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

講述親身經曆,感悟天地人生
個人資料
fuz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為道: (8) 丹符經籙

(2018-08-09 09:02:11) 下一個

漢末到宋初幾百年間,朝代更替頻繁,大戰大亂不己,百姓生活艱難。所謂亂世出好漢,動蕩顯高見,各種組織、幫會、宗教、信仰紛紛登場。儒家打仗不行,不被重用而勢弱;佛教乘機而入;道教也由仕轉民,壯大發展。民智不可啟,但可愚、可欺、可恐,故各種鬼神玄仙符籙術法出籠,各大道教派相繼掠地占山開場子籠信徒。至此,“道”,不再是學術學問思想,也不僅是信仰欲望仙鄉,而是成了一種職業。

本篇借用黃琪琪的文章,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演變

http://wuwo.org/djls/wjnbc//20.html  

曹魏時,太平道已隨黃巾起義被鎮壓而衰微,正一盟威道隨係師張魯之歸順曹操與移民北遷,到達曹魏本土,即今河南、河北一帶。曹操、曹丕鑒於黃巾起義,害怕農民起義者利用宗教組織起來進行革命,便對早期道教采取了兩手政策,一方麵進行限製或鎮壓,另一方麵又進行利用和改造。

魏晉時期天師道仍保留了早期正一盟威道的一些宗教內容,但也發生了某些變化,出現了某種混亂局麵,如;因原有的組織係統隨北遷而解散,祭酒們便各自為政,人人稱教,各奉異法,祭酒職務的拜署也各自設置,造成道官製度的混亂,許多祭酒和道民不守教規,等第。

至東晉,道教逐漸從低穀中崛起。其表現之一是,道教的神仙理論獲得了重大發展,並初成體係。這以倡導神仙道教的理論家和實踐家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內篇》為標誌。

葛洪(283-363年),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是東晉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藥學家。他一生著述不綴,養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終老。葛洪最有代表的著作是《抱樸子》一書。全書分為《內篇》和《外篇》。《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屬道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

葛洪《抱樸子-內篇》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又繼承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巍晉煉丹術之大成,所舉仙經神符,多達282種。當代著名道教學者王明先生在《抱樸子內篇校釋》的序言中謂:總的來說,《抱樸子-內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和多種方術的包羅萬象的重要著作。《內篇》充實和發展了神仙道教的學說,促使道教轉向以追求長生成仙為最高目標,在道教思想教義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內篇》的問世,標誌著金丹道教神仙理論體係的確立,同時,也標誌著上層神仙道教勃興的開始。

表現之二是,繼葛洪之後,又出現了傳授經係而形成的上清、靈寶、三皇等道教經籙派

《上清經》係是由巍華存(252-34年)創始,由楊羲(330-387年)、許謐(?-376年)共同完成的,其主要經書為《上清大洞真經》及《黃庭經》等;

《靈寶經》係是由葛巢甫(葛洪的族孫)所撰作而成,其主要經書為《元始無量度人經》;

《三皇經》係是由西晉鮑靚傳《三皇文》至東晉而顯於世的,道教所說的《三皇經》,包括《三皇文》和《五嶽真形圖》。

《上清經》係的問世是楊羲和許謐、許翽繼葛洪之後對神仙道教的又一次改革和發展,它為道教茅山宗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上清派其修行理論認為人身中各部位均有真神鎮守,修道者思神服氣、叩齒咽液、固精安神,輔以誦經念咒,便可以內保髒腑,外卻災邪,飛生成仙。上清派著重個人修煉,開創人物又均係高門士族出身,有教高的文化修養,因而易被上層社會所接受和讚賞,這是此派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靈寶派重視符籙科教和齋戒儀軌,注重勸善度人,宣稱普度一切人。靈寶派在修持方法等方麵,吸收了天師道和上清派的長處,使它的宗教活動能吸引群眾,成為晉末宋初很有社會影響的大道派。後衍變為閣皂宗

巍晉時期,除上述葛洪金丹派神仙道教、上清派、靈寶派外,還有李家道、帛家道、於君道等較有影響的道派。另外,有顯於後世的樓觀道、龍虎宗、淨明派,都可以追溯的巍晉時期

南北朝時期(420-589年),出現了眾多的道教改革家、理論家,經過他們的努力,使道教麵貌煥然一新。這一時期,為道教日趨成熟的時代。

在北朝,對北方天師道(正一盟威道演變而來)進行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北巍的著名道士寇謙之(365-589年)。據《巍書·釋老誌》載,寇謙之少修張籙之術,為正一盟威道教徒,後又師成公興,隨其入嵩山修煉,隱居石室,服食采藥。至神瑞二年(415年),感太上降臨山頂,授天師之位,並賜《雲中音誦新科之戒》20卷,命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寇謙之對道教進行改革的的總原則是以禮度為首。主要措施是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使道教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煉。是時,誦習道經,亦改直誦為樂誦,即誦經時用音樂伴奏。經過寇謙之改革後的北方天師道被稱為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尊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老子先天地生、為神王之宗,是天地間至高至尊的神。理順了以前道教信奉的群仙係統,把雜亂無章的原始道教提高到宮觀道教的水平

第二,變原始道教為貴族和平民都能信奉的官方認可的正統道教

第三,設立道壇,以禮拜求度為主,輔以煉氣服食。

第四,首創了帝王受道教洗禮,登壇受籙製度。

這樣,由於寇謙之的道教改革,不僅在宗旨、組織、道經、齋儀等各方麵創立了新道教的基本規模,而且將帝王和各級貴族吸收入道,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協調、密切了道教與統治階層的關係,變農民為主的宗教為全社會各階的宗教,在道教發展史上起了一個鮮明的裏程碑的作用。因此,經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便能夠廣泛傳播開來,並一度成為北朝的國教。

(下麵幾段摘自) http://wuwo.org/djls/wjnbc//496.html  

繼寇謙之之後,南朝劉宋時,又有廬山道士陸修靜(406-472年),對南方的天師道進行了改革。

南朝劉宋時,又有廬山道士陸修靜(406一477),對南方的天師道進行了改革。

陸修靜自少修習儒學,愛好詞章,年長時棄家入雲夢山隱居修道。宋明帝時(465一472),他將搜集的道書(其中有上清、靈寶、三皇各派的經典),加以整理甄別,鑒定其中經戒、方藥、符圖等1228卷,分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泰始七年(471)又撰定《三洞經書目錄》,成為我國最早的道教經書總目,奠定了後世纂修《道藏》的基礎。他還在總結自天師道以來原有的各種齋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道教的齋醮儀範,以適應道教發展的需要。陸修靜編著有關齋醮儀範的著作多達100餘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儀。著述中,繼承了早期天師道(五鬥米道)三元日祭祖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儀式,對上清派、天師道等道派的齋醮製度作了明確的敘述和規定,使這些儀式中的祝香、奏啟、請事、禮謝、願念等都統一起來。此外,陸修靜還就組織製度方麵對天師道提出了一套較完整方案,如:進一步健全“三會日”製度;建立和健全道官祭酒依功受籙和按級晉升製度;始創服飾規範,等等。經陸修靜改革後的南方天師道被稱為南天師道。

陶弘景與茅山宗

稍後於陸修靜,南朝又出了個博學多才的道教學者陶弘景,他對以前流行於南方的葛洪金丹道教、楊羲的上清經籙道教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又進一步總結、充實和改革,開創了茅山宗。

陶弘景(456一536),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是陸修靜門徒孫遊嶽的弟子。他中年隱居修道於茅山,著手弘揚上清經法,除廣泛搜集整理上清經外,又撰寫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誥》,著有《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重要道書。建立了較為係統、完善的神仙信仰體係。晉代、劉宋以來,到茅山修道的人很多,但並未把茅山發展成為上清派的基地。陶弘景居茅山後,開設道館,招收徒弟,弘揚上清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傳道基地,並形成了茅山宗。該宗特點是以上清經籙為主,兼收並蓄各派道法及儒釋思想。陶弘景所開創的茅山宗,對後世道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PS 中國的道教曆史 http://wuwo.org/djls/djyy//176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