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思緒在天馬行空地漫遊時,我會想,杜甫所期盼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是不是就在拜占庭帝國奠基人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君士坦丁堡。這座在上帝祝福聲中如仙女一般降臨到人間的城市有多壯觀,多絢麗,多祥和,早已被曆史學家和文學家記載到了他們的典籍裏。雖然我沒有機會用眼睛直觀地去感受它的美,它的倩,但我卻可以根據它絕佳的地理位置去猜測它為什麽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作為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連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天生就具備貿易中轉站,掌握貿易壟斷權的優勢。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優勢讓來自亞歐非三大洲的商品自然而然向這裏聚集,再由各國商人將這些商品轉賣至世界各地,這使得帝國經濟空前發展,財富迅速積累,貨幣價值穩定,在很長時期內都是全歐洲的貨幣標準,海軍和商船隊也稱霸於世界。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這樣一個又富又美的君士坦丁堡,誰會不惦記呢?惦記的人首先來自內部,即伸向皇位的黑手。自羅馬帝國在395年永久分裂,君士坦丁堡成為拜占庭帝國首都後,覬覦皇位的人層出不窮,以至於皇帝變成了一個高危職業,能壽終正寢都是燒高香燒來的。
就在前仆後繼為皇位而戰的你爭我奪中,被稱為君士坦丁大帝第二,懷揣羅馬帝國夢,總想跟耶路撒冷第一聖殿建造者所羅門王一爭高下的查士丁尼大帝走上了曆史舞台。雖然他帶領拜占庭帝國走上了盛世,但連年征戰、大規模修建公共建築等導致了帝國財政在他離世後不堪重負,再加上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強勢崛起,以及一波接一波蠻族對君士坦丁堡的騷擾,“虛胖”的帝國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就像秘魯詩人在《逝去的戀歌》中寫的那樣,“君士坦丁堡令我窒息,血液在昏睡,像我心中劣質的白蘭地”。在查士丁尼大帝撒手人寰的5個多世紀裏,帝國隻出現過一次複興,直到科穆寧王朝的阿萊克修斯一世上台。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雖然很多曆史學家把阿萊克修斯一世稱作拜占庭帝國第二次複興的開創者,但他卻在帝國的內憂外患中主動讓一隻黑手伸進了帝國內部,那就是威尼斯共和國。
威尼斯共和國是如何崛起的,相信很多人已耳熟能詳。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一群意大利北部的難民逃到亞得裏亞海瀉湖的小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這就是威尼斯。憑借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威尼斯人從捕魚和曬鹽中賺得了原始資本,然後發展造船和航運,同時做起了“二道販子”的生意,並把“見利忘義”和“商人重利輕離別”運用到極致,把羅馬教宗“不許跟異教徒做生意”的指令當作耳旁風,最後搖身一變,成了亞得裏亞海岸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富甲一方,擁有地中海上最強的艦隊。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本來在西羅馬滅亡後抱拜占庭帝國大腿的威尼斯,富裕起來後就不把帝國皇帝放在眼裏了。此時,拜占庭帝國麵臨東方突厥人和西方諾曼人的雙重夾擊,為了贏得威尼斯艦隊的援助,阿萊克修斯一世許諾給威尼斯巨大的商業特權,包括關稅、商業稅和通行稅的免除、威尼斯人可在拜占庭境內停留超過三個月等的限製。這樣的特權無疑是把一支關在籠子裏的老虎放回了山中,威尼斯逐漸蠶食了拜占庭在海上的貿易通道。而阿萊克修斯一世做的另外一件短視之事是為了緩解突厥人對拜占庭的壓力,讓十字軍借道君士坦丁堡去攻擊被突厥人占領的耶路撒冷。可當這些歐洲的“土老帽”看到君士坦丁堡的富庶繁華後,便對其垂涎三尺。之後在威尼斯的慫恿和帶領下,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還建立了與拜占庭同宗同祖的拉丁王國。王國建立後,威尼斯除了繼續享有特有的商業特權外,也把金角灣的北岸地區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還侵占了拜占庭3/8的領土。拜占庭王室就這樣被自己的親密夥伴轟出了君士坦丁堡,威尼斯這隻黑手變成了君士坦丁堡失陷的罪惡之手。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正當威尼斯船隊可以暢通無阻航行在黑海、埃及和黎凡特之間,過得風生水起之時,跟它一樣靠航運造船發家的熱那亞共和國正在與之爭奪地中海上的霸權,也對君士坦丁堡眼紅得要命。在流亡的拜占庭皇室請求下,熱那亞艦隊幫拜占庭奪回了君士坦丁堡。這天大 的恩情,拜占庭帝國要何以為報呢?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給威尼斯的特權全部轉讓給熱那亞。其實,在這之前,為了製衡威尼斯,阿萊克修斯一世的孫子已經跟熱那亞和其它兩個海上共和國簽訂了協議,允許它們在金角灣北岸跟威尼斯一起建立拉丁區,但隨後皇帝把熱那亞人趕了出去。這一次,拜占庭是按下了葫蘆起了瓢,熱那亞人卷土重來,成為帝國的另一隻黑手,並像匕首一樣永久插進了帝國的心髒。
伊斯坦布爾新城
伊斯坦布爾新城
伊斯坦布爾新城
土耳其國家銀行
中國人不是說“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嗎?拜占庭帝國做得很好,竟然允許熱那亞在金角灣北岸,原來威尼斯的地盤上,即今天伊斯坦布爾歐洲區的新城,建立了一個持續180年的巨大殖民帝國,以此來壓榨威尼斯商人在貿易上的生存空間,從而獲得地中海和黑海的商業網。熱那亞成功了,這讓威尼斯懷恨在心,兩大海上強國爭奪海上貿易通道的戰爭勢在必行,且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個世紀。拜占庭看著他們“狗咬狗”,樂壞了,終於在強敵環伺中喘了一口氣,美滋滋地看他們鬥毆。先是看著威尼斯在新歐洲燒毀了熱那亞商業區,然後看著熱那亞在君士坦丁堡屠殺了威尼斯人,再看著熱那亞在一次海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最後看著威尼斯艦隊給了熱那亞毀滅性的打擊,從此熱那亞一蹶不振。這也許就是為什麽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在熱那亞的殖民地上建造割喉堡時,熱那亞人裝聾作啞;為什麽穆罕默德二世把戰艦從熱那亞的地盤上拖進金角灣,熱那亞人也假裝沒看見的原因。可以說,保持中立的熱那亞人間接葬送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國。雖然熱那亞的艦隊在隨後奧斯曼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時冒著炮火為拜占庭送去了給養,但守城的熱那亞主將卻因受傷而不顧拜占庭皇帝的哀求,最終棄城而逃,造成拜占庭最後一絲希望都化為烏有。熱那亞這隻黑手對拜占庭帝國來說,是不是罪孽深重呢?
加拉太塔
加拉太塔
加拉太塔
當伸向君士坦丁堡最後一隻黑手的奧斯曼帝國占領此地後,熱那亞這個“叛徒”也沒有得到什麽好下場。穆罕默德二世不屑它的“兩麵三刀”,一轉頭找了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熱那亞不再是奧斯曼帝國商業圈的主導者,它建立的殖民地也變成了穆斯林社區,但是它建立的殖民地和殖民地上的印記還在,而最突出的印記就是加拉太塔(Galata Tower)。
加拉太塔所在地在君士坦丁堡建城前就有說希臘語的人居住。因為這是一片高坡,而高坡上種滿了無花果,所以說希臘語的人給這片區域起名為無花果園。當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日益增多,這裏變成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區,也有了正式的名字,即加拉達,意思是“向下的斜坡”。之後拜占庭皇帝在此建造了一座堡壘,還修建了一個用木頭建造的燈塔,被十字軍焚毀後,最後在熱那亞人來到時,用石頭使其複生,周圍被城牆環繞,成為熱那亞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奧斯曼帝國時,城牆被拆毀,加拉太塔也先後被用作監獄、防火暸望塔和天文台等,今天變成了博物館,是伊斯坦布爾歐洲新城的地標。
加拉太塔內
加拉太塔內
加拉太塔內
如果想360度瀏覽伊斯坦布爾的美景,這裏是最佳地。為了去這個最佳地,我從伊斯坦布爾的歐洲老城,走上了橫跨金角灣上的加拉塔大橋(Galata Bridge)。這座橋的名聲一點兒也不遜於加拉太塔,不僅僅因為穆罕默德二世進攻君士坦丁堡時,把他們的船隻並排放在這裏,形成了一座移動橋,從而讓奧斯曼軍隊能近距離接近君士坦丁堡城牆,還因為一位大師參與了橋梁設計的競標,這個大師就是達·芬奇。他在給蘇丹的信中寫道,“我,您的仆人,聽聞您想建造一座連通伊斯坦布爾與加拉達的橋梁,因為找不到專家,這個計劃未能實現。我可以建造一座高聳的拱橋,高到沒有人想從上頭越過去。我能以這種方式建造拱橋,即使是帆船也能從橋下穿過。”
可惜,在蘇丹麵前如此謙卑的大師的願望落空了。自從這座橋被建成後,它就成了連接老歐洲和新歐洲的陸上重要生命線,也時常出現在小說中,還成為許多繪畫和版畫的主題。就像一個作家寫的那樣,當你走上這座橋,就踏上了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文化,因為與傳統的伊斯坦布爾老城相比,新歐洲區居住著眾多非穆斯林及外國商人和外交官。今天的加拉塔橋被第五次重建,分上下兩層,上層通車和步行,貫穿伊斯坦布爾重要景點的輕軌T1也從橋上經過,垂釣愛好者也可以在上層自由享受垂釣的樂趣,而下層是各種餐廳,橋下可以行船。站在橋上,看令人心醉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看遠處的歐洲老城和歐洲新城,就覺得現代土耳其奠基人凱末爾說得真對:“每當你站在這裏遠眺伊斯坦布爾,你會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國王一般”。
加拉塔大橋上
加拉塔大橋上
加拉塔大橋上
加拉塔大橋上
加拉塔大橋上
要想真正體味國王般的感覺,一定要去加拉太塔的頂樓。我從加拉塔橋上沿著高坡走向加拉太塔,就像回到意大利的熱那亞。別看這裏在拜占庭帝國初期是郊區,但當這裏變成熱那亞殖民地後,繁華的景象已跟歐洲無異,直到今日。狹窄而陡峭的街道兩側,都是具有鮮明熱那亞傳統風格的高大石製建築,包括門口站著荷槍實彈警察的土耳其國家銀行,餐館、酒吧、畫廊等也到處都是。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仿佛到了歐洲。
這個最初被命名為基督之塔的加拉太塔被建在一個小小的廣場上。雖然它是熱那亞殖民地的最高點,但它還不到70米,連上海東方明珠的1/6都沒有。不過,因為它是在高坡上,從而離海平麵的距離比它的實際塔高要高得多。經過奧斯曼帝國改造過的9層加拉太塔,隻有三樓部分具有熱那亞風格,其它樓層都是奧斯曼風格。也許是這種混搭,讓它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暫定名錄,現在是博物館。
加拉太塔博物館
加拉太塔博物館
加拉太塔博物館
加拉太塔博物館
加拉太塔博物館
博物館用文字和影片介紹了伊斯坦布爾的重要性的及加拉太塔的變遷史,也展示了自拜占庭時期就在金角灣入口設置的,以阻止任何船隻進入金角灣鐵鎖鏈,還展出了用於運輸和儲存各種食品的雙耳瓶。除了這些以外,博物館還用長長的篇幅介紹了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一位大師。這位大師差不多是全才,既是天文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也是機械科學家、天文學家和首席占星師。他在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談論正弦、餘弦、正切和餘切之前就使用了這個術語,並首次描述了光的全球傳播。就是他,在這裏建立了奧斯曼帝國曆史上唯一的天文台。
若想看到這些展品,我得付100裏拉,10美元多一點,聽起來有點兒小貴。但當我坐著電梯到達塔頂看到撲麵而來的絕倫美景時,當我的心髒因為這美景先緊縮後舒張時,我覺得花多少錢都值得。這裏的景色世間難尋,這裏是真正的“世界之都”。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我曾經在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在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上俯瞰過全城,也曾經在意大利熱那亞的高坡上,威尼斯的聖馬可鍾樓上眺望過大海,雖然呈現在我眼前的景色都會讓我銘記終生,可是這些景色裏都沒有海峽和與之相連的港灣,更沒有帶著圓頂衝向天空的宣禮塔。我跟隨著這些伊斯坦布爾的天際線,沿著加拉太塔的露台走完360度,再走360度,讓伊斯坦布爾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撩人風光在我腦中打下一層烙印,再打上一層烙印。
我,麵對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看如藍腰帶一般的它分開了歐亞兩洲,而一座大橋又把分開的兩個“鴛鴦”連到了一起。暴脾氣的黑海海水從北麵進入海峽後就收起了它的戾氣,但依然不甘被馴服,船隻和白帆頻繁在不是波平如鏡的海麵上穿梭而過。遠處海拔漸次升高的亞洲區,鋪滿了綠樹和紅瓦,白色的清真寺塔尖就在這紅綠相間中像跳出龍門的鯉魚,清新又紮眼,而最遠處是高樓大廈和藍天白雲。這是一幅多彩的立體畫卷。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加拉太塔上
如果這個立體畫卷因為距離的遙遠還處在朦朧之中,那當我轉身麵對伊斯坦布爾老城時,這幅多彩的立體畫卷就變成了一幅清晰、透徹,無可比擬的如花美眷。當博斯普魯斯海峽浩浩蕩蕩向南伸展,即將投入馬爾馬拉海的懷抱時,鬼使神差似地在右邊開出了一道口子,即金角灣。這天然的港灣,也是絕佳的良港讓歐洲區的老城和新城隔灣相望,四座大橋又讓這兩個近鄰互相來往。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的相接處向老城深處擴展的是四海皆知的老皇宮、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和蘇萊曼尼耶清真寺等,整個城市因山地起伏,建築錯落有致像是在演奏一曲永遠也奏不完的華麗樂章。這樂章,就像《耶利米哀歌》中寫的那樣:“哦,都城,都城,眾城之首;哦,都城,都城,世界四方的中心;哦,都城,都城,西方的第二個伊甸園。”
我繼續轉向,看金角灣消失在“天連水尾水連天”處,看跟佛羅倫薩和威尼斯一樣有著中世紀風格的熱那亞殖民地一直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擴展到黑海岸邊,這裏隱藏著很多國家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駐土耳其領事館,還有歐式風格的塔克西姆廣場和獨立大街以及用歐洲洛可可風格建造的最美新宮。隻有站在加拉太塔的露台上,我才能體會為什麽上帝的視角是那樣正確,才能像國王一樣笑傲江湖並引吭高歌:“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隻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幾多驕。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一襟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