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愛情中的魚死網破

(2017-08-29 07:37:31) 下一個

昨天晚上看完Game of thrones(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的最後一集,

夜晚躺在床上臨睡前,和先生說, 小孩的內在教育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像Cersei那樣,自己得不到的就要毀掉全世界。

Game of thrones 從開播一來一直備受矚目,全世界很多人追這部熱劇。 Cersei 在這部劇裏一直都是被大家詬病的角色。Cersei 是 Lanister 家族裏唯一的女孩子,自己與親哥哥生了三個子女,她很愛自己的子女,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他們掌控在自己的手裏。最後三個小孩都在權力的鬥爭中去世了,她也難受的不能自已,在第三個小孩自殺後,她終於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政治權利,在失去子女的悲憤中,大權在握,成為君之城 的queen。在過去幾乎整個六季當中,她從未掌握過真正的權利,盡管她想盡各種辦法包括控製自己的子女來操縱權利,直到第六季的結尾她才開始真正的掌握政權。

夢想實現後她是個什麽樣子呢?她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其實我覺得她一直都是一個想隨心所欲的人,隻不過之前因為她爸爸尚在,她壓抑著自己想隨心所欲的欲望,而權利能夠實現她的隨心所欲。成為Queen的 Cerisei 現在有了權力,也就是說她現在終於可以隨心所欲了。這些隨心所欲包括不在乎別人見證她和自己的親生哥哥明目張膽睡在一張床上,包括自己隨心所欲的調兵遣將滅了自己看不順眼的一切她以為的敵人,更包括無視北部異鬼進攻,做出假意結盟的樣子讓自己屯兵儲糧,然後好消滅所有她視為敵人的人。她是多麽的任性啊! 君之城有這麽多的子民,如果異鬼入侵隻能讓他們最後都成為異鬼,包括她自己。可是這女的真的任性,在她哥哥想要旅行聯合抗鬼的時候,說如果他們不參與這場戰爭,如果輸掉了他們都會成為 white walker (異鬼)的時候,她竟然一副要毀那大家就一起毀好了。她不在乎她的國家,她的子民,她不在乎任何一個人,除了權利。 對於她來說如果她沒有了這個權利,不能隨心所欲,她寧願整個世界全都毀掉——這個是多麽可怕的想法。不過,聽起來熟悉嗎?

對,如果你仔細去聽,你應該不會覺得陌生。因為我們的世界也有這樣的人存在。“老子不好過,我也不會讓你爽!” “你讓我難過痛苦那麽我就要毀掉你!” 這樣的話你有聽過嗎?這樣的事情你有聽聞過嗎? 幾年前有一個震驚全美的朱海洋殺人案,大家還記得嗎? 那個和他認識沒多久的如花年紀的女孩子死於他手。他的手段殘忍到無以言表,居然在咖啡館當中捅死女孩子,然後割掉對方的頭顱......試問他們有多大的仇恨?無非是他想追人家女孩子,幫助了剛從加拿大剛來美入學的女孩子,愛意被人家拒絕了,而他覺得自己被利用了,於是就痛下殺手。因為自己覺得被人感情欺騙了。難道因為這個因為,就可以毀掉別人,可以拿走別人的生命嗎?

朱海洋不是一個單個案例,近幾年來常常聽到一些因為情感糾紛而產生的聳人聽聞的案例。這些案例有 分手後記恨在心發,然後去互聯網發人家女孩子的裸體照的,要搞臭人家女孩子; 還有潑人硫酸毀女孩子的容貌的;毆打女孩子的;威脅女孩子的,更有自己和女孩子拚得魚死網破殺了女孩子的,等等。在此並沒有歧視男性的意思,隻是看到的新聞感情報複的都是男性,而他們報複的手段五花八門,令人痛心疾首。我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想問問那個聲明自己是感情受傷的男方,你為何自己得不到就要毀掉對方呢?毀掉對方的同時你真的覺得好受嗎?那畢竟是你怦然心動愛過的人啊!豈止是禽獸一句了得,豈止是一句變態可以解決的事情!我們扣問的不隻應當隻有當事人,還有這個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一個人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基因,最重要的就是後天成長環境。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尤為重要的是家庭環境,有沒有無意中幫他們形成了一個理念:不讓我好過,我就要讓你不好過! 因為有這鍾想法,就是悲劇的開始。

竊以為這樣的案例不是單一案例。到底我們的社會環節中到底哪個環節沒有讓這些孩子,放下毀掉別人的想法,把這個坎看成人生的一個插曲,一個成長的過程,而不是成為世界末日?我們談到教育,就要涉及到三大環境:家庭,學校,和社會。

筆者以為家庭環境占據了一個人人生性格組成的很大部分,除了基因的遺傳外,後天的家庭生活環境對性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多年來我們的社會以及父母,常常把這種對孩子的期望,對教育的期望放在學校身上。這本身就是錯誤的。老師們在學校所教導的大部分是課業的知識,而不是做人的知識。我們往往希冀借著知識的學習,這個人的品性也會如日更新。盡管會有,但是一個人的人生方向很大一部分是靠家裏人,尤其是父母的引導。良好的引導會對一個孩子的一生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這些引導包括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危機,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幫助他們在失落失望失意的時候爬起來重新開始,更包括如何廣闊的看這個世界。實現這些的根本就是對孩子的陪伴以及給予他/她足夠的愛。

我常常想不知道國內的學校,尤其是初高中有沒有那種課程,幫助青春期的孩子疏導自己因為情感而帶來的困惑,幫助他們從他們的情感迷失中走出來更廣闊的看這個世界。這個廣闊的世界存在於哪裏呢,當然是存在於我們的眼界,我們的思維,抑或我們的心界。 我以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去認識我們所處的環境和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不應該是有我就沒有你的世界,更不應該是“誰傷害了老子,我就讓他痛不欲生的世界。”

還有我們的社會,我不喜歡媒體把這些案件單一的歸類為變態殺人。我們的社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有沒有真正的幫助和疏導我們的後輩,我們有沒有不對同輩或者其他人落井下石,我們是否有流露出或者幹出:傷害了老子,老子讓你痛不欲生的凶狠模樣。現在在看綜藝節目,無論什麽樣的人都被稱為老師,請問那些被尊為老師的人,你們有沒有謙虛的拒絕自己被稱為老師,而隻願意以一個前輩的心態給對方由衷的建議。當然我並不是否定所有的老師,我想強調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有為這個社會盡到我們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嗎,我們是否活出了我們本該有的風度。

 在愛情中,魚死網破從來就不是化繭成蝶的方式,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