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意大利威尼斯(4):充滿韻律感的小橋

(2019-03-14 08:13:50) 下一個

威尼斯的萬種風情離不開波光瀲灩、風雨看潮生的水,也離不開彰顯船主人藝術品位、輕搖你入夢的貢多拉,更離不開聽風唱歌,與水相依的小橋。我們穿過歐洲無數經典的大橋,如英國倫敦的塔橋、法國巴黎的新橋、葡萄牙波爾圖的路易斯一世橋,捷克布拉格的查理大橋、匈牙利的塞切尼鏈橋,這些大橋壯觀、美麗、經典,可都不如威尼斯的小巧靈動。這些靈動的小橋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將威尼斯角落間的華麗與破敗、雍容與沉靜、榮耀與傷痕串聯起來,彈奏出一曲浪漫、唯美又韻律感十足的鋼琴曲。

麵積差不多隻有中國烏鎮十分之一大的威尼斯有400多座橋,這些橋與水為伍,與船相伴,眺望著古老建築的光影浮動,感歎著威尼斯的榮辱興衰。作為全歐洲最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地,威尼斯曾富可敵國。雄厚的財力讓威尼斯有足夠的錢財揮霍,因而這裏的橋盡管數量多,但絕不雷同。權勢巔峰時期造就了威尼斯的華麗,也造就了各具韻味的橋。而最有名的當屬與英國劍橋大學康河上的歎息橋同名的,大詩人拜倫筆下的歎息橋(Ponte dei Sospiri)。

歎息橋

這座有著400多年曆史的巴洛克風格的橋由白色石灰石構成,窗戶上有石欄。它與其說是橋,還不如說是運河上的封閉小房子。因歎息橋連接著華麗無比的公爵宮和陰暗潮濕的監獄,是罪犯由在公爵宮審判後通往監獄的必經之路,所以橋上隻有麵向運河的一側有兩個帶孔的小窗。在幾米長的歎息橋上,罪犯的人生就此被改寫,一個人間,一個地獄。拜倫在它的長詩裏說“經過了這條小窄道,犯人們就再也望不到大海了,於是飄出一聲歎息,與世訣別。”

這一聲歎息,是對自己失去自由的命運的無奈,也是對背叛愛情的聲討。相傳一名死囚在經過此橋時,看見自己的戀人在與新歡親熱,不禁仰天長歎,無處訴淒涼。法國女歌手唱到,“在歎息橋上,我無法言笑,我用天鵝絨的聲音,訴說情與心”。今天的歎息橋,因為這個傳說,變成了愛情的象征,電影《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就在此取景。據說情侶們坐在貢多拉上,經過歎息橋時,在橋下深情一吻,愛情就能永恒。可是,愛情怎麽可能永恒呢?也許隻是因為不能永恒,人們才盼望、期許吧。

裏亞托橋

與歎息橋齊名的,是威尼斯大運河上的裏亞托橋(Ponte Rialto)。這座橋比歎息橋還要有曆史,距今已900多年。它一開始是木橋,後來變成吊橋,最後變成了今天的石橋。在曆史的更迭中,裏亞托橋變換著材質,卻變換不了它的重要性和繁榮。它曾是威尼斯的商業中心,也是文學巨匠們筆下的常客。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裏的猶太商人夏洛克說“What news on the Rialto?” 英國女詩人勃朗寧的《葡語十四行詩集》也說“The soul's Rialto hath its merchandise”。威尼斯經典貢多拉小船的船尾,那個月牙形的標誌,即象征著Rialto。若時光倒流回千百年前,人們會看見,載滿達官貴人的貢多拉從橋下經過,滿載而歸的貨船也從此橋下通過,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如今日的兩岸。

今日的兩岸,餐館兒林立。黃昏還未到,燈火卻通明。站在擁擠的橋上,憑欄而望,貢多拉輕搖,搖散了喧囂。各種顏色的建築物分立兩側,好像是夾道歡迎來往的船隻。海鳥在運河上翱翔,似是也喜歡這熱鬧。而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時不時從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的橋下經過,用轟隆隆的聲響驅走本該屬於黃昏的寂靜。夜已近,可靜謐依然杳無蹤影。

裏亞托橋上的黃昏

裏亞托橋上的黃昏

繁華熱鬧的裏亞托橋又名商業橋,自古就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商業區,商賈匯集,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華爾街”。它一邊聯通著傳統的威尼斯市集,另一邊通往聖馬可廣場的時尚品牌街道。這座橫跨主島間重要通道的橋梁,造型獨特。橋上的中部建有廳閣,橋頂有一浮亭。從15世紀至今,橋的兩側布滿了商店。雖然今日裏亞托橋的繁榮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但就如拜倫所說“威尼斯輝煌歲月已逝,但豐姿依然;城國可傾,蚊蟲可褪,唯自然之美不死;她是所有慶典中的歡愉所在,是人間的狂喜縱情,是意大利的化妝舞會!”

在裏亞爾托碼頭附近的拐角,是建於15世紀的黃金宮(Ca' d'Oro)。有人說,如果把沿岸的建築比喻成大運河脖頸上的粒粒珠寶,那麽黃金宮就是大運河皇冠上的珠寶。這座由大理石圓柱和美麗的弧形陽台組成的建築是威尼斯最傑出的哥特式建築,曾用鍍金來裝飾外牆,用科林斯柱式來支撐精致的窗戶。雖然這棟著名的建築已改為博物館,並珍藏提香、丁托列托、曼迪等大師的繪畫珍品,但若不是女兒免費,我們這些繪畫方麵的“盲人”斷斷不會踏足這裏。站在精致的陽台上,夜色已茫茫,運河上反射出的點點燈光似乎在提示我們,威尼斯,這顆地中海上曾經最璀璨的星已隕落。

黃金宮

學院橋

在威尼斯,還有什麽橋可以撐起威尼斯充滿韻律感小橋的天空?應該是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吧。它是除了斯卡路茨大橋和裏亞托橋之外的第3座橫跨大運河的小橋,建於19世紀。最初本是鋼橋,後變成了今天的木橋。雖然學院橋本身“貌不驚人”,但明信片上的安康聖母院(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卻在此拍攝。

如果說黃金屋是威尼斯哥特式建築的傑作,那安康聖母教堂則是威尼斯巴洛克式建築的傑作。當17世紀黑死病在此肆虐之際,威尼斯共和國政府興建了這座白色的教堂獻給聖母瑪利亞。正八角形的巨大圓頂正堂被六座禮拜堂環繞著,麵對大運河入口,迎接著太陽的升起。在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的筆下,教堂就像“站在沙龍門邊的貴婦。她的穹頂和渦卷裝飾、扇形邊的扶壁和雕像組成了華麗的王冠,她的一層層列至地麵的寬闊台階就像長袍的拖裾。” 這個“貴婦”不僅外表雍容華貴,內在也充盈著藝術佳品。提香繪製的《聖馬可加冕圖》和展示《舊約》故事的天頂畫以及丁托列托的《迦納的婚禮》,都讓這座教堂“智慧與美貌並存”。

威尼斯的橋,連接著大小運河,也連接著曆史的滄桑與傳奇。威尼斯文藝複興後曾建立了多家國營妓院,那些合法的妓女們就是站在威尼斯的橋頭敞開胸口,招攬顧客。而我們,站在橋上,憧憬著詩人卞之琳筆下“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的美景。

安康聖母教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