了烏茲別克斯坦外僅有的雙重內陸國。別看它被瑞士和奧地利“夾”得死死的,也沒有出海口,但它的西麵卻是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的最上遊。換句話說,如果列支敦士登有能力掐住萊茵河的最上遊,那靠萊茵河吃飯的國家,特別是德國,就會分分鍾對列支敦士登俯首稱臣。可是,列支敦士登有這個能力嗎?

當然沒有。不僅沒有,今天的它還是瑞士的一個小“跟班”。整個國家連個機場也沒有,進出隻有唯一一條連通瑞士的公路,因而它被人戲稱為“一個國家一條街”。至於彰顯國威的軍隊,影兒都沒一個,國家邊防全部由瑞士擔當。這還不算,列支敦士登把外交事務也拱手交給瑞士掌管,並與其簽訂了關稅條約,甚至使用瑞士法郎作為貨幣,一點兒主權國家的樣子也沒有。可是,德語是官方語言,在德語中是“發亮石頭”意思的列支敦士登在曆史上可不是跟瑞士“穿一條腿褲子”的,它的曆史可以用“源遠流長”幾個字來形容。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考古學家們說,公元前5千年後,列支敦士登所在地便有人居住。到公元前15世紀時,凱爾特人成了這裏的主角。當羅馬帝國的觸角延伸到這裏後,列支敦士登跟今天瑞士萊茵河上遊和博登湖地區及德國巴伐利亞南部等地同屬一個行省,這奠定了它跟德國和瑞士本應“相親相愛”的基礎。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此地在公元500年左右被日耳曼部落中的阿勒曼尼人占領。隨著查理曼帝國的橫空出世,列支敦士登也成為了法蘭克人的“盤中餐”。在查理曼帝國被一分為三後,它又成了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可是,當東法蘭克國王奧拓一世於公元962年被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後,東法蘭克王國便正式消亡,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聖羅馬帝國走入了曆史的舞台。從這時起一直到18世紀,作為貿易路線上重要節點的列支敦士登都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份子而存在,但沒有使用列支敦士登這個名字。

18世紀前後,家族起源於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城堡的列支敦士登大公買下了列支敦士登所在地的兩塊采邑。於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於1719年賜這兩塊采邑為列支敦士登公國。從此,該地便以列支敦士登這個名字入住神聖羅馬帝國的“大花園”。等拿破侖在1806年占領這裏的時候,他為了肢解神聖羅馬帝國,讓列支敦士登成了主權國家。可拿破侖前腳失敗後,列支敦士登後腳就加入了德意誌邦聯。這個邦聯的成員幾乎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其中以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為主導。等德意誌邦聯於1866年解體後,列支敦士登才借機宣布獨立。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翻身做了主人”的它由於國小民寡,像個嬰兒,隻能繼續找“奶媽”,當時的奧匈帝國無疑是最佳人選。等到一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後,列支敦士登審時度勢,立刻去抱瑞士這個中立國的“大腿”,還宣稱自己為永久中立國。這一次,列支敦士登的大公跟他的祖先在神聖羅馬皇帝魯道夫二世和其弟弟爭權奪勢中站對隊一樣,做出了正確選擇,隨著瑞士“起舞”。雖然瑞士不能在國際社會上呼風喚雨,但它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卻讓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以及美國都不得不對它高看一眼。靠著瑞士這顆“大樹”,列支敦士登成功躲過了二戰的浩劫,並在二戰後,效仿瑞士,悶聲發大財。它以低稅率吸引世界各國的公司在此注冊,成為全球企業的避稅天堂。

除此之外,列支敦士登還以金屬加工、機械和儀表製造等聞名於世。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雙邊關稅協定簽署國,列支敦士登讓自己成為了一個理想的進出口平台。同時,它的郵票業、旅遊業和金融業也很發達,被稱為“郵票王國”,其印有宗教、文化、曆史的郵票品種之全為世間罕見。僅僅郵票業這一項,就占列支敦士登每年GDP的10%。而銀行業跟瑞士的一樣著名,這裏的銀行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和最保密的銀行之一。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小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假牙製造地,有著“世界假牙之都”的稱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列支敦士登於2011年推出了“國家出租方案”,隻要花7萬歐元,就可租下整個列支敦士登,享受一天“統治”國家的快感。在這一天裏,“承租人”不但可以調動國家的警察為其服務,而且可以享受大公私人酒窖中的紅酒,還可以參加政府舉辦的滑雪活動、觀看焰火和坐馬車遊覽首都的街景,甚至可以在臨時貨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這讓你覺得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雖然列支敦士登的林林總總讓我們既驚喜,又意外,但吸引我們來到此地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被稱為西歐“母親河”的萊茵河。我們對它的愛戀,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在他的小說《窄門》中寫的那樣:“因為抱著與你重逢的期待,因而在我眼裏,最險峻的小道也總是最好的。” 為了萊茵河,從聖加侖出來的我們,穿山越嶺,向它奔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若要接近列支敦士登所擁有的萊茵河,得經過瑞士的阿彭策爾(Appenzell)小鎮,該鎮是瑞士最小行政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我們從聖加侖開往這個小鎮時,我們最愛的青青牧場又重回我們的眼際。此時天空是陰的,些許雲彩遊蕩在舒緩的山崗上,給如畫的田園風光增添了世外桃源般的仙氣兒。而1403年才獨立於聖加侖修道院,以農牧業為主的阿彭策爾就在這“仙氣兒”中。如果站在離小鎮不遠的森蒂斯(Säntis Massif)山上,可以盡賞阿爾卑斯山、博登湖、萊茵河穀和小鎮的絕美風光。

拉丁語中意為“莊園”的阿彭策爾跟列支敦士登一樣,也曾是阿勒曼尼人的地盤,之後被聖加侖修道院和神聖羅馬帝國輪番掌控。不過,這裏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舉行的傳統群眾露天選舉大會(Landsgemeinde)卻是瑞士直接民主形式的原型。此露天選舉大會什麽時候開始的,不得而知,人們隻知道第一個有正式記載的大會於1294年舉行,此時瑞士雛形的老三州聯盟已成立了三年。

阿彭策爾

阿彭策爾

阿彭策爾

阿彭策爾

阿彭策爾

我們把車停到城外免費的藍線區域,然後穿過狹窄的小巷,走進了沒有汽車喧囂的中心街道。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全部講德語,大部分是天主教徒的這個小鎮中心跟萊茵河畔的施泰因一樣,粉刷著亮麗色彩的房屋牆上也到處是濕壁畫。隻不過,這裏的濕壁畫主要以花草為主,但也給小鎮增添了無限的生氣。讓我們沒想到的還有,流經小鎮的萊茵河支流居然是渾濁的,那滾滾奔騰的渾濁河水讓我們恍惚間回到了黃河的壺口瀑布。它是以清清碧水聞名的瑞士所有河流中的異類,也是我們此次瑞士之行唯一看見的不是清澈見底的河流。

離開如詩如畫的阿彭策爾,我們“摟草打兔子”,沿著萊茵河畔去了同樣位於山坡上,也同樣美如畫的韋爾登(Werdenberg)小鎮。跟阿彭策爾不一樣的是,在瑞士版圖內的韋爾登是歐洲最小的小鎮,也是瑞士唯一沒有遭受戰爭和火災破壞,並完整保留了中世紀城鎮特色的木製建築定居點。小鎮前有一個小小的湖泊,山丘的斜坡上都是綠意盎然的葡萄梯田。更不一樣的是,小鎮上方有一個建於13世紀的城堡。站在城堡上,小鎮立體的畫圖跟萊茵河穀一起躍入眼中,那是一幅讓我們流連忘返的畫圖。

韋爾登

韋爾登

韋爾登

韋爾登

韋爾登堡

韋爾登堡

這個小鎮跟列支敦士登是鄰居,隔萊茵河相望。我開過萊茵河上的大橋,駛入列支敦士登,想著我在奔向萊茵河的最上遊,心中莫名地雀躍。進入列支敦士登,也就進入了崇山峻嶺中,迎麵即是高聳入雲的山峰。雲朵在山峰中浮遊,帶我們進入神仙的國度。我們穿過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茲(Vaduz),拐入盤山道,停留在靜臥於萊茵山穀正中的特裏森貝格(Triesenberg)小鎮,那是我們酒店的所在地。

特裏森貝格是列支敦士登最漂亮的小鎮之一,隻有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連。我們的酒店恰好在路邊的製高點上,從酒店的餐廳便可俯瞰美得讓人心醉的萊茵河穀和萊茵河,而我們房間外便是翠綠綠的山坡和山坡上的小鎮。雖然位於海拔近1千米山坡上的特裏森貝格人口隻有2千多人,但它卻是列支敦士登最大的市鎮,此地以獨特的德語方言而聞名,這種方言可以追溯到14世紀初。不過,對於隻會中文和英文的我們來說,不管是正宗德語還是德語方言,我們一律聽不懂,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探索這個如珍珠般純潔無暇的小鎮。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在去探索小鎮的路上,一直被烏雲籠罩的天空露出了些許蔚藍,臨近黃昏的暖陽照在小鎮的青草地和房屋上,呈現出柔和的色調,但溫度是低的,我們得穿羊絨衫去逛小鎮。小鎮的標誌是跟我們酒店一路之隔的教堂,教堂之上的山坡上零零散散地分布著類似瑞士的彩色房屋。站在教堂的高坡上,依然可以欣賞到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和其下美麗的萊茵河穀及蜿蜒流轉的萊茵河。我們太愛、太愛這樣的美景,於是不顧山高路陡,沿著斜坡走入了小鎮深處,所到之處都是盛開的鮮花、綠色的原野和德國的名車。看到這些名車,我們開始相信,列支敦士登這個似乎與世隔絕的方寸小國,的確是擁有驚人財富的。

我們走遍了小鎮的每一處,還走進了鎮中的一個森林,裏麵有潺潺的流水和微型的瀑布。透過森林的縫隙,我們可以看到萊茵河穀的俊俏模樣。我們真想走進萊茵河穀底部,跟我們心心念的萊茵河相依偎,可怎奈無路可去,我們隻能悻悻然爬陡坡返回,途中剛好遇到日落西山。我們枕著教堂的鍾聲入眠,不知道夜間下了雨。第二天早晨起床,天陰陰的,我透過窗口,看見大霧從窗口正對的山上鋪天蓋地飄下來,然後變成絲絲的白雲,在青翠的山坡草地上飄,我恍惚間覺得住在了仙界。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酒店自助早餐品種豐富,景色更是超一流。我們剛到時,忽然發現萊茵河穀的畫風變了。仙仙的雲霧在萊茵河上空慢慢飄動,俯瞰的視角讓這景色看起來絕美。之後大批的濃霧從山峰上湧下,迅速填滿了萊茵河穀。濃霧過後,輕紗般的雲霧籠罩在整個山穀,似夢似幻。它們或停留在那裏,或慢悠悠地,變換著形狀隨風而去。在“輕紗”中,一條絲帶般的雲霧,就像仙女衣裳的飄帶,迎風舒展在萊茵河上空,先把萊茵河像嬰孩般緊緊裹住,然後再輕輕鬆開,慢慢飄遠。而別的雲霧又開始聚集,慵懶地飄蕩在萊茵河穀的各處,畫龍點睛般點綴著河穀,使其仙氣飄飄,更迷人眼。

遠處的群山在霧氣中似隱似現,給這幅動人的山水畫添加立體的背景。偶爾,陽光會穿透雲霧,星星點點灑落在綠色的山巒和草地及穀中的房屋上,讓它們“笑靨如花”。但在這山穀中,雲霧始終都是主角,而青山和萊茵河以及山坡上小鎮的房屋則是它的背景和配色。這些時隱時現的雲霧或給山峰畫上濃妝,或給山峰畫上淡妝,無論哪種妝容,山穀都是立體的風景畫。而我們眼中魅力無限的萊茵河,不管有沒有明媚的陽光,都優雅地,不急不緩地向下遊流去。這是一幅動態的,超然寧靜的人世間最美的景色之一,也是我們此次瑞士之行最經久難忘的場景之一。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特裏森貝格

我們沒想到,列支敦士登的景色如此變幻莫測,如此令人目眩神迷。望著這幅“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如詩般畫卷,我們的腳像生了根一樣,再也挪不動半步。本來吃完早飯就該奔赴下一程的我們在餐廳中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品賞著盛景,直到中午11點餐廳關閉才離開酒店。雖然我們在列支敦士登停留還不到一整天,但它令人豔羨的美景卻“留在夢田裏,永遠不散場”,沒有預兆、沒有聲響地占據了我們的漫漫溫柔。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初心依舊' 的評論 : 謝謝。
初心依舊 回複 悄悄話 @cager812,這位老兄應該多看看歐洲曆史,否則會被貽笑大方。 就算這70年的和平也是在老美的保護下實現的。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ger812' 的評論 : 先謝謝你的讚美。我不想反駁你的觀點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不一樣,但我想說,瑞士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這一點我在瑞士第一篇《凱撒的船頭》中有過詳細的介紹。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不客氣。我跟你一樣,也喜歡青山綠水的瑞士。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很遺憾,文章寫的很好,但一句“占據xx可以掐住什麽人的脖子”,破壞了這篇文章。
歐洲大都是小國,如果都這麽想,歐洲能有70年和平嗎?國人的“與人為敵”的思維深入骨髓。青山綠水是要與人為善的,去過瑞士幾個月,那裏人放鬆,法國人德國人等等都進出自由,沒有什麽防範,開開車就過去了。多少年以後國人可以輕鬆踩著油門就出國去,可能嗎?
小妹妹,被洗腦的太深而不自覺。
cxyz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喜歡大山,喜歡青山綠水的瑞士。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跟你一樣,坐在可以看到風景的房間裏,閑啜咖啡一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