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

講述親身經曆,感悟天地人生
個人資料
fuz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為道: (6) 黃老道法

(2018-08-05 14:53:05) 下一個

本篇介紹:

題頭四字分別為:黃帝,老子,道家,法家。

道家在戰國時期走向成熟,被諸子百家認可。繼而為老子門生光大,借黃帝之名,演化出黃老之學,開發出《黃帝四經》(國策)。黃老學為漢初帝王所用,為漢朝打下了根基。自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學門生不得不開辟新思路,轉向仙方、長生術,為黃帝編神話故事,整理出《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醫術,已失傳)等。朝庭不用,便轉向仕官階層,廣收門徒,“黃老道”(宗派)興起。漢未流入民間,發展為“太平道”,“五鬥米”等教派,為漢朝掘了墓地。可謂:興,道也;亡,亦道也。

漢後,道教興,玄學盛,天人出,仙術行。“道”,不再是學術學問思想,成為信仰欲望仙鄉。

文人:為已之名利,篡史改“道”;役帝王如玩偶,憑汝戲耍;視百姓如魚肉,仼爾養烹。

 

以下內容均來自網絡:

黃老是早期思想的一種,後來變為道教的開端。老子之門人,托言黃帝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天下安寧而治。(摘自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黃老道? )

黃老道家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目前除老莊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為當時諸子百家龍頭,道家正統一派,在戰國秦漢時期,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形式,因推崇黃帝老子而得名,主張虛無為本、因循為用、采百家之長以經世致用治國安邦
我國古代常稱它為黃老術,今天學術界常稱它為道法家,而在西方,黃老道家常被稱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黃老道家尚陽與老莊尚陰相對 [1]  ,代表作有《道德經》、《黃老帛書》、《呂氏春秋》等。

下文源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42096-851987.html

黃老之學發展成為黃老道,黃老道又演變成為道教,可是道教並沒有將黃老道視為自己的母體,而將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視為自己的母體,“老子之道”成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為特征之外,同時還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種交叉信仰,這一點是道教與其它宗教的不同之處。因此老莊之“道”家學說,為道經之中道學的來源之一。

   道家與黃老,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老子》一書的問世,標誌著道家學派的形成。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老子》之前即有湯相《伊尹》和紂臣《辛甲》為道家書,還有齊國的《太公》237篇、《謀》81篇、《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國的《竄子》86篇。《老子》之後則有《文子》、《子八》、《關尹子八》、《莊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鴉冠子》、《黃帝四經》(即今長沙馬王推出土之黃老帛書)、《黃帝銘》、《黃帝君臣》、《雜黃帝》等書。《漢書·藝文誌》載道書37家,993篇,可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是很龐大的。《漢書·藝文誌》雲: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麵之術也。

   可見道家之源出自史官,為“君入南麵之術”,即君主治國的學說。同時史載自黃帝時設立史官,因此,道家學說的起源,當遠溯黃帝。

   戰國後期,齊國首先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者們聚於齊國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見《鹽鐵論·論儒》)因而以道家為宗的第一次學術大綜合。就發生在這裏。當時齊威王“高祖黃帝”,學者們遂將黃老聯稱,共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產生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成為道家的代名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雲: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

   《史記·太史公自序》述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司馬談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綜合諸家學術變為黃老之學的主要特征。除了君人南麵之學,黃老學說還有“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漢書·藝文誌》神仙十家之中,黃帝著述即占去四家,共61卷之多。陰陽家21家中有《黃帝泰素》20篇,又陰陽家16家中有《黃帝》16篇,此外還有風後、力牧、鬼容區等人,他們都是黃帝的臣子。老子的學說,與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本有共通之處。《老子》說:“深根固蒂,是謂長生久視之道,”又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老子學說亦包括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在內。

   西漢初年,由於暴秦之後,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當時的統治者順應曆史要求,以黃老清靜之術治理天下,采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寬鬆政策。於是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黃老之學,蔚然大興,盛極一時。當時以研究黃老之學而著名的人物有陳平、田叔、黃生、鄧章、鄭當時、司馬談等人。此時的方士們也喜歡研究黃老,如司馬季主、嚴君平等,都是以方士身份而研究黃老之學的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說:“(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萬餘言。”他們不但研究黃老,還以老莊之書教人,這是方士們和黃老之學相結合的開始。不過此時的道家及黃老之學,基本上仍是一種社會政治和學術思潮,從這時的《黃老帛書》、《淮南子》、《老子指歸》、《論衡》之中可以證明。西漢政權鞏固之後,黃老之學作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不再為統治者所用,漢武帝改為“獨尊儒術”,但是黃老之學此時仍然具有較大影響力。此時的漢武帝既崇尚儒術,又崇尚神仙。這時的治黃老學者轉向從事道家學術和神仙方術的研究,以維護其發展。這時儒家有神化孔子的趨向,讖諱學說也隨之興起黃老學者與方仙道的方士結合,開始神話黃帝,宣揚神仙之學。從此之後,講神仙之名皆托於黃帝,而老子仍屬道家。

   到了東漢,黃老之學演變成為黃老崇拜、《後漢書·楚王英傳》:“英晚節更喜佛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給他沼書說:“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詞,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此時的黃老,己經近於宗教信仰,與西漢的黃老之學大不相同。東漢桓帝延熹八年中(158一166),桓帝事“黃老道”,《後漢書·王渙傳》又說桓帝為相信黃老道的緣故“悉毀諸房祠”,黃老道的名稱始見於此時,黃老之學也在此時正式發展,成為黃老道,《後漢書·祭祀誌》中說: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年,親祠老子於濯龍,文周為壇,飾淳金知器,設華蓋之座,用郊天樂也。

   《隸釋》卷三有延熹八年(165)的《邊韶老子銘》,其中說當時信道的人附會了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和“穀神不死,是謂玄化”的話,說老子“離合於混濁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設,降升鬥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靈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蟬蛻度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禦覽》第一也引後漢王阜《老子聖母碑》說:

   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具。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更將老子說成了是“道”的化身。當時的黃老道是己經將老子作為他們的教主了。此時的黃老道,沒有什麽組織,也沒有什麽更多的宗教色彩,隻是在崇奉黃老的基礎之上公認老子是他們理想的教主老莊之書便是他們的經典。他們就是這樣在當時的社會中自然形成了一個信仰集團,東漢末年所興起的太平道和五鬥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據(後漢書·皇甫嵩傳):“初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證明早期道教組織太平係由黃老道演化而來。張道陵創五鬥米道,將老子奉為“太上老君”,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爾注》作為早期道教經典。

   道教兼重黃老,試圖以黃老的源流證明道家為中國上古文化傳係之正統,以與當時剛剛傳入中國的佛教相對抗。但是為何不將黃帝奉為道教的教祖,而將老子捧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一方麵黃帝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統治者奉為正統,若將黃帝立為道教教主,勢必與“敬天法祖”的儒家發生衝突。另一方麵,史載孔子“問禮於老子”,也可以說孔子是老子的學生。又史載老子“最知其所終”②,《後漢書·襄楷傳》中襄楷上桓帝書說:“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隻有將老子奉為道教教祖。而將黃帝擱置一邊,才不會與儒家發生衝突。又因為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也可說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時又以老子化身而為佛陀的傳說,說明佛教亦為道家的分支。這樣,就能在儒、釋、道三教的鬥爭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為道教爭取相對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後,黃帝的地位雖相對減弱,但仍為道家宗祖。道經之中托名黃帝的著作仍舊保存不少,比較重要的是中醫方麵的著作。由於傳說《素問》、《靈樞》為黃帝所留,因而為《道藏》收入。據統計,有關中醫的道經在《道藏》之中共有14種。

   所以,黃老之學發展成為黃老道,黃老道又演變成為道教,可是道教並沒有將黃老道視為自己的母體,而將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視為自己的母體,“老子之道”成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為特征之外,同時還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種交叉信仰,這一點是道教與其它宗教的不同之處。在道教曆史上,道教對道家的承襲一直在持續不斷的進行之中。漢末道教以神化《老子》為主,漢代以後又神化《莊子》。至唐代尊《老子》為《道德真經》、《莊子》為《南華其經》、《列子》為《衝虛其經》、《文子》為《通玄其經》、《庚桑子》為《洞虛其經》。宋代以後編纂《道藏》,幾乎把先秦以來的道家著作網羅無遺,統統納為道教經典,而將《老子》始終奉於至高無上的位置。而且曆代注解和詮擇(老大(莊)等道家經典的著作,亦一概納入道經的範疇之中。在此意義上,也可以說道教文化是道家文化發展中出現的一個分支。因此老莊之“道”家學說,為道經之中道學的來源之一。

   閱讀推薦:http://blog.zhulong.com/blog/detail476114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喜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uz' 的評論 : 大哥說的對,以後我也多去家壇玩兒,做了好吃的就在菜壇曬。是啊,健壇那邊就此戒啦。喜歡看大哥的博文,豐富的知識,豐富的閱曆,都是健康陽光的,帶給大家的都是滿滿生活裏的希望,謝謝fuz大哥。大哥有時間就多寫啊。
fu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喜鵲' 的評論 : 包了,韮菜餡,取“地久天長”(生於地,向天長)之意。家壇那邊人氣旺,菜壇人實在熱情,常去逛幾圈,長點生氣,攢點人氣。健壇那邊病邪盛,瞄一眼就行,別擾進去。我現在戒了那邊,眼不見,心不煩。
喜鵲 回複 悄悄話 fuz大哥,在私房看到大哥好開心。明天立秋了,吃個餃子吧。
讀你的博文學知識,學禮儀。謝謝fuz大哥分享的好博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