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波濤洶湧在我的記憶深處起伏波瀾,瓦藍藍的天空下,是綠色整齊劃一的土地,遙望沒有邊際,站在河邊的長堤上,眼前是那黃河特有的激流和伴隨著黃泥滾滾的浪花,那盤旋俯瞰的白色的不知名的鳥兒。在河流的上空一直伺機等待著那些不走運的鯉魚,鳥的嘎嘎的叫聲混合著河流的嘩嘩聲交相輝映在這上空,微風襲來,河流附近大片的麥田齊刷刷的隨風慢舞著,偶而能看到個別的農戶帶著草帽躬著腰在除草似的,沿著麥田土梗會看到農家特意挖出的一條條澆水的小溝,通向了各個麥地裏,這一片片的麥地,包含了農家殷切的希望,這一股股流水,是這希望的源泉,黃河水,流淌了千年的 生命河,帶給了那一座座村落安寧和幸福,祖祖輩輩的人們在那裏生活著,依著黃河圍田耕作,度過了寒暑,越過了春秋。這是我記憶深處的片段,這是永生難忘的人生經曆,隨著回憶的深入,我慢慢的好像穿越到了那個時代。。
在經過了幾天幾夜的火車運行和汽車轉折,我和妹妹終於抵達了我的母親的故鄉,母親難耐地給她的家人做了一番囑托,就將我和妹妹留在了農村,那是無奈的特殊情況,因為她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深造機會,加之父親經常出差,所以萬般無奈下,我們被送到了姥姥家,大概得呆兩年時間,我現在的確忘記了我們是怎樣和母親告別的,是難舍難分還是興高采烈,我不記得了,但是我現在記憶猶新的是那第一次去學校上學,我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到學校的我哭著跟我的舅舅說我不想去學校,也許是換了新的環境的恐懼,也許是離開父母的孤寂,我隻是記得我的舅舅還是姨姨將我的代課老師叫到了家裏,那是一位年輕的非常隨和的男老師,也不知道是他的那種隨和還是什麽原因,我就同意去學校了,到了學校裏,我怯生生的坐在了指定的座位上,不太記得是如何被老師介紹的,隻是依稀記得,好多的同學嘰嘰喳喳的交頭接耳的看著我,嘀咕著什麽,具體什麽,我當時是不太懂的,因為他們都操著一口地道的方言,可以想象在那樣一種的情形之下,我能自如到哪裏去,不過,下課之後的同學們的熱情和大家的友善,慢慢的讓我拘謹的神情輕鬆了,隨後的日子裏,我和他們也慢慢的打成了一片。學校當時的條件不是很好的,桌椅板凳比較陳舊,不過整體上老師的配備還是蠻全的,沒有出現師資的短缺,除了正常的上課以外,我還記得,老師要求我們學生到田野裏參加義務勞動,比如幫助農民撿撿麥穗啊,或給他們在收割的時候端水送茶等等,在那種時代,那種人與人的真情淳樸,從一張張充滿著清澈的眼眸中散發出來,從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裏展現了出來。
學校從學習和實踐的結合這方麵來說,對於一個學生的價值觀的培養很有意義,我真切的體會到了農民的那種辛苦很生活的不易,每天耳濡目染了農民從早到晚的耕作辛勞,起早貪黑的勞作,從炎熱夏日的黝黑的臉龐,從浸滿汗水的額頭上無不呈現出來,雖然每個家裏的大人們那麽辛苦,但是傍晚的時候,村裏的男女老少都要三三兩兩的聚在某家門口前閑聊談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那些孩子們了,大家會玩一些充滿樂趣的遊戲,比如鬥雞啊,捉迷藏啊,那時不同於現在,學習負擔沒有那麽重,而且沒有那麽多的高科技的東西,幾乎是全國通用的玩法以外,便是各地自己獨特的遊戲了。
也許是當地的生活習慣,也許是當時的物質條件的匱乏,我的印象中每天的 食物是千篇一律的,粗茶淡飯這個比喻是一點不誇張的,所以我最渴望的就是等待著我的姥爺帶我趕廟會,去趕集,在那個時候,總是能吃到一些特產食物,能品嚐一下油葷來滿足一下我那渴望已久的小胃了。可以說,雖然那種生活習慣看起來比較清苦,但是從養生健康的角度來說,無疑也不是好事一樁,我在那兩年裏,臉上透著一顆紅蘋果 似的健康紅,我的身體的結實讓我後來回到我自己的城市後,同班同學絕對不會有那種敢欺負我的膽量,艱苦的環境,讓我生龍活虎,快樂質樸,我也在那兩年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當地小孩,操著一口流利的方言,以至於後來我在回到自己家的城市中,好多孩子故意的模仿我的口音。時光過得飛速,那兩年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我的農村的生活經曆,讓我感受到了當時的城鄉的差別,也目睹了人們善良質樸的真誠,幹淨純潔的空氣,鮮花綠葉的環境,錯落有致的村落,鄰裏親戚的互動,這一切,如不經曆,絕對不能從書本文章的描寫中體會的讓我真正的感受了一下不同於都市生活的特色,讓我以後的日子真的珍惜那來之不易的大米白飯,在我回到家裏以後,我的母親曾經告訴我,說我真的變了,不隨便浪費東西了,非常知道容易滿足了,這也許是我那次經曆的最大收獲,知足常樂吧。 黃河依然徹夜的流淌,它也曾經陪伴了我的那兩年難忘的生活,我的記憶深處,永遠難以抹去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