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智庫 恨一帶一路 因為構想不是美國的

(2024-05-21 05:37:10) 下一個

美智庫高管眼紅“一帶一路”:我討厭它,因為這絕妙的構想不是美國提出的

https://i.ifeng.com/c/8ZfTHPO9nlm?

2024-05-17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成果斐然,也令不少西方政客犯上了“紅眼病”。在當地時間5月16日上午,美國眾議院臭名昭著的“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又召開了一場聽證會,尋求對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
 
在這場以“條條大路通北京?中國的全球發展攻勢”為主題的聽證會上,作為證人參會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丹尼爾·倫德(Daniel Runde)坦言,他“討厭”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因為這是一個絕妙的構想,可它並非出自美國之手。
 
倫德16日參加眾議院聽證會時發言
倫德16日參加眾議院聽證會時發言
 
根據CSIS網站發布的證詞,倫德將中國視作與美國具有“近乎同等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競爭對手”。他認為,中國能夠而且願意以15年前無法做到的方式填補美國留下的任何空白,比如疫苗、電信、海底電纜、港口、道路、多邊體係中的領導地位或許多其他非軍事領域。中國不僅可以在這些軟實力領域與美國匹敵,有時甚至可以提供更好的東西。
倫德擔心,如果美國不能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希望和願望,發展中國家就會轉向中國,因此美國必須提供(或啟用)替代方案。他稱,美國必須製定一項戰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推進對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同時重點關注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
 
“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發布的視頻顯示,倫德在聽證會上說:“在大國競爭時代,我們不應要求發展中國家停止與中國的合作,而是要尋找到一種替代方案,可我們不能赤手空拳地去戰鬥,我們能拿出什麽戰略,這就是問題所在。”
 
“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拉賈·克裏希納莫西主持聽證會
“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拉賈·克裏希納莫西主持聽證會
 
他同時表示,美國必須麵對一些殘酷的現實,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更好的基礎設施建設者和投資夥伴。“貿易關係會對基礎設施合作造成影響,如果你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那麽基礎設施合作也會更青睞中國。”
 
倫德感慨,“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一如25年前那樣在貿易領域引領世界。遺憾的是,‘一帶一路’是一項雄心勃勃而且充滿希望的項目,它符合中國的朋友和潛在朋友們的願望”。
 
“我討厭它,因為這是個絕妙的構想,它鼓舞了全球南方的人們,可它並不是我們提出來的。”倫德說,“這對他們(中國)來說是個好時候,因為未來15年全球將建造比現在更多的基礎設施。”
 
2023年5月22日,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IC Photo
2023年5月22日,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IC Photo
 
他稱,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已嚐試用多種手段應對這一挑戰,盡管美國國會和總統拜登都采取了相關行動,但美國還需要做得更多,以提高自身軟實力。
 
為此,倫德還拋出了“投入更多對外援助資金”“加強美國發展機構”“優先考慮創新”“建立私營部門聯盟”等策略,試圖幫助美國對抗“一帶一路”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美歐都曾采取過行動,推出被視作抗衡“一帶一路”影響力的方案。
 
例如2021年12月1日,歐盟正式公布“全球門戶”計劃,預計將在2027年前投入3000億歐元,協助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設施,但至今乏善可陳,在具體項目落實上缺乏進展。
 
去年9月,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歐盟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場邊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也被外媒視作意在對抗“一帶一路”,但考慮到參與方在線路規劃等領域存在的分歧,分析人士並不看好它的前景。
 
英國《金融時報》5月12日報道,歐盟國際夥伴事務委員尤塔·烏爾皮萊寧(Jutta Urpilainen)表示,中國在向全球南方國家提供基礎設施投資上表現得更加靈活,而歐盟的融資往往附帶冗雜的環境和社會條件,這使得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難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有關基建倡議的問題時曾表示,中方認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搭橋,而不是拆橋;是互聯互通,而不是脫鉤築牆;是互利共贏,而不是封閉排他。中方歡迎一切有助於匯聚合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任何打著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的算計都不受歡迎,也不會得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