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陽光

人在大自然中,心胸會變得開闊。在高山之巔、大海之上、沙漠之中,人會感到自己特別渺小,內心的壓力和失意也會淡化許多。
正文

人活一口氣!養氣就是養壽命!古人養氣七訣!

(2018-02-08 19:56:09) 下一個

都說人活一口“氣”,這氣可不是鬥氣的“氣”,而是五髒之氣的“氣”。《易經》認為“氣”對生命有著重要意義。

 

  中醫自古認為,人的生命賴氣以生,氣存則生,氣失則亡。

 

  所以有“善養生者,必知養氣”的說法。“氣”與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會養生的人一定會把“氣”養好。

 

  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咋保養?古人的“養氣七訣”,至今適用①。

 

  少語言,養真氣

 

  真氣又叫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體的生長和發育,各個髒腑器官的生理活動,都要靠真氣來推動、激發和溫煦。

 

  說話過多,人處於亢奮狀態,氣血上衝,代謝加速,消耗肺氣,影響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容易疲乏無力,氣短沒精神,中醫稱之為耗氣傷神。少言養生,就是不能隨意讓肺氣耗散。

 

  盡量避免一天到晚不停地說話。

 

  “慢養生”和“靜養生”。因為你生活和工作節奏快了,真氣耗散就會變得很大。該快的時候就快,但該慢的時候一定要慢下來。比如,上班的時候你快節奏工作,那麽下班了就要放慢節奏,進行靜養。

 

  薄滋味,養血氣

 

  飲食過於追求“重口味”,容易導致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不利健康。但清淡飲食並不是不吃肉,而是食物的選擇和攝入要盡量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

 

  薄滋味是指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肥肉、辛辣、油膩等肥甘厚膩的食物。

 

  不吃過辣、過甜、過鹹、過辛、過苦的食物。

 

  咽津液,養髒氣

 

  古代養生家常把唾液稱為瓊漿、甘露、金津、玉液,認為“津”是延年藥。“古人造‘活’字,告訴人們‘舌旁有水方能活’。”

 

  津液指的就是唾液,是人體的精華。口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多達500多種的蛋白質,可以消炎、固齒、助消化。中醫認為,津液還有灌溉、滋養五髒六腑的作用。

 

  可嚐試“吞津”法養生:用舌頭舔唇、齒、上顎等部位或在口腔內攪動,待口水增多,在口中鼓漱吸吮後,再慢慢咽下。莫嗔怒,養肝氣

 

  肝調節人整體的疏泄功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是促進其他髒腑氣機正常升降的基礎,也是維係精神情緒正常的關鍵。

 

  中醫認為“怒為肝之誌”,經常發怒會導致肝氣持續處於上行狀態,肝氣上逆,同時血液隨氣上逆,造成肝鬱不疏。

 

  情緒與“肝火”關係極為密切,不良的情緒刺激會導致肝髒損害,而肝髒損害又會加重情緒失衡。

 

  若要肝氣順達,就要“克嗔戒怒”,防止過度的情緒波動,學會用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周遭的人和事。

 

  另外,過度疲勞也容易引起肝氣虛。這種情況,可以用人參枸杞子泡水喝,往往吃幾次以後就好了。

 

  美飲食,養胃氣

 

  胃氣泛指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功能好,吸收充分,供應到人體各個髒腑器官,血液津液的物質就充足,人體生長就旺盛,生命力自然強大。

 

  如果脾胃功能差,吃啥啥不香,機體得不到滋養,就會百病纏身。養胃氣關鍵在於飲食有節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美飲食”並不等於吃好的、吃貴的,而是飲食結構要合理,每餐都要有主食、蔬菜、水果、肉類、豆類,注意營養均衡;

 

  進食要規律,要按時按量吃飯,切忌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

 

  飲食一定要節製,尤其不要撐著。寒溫要協調,飲食不要過涼,也不要過熱。太燙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涼了容易導致脾胃陽虛。

 

  少思慮,養心氣

 

  中醫認為,心主管人的精神活動,心氣不足就會出現心慌、乏力、自汗等症,還會導致其他髒器病變。

 

  現代人由於過分在意個人得失、名譽地位,有時往往思慮過多,重壓之下損耗了心氣。

 

  凡事不要過分思慮,更不要鑽牛角尖,放鬆心情,以減少對心氣的損耗;

 

  可多吃些紅葡萄、桃子等有助於補養心氣的食物;

 

  適當按摩內關、心俞、神門、足三裏等穴位,對養心氣也有好處。

 

  戒色欲,養精氣

 

  《黃帝內經》記載:“夫精者,身之本也。”精與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密切相關,因此,保精護腎是強身的重要環節。

 

  精乃腎之主,縱欲太過,傷腎精,耗散精氣,進而傷及其他髒腑,影響身體健康,甚至促人早衰或短壽。腎氣虛最大的特點,就是腰酸腿軟,小便多,尤其是在夜裏。

 

  節欲養精是養生一大原則,切不可房事過度。

 

  不要用腦過度,用腦過度便會傷腎氣;

 

  還要注意腰的保養,不要隨便傷了腰,因為腰裏邊藏著腎虛命門——兩腎,所以也是不可忽視的地方。

 

  飲食方麵,要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多補充動物蛋白②。

 

  來源  健康時報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