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暢遊法國(16)-奧爾良之圍

(2022-09-11 05:01:21) 下一個

世界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曾這樣評價盧瓦爾河穀: 它“是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和自然環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土地”;它“擁有極其美麗、傑出的人文景觀,大量壯麗的城堡以及曆史名城和村莊”。在法國,小鎮的最高榮譽是四朵花,這是最美鄉村的典範,而盧瓦爾河穀是法國擁有四朵花小鎮最多的地區。

如果說盧瓦爾河穀的這些四朵花小鎮還沒有儲存在人們記憶的密碼中,那盧瓦爾河穀的曆史名城奧爾良(Orleans),都不用人們特意浪費細胞去記,因為它跟巴黎一樣,是無數人可以脫口而出的名字。而與巴黎可以爭輝的奧爾良之所以讓人們耳熟能詳,最大的原因是發生在這裏的,改變了法蘭西曆史進程的“奧爾良之圍”。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之圍”是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軍對奧爾良的圍城戰。自從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中慘敗後,法國就離亡國隻有一步之遙了。英軍控製了巴黎,也控製了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及法國北部地區。這還不算,精神病間接發作的法王查理六世在1419年還被英國的盟友勃艮第公爵抓去作了俘虜,這讓他的兒子,王儲查理七世不得不躲到盧瓦爾河穀去避難。隨後,英法在1420年簽訂了條約。條約規定:英王亨利五世同查理六世之女結婚,並在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蘭西王國的王位,查理七世被剝奪繼承權。

若曆史像這樣推演,那曾經是英國宗主國的法蘭西會死不瞑目的。好巧不巧的是,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在1422年去世,亨利五世還比查理六世早逝了一個多月,而亨利五世的繼承人此時還不到一歲。19歲的查理七世一看機會來了,立刻在盧瓦爾河穀自行宣布繼承王位,並廢止了1420年的條約,這讓英法百年戰爭再起喧囂。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可是,麵對內憂外患,查理七世並沒有能力收複英國占領的法國領土,反而英軍勢力一步步進入巔峰。他們步步緊逼,於1428年兵臨奧爾良城下,對奧爾良展開了為期七個月的圍城戰。根據英國和勃艮第公國簽的協定,如果奧爾良失手,勃艮第公爵將全麵接管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領土。因此,奧爾良圍城戰是關乎法蘭西王國生死存亡的決定性戰役。這時,法蘭西的守護神聖米歇爾出手了。他托夢給17歲的聖女貞德,讓她率軍解救奧爾良並護送查理七世去蘭斯(Reims)行加冕禮。得到了聖人的助力,貞德僅用9天就解除了奧爾良危機。據說貞德在從水路進入奧爾良時發生了神跡,原本逆風的風向突然改變風向,把貞德一行人順風送進了奧爾良城。

不管此神跡是真是假,奧爾良圍城戰的勝利讓法國徹底擺脫了頹勢,也成了英法百年戰爭中的重要轉折點。此戰之後,雖然貞德在魯昂被施以火刑,去世時年僅19歲,但法國卻贏得了英法百年戰爭的最終勝利,然後一路“開掛”,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不說,還開啟了自己的文藝複興。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為什麽奧爾良之戰是法國的生死攸關之戰?因為位於盧瓦爾河邊的奧爾良是英軍進攻法國中部的最後阻礙,攻下了它,英軍就有機會進入南法。而奧爾良的戰略重要性,並不僅僅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表現出來,它在羅馬人入侵高盧後就已顯現。羅馬共和國時有大批羅馬軍隊駐紮於此,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修建的兩條大道在此十字交匯,使其與裏昂和其它城市相連。在西羅馬帝國即將崩潰前,這裏又發生了羅馬人跟入侵的蠻族西哥特人的“奧爾良戰役”。當法蘭克國王墨洛溫王朝奠基人的克洛維一世占領這裏後,他以塞納河到盧瓦爾河這一區域為基礎,創建了法蘭克王國。可以說,奧爾良是法蘭克王國的發祥地之一。

在法蘭克王國成立後,皈依了基督教的克洛維一世召開了奧爾良宗教會議,重新劃分了王國內的教區和座堂,形成了法國行政區劃的雛形。隨著克洛維一世的去世,他的王國被四個兒子瓜分,其中一個兒子以奧爾良為首府,建立了奧爾良王國。之後,不管王國如何被克洛維一世的兒子們瓜分,奧爾良都是墨洛溫王朝重要的宗教和區域政治中心,也是王國除了巴黎和魯昂之外的第三大富裕城市。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當公元9世紀維京海盜的一支諾曼人進攻法蘭克王國時,建立了法國卡佩王朝的於格·卡佩跟其子在奧爾良聖十字大教堂(Sainte-Croix Cathedral)加冕成法王,他們的後代路易六世也在這裏加冕,成為了法國為數不多不在蘭斯加冕的國王。這些國王在奧爾良的加冕並在此居住,為奧爾良帶來了大量財富和發展生機,在路易六世的兒子路易七世執政時,一個橫跨盧瓦爾河的橋梁被修建,這讓奧爾良變成了連接法國南北的咽喉。

近兩個世紀後,法蘭西王國因絕嗣再次改朝換代。本來血緣最近的英王愛德華三世最有理由繼承王位,但法蘭西貴族卻推舉腓力六世繼承,這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之一。不過,腓力六世卻創建了瓦盧瓦奧爾良王朝,並冊封其子為奧爾良公爵,讓奧爾良不但再次成為政治中心,而且讓奧爾良公爵含有極重的含金量。18世紀初,法蘭西國王將美國的港口城市命名為“新奧爾良”,以紀念當時法王擁有的奧爾良公爵爵位。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奧爾良

如此重要的城市我是一定要住一夜的。為了被稱為”法國糧倉”、“法蘭西花園”和“法語搖籃”的盧瓦爾河穀,我用了3天時間在盧瓦爾河沿岸暢遊並在河穀中的另外兩個曆史名城南特和圖爾留宿,最後一夜我把它留給了奧爾良,這一天奧爾良的溫度是37度,比南特和圖爾及香波堡的低一點兒,我走在樹蔭和建築的陰影中,感受到了微涼的風。

我們的第一站是國王們加冕的聖十字教堂。這座教堂也稱主教教堂,正對著新中世紀風格的購物街。購物街的一側是有軌電車道,另一側是汽車道,卻一點兒也不吵,也沒什麽機動車。街道異常幹淨,兩旁乳白色的建築上掛滿了藍黃相間的旗幟。我不知道這旗幟是做什麽用的,但肯定不是奧爾良的市旗。奧爾良的市容市貌比圖爾強多了,我們對奧爾良的第一印象相當好。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也很漂亮,外形跟巴黎聖母院和亞眠教堂乍一看都是“一家”的。它們都是哥特式傑作,也都有雙塔,還都位列法國5座最大哥特式教堂之內,但最初建於13世紀年的聖十字教堂建造時間比這兩個教堂都晚。不過,據說聖十字大教堂所在地在基督教剛剛被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後不久就建造了一座教堂。那時,教堂裏懸掛的是君士坦丁大帝母親從耶路撒冷帶回的真正十字架。

公元四世紀的一天,奧爾良主教在這裏舉行彌撒時看到了上帝之手在祝福大教堂,於是他說:“這座大教堂是上帝之手的祝福,它不會被人的手祝福”。沒人知道這些傳說是不是真的,人們隻知道,當舊教堂在曆史的烽煙中被毀後,新教堂裏的柱子上沒了十字架,這讓它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座柱子上沒有十字架的教堂,但手形符號仍然出現在聖壇的天花板上。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今天的聖十字教堂,立麵有五個巨大的門戶,上麵是三個鏤空的玫瑰窗和一個開放式畫廊,還有無數的尖塔、精巧的飛扶壁、華麗的石雕和高聳的主尖塔,這些都是哥特式的建築特色。與其它哥特式教堂不同的是,這裏有5個重量從600公斤到6千公斤不等的鍾,教堂內部還掛滿了彩旗,跟巴黎榮光院裏教堂掛的軍旗有點兒像。雖然教堂內部比外部樸素得多,但兩座祭壇卻很巨大和華麗,它們都由俄羅斯的橡木雕刻而成。北側的聖母祭壇展示了天使報喜和飛往埃及等場景,南側的聖心祭壇展示了最後的晚餐、橄欖山、受難和升天。

在聖十字教堂裏麵的四周,有13個小禮拜堂,是獻給各種聖徒及領導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的法國國王聖路易九世的,這些聖徒中就包括聖女貞德。她進入奧爾良後曾在這裏祈禱,教堂的彩色玫瑰窗上再現了她聽到聖米歇爾的召喚,全副武裝進入奧爾良的情景。在這些美輪美奐的玫瑰窗上,還有太陽王路易十四和對宗教寬容的亨利四世的故事。亨利四世在席卷全國的宗教戰爭期間,慷慨資助了大教堂的修複工作,而路易十四命人用木頭雕刻了21個橢圓形紀念章並資助了耳堂的建造。不幸的是,這座教堂在二戰中遭受了災難性打擊,兩座前塔被損壞,很多彩色玫瑰窗也被打碎。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內的聖女貞德

聖十字教堂裏有聖女貞德和法王的影子,離教堂一步之遙的格赫斯洛宅邸(Groslot Mansion)也有。聖十字教堂前是一片大闊的廣場,廣場四周都是奶白色的建築和噴泉,非常漂亮。而格赫斯洛宅邸門前,也是一大片廣場,廣場上擺滿了裝有綠色植物的大花盆,也非常漂亮。廣場四周除了奶白色建築外,還多了紅色建築,格赫斯洛宅邸在這個廣場的一側,以它特殊的造型從這些奶白色和紅色建築中脫穎而出。

宅邸被鐵柵欄圍了起來,門前插滿了旗幟,牆麵是紅磚,但用一些黑磚拚出了菱形,窗戶四周是奶白色,還有佛蘭德風格的山牆和石雕,門前矗立著聖女貞德的大型雕像。這樣融合了法國文藝複興和佛蘭德建築風格的建築在盧瓦爾河穀是獨樹一幟的。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的貞德雕像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庭院

接待過對宗教寬容的亨利四世的這個建築建於16世紀,由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Jaques Groslot建造而成。他是一位新教教徒,而宅邸的主人也是新教教徒,因此當亨利四世去世後,重回天主教懷抱的法國王室沒收了此宅邸,而沒收它的,是跟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定了“娃娃親”,16歲即離世的弗朗索瓦二世。當然,沒收宅邸隻是借他的名字而已。他和接替他王位的弟弟查理九世都是可憐人,他們終極一生都在強勢母親的控製下。自從宅邸歸了王室後,這三個人一直住在這裏,直到弗朗索瓦二世在這裏離世,查理九世和母親才在次年離開。他們母子離開後,宅邸變成了新教教徒的大本營。

今天的這裏被改作了博物館,門票一歐元,隻展出了三個房間。可我們從這三個房間裏的壁爐和壁紙、家具和繪畫,以及天花板和鑲板牆等,依然能感受到皇室居住地的貴氣和豪氣。在這些繪畫中,我們發現了一幅關於弗朗索瓦二世逝世和一身戎裝的貞德的作品。現在博物館除了對遊人開放外,也用於奧爾良居民的婚禮。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

格赫斯洛宅邸內的貞德

在有著近兩千年曆史的奧爾良,有很多廣場,但殉難廣場(Pl. du Martroi)卻是奧爾良的主要廣場,廣場上矗立著聖女貞德的騎馬雕像。跟歐洲的很多廣場一樣,殉難廣場占地麵積很大,以這裏為中心點,道路向城市的四麵八方延展。可跟其它歐洲廣場不一樣的是,這裏有電車通過,還有一個旋轉木馬的遊樂場。根據我們以往的旅行經驗,我們會圍繞著廣場轉一圈兒,看看這些通向城市各個角落的街道到底“長”什麽樣,可是奧爾良37度的高溫讓我們望而卻步。我們坐在建築物陰影下的長椅上,欣賞這個寬闊的廣場和廣場上的聖女貞德雕像,情不自禁想起她受聖米歇爾差遣來解救奧爾良的傳說。

殉難廣場

殉難廣場

殉難廣場

如果這個傳說是假的,那沒有受過任何職業軍隊訓練的貞德如何能戰無不勝,氣勢如虹地解救法蘭西於危難之中呢?那些法國的職業軍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她一個17歲的女孩卻做到了,這難道不是神跡嗎?記得貞德被捕後,當法官問她:“你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了上帝的恩典?” 貞德說:“如果沒有的話,希望上帝能賜與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給予我”。這是一個睿智無比的回答,因為當時教會的教條是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受到了上帝的恩典的。如果貞德的答複是肯定的,她就是異端邪說;如果她的答複是否定的,她就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這樣明智的回答成為了現代許多領域的教材範例。

即使天衣無縫的回答,也讓貞德避免不了一死。死後500年才被梵蒂岡封為聖人的她,今天成了法國人心目中的自由女神,也成了法國人的民族英雄,奧爾良還專門培育出一種白玫瑰,命名為貞德。無數大師,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柴科夫斯基等都以她為題材,創作出了電影、戲劇、音樂、文學等作品。她也贏得了無數偉人的稱頌,拿破侖曾這樣評價她:“貞德是法國的救世主”;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說:“貞德在一千年裏無人能同她相媲美”。

殉難廣場

殉難廣場

殉難廣場上的貞德

殉難廣場上的貞德

我就這樣一邊遙想著貞德的過往,一邊躲避著午後的烈日。此時,我還不知道,這是我在法國經曆的最後一個高溫,也將經曆法國之行中的唯一一次大雨。在我把車開回酒店後不久,奧爾良便陰雲密布,不一會就下起了夾帶著冰雹的瓢潑大雨,那麽大的冰雹讓我先生一直在擔心會不會把我們租的車砸出小坑兒來。

第二天清晨,我們告別“玫瑰之路”上赫赫有名的千年古城奧爾良,在涼爽的微風中跨過盧瓦爾河和它的支流盧瓦雷河(Loiret River),一路向南,繼續馳騁在風景旖旎的盧瓦爾河穀中,用心聆聽歲月的回響,讓河穀轉角的驚喜震動我們的心靈。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讚美。看來,你也住在美國。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這遊記寫的好有深度,好看。我隻去過新奧爾良,那是美國最具法國風味的城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