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孫晴悅/清印

(2025-07-05 12:19:25) 下一個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文:孫晴悅  誦:清印

我記得有一個午後,和四克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討論過一個問題。

彼時的我們,被出差壓得喘不過氣來,有寫不完的稿子,剪不完的片子。吃過飯,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我們說,如果財務自由,那麽你會想要做什麽工作,從事什麽行業?

想到財務自由的瞬間,你會覺得,太簡單了,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啊。

然後我們好長時間,我們都陷入沉默。

那個時候,在聖保羅讀研的姑娘問我們,碩士畢業找什麽工作比較好。

她問我們,我們說千萬別來央視,她問使館的小夥伴,他們說,千萬別來部委,她問中資公司的男生們,他們說千萬別去企業。

然後她就懵了。她說,為什麽你們都這麽負麵,難道不應該是幹一行愛一行嗎? 難道現在的工作不是你們自己選的嗎?

路確實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我身邊大部分人都是“求仁得仁”,在自己夢寐以求的行業裏。

做國際銷售的男生說,以前最羨慕的就是拿著公文包,帶著簡單行李全世界飛,全世界談生意的國際精英,後來他真的去了跨國公司做銷售,成為了他。

在使館工作的姑娘說,以前看電視總理的記者招待會,最羨慕那些坐在總理身後的高翻姐姐們,後來她真的去了外交部工作,變成了她。

有同事說,以前最羨慕閭丘露薇,看過她的書,聽過她的演講,最羨慕她是戰地記者,後來她也做了記者,去了戰地,變成了她。

但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是後來。

後來,那個男生常年和家人分居兩地,第一年在國內的時間是12天,第二年是23天,第三年是隻有8天。他匆匆回去結婚,又匆匆離開。在每一個南半球的夜晚,加班到深夜,打開冰箱,喝一罐亞馬孫果子做的汽水,繼續寫下一個報告。

有一次家人生病住院,他出差去了一個偏僻的鎮子,沒有信號,失聯好幾天。

他說,那些深夜喝汽水的時刻,那些沒有手機信號的時刻,他想過兩百遍,要不要辭職。

後來,在使館工作的姑娘,外派非洲,在戰亂和疾病並存的國度裏,做一名文裝解放軍。

她說自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每每看到朋友圈哪個姑娘又去了馬爾代夫度假,同宿舍的姑娘又生了二胎,這些時刻,她懷疑了兩百遍,理想究竟值得嗎,而她要不要辭職。

後來,閭丘露薇從鳳凰辭職,去追尋新的人生理想了。那個同樣去過戰地的女記者,在傳統媒體日漸衰落,在媒體人都陷入集體迷茫的時代,看著自己微薄的薪水,已經高不可攀的房價,再看看自己堅守的新聞理想,她猶豫了兩百遍,要不要辭職,要不要轉行。

所以你看,再好的工作都有太多令人崩潰的時刻。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我們都一樣。我們有一大堆想要辭職的理由。

老板不近人情,加班比上班還多,同事勾心鬥角,我們在每一個委屈的時刻,難過地哭了。我們也不管職場相不相信眼淚了,先哭了再說。

為什麽要讓我們背那個黑鍋?

為什麽總是我們做最吃力不討好的項目?

然後,我們又在每一個發年終獎的日子裏發現,會拍馬屁的bitch們就是人生大贏家,而我們那些一整年加過的班,全當流過的淚吧!

我深刻地記得第一年上班,為了一個根本是別的部門的老師犯的錯誤,恰恰被這個老師本人罵得狗血淋頭的時刻,我委屈的在辦公室哭了,暗暗下決心再也不要在這裏工作了,打開電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簡曆。

心裏想的是,和這樣的隊友一起工作怎麽可能有未來呢,我要走了,再也不回來了。

那是愚蠢的新人第一年。

多做了事,覺得委屈,被錯怪了,覺得委屈,自己加班別人沒加班,覺得委屈,自己的成績被別人拿去邀功,覺得委屈。頭腦風暴自己的提案不知道比老人們好多少,但就是被唱衰,覺得委屈得六月都要下雪了。

新人第一年,我們每一份付出,都想要立刻看到回報。那是一麵雪白的綢緞,我們看不得一點瑕疵。

隻要有一點不對,我們就默念兩百遍,我要辭職我要辭職。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但,如果真的再也不回來,那麽拉丁美洲的故事我也就沒機會講給你們聽了。如果當時真的辭職了,那麽我心心念念的詩和遠方,也許在其他的工作和行業就更不容易實現了。

所以你看,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批評,被誤解,也都背過黑鍋,受過嘲笑。

人在職場,你不是例外。

這些時刻,所有人都是咬牙堅持下來的。

而所有人都必須趟過這些河,內心才會越來越強大,才能微笑著和bitch們說話,才能不執著於眼下的困境,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更遠的地方要去。

要趕路的人,沒時間停下來圍觀,琢磨,埋怨,仇恨,心裏憋著大事兒,就容易淡定。

好多職場新人小朋友會說,是因為這份工作巴拉巴拉巴拉,所以我想辭職。

其實,沒有一份工作是如你想象一般圓滿的。就像劉若英說,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然後你會說,所以,我不想要打工了,我要創業,要自己做老板。我看過一句話,深以為然。

“創業比工作還委屈。”

然後回到一開始的那個問題,財務自由了,你想做什麽。

別回答我,你想周遊世界。因為,那些說著財務自由以後要每天玩耍,每天看劇,每天打遊戲的人,都沒有細想過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財務自由。因為據說,即使是周遊世界,兩年也夠了,永遠看埃菲爾鐵塔,永遠吃西班牙海鮮飯,那麽餘生呢?

而你看那些真正財務自由的人,都還在工作,你看那些連續創業者,他們都還在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辭職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是不是就能少去那些糾結,迷茫,徘徊的時刻,我們是不是可以少想兩百遍,然後去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畢竟工作的時間竟是我們三分之一的生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illthere' 的評論 :
謝謝來聽讀。
想起了一幅漫畫:
一人坐在湖邊釣魚,白雲悠悠,安靜,休閑。
——一生意人過來:你怎麽把時間浪費在釣魚上呢?你應該去做生意,掙錢,掙好多錢。
——然後呢?
——然後,你就可以來釣魚啦。
——我現在不就在做這事嗎?~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有趣的探討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謝謝寒芯來聽讀。老教授們熱心於工作,自是能從工作中得著樂趣。能得其樂,也就對得起這一天了。一年也就三百來天,與其唧唧歪歪地走過這一天,不如淡淡然然輕鬆飄過;再難,再委屈,這日曆紙一撕下,這一天也就過了。~
寒芯 回複 悄悄話 是嗎?美國大學裏的教授,特別是科學工程方麵的,多少七八十都不辭職,基本都是不到動不了不離職,做自己喜歡的事。好的研究部門或公司裏,也有, 自己不退,沒人強迫退
51t 回複 悄悄話 一位大作家說,人隻有在有閑的時候才像個人,一位美學家也說,不得不做的事都是不具美感的。唉,活了大半輩子,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東奔西串的,瞎忙些啥呢。

古人造詞說,閑情逸致,先得有閑,才能來情愫;先要有安逸,才能得韻致。若是為了生計,忙得腳不沾地,那是拉黃包車的。不過,再怎麽說,也得先填飽肚子,才能談詩和遠方。

列寧去工廠演講,也一再說,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他沒在台上背誦普希金的詩句。詩句解決不了肚子問題。

李白去廬山觀賞美景,那也是吃飽了喝足了,張口一哈,滿嘴酒氣,才有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神來之筆。若是饑腸轆轆,胃裏咯咯打鳴,眯眼一看,詩句還是有的,怕是這兩句了:一根臘腸掛前川,點燃香爐烤個串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