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筆記:《Witness to Grace》by John Goodenough

(2019-10-21 18:03:11) 下一個

今年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之一John Goodenough在10年前寫了一本自傳:《Witness to Grace》。書不長,隻有85頁。作者在書中回顧了自己一生的經曆,講述了如何一步一步在物理和化學領域鑽研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自然科學領域追求的同時,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自然界有各種規律和法則,那麽人類的行為又是受什麽樣的規律和法則支配的呢?

在書的序言中作者提出了一係列關於信仰的問題。恩典是真實存在的嗎?如果是,如何區別於偶然呢?良心是人內心固有的還是神的恩典?聖潔是超越愛的一種關係嗎?魔鬼是真實存在嗎?如果是,該如何對付他?責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嗎?如果是,那因責任而服務的意義是什麽呢?自由有可能嗎?如何從自己選定的服務的事務中獲得自由呢?真理超越於邏輯嗎?聖經和進化論科學家都在陳述真理嗎?聖經裏所說的“真理”是什麽意思?對話交流是神聖的嗎?如果是,怎麽區分是和人對話還是和神對話?信心能不能把我們從偶像,偏見,疾病,和貪婪中解放出來?如果可以,怎麽區別信心和良好的願望呢?拿撒勒人耶穌是基督嗎?如果是,怎麽認識他並作出回應?宗教儀式是神聖的嗎?如果是,如何與社交儀式相區別?罪是一種內在的真實存在嗎?如果是,怎麽識別?每個人都會受到終極審判嗎?如果是,如何與社會法律倫理道德的審判相區別?救恩能把我們從撒旦,世界,終極審判,和內心的黑暗中解救出來嗎?贖罪是用愛來恢複和神的關係嗎?如果是,需要作什麽才能得到救贖?

Goodenough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他爺爺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把兒子,也就是Goodenough的父親送到哈佛神學院讀書,希望他將來在教會全職服侍。可沒想到Goodenough的父親在神學院受到自由派的影響,逐漸遠離信仰,把宗教當成一門哲學來看待。因為父親的緣故,Goodenough沒有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基督徒家庭那樣,很小的時候就受洗,他也基本上不參加教會的活動。

Goodenough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是他12歲的時候考入了私立中學Groton School。他從小就有閱讀障礙,小學的學習成績一般,能考入Groton School已屬不易,居然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簡直就是一個奇跡。這個學校有個小教堂,一周有兩次敬拜。五音不全的Goodenough竟被選入了唱詩班。這是Goodenough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神。學校常有禱告,也讀聖經。Goodenough對禱告中經常出現的“聖潔”這個詞很感興趣,甚至去查字典,試圖找到“聖潔”的定義。而他唯一能找到的是利未記19章2節的一句話,“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他逐漸認識到,“聖潔”絕不僅僅是遵守律法,無法用文字來定義。“聖潔”是人生命中的一種體驗。Goodenough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他希望通過更多的教會活動揭開他和上帝之間那層神秘的麵紗。

在Groton School的第五個學年有一門詩歌閱讀課。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天堂的獵犬”,這是一首關於作者如何被上帝的愛征服的詩。晚上Goodenough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幅幅古老的圖畫在眼前閃現,每當一副圖畫出現時,他都大叫,“那不是上帝"。最後出現的是獵犬的頭,他依舊大叫,“那不是上帝”。獵犬對他露出了笑容,笑容的背後是溫柔的光芒。他大叫道,“上帝是愛”。這一聲大叫把他從夢中驚醒,“上帝是愛”,他激動不已,跳下床,感到無比喜樂。這一年是1939年。之後他上大學,經曆了二戰。二戰之後開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到1949年,他越來越清晰的看到神的恩典在他身上的工作,恩典的大能將他塑造為一個新人。他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並決定為基督作見證。

作為科學家,Goodenough相信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可靠的,不存在一個隨意更改自然規律,行使奇跡的上帝。整個科學大廈就是建立在這樣一種可靠的自然規律之上。科學的任務是發現自然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服務於人類。但是,科學本身並不能對人的目標做道德評價。所謂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科學家必須認識到生命是有意義的,理解支配個人內心,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各種關係的道德律。尋找自然規律需要虔誠的與自然界對話,這種對話依靠觀察和試驗而實現。尋求生命的意義需要虔誠的與那個給我們智慧和聖靈之果的奧秘對話,這種對話通過禱告實現。禱告不是為了實現我們個人的意願,而是讓我們理解並按照天父的意願去做,從而用聖靈的愛改變我們和我們的社會。

Goodenough回顧一生的經曆,年幼的時候有過偷竊,撒謊,喝酒,賭博,自我放縱,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差點留級,卻以全額獎學金考入Groton School,並且以優異的成績從Groton School 畢業。在Groton School認識了神並受洗。大學考入了古典文學專業,卻陰差陽錯最後拿了個數學學位。剛上大學,父母離婚,自己麵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正好遇到一位銀行家,得到了他的幫助。大學畢業應征入伍加入了海軍陸戰隊,卻沒有上前線,而是有機會對氣象做了幾年的研究。二戰結束正好有政府資助,攻讀了一個物理學博士。還有遇到妻子Irene, 在MIT Lincoln 實驗室工作,後來到牛津大學,又回到德克薩斯,為鋰電池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傑出貢獻,被稱為“鋰電池”之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偶然嗎?作者顯然不認為自己的一生隻是諸多偶然的疊加,他認為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直在引領自己,每一次偶然都是神的愛。與神同行,這樣的愛就取之不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Goodenough, 多棒的一個名字
在酒樓上 回複 悄悄話 Witness to Grace,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看看這本書~~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Good enough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