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は我慢!

觀察,比較,有感而發
個人資料
土豆-禾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3):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2024-05-21 12:40:15) 下一個

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3)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所有紅字均可點擊)

所有圖片均為網圖

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1):開聊巴勒斯坦問題/學生問題

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2)憤怒的以色列大使

今天巴以戰爭引發的學生鬧事,其未來走向與最終結果我根本無法也不會擺弄所謂的“客觀分析”,這些既取決於更多決策者及其幕僚們的“一念之差”,也取決於學生們在接下來的暑假期間暑假之後會以何種方式來明確並堅持他們的主張。我在上兩篇多次用了“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估計很多人會本能性地抵觸這個表達,我理解。這篇就幫助大家回憶一段曆史、了解一下這句話的出處,一段正好也是發生於美國大選之年的學生鬧事事件,對比並猜猜今後的發展可能性以及年底對大選的影響。

民主黨的死亡夜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講,在位3年不到就遇刺身亡的民主黨肯尼迪總統無疑是一位偉大傑出的總統,他的古巴危機處理以及對當時蘇聯的強硬對抗,無不讓美國人集體爽了一次也嗨了一把,從而認定了民主必勝正義必勝美國必勝,其後續結果之一就是對南越政策的變化:從以前艾森豪威爾的援助,轉為肯尼迪的支持在越南作戰,最後在繼任總統約翰遜時期上升為將戰爭擴大。各類反戰運動平權運動或學生運動也逐漸成為那段曆史的主要特征,以至於維基有了一個專門詞條“Protests of 1968”來注解這個“1968高潮期”,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些美國的亂事吧,遠比今天亂的多得多的事兒。

1968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

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1968年4月芝加哥riots,死亡11受傷500被捕2千;

1968年6月民主黨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前總統肯尼迪的弟弟)。

大批反戰人士、嬉皮士、左翼人士在各個政治、性別、文化議題上互相交織,最終以反越戰為宗旨,紛紛決定需要再來一場大規模示威遊行,地點仍然是芝加哥,時間為8月下旬,因為屆時民主黨為大選做最後提名準備的全國代表大會就將於8月26-29日在芝加哥召開。實際上,不等代表大會的召開,不斷聚集的反戰示威者與事先調動好嚴陣以待的軍警的衝突在23日便已拉開序幕直至29日的大會結束。

“Make sure that if blood is going to flow, let it flow all over the city.  If we're going to be disrupted and violated, let the whole stinking city be disrupted.  I'll see you in the streets!”

有人把第一句話翻譯成: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此句出自Tom Hayden之口,一位在1960年代積極參與反(越)戰運動以及公民權運動的社會運動家;也是女星簡·方達的第二任丈夫,演員特羅伊·格雷提(Troy Garity)的父親。

 

下麵我會逐步推薦一些關鍵詞關鍵人物及文章若幹,請大家點擊閱讀:

關於詳盡曆史的:1968(8月)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protests;還有《芝加哥1968: 民主黨的死亡夜》,此篇內容及寫作風格可能更符合現在中老年左派反對者的口味,畢竟文中對南希·佩洛西和奧巴馬都點名了,展示了一番自稱右派者們特有的高潔與花拳繡腿般的煽動性;死亡夜是指1968年8月28日,The police assault in front of the hotel during the evening of August 28 became the most famous image of the Chicago demonstrations of 1968。

         

芝加哥七君子

68年8月騷動以後,理所當然會有逮捕/調查/立案/審判等程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由此誕生。由於此案事前事後種種的離奇可笑及令人憤怒之處,以至於當時就有人指出這是共和黨尼克鬆時期的一場政治公審,也被後人稱為美國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場審判。下麵我簡單翻譯總結若幹有趣點,希望能喚出讀者們的一些興趣,花些時間自行搜索、完整了解這個庭審庭辯教科書般的案例。

A,倒大黴的民主黨政府認為學生無罪,而共和黨上台後要立案嚴審:民主黨時期白宮聯邦層麵The Walker Report於1968年12月公布,將暴力事件描述為“a police riot(警察暴動)”…司法部的調查並不支持起訴示威者…司法部長拉姆齊·克拉克要求芝加哥的美國檢察官調查芝加哥警方。地方層麵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的一個大陪審團於1968年9月開始調查示威組織者是否違反聯邦法律以及警察是否侵犯民權…共和黨時期1969年3月立案…同年9月開始庭審…1970年2月判決。

B,原案的“芝加哥8人”怎麽會變成後來的“芝加哥7人”:8人中唯一一位黑人Bobby Seale,在10月29日下午的審訊中,霍夫曼法官下令將西爾捆綁、堵住嘴並用鐵鏈鎖在椅子上,如下圖,當然,法官當然認為他有理由有權利這麽做。一位陪審員看到此景後當場哭了…10月30日他的律師William Kunstler抗議道:法官大人,這不再是一個秩序井然的法庭,而是一個中世紀的刑訊室。接下來更有趣的是,11月5日,法官先宣布對西爾的起訴(前麵的庭審)無效,隨後馬上判定西爾16項藐視法庭罪名成立,並就每項罪名判處西爾三個月監禁——總共四年,這是當時美國曆史上最長的藐視法庭罪判決刑期……搞笑的是,Bobby Seale雖被獨立出來等待後審,但後來共和黨政府又拒絕就他的共謀指控重新審判,結果這個燙手山芋案至今未審,所以曆史上隻有了“芝加哥7君子”,用個黑色幽默就是:歧視黑人到了這個程度。

 

有關這個案子就寫這些,有趣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1970年2月的量刑判決、全體上訴、1972年的第七巡回上訴法院(另一位法官)最終判決:法院的多數意見一致認定霍夫曼法官存在幾處錯誤,並譴責霍夫曼法官和檢察官在審判期間的行為……上訴法院甚至指出:(判決)即使沒有錯誤,由於法官和檢察官的態度,判決也需要推翻。(可不可以對比今天的黑人不能呼吸案呢)

1973年1月,共和黨尼克鬆成功連任總統,政府司法部隨即宣布不會對“芝加哥7人”被告進行重審。現今的很多評論認為:芝加哥7君子,在法律與道義上贏得了勝利。(今天的學生運動,就看認知者的一念之差了)

有關此案的一些鏈接:The Chicago Eight Conspiracy Trial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法官Julius Hoffman

 

芝加哥8人以及他們的律師

2024,再現1968?

關於1968年那個“民主黨死亡夜”的暴動還請讀者們多多查閱。讀到這裏估計已經會有人把今天的局勢與1968的相對比,那種動蕩混亂;估計還會有人把今天的川普同1968年尼克鬆作對比,力挽狂瀾終止戰爭的共和黨偉人呼之欲出啦:勝利屬於川普。嗬嗬,那接下來我就要在這裏對共和黨/川普支持者潑些涼水,當然也是對反對學生運動的全體讀者潑盆涼水!

60年代末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當時對學生運動持否定態度的達80%以上,享受歲月靜好的中產階級向來如此。洞悉這類“沉默的大多數”的尼克鬆聰明地玩起了話術,“法律與秩序”成為了他的競選口號,不僅在68年民主黨死亡夜後順利戰勝民主黨,還在72年大選中以壓倒性多數再勝民主黨。可惜好景不長,接下來水門事件的發酵,讓共和黨尼克鬆總統於1974年8月辭職並黯然離開了白宮。

從1968年8月的民主黨死亡夜,到1974年共和黨尼克鬆的辭職,如何看待學生運動,如何看待沉默的大多數,如何看待選舉中的話術運用,如何看待個人魅力,如何識別一個人真是為了這個國家好還是為了個人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欲望…請不要單純運用左派右派來分析,更不要用兩黨誰好戰誰熱愛和平這種斷層式立論來探討。

今年2024又是一個大選年。很幸運,今天的美國沒有在地球的哪兒直接參戰,好像也沒有一黨需要像1968年那樣選定一人作為總統競選的最終人選。其實這是我最近10多年非常納悶的地方:在一個還遠遠沒有進入老齡化的美國,兩黨怎麽會各出一張老頭牌來對決於總統競選呢?華夏國曾經有過孔夫子麵前的兩小兒辯日之傳言,而如今的美國,卻真真實實每天直播著一場兩老頭辯政之傳奇。

參與認真旁聽或呐喊助威的年輕人們,你們不覺得這種文化環境是有問題的嗎?你們真的會簡單認定這句“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屬於暴力煽動?別忘了那時代還有一句: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以色列建國時期的種種爭鬥。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曾經中東和平時期的各方努力。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今天哈馬斯的殘忍無道。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最近30年以色列右翼無阻力的貪婪掠奪。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越來越多的國家讚成巴勒斯坦建國,哪些國家在阻止。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俄羅斯人與普京的堅強意誌與步步為營節節勝利,狂轟濫炸咋的啦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歐美政府/知識精英層的特征,心平氣和玩“正義”外扣“法律與秩序”,不僅有意遲緩對烏援助,甚至要求烏克蘭不得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未來的緩衝地帶也隻能設在烏克蘭而不能在俄羅斯。

川普也在watching:let Russia do ‘whatever the hell they want’……

網上有個故事,1974年尼克鬆辭職時送他的孩子先行離開白宮的故事。他們的車子盡可能地接近白宮,尼克鬆說:“孩子們,聽著,今天中午,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要把權力移交給別人,而你們在街上看不到坦克。這是美國”。不斷使用“法律和秩序”控製話語權的尼克鬆,在遵守法律上有了人生瑕疵,但在最終維護國家秩序這點,又給後人做了個好的榜樣,也維護了他自己最後的體麵。

2020年底川普競選失敗,2021年1月6日發生了國會山騷亂,我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這事兒的前因後果、或與川普本人的相關性。我現在唯一的擔心是,如果年底川普還是敗選,“國會山騷亂”的背後主謀者,他們有沒有膽量出頭露麵振臂一呼: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2024美國大選,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How‘Law And Order’Became Political Code For Discrimination

1968年那場導致民主黨潰敗的學生騷亂,那句“要流血就一定讓它血流成河”的曆史意義,以及喊出這句話的Tom Hayden等“芝加哥8人”,完全值得我們刮目相看。祝願今天的學生運動也能成為一個值得我們值得未來不斷回味的事件,而這一切又將取決於她接下來的發展及收尾。拭目以待。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劇無休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王老師好,看看這個“對比性”回答如何:

事在人為,一件事一件事地處理,就像普京與大大那樣,實幹型人才…………而大多數真有高級文憑高級職稱的教授工程師們總愛玩“人類…悲劇循環往複……局限性 + 正義必勝…歲月靜好”這類格式化的很宏大很玄學也很古怪很虛脫的總結套句……

看看2022年初-2023初夏的反俄羅斯反普京“分析文章”,這兒大多數政/史題材文章都缺少“骨/肉”、唯有憑空的正義杜撰,所以……當初獲得無數點讚的這些寫手今天人都找不到了……

王老師抽空要把我這係列的1和2都讀幾遍,理解“人類進步的各個節點”這個概念,這樣就會感歎今天的來自不易,雖然其中會有各種大小bug……當然,希望也能從“事在人為”這四字中讀出其他一些什麽,包括對這兒天天嘲笑小學生博士的網絡碼字家們的嘲諷 :))

周末愉快,巴勒斯坦必須建國! :))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曆史的悲劇循環往複,這大概就是人類的局限性吧。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音來小提琴' 的評論 : 音來也不明白,哈哈,這恰恰說明“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這句話的意義;哎,隻是裏麵的美國人啊、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作為人作為群體的一種完整性了。

對了,我21號發完這第三篇,昨天22號,西班牙愛爾蘭挪威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建國……而這恰恰是我一直盯著的主題啊。你們的外交部長好像也明確表示要跟上了。(現在你相信土豆是掛在宇宙的大神了吧)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我也特別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強大的美國,總統隻有這兩個老人可選。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fang' 的評論 : 是的,就他們夫妻倆。那段故事文字,問了幾位朋友,確實有1人讀後也說感覺是尼克鬆和孩子們一起坐車離開白宮。我問他哪個字句讓你確信尼克鬆是坐車的,他說似乎也沒有……蠻有意思的,這種誤解。不過等下了城頭,我稍微修改一些,用“送孩子先行離開”。

謝謝。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尼克鬆的下台好像是乘直升飛機離開白宮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