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領袖趙樸初曾說,“唐風洋溢奈良城”。唐朝對奈良的影響,不僅在都城建設上,也在音樂,繪畫,美術上。仗樂源於風靡唐代的踏歌,反映世俗的風俗畫和山水畫及佛畫,也強烈體現著唐風,而奈良時代最出色的美術作品,佛像的製造,即天平雕刻直接吸收了唐代的技藝。沒有唐風“潤物細無聲”的滋養,奈良就不能像與中國《詩經》等位,日本現存最早詩歌總集的《萬葉集》中描述的那樣:“京師奈良城,滿城春色花正濃。天香飄廣宇,花隆都盛共此辰”。大唐,清了紙箋上的墨印,淺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在奈良的風中蹁躚。
大唐的美,大唐的盛,蘊藏在奈良的水光雲影之間,蘊藏在青瓦白牆的木屋裏,也蘊藏在世界文化遺產的藥師寺、興福寺、元興寺和平城宮跡裏。行走在這些世界遺產中,你會不經意地感受到,唐風的古韻就飄動在空氣中,絲絲縷縷向你撲麵而來。奈良與大唐,仿佛被曆史的冰霜凍結,悠遠而飄逸。那種風采不是盆景,不是想象,也不是憑吊,它就在你身邊,讓你一回頭,就如坐上了時光機回到盛唐。
藥師寺
藥師寺
藥師寺
沿著唐招提寺的外牆,順著狹窄的寂靜小道前往建於武則天統治時期的世界文化遺產,藥師寺(Yakushi-ji Temple),似乎漫步在唐朝的小巷裏。呼吸著隔了朝代的氣息,鮮活的大唐寺廟就在不遠處招手。跟法隆寺和唐招提一樣,位於鄉村的藥師寺也門可羅雀,可這裏,分明是奈良時代的繁華鬧市。1000多年的滄海桑田,讓它從熙熙攘攘的坊市變成了現在安謐僻靜的鄉村,一邊是寺廟的鍾鼓梵唱,一邊是稻田的呱呱蛙叫,那是不是來自大唐的天曲呢?
跟奈良的法隆寺和唐招提寺一樣,天武天皇為祈求皇後病體早日康複而建的藥師寺也有金堂,大講堂,回廊等。跟唐招提寺一樣,藥師寺也在唐朝時引進了鬆樹、桂花、牡丹和揚州瓊花等花卉草木,可卻沒有唐招提寺幽遠的氛圍。跟法隆寺一樣,藥師寺也以伽藍聞名,可不同於法隆寺和唐招提寺的是,藥師寺以被稱為“龍宮”的金堂為中心,建有東西雙塔,可惜,眾多帶有鮮明唐朝色彩的建築在火災和戰火中消失,隻有以佛教為中心而產生的白鳳文化的代表作,東塔得以幸存。隻不過,因優美的塔身而被譽為“凝動樂章”的東塔正在維修,我們無法目睹它的“廬山真麵目”。據說東塔雖然是三重塔,但因每層各附有裳層而看似六重塔,九輪上部附加的水煙之天人圖案讓它美麗非常,塔內藏有的佛像雙璧的藥師三尊像和聖觀世音菩薩立像及日本最古老的佛足石使其榮登世界遺產名錄。而西塔因後期補建,還原唐式的意圖更徹底。平緩的頂層,明顯的曲線,都貼近唐朝樣式,隻是被漆成了朱紅色,雖奪目,卻失去了本該有的古樸和莊嚴。
藥師寺
藥師寺
藥師寺
藥師寺
藥師寺
藥師寺
沒有古樸和莊嚴並不影響藥師寺的地位。擁有朱紅色梁柱,白色牆麵和綠色窗欄的藥師寺用鮮明的色調和別具巧思的回廊設計讓它成為從唐朝傳去的“南都六宗”之一的法相宗在日本的大本山之一,而它之所以能成為法相宗的大本山,離不開唐代偉大的高僧玄奘大師。是他,在長安傳教於日本遣唐史,並允許他們把自己所譯的一部分漢文經書帶回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法相宗。如今,在藥師寺複興寺院裏的玄奘三藏院,存有玄奘三藏頂骨舍利,舍利座上安奉了玄奘譯經的坐像。
與藥師寺並列成為法相宗大本山的興福寺(Kōfuku-ji),也在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在這裏,我們不僅見到了在法隆寺、唐招提寺和藥師寺難得一見的人,還見到了奈良神的使者,似乎讓我們一下子從荒野回到了鬧市。沒有圍牆,與奈良公園相通的興福寺因為小鹿的加盟多了一些通透和趣味。
興福寺
興福寺
興福寺
跟藥師寺一樣,興福寺也建於武則天統治時期,也經曆過戰火滄桑,如今的國寶隻剩下明朝時仿照唐招提寺重建的東金堂和奈良的標誌,日本第二高的五重塔,而最初的興福寺曾有三個金堂,以院內建地之方位命名。雖然這些金堂在曆史的洪流中煙消雲滅,但奈良時代的傑作,阿修羅雕像卻散發著極其耀眼的光芒。這個後皈依佛教的古印度凶猛好戰的神靈,有三頭六臂,臂膀依次展開,二掌合於身前。麵容有悲有憫有微笑,既傳神,又精妙。這裏還存有在中國早已失傳的樂器華原磬,白居易曾為此樂器作詩:“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因為阿修羅像,因為華原磬,看遍千年歲月的興福寺透露著一絲名門權貴的高雅風範,這讓它成為劇場版《天空的遇難船》的拍攝地。雖然興福寺從大雄寶殿,到南北圓堂和大禦堂,點點滴滴都滲透著唐代遺風,處處展現著匠人精湛的工藝,但佛塔和寺廟雙組合的方式對我們這些並不太懂建築的人來說,並無不同,以至於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直截了當地說,它們怎麽長得都一樣,幹脆省了門票錢,進都不進了。如果不是因為世界遺產之名,如果不是因為流淌著盛唐之血,興福寺早變成了我眼中的“雞肋”。
興福寺
興福寺
興福寺
興福寺
我以為,離興福寺不遠的世界遺產,建於盛唐的元興寺(Gangō-ji)也會是我眼中“雞肋,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個小小的寺廟居然讓我感受到了京都銀閣寺的禪意和清水寺晨光中的淡雅。曾擁有日本最古伽藍的元興寺也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在建成之初有一段風光的日子,但跟興福寺一樣,因遭雷擊和戰亂而毀壞殆盡,僅存由僧坊改建而成的極樂坊,而極樂坊上代表不同時期的彩色屋頂和超過1500尊的石塔和石佛讓元興寺在奈良世界遺產中“鶴立雞群”。
雖然從元興寺的瓦片、石塔和石佛中我們看不出它當年的風韻,也看不出它沉澱的曆史文化氛圍,但它的庭園卻讓我們感到它的“鶴立雞群”。在這裏,我們又體會了萬籟俱寂的意境。在隱謐而清幽的庭園裏輕飄慢走,開得正美正豔的鮮花圍繞左右,濃密的枝葉隔離了喧囂、浮躁和暑熱,那從心底升起的“心靜自然涼”在空氣中開始化開,引領我們透過鮮花,透過林蔭看佛,而這又是我們的初見。有多少次初見可以銘記心間?有多少次初見會隨著時光流轉,身體在靠近,心卻在飄遠?
元興寺
元興寺
元興寺
元興寺
元興寺
掩藏在奈良最古老街區的元興寺與它的“鄰居”興福寺如此不同,而它所在的奈良町也是如此不同。由一條條如北京胡同一般的小巷組成的奈良町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大唐尋常生活的風貌,這裏周圍沒有高樓大廈的影子,也沒有現代工業留下的痕跡,有的是融入到奈良人生活裏的唐文化。幽靜而古樸,帶有“唐味”的奈良町曾是奈良的商業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市井體係。日本先後10餘次,每次數千人,包括各行各業遣唐使的派出,讓奈良有了豐富的民間工藝,也讓今天的奈良町形成了格子之家、故事館、資料館、元興寺及工藝品店、咖啡屋和小食館共同組成的市井風情帶。
如果唐代的古韻大部分都濃縮在了奈良的寺廟裏,那在寺院之外,還有滾滾流淌的唐式風尚,除了奈良町,就是平城宮遺址(Heijo Palace Remains)。跟到處收費的寺廟不同,這個遺址免費。雖然平城宮遺址也是人跡寥寥,但當我們看到建於唐玄宗時代的平城宮大廣場時,我們還是被震撼到。空無一人的廣場,讓它顯得更遼闊,那氣勢,跟天安門廣場有一拚,遠遠的朱雀門和朱雀門後的風景,正是我們一直在尋卻未尋到的唐跡。
平城宮遺址
平城宮遺址
平城宮遺址
平城宮遺址
平城宮遺址
這個昔日從設計到實施都模仿長安城而建的平城宮,比故宮占地麵積還多1/3。作為京城長達70 餘年,曆任7代天皇的它,一定是長安城最真實的再現,可以是,隨著曆史狂風的吹過,平城京也片甲不留,我們期待的如羅馬般的殘垣斷壁也不見蹤影。朱雀門後除了荒野和正在修繕的太極殿及偶爾駛過的列車,什麽也沒有,盛唐的繁華我們隻能在腦中慢慢臨摹。
千年前的大唐風韻像什麽呢?像伸出院落的紅杏,豔麗了別院,卻在自己的家園暗淡。當1300百多年的時光如雲煙般飄散,我們有幸能在奈良的眾多寺廟和角角落落中,尋覓到盛唐的身影。大唐對奈良的滋養,就如日本詩裏說的那樣:“孱臂曾掣將軍令 ,古城怕因炮火傷。 是真君子胸襟闊 ,洋溢唐風吹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