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劉克莊的“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和宋朝司馬光的“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蔭中十萬家”都道出了洛陽的盛世好年華。這盛世好年華讓客居洛陽的李白在喧囂過後的午夜發出“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的思鄉感慨。如“萬花之王”牡丹般雍容華貴、妖豔嫵媚的洛陽在數千年的曆史風塵中不僅受到了名家的鍾愛,也受到了有著帝國之夢的君主的垂青。
為什麽是洛陽?因為洛陽是上蒼鍾愛之地,是“稻米流脂粟米白”之地,是中國之中。因為洛陽,漢族才可以為漢族,中國才可以為中國。如此重要之地,讓諸葛亮對劉備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嶽飛也曾作詩說:“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洛陽
作為與古希臘雅典、沙特麥加和耶路撒冷齊名的世界“四大聖城”之一,洛陽奠定了中國人思想文化和精神信仰的根基。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和精神信仰從哪裏來?從儒、佛、道三教來,而這三教的起源地,全部在洛陽。孔子儒學最先的“問禮於周”,在洛陽;佛教第一個在中國紮根的寺廟白馬寺,在洛陽;道教師祖李耳思想學說的產生,在洛陽。不僅如此,古人使用的正統官方語音“雅言”,是洛陽音,那是縱貫千年的讀書人使用的語音。還有,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均在洛陽誕生。
如此看來,“鍾鳴鼎食之家,簪纓詩禮之族”的洛陽,被很多北方遊牧民族所“傾慕”,被無數擁有統一霸業夢想的君王所“寵愛”,皆在情理之中。雖然所有在此定都的君主都為洛陽的靈魂注入了泉水,但在我的心目中,能讓中華文明之河持續潺潺流淌的偉大國君,莫過於對洛陽青睞有加的孝文帝、隋煬帝和武則天。
洛陽水係圖
為什麽流著鮮卑血液的北魏孝文帝要力排眾議,堅定不移地把都城從控製南北交通要地的大同遷到洛陽呢?為了掌控中原。曾有詩人這樣描述大同,“紇於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 大同惡劣的氣候,不利於出產糧食,又無水陸漕運,當人口日益增加之時,大同的窘境便凸顯。外加北邊柔然的侵擾及心有鴻鵠之誌的孝文帝欲加強對整個中原地區的控製,遷都洛陽這個糧倉之地勢不可擋。
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高瞻遠矚的孝文帝也許知道與漢民族融合的魅力。他通過一係列漢化改革,讓鮮卑人說漢語、穿漢服、行漢禮,特別是與漢族通婚,不僅給斯文的中國人增添了勇武的新鮮血液,而且給經過民族大融合後的洛陽披上了金色的霓裳。此時的洛陽城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的傑作,首創了城市以中軸線布局,建成了世界古代史上麵積最大的都城。
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融入先進文明家園的北魏,似插上了騰飛的羽翼。在這個階段,絲綢之路以洛陽為起點,將中國的商品輸出到拜占庭和波斯,中國的養蠶術也在這個時期傳到西方。同時,拜占庭帝國的石棉布、水銀、琉璃、藥材等也輸入到中國。各路僧侶也從洛陽出發,經西域、波斯抵達天竺,洛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如果不是孝文帝英年早逝,統一中國的或許就是他。這個改變了中華民族基因的開天辟地的異族皇帝,心甘情願把自己民族的血液與大漢民族的交融在一起。這種胸懷和氣魄,被封為“千古一帝”並不為過。因為他的主動迎合和退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帶有鮮卑血統的隋朝大統一,隨後更走入了永載史冊的盛唐。
隋朝大運河圖
雖然洛陽在北魏和隨後朝代的崩塌中變為焦土,但在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楊廣統治時期卻迎來了更加明媚的藍天。如果讓楊廣選出一生中他最愛的兩座城市,那一定是揚州和洛陽。青年時在揚州做過9年總管,還會說吳儂軟語的他對揚州別有一番情懷自在情理之中,可他為什麽要費洪荒之力營建東都洛陽呢?因為心中的帝國夢。
號稱“八百裏秦川”的富足關中,一遇到暴增的人口就無計可施,皇帝隻好“拖家帶口”到糧倉洛陽去找食兒。擁有宏大勇氣和超常智慧的楊廣知道打造好天地之中的洛陽城,隋朝就可以讓陪都的洛陽跟首都的長安一起形成扁擔之勢,挑動整個帝國,方便對東部的整合和控製。東西打通之後,當過揚州總管的他要怎樣才能把分裂了近400年的南北方融合到一起呢?
用古今中外最長的運河。他以洛陽為中心,開鑿並改造了無數運河,形成多枝形運河係統,把中國的南北溝通起來。這個跨越地球十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不但可以運兵、運糧,還可以通商;既造就了沿途富甲江南的城市,又將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納入了整個帝國的血脈中。更重要的是,這條“國家高速路”把分裂百多年的南北方從思想、文化、到習俗真正整合成一家人。
洛陽龍門石窟
如果營造將帝國東西連接起來的東都洛陽和開鑿造福千秋萬代的大運河還不能夠幫助楊廣登上“千古一帝”的寶座,那創立科舉製度則可以讓他穩坐“千古一帝”的寶座千餘年。從三國時開始實行的九品中正製,讓後世“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種世族門閥占據國家主導的政治勢力,除了讓下層人士失去了上升的空間以外,也增加了統治者的統治成本,為之後中國出現王朝的頻繁更替埋下了禍根。
雖然楊廣的老爹率先設立了科舉,但不完善。到楊廣時,他設立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標誌科舉製度正式創立。這中華曆史上最重要的吏治改革,終於讓寒門子弟可以靠科舉改變命運,不僅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出頭之日的天堂大門,也為社會的穩定和之後唐宋兩代政治、經濟、科技站到世界之巔打好了堅實的地基,更為之後中國無數統一王朝的建立鋪就了成功的紅地毯。科舉製度的餘音,像《漁舟唱晚》中的夕陽映碧波,至今還在今天的高考中飄蕩。
洛陽龍門石窟
要是雄心勃勃、擁有絕世無雙才能的楊廣能把他無比旺盛的精力分散一點點,要是他改革的步子邁得再小一點點,要是他的耐心再多一點點,那或許他會帶領中華民族再次站上世界之巔。可是,曆史永遠不會重來。不過,“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卻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繼承隋朝衣缽的唐朝,最終迎來了中國古代文明最璀璨的朝霞,而這璀璨的朝霞,離不開跟隋煬帝一樣,飽受微辭的武則天。
美麗、聰慧、天生具備政治家手腕的武媚娘,憑借一首“開箱驗取石榴裙”而再次取得夫君唐太宗兒子唐高宗的寵愛。從這時起,唐高宗就墜入了武媚娘的彀中,讓她一路歡歌坐上了皇後的寶座不說,還與之並稱“二聖”。在皇後這位高參的輔佐下,唐高宗不但改洛陽為東都,而且舉行了從洛陽出發,被曆代皇帝夢寐以求的封禪儀式。武則天稱帝後,更是把國都定到了洛陽,也舉行了從洛陽出發的封禪儀式。這個執政50年,為唐朝走向鼎盛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則天為什麽對洛陽那麽情有獨鍾?
為擺脫長安關隴貴族的掣肘,為長安日益增加的人口找出路,為開辟時代的新篇章做鋪墊。這時代的新篇章,還要從科舉說起。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她對科舉製度進行了重大改革,不但增設了武舉,而且創立了殿試,即麵試,還發明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密封卷”和“狀元”的稱號。武則天不看門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式除了把堅不可摧的關隴集團趕出了政治舞台以外,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讓整個社會彌漫著“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風氣,徹底打通了社會的向上晉升通道,使社會如水般流動起來,“戶樞不蠹”。
嵩山所在地地圖
武則天可以不憑中國曆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走進“千古一帝”的金鑾殿,也可以不憑即使在男權社會裏也能披荊斬棘,登上權利頂峰的中國唯一正統女皇帝而入選“千古一帝”的花名冊,單憑她對科舉的顛覆性創新及對後世千百年的影響,也可以被列入中國“千古一帝”之列。
“自古之都,天地所合,陰陽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的洛陽,地傑人靈,讓無數君王對它“一見傾心”,願與它“比翼連枝”。雖然孝文帝、隋煬帝和武則天並不是中國人交口稱讚的“千古一帝”,但這三個讓中華文明有“質”的突破的君王,卻都該隨著流淌不息的運河水,萬古流芳。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