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暢遊法國(20)-銀色的海岸

(2022-09-23 11:51:16) 下一個

在法國的大西洋沿岸,曾經有三個名聞遐邇的公國,它們分別是諾曼底公國、布列塔尼公國和阿基坦公國,這三個公國都跟法蘭西王國和英格蘭王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不管它們與兩個王國有著怎樣的拉扯,也不管它們有著怎樣的別樣風情,居住在這三個公國裏的人們,除了都吹大西洋的海風外,也都享受美麗的海岸。諾曼底公國有白色海岸,布列塔尼公國有玫瑰海岸,而阿基坦公國有銀色海岸(Côte d’Argent)。

銀色海岸

銀色海岸

銀色海岸

不像曲線形的白色海岸,也不像鋸齒狀的玫瑰海岸,總長度達280公裏的銀色海岸幾乎是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從波爾多西北20多公裏的吉倫特河口(Gironde Estuary),貫穿到離西班牙很近的阿杜爾河口(Adour River),這兩個河口都把手著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大門”,而注入此灣的盧瓦爾河、加龍河和多爾多涅河,每一條都承載著上千年的文明。在這個曆史悠久跟如畫風光相兼的銀色海岸,除了馳名世界的波爾多以外,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巴約訥(Bayonne)。雖然巴約訥不被眾人熟知,但它卻跟波爾多一樣,也有著千餘年曆史,還讓海明威以它為背景,寫出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先鋒和不朽名著《太陽照樣升起》。

從波爾多到巴約訥,我沒有沿比斯開灣行駛,而是上了收費高速。法國的收費高速一律130公裏,我開得飛快。此前我在去裏昂和南特的收費高速上開到132公裏,結果被攝像頭拍照了兩次。當時心裏一驚,心想,難道法國也跟挪威一樣,對超速零容忍?細想,不對啊,我這一路都看見比我還能超速的人,難道他們不怕嗎?被拍照,我不太害怕,因為攝像頭閃過的是白光,而那個帶攝像頭的儀器,在整個法國之行中我也沒見過幾個。我在挪威也被拍照過,閃過的也是白光,所以我猜,給我拍照的儀器可能跟挪威的一樣,都是測速用的,並不是用來罰款的,但我再也不敢超速了。高速公路上車不多,我把車內的勻速裝置打開,設到130公裏,結果路上碰到警察坐在車裏抓超速。這是我們一個月的法國之旅中唯一一次看見警察現場抓超速的。

超速罰款單

巴約訥

巴約訥

巴約訥

可是,我“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終究躲不過被罰款的命運。就在昨天,我收到了從法國千裏迢迢寄來的超速罰款單。上麵全是法語,我隻懂日期和罰款金額,剩下的就靠猜或者用穀歌翻譯。原來在回美國的前一天,我去世界文化遺產普羅萬的路途中超速。限速是80公裏,我開到93公裏,信中說“容錯率”是88公裏。我什麽時候被拍照的,我一點兒也不知道,我也肯定不是故意而為之。在法國,鄉村田野間的道路,有時限速是80公裏,有時是90公裏,我超速的這條路上應該沒有限速標誌,所以我才無心之中犯了錯。幸運的是,罰款金額並不高。如果46天之內交罰款,45歐;47天到76天,91歐;76天以後180歐。“好學生”的我都不用等到46天,收到信後的幾分鍾就把罰款在網上付掉了。

巴約訥在銀色海岸的最南端,離西班牙和法國邊境差不多40公裏,注入比斯開灣的阿杜爾河自東向西流經這裏,而阿杜爾河支流的尼夫河(Nive River)也在這裏與阿杜爾河交匯。擁有兩條河流並擁有大西洋入海口的自然稟賦讓原意為“好河”的巴約訥跟波爾多一樣,自舊石器時代起就有人類居住。當羅馬人到來時,它的戰略地位又得到了羅馬人的垂青,一條沿大西洋沿岸延伸的道路從這裏通過。雖然史學家們對此時巴約訥的城市麵積沒有定論,但通常說它相當於10個足球場那麽大。

巴約訥

巴約訥

巴約訥

巴約訥

當西羅馬帝國瀕臨解體,巴約訥也跟法國境內的其它地區一樣,海盜和蠻族接連而至。除了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外,諾曼人也兩次占領了這裏。到諾曼人建立的英格蘭王國金雀花王朝時,此地因為阿基坦公爵之女跟開創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的聯姻而變作了英格蘭王國的王室領地。從這時起,它便成了連通英格蘭王國的重要商業港口,葡萄酒、香腸和菘藍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英格蘭,巴約訥迎來了黃金年代。到亨利二世之子查理一世時,他把巴約訥改成了軍事港口。這位查理一世就是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率領十字軍擊敗薩拉丁領導的穆斯林軍隊的“獅心王”。

一直在英格蘭王國懷抱裏高枕無憂的巴約訥在聖女貞德的“奧爾良之圍”後不到30年開始變天,在“奧爾良之圍”中與貞德一起並肩作戰的奧爾良公爵私生子於1451年奪回了巴約訥。“奧爾良之圍”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英法國運的轉折點,之前被英軍打得差一點“家破人亡”的法蘭西王國逐漸恢複了元氣,而英格蘭王國開始日薄西山。巴約訥的主教在他的回憶錄中曾記述了這場勝利,他說:“我看到了天空中的皇冠逐漸變成鳶尾花,一支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在其上方冉冉升起,那是來自法蘭西皇室的光芒。”

巴約訥

巴約訥

巴約訥

巴約訥

贏得了英法百年戰爭勝利的法蘭西自以為沒了強敵,哪知道,歐洲超級君主,也是西班牙帝國揭幕人的查理五世橫空出世,之後,法蘭西的“太陽王”路易十四還跟西班牙爆發了30年戰爭,這些都讓瀕臨兩國邊界的巴約訥受害頗深,但它同時也在新航路開辟和之後的黑奴三角貿易中受益匪淺,18世紀上半葉還出現了工商會。19世紀初,西班牙國王在這裏起草了西班牙憲法前身的《巴約訥憲法》。

這部憲法的起草地,就在巴約訥的馬拉克城堡(Marrakesh Castle)。這座由西班牙流亡女王於18世紀初建造的城堡曾被拿破侖一世買下,成為他攻打西班牙時的住所。他退位後,城堡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現在是法國的官方紀念物。

馬拉克城堡

聖瑪麗教堂

聖瑪麗教堂

聖瑪麗教堂

沒什麽看頭的馬拉克城堡是我們在巴約訥的最後一站。當我們跨過阿杜爾河,把車停到尼夫河岸邊後,我們直接去了巴約訥主教教堂,也叫聖瑪麗教堂(Catheral of Sainte-Marie)。這座始建於13世紀的哥特式大教堂位於去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之路上,因此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雖然這座經曆了四個世紀才完工的哥特式建築外表沒有很多哥特式教堂的華麗,但它的內部卻是我見過的最吸睛的之一。

它的內部有一個宏偉的哥特式回廊,回廊四周上方是奢華的雕花拱頂,拱頂下是美麗極了的玫瑰花窗,花窗上印著我看不懂的聖經故事。花窗下,全是鑲了金箔的聖像,其中包括公元9世紀巴約訥的主教,後被封為聖人的聖裏奧(Saint Leo)。這是我在法國看到的教堂內部從價值連城上來說排在第四位的教堂,另外三個在阿爾比、馬賽和裏昂。

聖瑪麗教堂

聖瑪麗教堂

聖瑪麗教堂

聖瑪麗教堂

我一步一回頭,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此教堂,然後在盛產優質鹽、火腿和巧克力的巴約訥老城漫步,窄窄的巷子裏充滿著中世紀風情。在保留著法國最傑出,也最久遠鬥牛傳統的小鎮巷子中,隱藏著聞名海內外的巴約訥火腿(Jambon de Bayonne)。它跟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有些相似,隻有這裏的阿杜爾河盆地才能被劃為巴約納火腿的專屬產地,這個地區飼養的豬才能被冠以“巴約納”之名。這樣的專屬地位讓巴約納火腿早早成了法國貴族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並獨領風騷200餘年。

相比200年的巴約訥火腿,巴約訥巧克力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但“成名”於宮廷卻比巴約訥火腿晚。最先將這裏的巧克力引入法國宮廷的是嫁給路易十四的西班牙公主,她讓巴約訥巧克力出現在了法國第一份美食菜單上。今天,它標誌性的“巧克力花束”(Bouquet de Chocolat),即在巧克力花束中插入一塊能夠傳遞訊息的方片巧克力,被稱作巴約訥巧克力創造力的象征。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如果說這個時候我在離大西洋入海口8公裏的巴約訥還沒有見到銀色海岸的海水和沙灘,那當我開到在離它幾公裏遠,有著衝浪聖地之稱的比亞利茲(Biarritz)時,則再次見到了大西洋海水的溫柔與狂野。我沒想到,這個背山靠海,從12世紀開始以捕鯨為主的小鎮美得像畫兒一樣。它是大西洋海岸,除了埃特勒塔和聖馬諾以外,我們最喜歡的小鎮。

這裏有長長的金色沙灘和龐大的巨石,有美麗的濱海建築和一座17世紀中葉為等待鯨魚出現而建的瞭望塔,還有斜坡上的楊樹、羅望子、繡球花、玫瑰和海桐。如此美好的地方成了高爾夫迷和衝浪愛好者的天堂,它是法國最早高爾夫俱樂部的誕生地。比亞利茲之所以能成為散落在銀色海岸珍珠般小城中最耀眼的一顆,要歸功於拿破侖三世。是他在19世紀初建造了這個小城,並讓這裏的海水浴變得時髦,從而吸引了更多人來這裏度假,包括印象派大師畢加索。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比亞利茲

皇宮酒店

皇宮酒店

當拿破侖三世的妻子在海灘上建造了一座宮殿,即現在的皇宮酒店(Hotel Du Palais)後,比亞裏茨變成了歐洲上流社會最青睞的度假勝地。歐洲皇室成員,包括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國王、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還有瑞典和比利時的國王、俄羅斯的皇後和沙皇之母及奧地利的皇後等都是這裏的常客。而19世紀中葉開業的賭場、海濱療養院和無數豪宅及奢侈品商店,更讓這個5千人的小鎮人潮湧動。比亞利茲的繁華讓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把它寫進了自己的作品《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Alpeak eta Pirinioak)中。在書中,他說:“我在世界上還沒有遇到過比比亞利茨更令人愉快和完美的地方。這片海岸到處發出永無止境的低語,它實在令人驚歎。”

令我們驚歎的還有,這裏的漲潮速度比聖馬諾的還快。在防波堤下玩水的我們眼看著海水在很短的時間內衝到了防波堤。跟聖馬諾不一樣的還有,比亞裏茨以及巴約訥在法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們跟位於比利牛斯山西端法國和西班牙邊境的其它地區一起被稱作巴斯克地區(Basque Country)。這裏的人們拿著法國和西班牙的護照,卻有自己的文化護照。他們說巴斯克語,穿跟附近歐洲國家大相徑庭的服飾,保留自己的習俗和傳統節日,甚至建築也不同。此地的建築多為白牆紅頂或白牆綠頂,紅色象征巴斯克人,綠色象征橡樹,白色象征對天主教的信仰,這三色組成了巴斯克地區的區旗。

去埃斯佩萊特沿途

去埃斯佩萊特沿途

去埃斯佩萊特沿途

去埃斯佩萊特沿途

在這個至今人類學家都還沒搞清最初巴斯克人是從哪兒來的巴斯克地區,還有一個以盛產紅辣椒聞名的埃斯佩萊特(Espelette)。據說每到豐收季節,被烤幹的辣椒便成為巴斯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風味。這抹紅,被巴斯克人稱為牛血紅,傳說中說巴斯克旗幟上的紅色最早用的就是牛血。不管傳說是不是真的,巴斯克人的彪悍從中可見一番。

這個很難被征服,首先使用刺刀的巴斯克民族,在不斷與外部世界對抗和融合中,如今在比利牛斯山西部的山海之間安然享受它最芬芳絢爛的模樣,成為法國角落裏最獨特、最幸福的花朵。

埃斯佩萊特

埃斯佩萊特

可是,我在這個被比利牛斯山山巒和叢林環抱的“花朵”地區,並未見識到比利牛斯山的“威猛”。這座在歐洲跟阿爾卑斯山齊名的大山東起於地中海,西止於大西洋的比斯開灣,不僅把歐洲大陸和伊比利亞半島分隔開,也讓法國和西班牙自然分離。當年的“戰略之父”漢尼拔挑戰羅馬時,正是從這個近乎封閉的大山中走進羅馬領地的。為了跟隨“戰略之父”的腳步,我把車開進了比利牛斯山的“心髒”。

最初我把酒店定在了熱德爾(Gavarnie-Gèdre),這裏有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教堂,教堂裏存放著很多聖殿騎士的頭骨。可是這個酒店無故就把我的訂單取消了,而且連通知都沒有。幸虧我在入住前幾天發現了,然後在位於巴斯坦河(River Bastan)上的呂茲-聖索沃爾(Luz-Saint-Sauveur)小鎮又訂了一個。這個小鎮離熱德爾10公裏左右,它們都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The Pyrenees National Park)內。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比利牛斯上國家公園

當我開進比利牛斯山山口,看見青翠的群山和山腳下流過的湖藍色河水後,我開始興奮,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土耳其我曾穿過無數不同的高山,因此開山路對我來說駕輕就熟。越往山裏開,空氣越清新,溫度也越低。我搖下車窗,讓涼爽的微風吹進來。盤山道旁是清澈的小溪,遠方高山上是點點的白雪,那景致,跟土耳其的非常像。我情不自禁放慢車速,唱起歌來。

我們的酒店地處小鎮中心。小鎮的東、西和南麵都是山脈,北麵被峽穀跟平原隔開,這是一個封閉的世外桃源。本來我對這個不熟的小鎮沒什麽期望值,沒想到,酒店對麵的聖安德魯教堂(Église des Templiers)讓我驚訝了一下。這個教堂不大,建於12世紀和13世紀,被稱為“聖殿騎士”,實際上是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14世紀這個醫院的周圍建起了圍牆,以保護這裏的居民免受西班牙土匪的襲擊。當時,教堂周圍還有一條大溝,大溝上有一座吊橋穿過。幾年後,城牆內建起了這個小教堂,用以祈求上帝結束席卷全國的黑死病。在教堂裏,我發現了原裝的,跟土耳其很多教堂裏一模一樣的中世紀壁畫。看到它們,我像撿了寶兒一樣。

聖安德魯教堂

聖安德魯教堂

聖安德魯教堂

聖安德魯教堂

聖安德魯教堂

從教堂出來,我跟先生開始徒步上山,山上還有一座名為索爾費裏諾(Chapelle de Solferino)的教堂。這座帶有拜占庭式塔樓的小教堂是拿破侖三世於19世紀中葉在聖彼得教堂的廢墟上重建的。雖然這個教堂不怎麽樣,但沿途我們呼吸著濕潤且涼爽的空氣,眺望著修建於10世紀的聖瑪麗城堡廢墟(Château Sainte-Marie)和比利牛斯山的一片片綠色,心情仍然大好。

在我們走回小城時,溫度已經降到15度,我們需要穿兩件衣服才能逛小城。小城很安靜,隻有一家餐廳在營業。我們上前訊問到哪裏買礦泉水,得到的答複是,這裏的自來水是全法國最好的,而且政府規定,這裏的水不能向外售賣。我們一聽,立刻把車裏的空水瓶全都灌滿了水,好像撿了一個大便宜。

呂茲-聖索沃爾

呂茲-聖索沃爾

呂茲-聖索沃爾

我們流連忘返在這個差不多與世隔絕的小鎮裏,沐浴著它淺淺的美色,讓歡喜的漣漪在心湖裏蕩漾,心中似有一隻隻彩色的蝴蝶破繭而出。我想把銀色海岸獨具魅力的曆史文化和比利牛斯山無可比擬的豪邁風情,鎖進婉約的詩裏,讓它們靜靜浸染我的歲月,生生不息,悠悠不止。

索爾費裏諾教堂

索爾費裏諾教堂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