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像那夢裏嗚咽中的小河。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讓風塵刻畫你的樣子,你是造物的恩寵。” 每當我哼唱起羅大佑的這首老歌時,眼前總會浮過君士坦丁堡的樣子。可是,這個曾被上帝期許的,如孔雀開屏般美麗的城市卻在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時空變換中失去了它應有的樣子。位於全城製高點的大皇宮早已了無蹤跡,恢弘的元老院、帝國議會、法院大廳和公共劇場也消失了蹤影,舉世聞名的柱廊大道和大道旁精彩絕倫的藝術品不知何時化作了塵煙,迎著朝陽升起而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也譜寫出了悲壯的聖堂挽歌。在風塵中失去了亮麗典雅模樣的君士坦丁堡,還在今天的伊斯坦布爾嗎?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它還在。雖然但丁筆下“這是人間之城,卻有天堂之美”的它完美的曼妙身姿已不再,但它的魂卻注入了伊斯蘭教主導下的伊斯坦布爾。我在光陰的門楣下,煮上一壺歲月的清茶,在君士坦丁堡曾經的老城區裏,慢慢去輕嗅它已凋零的殘香。
圍繞大皇宮和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舊城牆的一部分還矗立在那裏。這個長約4千米的城牆是拜占庭帝國的第一道城防,護衛著建在第一座山丘上的帝國內城,今天城牆下是用環保材料建成的小別墅,拜占庭帝國時期這裏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我從平地沿著城牆下鋪滿小方磚的石子路開始爬坡,走近老城區的核心地帶,就像在曆史的長河中漫步,每個腳印都沉澱著曆史的灰塵。
舊城牆
舊城牆
舊城牆
舊城牆下的貴族居住區
曾幾何時,帝國最重要的艾格納提亞大道(Via Egnatia)會穿過舊城牆最南端的金門進入君士坦丁堡,城門高處鐫刻著“此黃金城門的建造者為我們帶來了黃金時代”的銘文。這個城門之所以被稱為金門是因為它的木質表麵上覆蓋著金箔,新加冕或從戰場上凱旋的皇帝都會從此門入城,然後乘坐戰車前往宮殿。如今,這城門和這景象都已不複存在,但這條道路的終點,用來測量拜占庭所有道路距離起始點的標記還在,現在被圈起來整修。
拜占庭道路距離起始點標記
在這條毗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道路旁,是仿照羅馬而建,卻比羅馬的還長40米的競技場,它是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可供10匹馬車並駕齊驅,分布著很多裝飾著各種雕像的立柱和從埃及運來的方尖碑。容納近10萬人的的看台由花崗岩建造,4層的外牆上有用精美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拱形門廊。外牆下即是連接著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和方形的狄奧多西廣場的城市主要幹道,幹道兩側由柱廊拱衛。君士坦丁廣場周圍矗立著公共建築群,是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而狄奧多西廣場則是很多大道的匯合點,也是全城最大的集市貿易區。可這些恢弘的場景在哪裏呢?我開動我的腦細胞,讓它們千百倍地運轉起來,去勾畫君士坦丁堡最初的模樣。今天的這裏,還有競技場之名,卻無競技場之實,它變成了以修建藍色清真寺的蘇丹艾哈邁德名字命名的廣場,廣場上隻留下君士坦丁紀念柱、青銅蛇柱和方尖碑立於競技場中央的一條軸線上。
競技場
方尖碑和青銅蛇柱
青銅蛇柱
君士坦丁柱
在這片廣場上,還有紀念德國威廉二世皇帝訪問伊斯坦布爾時興建的德國噴泉,以及許蕾姆蘇丹公共浴場(Haseki Hurrem Sultan Bath)和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Turkish and Islamic Arts Museum)等帶有濃鬱伊斯蘭風格的建築。
這個許蕾姆蘇丹是蘇萊曼大帝一世寵愛的皇後。因為這份寵愛,奧斯曼帝國最偉大的建築師錫南才以她名字建造了這座浴場,此浴場建在拜占庭帝國有千年之久的公共浴場上,分男賓部和女賓部,曾一度被改為地毯商店,在2007年才恢複土耳其浴,可是,疫情期間,它關門謝客。
德國噴泉
許蕾姆浴場
許蕾姆浴場
許蕾姆浴場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就在方尖碑的旁邊,曾是蘇萊曼大帝幼時最好的朋友,之後成為帝國丞相,後被其處死的易卜拉欣的住所,這是16世紀奧斯曼世俗建築的典範之作。因為曾是府邸,所以博物館展品很多都被放在一個個房間內展覽,這讓此博物館與眾不同。館內展示了來自伊斯蘭世界,特別是奧斯曼帝國的書法,金銀陶器、不同版本的《古蘭經》、土耳其民族誌以及不同伊斯蘭國家出土的文物和稀有地毯等。因為這裏收藏了全世界最豐富的地毯和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地毯,因而這座博物館在很長時間裏以“地毯博物館”著稱。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盡管這個博物館在土耳其赫赫有名,但對於我這個淺薄的人來說,大量采用植物花紋和書法作為裝飾元素的伊斯蘭藝術卻不是我能欣賞的,也覺得它60裏拉的票價物不所值。與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一樣物不所值的還有廣場邊,離藍色清真寺很近的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Museum of Great Palace Mosaics)。
拜占庭帝國大皇宮曾經是君士坦丁堡最養眼的豪華建築群,占據著全城的製高點,是三角形城區的頂點。皇宮建築表麵均用各色大理石鑲嵌,數不勝數的陽台和柱廊與大理石一起,在陽光下發出奪目的光彩。這個世界上再難找出一個皇宮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大皇宮內帶柱廊的庭院全部用各式圖案的馬賽克來裝飾,用以展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禮儀等。想想那奢華的皇宮,再想想精彩紛呈的馬賽克裝飾,我不禁對大皇宮的馬賽克博物館充滿了期待。
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
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
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
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
可現實並沒有我設想的那樣好。不僅入口難找,建在大皇宮遺址上的博物館規模太小了,馬賽克圖案也無法跟阿達納(Adana)博物館和烏爾法(Urfa)博物館裏的相比。這也難怪,在曆史的塵沙中,大皇宮的馬賽克鑲嵌圖案早已大部分被毀,剩下的很多還被藍色清真寺和周邊建築所掩埋了。這裏展出的馬賽克圖案大部分都以動物主題為主,著名的有蜥蜴吃獅鷲、大象和獅子戰鬥、母馬喂小馬、熊吃蘋果等主題。
我不停地在老城區轉悠,渴望找到一個內外兼修的拜占庭帝國遺跡,我猜想離大皇宮遺址不到500米,靠近馬爾馬拉海的小聖索菲亞教堂(Little Hagia Sophia)也許可以。這座由查士丁尼大帝和他的皇後特奧多拉建造的教堂比聖索菲亞大教堂還早,曾被查士丁尼大帝時代的人認為是整個城市的裝飾品,也被拜占庭帝國的現代曆史學家認為“以其建築的獨創性和雕刻裝飾的華麗,在君士坦丁堡僅次於聖索菲亞本身”。可高高聳立的宣禮塔宣示著它跟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命運一樣,也被改成了清真寺。教堂外部是查士丁尼時代常用的磚石結構,內部傘形穹頂的下方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不規則八邊形底座,穹頂被分成16個區間,8個平麵和8個凹麵交替“坐”在八邊形底座上,這精巧的設計為奧斯曼帝國最偉大建築師錫南設計清真寺時提供了靈感。教堂內還有一個美麗的兩層柱廊,沿著北、西、南三麵延伸,上麵刻有優雅的12個希臘6米長的銘文,獻給查士丁尼和他的皇後及士兵。柱子交替使用綠色和紅色大理石,下層16個,上層18個,許多柱頭上刻有查士丁尼和皇後的字母組合,這些設計元素之後被用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裏。
小聖索菲亞教堂
小聖索菲亞教堂
小聖索菲亞教堂
小聖索菲亞教堂
可是,這些會讓眼睛失眠的元素在哪裏呢?我又隻能靠想象來還原它的樣貌了。拜占庭帝國內外兼修的建築,到底在哪裏呢?應該在查士丁尼大帝期間修建,距今差不多1500年,被好萊塢電影《007大破天幕危機》和成龍的《特務迷城》取景的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吧,我這樣猜。但是隱藏在鬧市區裏的它外部平凡無奇,若不是伊斯坦布爾的當地人帶著我去,我路過它都不會多看一眼。即使它的外部不怎麽樣,但我也想欣賞一下它刻有女妖美杜莎柱的地下世界。可惜啊,因為疫情,關閉。為了它,我剛到伊斯坦布爾的時候來過一次,一個多月後臨離開時又來過一次,依然是大門緊閉。我透過窗戶想看一下裏麵的世界,當地人說,你什麽也看不見,都在地下。
我失望地離開這裏,走幾步還回頭望一下,期待它會突然打開大門,但那是不可能的。我繼續在老城區穿梭,走過穆斯林風格的大巴紮(Grand Bazaar)和香料市場(Spice Bazaar)。
地下水宮
大巴紮
大巴紮
大巴紮
建於15世紀的大巴紮在土耳其語中意為“有頂棚市場”,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大巴紮之一。雖然這個全封閉式設計的大巴紮入口很普通,但縱深卻很嚇人,裏麵有65條街道,4400多家商店,如迷宮一般,我差一點轉不出來。我對這裏出售的茶具、掛件、地毯等商品一律不感興趣,但聽說在這裏換匯最合適。可沒想到的是,我到伊斯坦布爾的第二天,土耳其裏拉就開始升值,結果這裏的匯率還沒有機場的好。在大巴紮的北邊,是比它晚建200多年的香料市場。香料市場,顧名思義,出售香料。但被稱作埃及市場的它今天也出售天然藥材、幹果甜食和旅遊紀念品等,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我當然對這些也沒有興趣,穿過它,直奔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的交界處,我要在這裏乘坐輕軌T1去尋找科拉教堂(Church of Chora)。
伊斯坦布爾的輕軌T1非常好,差不多串起了市內所有的著名景點,而這個位於金角灣南麵的科拉教堂隱藏在小巷裏,建於5世紀,比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小索菲亞大教堂建得都早。教堂從一進門到牆麵再到小圓拱上都是精美絕倫的壁畫和馬賽克,從天使報喜、基督誕生馬槽、基督行使神跡、基督賜福、聖母的生與死及各位聖徒使者等,猶如一本徐徐展開的聖經故事,穹頂上的金色12聖徒及聖母聖子,會讓沒有信仰的人也產生敬畏之心。這裏展現的拜占庭藝術活力和成就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
香料市場
香料市場
香料市場
科拉教堂旁的午餐
輕軌T1車廂內
但是,這個藝術成就斐然的教堂就像蘇軾寫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它不僅被改成了清真寺,四麵還被圍了起來整修,我連教堂的“渣兒”都沒看見,隻能在教堂旁的餐廳一邊吃午飯,一邊對著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它“相麵”,心裏開始討厭現在的土耳其政府,真的不能允許異教文化一絲絲的存在嗎?
或許我這樣的討厭有點兒冤枉土耳其政府。位於金角灣南岸的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Phanar Greek Orthodox College)和蒙古聖瑪利亞教堂(Saint Mary of the Mongols)就是從裏到外都是原汁原味的異教建築。
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成立於君士坦丁堡被攻陷的第二年,是奧斯曼帝國以希臘和保加利亞名門子弟為主的東正教徒就讀的學校,很多奧斯曼帝國的部長都畢業於此。看來,當年的奧斯曼帝國對異族文化還是很包容的。這座紅色的建築建在差不多有70度角的高坡上,四周都是高牆,牆上布滿鐵絲網,外形極其宏偉壯觀,可以俯瞰金角灣,它是伊斯坦布爾現存最古老、最負盛名的的希臘正教會學校。因外形類似城堡且是紅色,故而常被稱為“歐洲第五大城堡”或“紅色城堡”。建築頂部有一個大圓頂,現被用作天文學課程的天文台,裏麵有一個大型的古董望遠鏡。這裏的學生在土耳其是少數民族,他們除了學習土耳其課程以外,還學習希臘語、文學和宗教,21名老師中希臘人占了15位,其餘為土耳其人。
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
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
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
金角灣
當看到“城堡”的第一眼,我就被這個由希臘建築師設計,由希臘銀行家出資,融合了不同建築風格的它吸引,抑製不住內心的衝動,想進去一探究竟,可大門緊鎖。我在門口徘徊,期待有人進去或出來。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男人出來,我上前詢問,他斷然說不行,一點兒商量的餘地也沒有,我隻好失望地去尋找在它下方的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擁有獨特紅色塔樓的它,在希臘語中意為“聖母”,而在土耳其語中卻是“流血教堂”的意思,原因是君士坦丁堡陷落當天,教堂周圍的希臘人對奧斯曼帝國軍隊做了拚死抵抗,現在從金角灣到該教堂的道路仍被叫作旗手坡,以紀念在此戰死的奧斯曼旗手。而之所以在教堂名字中使用“蒙古”兩個字,是因為拜占庭皇帝的私生女本來要嫁給蒙古伊兒汗國的第一任可汗,可正她在路上的時候,可汗死了,她隻好嫁給第二任可汗。當第二任可汗也死了以後她回來重修了此教堂,並在此隱居,直到離世。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
這座教堂很小,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它卻是伊斯坦布爾唯一一座在拜占庭帝國時期建造,至今都沒被改為清真寺或博物館,內部仍完整無缺的希臘東正教教堂。雖然它一直在希臘人手中,但變化比改為清真寺的教堂還多。今天的它矮粗的造型像一座水塔,上麵的錐形屋頂覆蓋著紅瓦,四根柱子支撐起一個鍾樓,四周是圍牆,不寬的大門緊閉,上寫”closed”。此時正是中午時間,我的好奇心又來了,很想進去一睹它的“芳容”。看門旁有一個門鈴,我按了下去。不一會,一個小姑娘從門上的一個小窗口露出兩隻眼睛,告訴我”closed”,等我繼續說英文,她聽不懂了,於是叫了一個男人過來。我問他教堂是因為午休時間關閉,還是疫情期間關閉,還是永久關閉。他不知道我說什麽,就開門讓我進去,帶我走進教堂,並告訴我快一點,不許拍照。我進去還沒到一分鍾,他說,你拍一張吧,最後說可以拍三張。其實,隨便拍也沒什麽好拍的,裏麵空間非常窄小,是我見過的最小的東正教教堂。牆上掛著數十個古代聖像畫,還鑲嵌著穆罕默德二世簽署的保護教堂免於皈依的副本。有人說,教堂的地下室連通幾公裏外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旁街道
蒙古聖瑪利亞教堂旁街道
因為見到了這個原汁原味,毗鄰雄偉壯觀的法那爾希臘正教學院而讓我覺得是內外兼修的蒙古聖瑪利亞教堂,所以我的心情大好,很想送保留了多族群精神世界的奧斯曼帝國一朵小紅花。雖然我一出教堂的大門,天空就開始飄起細雨,之後又變成了大雨,我也因為在老城區漫步累得差一點骨斷筋折,但我卻看到了伊斯坦布爾的千麵。這個文化底蘊多元又深厚得難以言說的城市,無愧“眾城市女王”的稱號。在我抵達之前,這個“千麵女郎”或許隻存在於傳說中,可在我離開之後,它就變成了一個幻夢,一個我無法忘記,也不會忘記的人間傳奇。
路線
所以準備認真看看您的係列遊記。
有趣的是:一開篇先被您提到的羅大佑的歌詞所吸引了,然後百度先學習了歌曲《你的樣子》,我原來工作太忙,我這個老土連這麽有名的歌都不知道,慚愧!
然後又學習到 一個高佳寧的小夥改變《你的樣子》還獲得了羅的點讚並合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x41157Nd/
171126 不凡的改變 高家寧《你的樣子》_嗶哩嗶哩_bilibili
----就這樣,跑偏,“謀殺”了我半小時的時間----哈哈,這隨性的退休生活!!!!
腦袋裏回響那個旋律,重新回來看您的遊記,順著您的步伐/鏡頭, 快樂又有收獲!
謝謝!
https://www.archons.org/the-ecumenical-patriarchate/patriarchal-church-of-st.-george?content=About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t._George%27s_Cathedral,_Istanbul#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