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暢遊法國(11)-海盜黃金城

(2022-08-27 07:03:34) 下一個

在法國的英吉利海峽沿岸,有兩個把“觸角”伸入海峽中的半島。北麵略小的半島名為科唐坦半島(Cotentin Peninsula),而南部較大的半島為布列塔尼半島(Brittany Peninsula)。在科唐坦半島上,有美麗的城市卡昂(Caen),也有美國的一小塊領土美軍陣亡將士公墓。而在布列塔尼半島上,除了有漂亮的小鎮聖馬洛(Saint-Malo),也有無限風光的玫瑰海岸(Côtes-d’Armor)。雖然這兩個彼此為鄰的半島風景大同小異,但曆史卻非常不同。這不同,要從凱撒大帝征服這片土地時說起。

聖馬洛

聖馬洛

聖馬洛

聖馬洛

在凱撒大帝未到來之前,無論是科唐坦半島,還是布列塔尼半島,都被凱爾特人占據。這些凱撒大帝眼中的蠻族,沒有文字,也沒有城市,但他們卻會使用鐵器和重甲,還會用皮革製造帆及用鐵鏈製造錨,因此他們造出的海船又高大又牢固,可以在大西洋中暢通無阻地航行。而同期的羅馬人,隻會用亞麻布做帆和錨,這樣的船隻並不適合在風浪很大的大西洋作戰。如此的差距,讓一些凱爾特人在凱撒大軍到來前,就“卷鋪蓋卷跑路”,揚帆出海,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在不列顛建起了根據地,讓沒有海洋優勢的凱撒大軍望英吉利海峽而歎,也讓凱撒臨死也沒能征服不列顛。

從“敵手”中學會新的造船技術的羅馬帝國最終征服了不列顛,並同化了一部分凱爾特人,而另一部分凱爾特人則以“哈德良長城”為界,退守蘇格蘭山地,在那裏繼續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最終讓一些凱爾特人再次“跑路”的是比他們還野蠻的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行將朽木之時,日耳曼民族中的三個部落-朱特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取當地的凱爾特人而代之,成為了今天英國的祖宗。

兩個半島

布列塔尼所在地

聖馬洛

聖馬洛

走投無路的一些凱爾特人沒辦法,隻好渡船來到了布列塔尼。此時的布列塔尼,早沒有了羅馬帝國軍隊的保護,於是這些凱爾特人在此居留下來,跟當地已經羅馬化的高盧人相融合,並皈依了天主教。從這時起,布列塔尼就被稱作小不列顛。

而它之所以被稱為小不列顛,不僅僅因為這些凱爾特人從不列顛來,還因為這塊土地在之後的幾百年內,都沒有被其他人浸染。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占領了它的鄰居科唐坦半島,但布列塔尼獨善其身,即使到了占領今天法德意和比利時的查理曼帝國時,布列塔尼依然一枝獨秀。在查理曼帝國被一分為三後,它還建立了布列塔尼王國,成了西法蘭克王國邊上的一顆“釘子”。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當維京人的一支-諾曼人占領科唐坦半島時,布列塔尼依然遺世獨立。不過,扼守著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三片海域的要衝,以及與諾曼人建立的諾曼底公國接壤的地理位置,注定布列塔尼王國無法高枕無憂。自知打不過諾曼人的布列塔尼國王自降身份,變成公國向西法蘭克國王效忠。這一下,它跟諾曼底公國成了“兄弟”,諾曼底公國自然沒有理由“手足相殘”。布列塔尼公國成了名義上效忠西法蘭克王國,實則不用盡義務的獨立公國。

可是,當諾曼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不列顛建立了英格蘭王國的諾曼底王朝,並坐擁諾曼底公國後,布列塔尼公爵就不可能跟諾曼底公爵,同時也是英格蘭國王平起平坐了。不過,英格蘭王國的敵人是法蘭克王國,布列塔尼公國可以“坐山觀虎鬥”,逍遙世外。但是,當英格蘭王國更強勢的金雀花王朝登上曆史舞台時,國王通過聯姻最終把布列塔尼變成了自己的“肉”。

聖馬洛海灘

聖馬洛海灘

聖馬洛海灘

聖馬洛海灘

聖馬洛海灘

布列塔尼的貴族當然不願意了,於是找第一位自稱法蘭西國王的腓力二世幫忙。腓力二世也是一肚子壞水,也通過政治聯姻奪得了布列塔尼,結果布列塔尼又去找英格蘭國王幫忙。幸虧英法這兩個千古冤家不停地爭鬥,布列塔尼才能在夾縫中勉強獨立生存。可是,在法國贏得英法百年戰爭的最後勝利後,布列塔尼在英法之間再也玩不了“蹺蹺板”的遊戲了,它的女繼承人安妮被迫嫁給贏得了英法百年戰爭勝利的法王查理八世。因為沒留下子嗣,安妮又被迫嫁給了繼位的法王路易十二,以確保布列塔尼會永遠留在法蘭西王國的土地上。這個時候,那個歐洲超級霸主,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開創者,法蘭西王國的死敵-查理五世還有兩年就降臨到人間了。

可憐的安妮,心不甘、情不願地用自己的一生換得了布列塔尼的最後歸屬,使其成為了法國的一份子,讓我們在法國的自駕中不用過海關,也不用費別的周折就能欣賞到它秀麗恬美的“姿容”,而這欣賞,率先從我們眼中布列塔尼最美的大“明星”,那個著名的海盜城-聖馬洛開始。

聖馬洛城門

聖馬洛城門

聖馬洛城門

聖馬洛城門

聖馬洛在布列塔尼的最東邊,緊鄰英吉利海峽。當我們遠遠看見被高高城牆環繞的它時,就立刻驚呆了,它實在太美,太美了。為了節省時間,我直接把車開進了小城裏。然後一看,蒙了,小城裏根本找不到停車位。就在我想著得開出城外時,我忽然在城牆下發現了一個寶貴的停車位,於是手疾眼快停了進去。這裏的停車費比別的地方都貴,每小時2歐元,但比聖米歇爾山的停車費便宜多了。

走下車,我們開始在城牆上打量這個大“美女”。大“美女”的名字來源於6世紀在這裏傳教的一個名為馬洛的英國傳教士,後來他被封為聖人。直麵英吉利海峽的聖馬洛同時也守衛著朗塞河( Rance River)的入海口,這樣的地理位置讓它有理由在羅馬帝國時就成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但事實是,它在人類第一個千禧年之前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它的“大鵬展翅”是在第一個千禧年後,因為海盜的入住才開始的。而海盜的光臨,並不是為了到這裏劫掠,而是被這裏的主教請進來的。

聖馬洛城內

聖馬洛城內

聖馬洛城內

聖馬洛城內

1144年,掌管聖馬洛的主教為鼓勵海盜們到此定居,於是給海盜們提供庇護權。自從羅馬帝國崩潰後,海盜們就是出入英吉利海峽的常客,可為什麽主教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給海盜們提供庇護權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地中海和北海的海上貿易此時逐漸增多,聖馬洛是商船的必經之地。另一個原因是這一年,法蘭西王國的死對頭-英格蘭王國的金雀花王朝通過武力征服,占領了諾曼底公國,之後還建立了從蘇格蘭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安茹帝國。因此,這個時候包括聖馬洛在內的布列塔尼和海盜們都在“兩不管”中取利。也是在這一年,聖馬洛的城牆被興建。城牆建成後,聖馬洛的戰略地位開始凸顯,成了海上要塞

聖馬洛外的大西洋

聖馬洛外的大西洋

聖馬洛外的海灣

雖然聖馬洛在隨後的一個世紀裏先後落入了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手中,但都不影響聖馬洛的主教跟海盜們合作。這些有執照的海盜們比國家正規軍武力還要強大和正規,他們把搶來的財務依照比例與主教分贓,聖馬洛逐漸成了走私商人和冒險家的天堂。當1277年熱那亞的第一艘商船經過這裏,駛進今天比利時的布魯日,布魯日變成香料的集散地後,這裏的海盜們開始肥吃肥喝,聖馬洛也成了自由港,更成了海盜們的“老巢”。

等到新航路開辟後,聖馬洛又成了重要的貿易港口,商業和手工業也開始繁盛。從16世紀開始,聖馬洛正式走入黃金時代,還在1590年建立了“聖馬洛共和國”。而它創立共和國的原因是,它名義上的宗主國,法蘭西王國的國王亨利四世為了繼承王位,把信仰從新教改回了天主教,這給了聖馬洛人一個借口,喊出了“我們不是法國人,也不是布列塔尼人,而是聖馬洛人的口號。”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牆

可惜,這個聖馬洛王國隻維持了4年就被法蘭西國王摘掉了“帽子”,不過,它卻獲得了特許經營權和自由貿易權,這讓海盜們更是如魚得水。他們除了被視為“國家英雄”外,還被以後的路易十四任命為將領,並獲得了皇室的最高榮譽榮譽之劍,可以代表法蘭西王國征戰。而路易十四之所以會這麽做,是從靠海盜建立了皇家海軍的英國那裏學來的。

這個時候的歐洲,海上霸權除了掌握在英國手裏以外,還掌握在荷蘭共和國手中。法國皇家海盜們不信那個邪,先後捕獲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的商船,還幫法蘭西王國在西班牙繼承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攻下了葡萄牙占領的巴西裏約熱內盧。到18世紀初,聖馬洛成為了法國東部航海公司的總部碼頭和奴隸販賣中心,還成為了法蘭西王國抵抗大英帝國皇家艦隊最牢固的壁壘。聖馬洛能有如此的地位,海盜們功不可沒,他們是法國海軍走向大海的領路人。因為聖馬洛海盜們的卓越功勳,他們曾出現在遊戲《大航海時代》裏,也被認作探險精神的象征而出現在法國影視及音樂中。當然他們首領的雕像也會赫然出現在聖馬洛的城牆上。

聖馬洛海盜雕像

聖馬洛城門

長2公裏的花崗岩城牆上,不但有海盜首領們的雕像,還有8個城門和3個便門、4座巨大的角形塔樓和馬蹄形的外堡等。這裏最有名的城門是聖文森門(Porte Saint-Vincent)。聖文森門建於18世紀初,立麵上有兩座大型紋章,右邊的是布列塔尼紋章,左邊的是聖馬洛市徽。19世紀末,它被一分為二,成為雙城門,現在是進出城市的主要入口。而聖馬洛最古老城門之一的大城門(Grande Porte)內側的壁龕裏有一座聖母聖子像。傳說約15世紀時,水手們看見一個物體漂浮在海上,撈起來一看是聖母聖子像,他們認為是聖母在保佑他們。17世紀,聖母再次顯靈,成功阻止了一場災難性的大火。聖馬洛還有一個麵對外港,有渡輪停靠的迪南門(Porte Dinan)也很特殊,它是神職人員來聖馬洛的必走之路,因此又叫“主教門”。

聖馬洛城牆

聖馬洛城內

漫步在聖馬洛的城牆上,是無與倫比的享受。雖然布列塔尼的天氣經常陰晴不定,但我們去的時候,卻是一個豔陽天。在明媚的陽光下,聖馬洛的城牆、外港、廣場、狹窄的街道和哥特式的教堂等無不充滿著誘惑,而最吸引我們的是這裏的4個沙灘和海水。金黃色的沙灘上沙子無比細膩,而那海水,是清亮的翡翠色和湖藍色。踩在鬆軟滑膩的沙灘上,融入到美麗的海水中,是我們人生中的幸福之事。

都說聖馬洛的潮汐在全世界是很有名的,也是歐洲之最,一天兩次,每次相隔六小時。當大量大西洋的海水湧入狹小的英吉利海峽時,聖馬洛的平均潮汐落差竟然高達10多米。如此高的潮汐落差和強勁的北大西洋洋流,不但讓這裏的海水有著黃金般的品質,富含微量元素和養分,而且還可以利用潮汐發電。難怪法國大作家福樓拜稱:“聖馬洛是波濤上的石皇冠。” 我們在這裏的時候恰好趕上漲潮,眼見著海水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淹沒了沙灘。

聖馬洛

聖馬洛

聖馬洛

經久不息的潮汐是聖馬洛的靈魂,而這裏誕生出的“大咖”也是聖馬洛的靈魂。這裏有首位到達加拿大內陸,並建立了魁北克城的歐洲探險家卡蒂亞(Jacques Cartier)。早期前往加拿大的初期移民,大都從聖馬洛乘船出發,今天聖馬洛城牆一隅就有紀念他的“魁北克之家”。這裏還有生於此,葬於此的法國浪漫派作家夏多布裏昂。退潮時,人們可以從聖馬洛的海灘走到他長眠之地的大貝島。

好水好風光的聖馬洛在二戰期間被盟軍炸毀了80%,但重修後的它依然那麽豔麗,讓我們流連忘返。可與聖馬洛同在布列塔尼,同位於朗塞河邊的中世紀小鎮迪南(Dinan)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麽美好。這裏也有城牆和古堡,也可以一覽朗賽河,還有一個文藝複興風格的聖馬洛教堂,但它沒有英吉利海峽,城牆和古堡也不完整,顏色也沒有聖馬洛的亮眼,整個小鎮的景色還不如比利時與之同名的迪南小鎮漂亮。後來我才發現,也許是我“打開”它的方式不對。

迪南城堡

迪南城堡

迪南城堡

迪南小鎮因征服不列顛的威廉一世在此修建的碉堡而來到世間,這個碉堡被繡在了世界文化遺產《巴約掛毯》中。告別迪南,我們又回到了英吉利海峽岸邊,一路追隨著它的海浪馳騁,把它的秀美風景和“喜怒哀樂”都留在記憶的長河中,綿綿長長,經久不息。

路線

迪南

迪南

迪南

迪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是的,聖馬洛很適合度假。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很美的一個法國小城,遊客也不多,隨著你遊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