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訪西班牙(3)-穆斯林的嘉年華

(2023-01-17 06:08:51) 下一個

在如星河般悠長的時光隧道中,是誰給伊比利亞半島吹來了文明之風?是凱爾特人和塔爾特蘇人;是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是古羅馬人和摩爾人。凱爾特人帶來了鐵器、製陶和火葬技術;塔爾特蘇人帶來了農業、畜牧業、運河灌溉、開采金銀銅礦和蜂蜜釀造技術。腓尼基人帶來了珠寶、香粉、葡萄酒釀造等,而古希臘人則帶來了冶煉、紡織、醃製魚以及希臘文字。最重要的是,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帶來了航海貿易,讓三麵環海的伊比利亞半島變成了可以靠海“吃飯”的半島。

塔裏法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如果說這些人或因部落割據,或因隻對海岸有興趣而隻讓伊比利亞半島出現了文明的微光,那幾乎占據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古羅馬人帶給半島的文明則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是全方位的。他們在5個多世紀裏從政治、經濟、文化、建築等方麵無微不至地從肉體到精神哺育著半島上未開化的人們。可是,隨著西羅馬帝國的崩潰,整個歐洲便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也不例外。統治著這個半島達3個多世紀之久的蠻族西哥特人不僅沒能給半島帶來新的文明,還把古羅馬的很多文明丟進了垃圾桶。

而給半島重新帶來文明之光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他們到達半島後,跟北非的柏柏爾人和半島本土的穆斯林被統稱為摩爾人。那麽,居住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和北非的柏柏爾人為什麽要橫跨直布羅陀海峽來到伊比利亞半島呢?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跟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行將朽木之時把蠻族請進來一樣,這些摩爾人也是被邀請進來的。公元8世紀初,西哥特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國陷入了王位爭奪戰。這個時期,伊比利亞半島的唯一陸地鄰居-法蘭克王國的墨洛溫王朝還處於諸侯割據時期,並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式王國。但在阿拉伯半島上,一個新興的阿拉伯帝國正在橫掃中亞和北非,並開始覬覦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不爭氣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正處於20年混亂時期,皇帝走馬燈似地輪換,死於非命是家常便飯。可以說,阿拉伯帝國的倭瑪亞王朝是那時除了大唐帝國外,世界上最具實力的王朝。

公元711年,北非總督的部下,一個名為塔裏克的非洲柏柏爾人在接到西哥特人的邀請後,率軍渡過了直布羅陀海峽。他采用了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的“破釜沉舟”戰略,一路攻城掠地,最後占領了西哥特王國的首都托萊多,把邀請他進來的西哥特王國送上了西天。西哥特王國,是不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次年,北非總督穆薩也加入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中。這些摩爾人僅用3年,就征服了大半個西班牙。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雖然穆薩和他的部下都因擅自征服伊比利亞半島而獲罪,但穆薩的兒子卻留了下來,繼續他父親未完的征服大業,可是他卻因為娶了信奉基督教的妻子並允許妻子保留基督教徒的習俗而被穆斯林殺害。之後,阿拉伯帝國派來的總督在征服了半島絕大部分區域以後,揮師跨越了比利牛斯山,勢如破竹進入了今天的法國領土,一直打到我在夏季的法國之旅中去過的盧瓦爾河河畔的圖爾。

這個盧瓦爾河,有點兒像中國的長江,它是法國南北的分界線。若不是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查理·馬特在732年的圖爾戰役(Battle of Tours)中打敗了這些穆斯林,基督教在歐洲這塊土地還能不能存活都不好說。這個查理·馬特也是因為在此戰中攢下了足夠資本,因而他的後代才有可能成為羅馬教皇的“主心骨”,並讓法蘭克王國改朝換代,成立了加洛林王朝,同時為持續了千餘年之久的教權和皇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到此時為止,這些穆斯林也隻是在為自己開疆擴土,並未給伊比利亞半島帶來文明,而一個皇族的到來,卻徹底改變了半島和歐洲的文明因子。他和他的後代,不但讓半島迎來了文明之光,而且讓半島上的穆斯林迎來了幾個世紀的嘉年華。這個皇族就是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他的祖父是倭瑪亞王朝的哈裏發。在他不到20歲時,倭瑪亞王朝被阿拔斯王朝所取代,倭瑪亞王朝的所有皇親國戚都被追殺。他曆盡艱辛,死裏逃生,成了唯一的漏網之魚,最終來到了伊比利亞半島,於公元756年建立了一個持續275年的後倭瑪亞王朝。與他同時存在的是在歐洲大陸縱橫馳騁,奠定了今天法德意疆土的查理曼大帝。這兩位開天辟地的君主開始瓜分伊比利亞半島,而拉赫曼一世的占比更高。

因為拉赫曼一世擁有的倭瑪亞王朝皇室血脈,因而之後追隨他和他的後代而來半島的,並不僅僅是一些四處征討的武夫,更有倭瑪亞王朝和伊斯蘭世界的精英。他們為半島帶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醫療、科學、建築和教育等,使之成為了歐洲和伊斯蘭世界學術的燈塔。到稱號為“長勝者”的拉赫曼三世和他的學者兒子時,首都科爾多瓦成了世界的文化中心,也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齊名。令人驚訝的是,當時就有25萬居民的科爾多瓦已經消滅了文盲,書店和圖書館隨處可見,還有著名的科爾多瓦大學。而街道都用磚瓦鋪設,路邊是燈光通明的路燈,跟古羅馬時代一樣的300座公共浴室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此時是公元10世紀。而當時的歐洲呢,能用木桶洗澡已經很奢侈了,至於路燈,倫敦15世紀才出現,更別提圖書館和大學了,歐洲什麽都沒有。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摩爾人讓伊比利亞半島有了質的飛躍還不隻這些。他們讓貧瘠的半島變作了瓜果飄香的園林和農田。石榴、柑桔、檸檬、香蕉、杏和無花果等水果,還有茄子、甘蔗、棉花、大米和香菜等,以及日後讓法國卡爾卡鬆和卡爾比發家致富的菘藍等,都由摩爾人引進。同時,這裏也變作了西方的絲織業和商貿中心,更變作了文明傳播的基地。這文明,照亮了沉睡中的歐洲大陸,給日後改天換地的歐洲文藝複興送去了點點星火。有學者說,文藝複興時的透視繪畫法來自摩爾人闡釋的數學、建築學和光學理論。還有學者說,西方今天使用的餐具也來自科爾多瓦城的廚房。可見,那時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文明已經到了多麽登峰造極的地步。

但是,盛極必衰,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分水嶺就在《聖經》中預言的人類第一個千禧年後。隨著後倭瑪亞王朝在1031年的覆滅,摩爾人陷入了內鬥,而歐洲大陸在上帝“新天新地”的預言下,走向了新征程,一步步把文明的穆斯林甩在了身後。當這些穆斯林在1492年被基督徒轟出伊比利亞半島後,基督教徒們終於揚眉吐氣,可以仰天長笑了。不過,這些摩爾人卻永遠留在了西方人的記憶裏。在英國莎士比亞的名劇《奧塞羅》、法國最著名的史詩《羅蘭之歌》和德國詩人海涅的《曼蘇爾》中,都能見到摩爾人的身影。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除了在劇作中能見到摩爾人的身影外,今天在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內,也到處能看見摩爾人風格的建築,它們留在我們第一次的西班牙之旅中去過的塞爾維亞、科爾多瓦和格拉納達城市裏。這一次我們繞過繁華無比的塞爾維亞,從千年古城加迪斯沿著大西洋海岸一路向東,在葡萄園遍地的沿途一邊欣賞著摩爾人經典的白色建築,一邊開往沒什麽名氣的安達盧西亞小鎮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Vejer De La Frontera)。可西班牙的萬般風情,正是散落在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裏。令我們意外的是,這個小鎮居然有旅遊中心,還有一波接一波的旅遊團前來。難道這裏藏著什麽秘密嗎?

通體雪白的小鎮建在離大西洋海岸僅有8公裏的半山腰上,是不折不扣的山城,也是地地道道的迷宮,它曾被西班牙旅遊局評為西班牙10個最美麗的城鎮。站在小鎮的高處,可以俯瞰大西洋和直布羅陀海峽,還可以眺望丘陵和田野。史學家們說,這個小鎮自舊石器時代起就有人居住,是南歐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發源地。因小鎮建在190米的小山上,因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古羅馬人最先開發了這裏,今天這裏還留有羅馬的渡槽等遺跡。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

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鎮上的大西洋

到西哥特王國時,西哥特人擴展了小鎮,使其直達大海。公元711年塔裏克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大敗西哥特人的瓜達萊塔戰役(Battle of Guadalete)就發生在這裏。這場具有非凡意義的戰役是摩爾人征服西班牙的開始,也奠定了他們幾乎暢通無阻直搗西哥特王國首都托萊多的根基。在戰役中,摩爾人以少勝多,西哥特國王和西哥特王國的很多貴族都在此戰中喪生。當穆斯林被趕出伊比利亞半島後,這裏成了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邊界。怪不得這個隻有1.2萬多人口的小鎮有如此多的遊人呢。

我們在迷宮般的小巷裏爬坡,一邊欣賞著這座帶有鮮明摩爾人建築風格的多元化小鎮,一邊走向關門(Closed Door)。關門也稱南門或柏柏爾門,直麵大西洋,由摩爾人修建。為了抵禦海盜的進攻,從中世紀末到18世紀這個門都被關閉。離關門很近的是一個摩爾人於公元9世紀建造的城堡(Castle Vejer)。它建在小鎮的最高處,有三個長方形塔樓,還有穆斯林風格的雙門和武器庭院。

關門

城堡

城堡

城堡

在小鎮裏,還有一個塞古爾門(Segur Gate),由當地的公爵於15世紀末建造,門厚三米多,是防禦堡壘的第二個內門。它的旁邊是很有氣勢的薩爾瓦多教堂(Divino Salvador Parish Church),教堂中保留著古羅馬時期的兩根柱子。此教堂建在一個清真寺的遺址上,從11世紀開始修建,之後不斷擴建,最後形成了羅馬式和哥特式的混合風格。

說實在的,我們最初並沒有對這個小鎮有過多的期待,沒想到它給了我們的印象如此之好。純白的小鎮既幹淨又幽靜,清早的這裏大批的旅遊團還未到來,隻有我們一家三口在小巷中穿梭。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還有微風吹在臉頰上,那感覺又舒服又歡暢。我們肆意在小巷中行走,等到我們想折返時,卻怎麽也找不到停車場,最後又走回了城堡才算了事。

塞古爾門

薩爾瓦多教堂

薩爾瓦多教堂

我開車朝塔裏法(Tarifa)駛去,無數次回望這個有著鮮明摩爾人風格的白色小鎮,想起被譽為“安達盧西亞夜鶯”的詩人洛爾迦的詩句:“你唱著歌兒離去了,幻變成為樂音和上天的光焰。”

從小鎮到塔裏法的50公裏路上,依然是一個接一個的純白小鎮,這讓我覺得摩爾人的世界似乎離我並不遙遠。我們沿著大西洋海岸,穿過塔裏法海岸邊10公裏長普拉亞洛斯蘭斯海灘(Playa los Lances),開進享有衝浪者天堂美譽的塔裏法。塔裏法在歐洲大陸的最南端,歐洲大陸在這裏形成了一個V字形狀,塔裏法就在V字的底部。它的一邊是大西洋,另一邊是地中海,那個重要性可以跟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相媲美的直布羅陀海峽就在它的麵前延展。站在塔裏法的海岸,可以眺望摩洛哥土地。當年摩爾人正是從摩洛哥跨越直布羅陀海峽前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也是從直布羅陀海峽灰溜溜地回到摩洛哥的。離非洲大陸區區15公裏的塔裏法,見證著摩爾人的光輝歲月,也見證著摩爾人的黯然神傷。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的名字,聽起來是不是跟首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的塔裏克的名字很相像?沒錯,他就是在這裏登陸的伊比利亞半島。隻不過,他是在正式登陸半島的前一年登陸的這裏,其目的是劫掠,他登陸後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裏。也是因為這次劫掠的成功讓他嚐到了甜頭,因此第二年他才敢背水一戰,從此開啟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近8個世紀的狂歡。

塔裏法的重要戰略地理位置,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從這裏出土的腓尼基墳墓已經表明塔裏法曾是他們的一個定居點。不過,真正開發它的卻是古羅馬人。當這塊土地被蠻族先後入侵後,塔理法成了蠻族汪達爾人前往北非的集結地,而把汪達爾人趕進直布羅陀海峽的,正是之後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西哥特王國的西哥特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拋頭顱,灑熱血”。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塔裏法

當摩爾人征服伊比利亞半島後,此城在公元10世紀開始被加固,擁有強大的防禦工事,但依然人煙稀少,今天也隻有1.8萬多人。14世紀,當它的鄰居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港遭到毀滅性打擊後,它才成為卡斯蒂利亞王國唯一的海軍基地。在穆斯林和基督徒糾纏的光陰中,塔裏法也留下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印記。鑲嵌著藍色線條的白色房屋及用瓦罐和花草點綴的庭院,還有路邊迎風舒展的棕櫚樹及古老的城堡和城牆,它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曆史的滄海桑田。

我把車開到老城區的赫雷斯門(Puerta de Jerez),可是怎麽也找不到停車位,最後在離它一公裏處才勉強找到了一個。塔裏法沒有貝赫爾-德拉弗龍特拉小鎮漂亮,也沒有它的坡度,但卻比它熱鬧,街上人來人往。赫雷斯門是13世紀所建的古城牆一部分,最初城牆有三個城門,如今隻剩下這一個。城門上方雕刻著銘文,用來紀念塔裏法人在13世紀末幫助卡斯蒂利亞國王征服了這座城市。

赫雷斯門

古茲曼城堡

古茲曼城堡

古茲曼雕像

這個城門正對著我們停車的薩爾多街(Calle Batalla del Salado),此街的名字來源於發生在此的薩拉多河戰役(Battle of the Salado River)。1340年摩爾人中的一支在直布羅陀海峽摧毀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艦隊,之後推進到了塞維利亞附近的薩拉多河(Río Salado),結果與卡斯蒂利亞王國和葡萄牙王國的聯軍相遇。雙方激戰後,摩爾人慘敗,不得不撤回北非。這是基督教“收複失地運動”最後階段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我們從赫雷斯門走向建於10世紀的古茲曼城堡(Castle Castillo de Guzman)。這個城堡是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修建的,旨在保衛這個城市。而古茲曼是13世紀末這裏的總督,他受卡斯蒂利亞國王之邀來守護塔裏法。為了保存這座城市,他犧牲了自己被摩爾人俘虜的兒子,成為了“收複失地運動”中的一個傳奇,他的雕像被放置在阿拉米達大道(Paseo de la Alameda)旁。這條大道位於老城區、城堡和海港之間,我們從這條大道走入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塔裏法港,每人花了70歐元登上了渡輪,沿著摩爾人來到和離開伊比利亞半島的軌跡,橫渡直布羅陀海峽,踏上了摩洛哥的土地。在直布羅陀海峽上,我們回顧著摩爾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嘉年華,也回顧著如今被英國占領的直布羅陀的悲與喜。

路線

塔裏法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打魚船' 的評論 : 謝謝。四月應該是去西班牙旅行的最好時機,預祝旅途愉快。
打魚船 回複 悄悄話 四月將去西班牙,跟隨你的文章,猶如行萬裏路,讀萬卷書。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sty2' 的評論 : 你去的城市都是好地方,我也喜歡,謝謝。
Misty2 回複 悄悄話 我去年11月上尋和家人一起去了塞爾維亞、科爾多瓦、格拉納達 還有馬拉加。你的文章讓我了解學習了更多當地的曆史,文化。謝謝!!收藏了!!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我的同事告訴她先生,說我的第二職業是旅行。沒錯。我想我的餘生,要麽腳在路上,要麽筆在路上,要麽心在路上。我很感謝上天給了我這樣一個融入我靈魂裏的愛好。謝謝你光臨並留言。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常年旅遊,腳步就沒停過!史料太豐富了。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謝謝,下次去貝赫爾吧,白色的貝赫爾很有安達盧西亞的風情,我很喜歡。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nryCharles' 的評論 : 謝謝。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學習了,曾去過直布羅陀海峽,沒去過貝赫爾,也不知道它是個旅遊小鎮。
HenryCharles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月天山' 的評論 : 謝謝你對我的讚美。我很驚訝你這麽了解我,我的確有一顆喜歡自由飛翔的心。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connection' 的評論 : 別客氣,謝謝留言。
明月天山 回複 悄悄話 跟讀您的遊記,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沒有深厚的曆史知識,不可能寫出這樣有內容的遊記;沒有一顆超然自由的心,無法將文章寫得如此引人入勝!佩服您!
beijingconnectio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