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朔爾茨訪中國 德媒 像默克爾時代的旅行

(2024-04-14 11:34:56) 下一個

朔爾茨訪中國三大城市行程曝光,德媒:像默克爾時代的旅行

青木在德國  2024-04-12 於德國《環球時報》駐德國記者 國際領域創作者

“一次幾乎像默克爾時代的旅行”,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2日稱,這是一次不可避免地會勾起回憶的旅行:半個星期,三個城市,一個重要的商務代表團。朔爾茨將於本周末追隨其前任默克爾的腳步前往中國。對於德國總理來說,這是一個平衡之舉:華盛頓、巴黎、布魯塞爾和柏林聯盟夥伴都敦促他對中國采取更強有力的態度,並更有力地保護歐洲經濟。而朔爾茨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的經濟關係。
 
圖片
朔爾茨和默克爾
 
“升級版”的訪華團
 
根據德國政府網站介紹,朔爾茨將於4月13日至16日訪問中國。除首都北京外,朔爾茨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訪華之旅還有兩站。中國西部重要經濟中心重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德國許多重要企業都在這裏投資,包括博世、巴斯夫到大陸集團等。
 
第二站上海,更是德國公司青睞的投資勝地,大眾、西門子、安聯保險、巴斯夫、拜爾、蒂森克虜伯、漢莎航空等都有分支機構。而周邊的太倉市還被譽為德國企業的“第二故鄉”,擁有500多家企業落戶。
 
圖片
《法蘭克福匯報》報道
 
朔爾茨的具體訪華行程包括:14 日(星期日),德國總理將參觀一家德國可持續氫驅動公司位於重慶的生產設施。15 日(星期一),他將參觀一家位於上海的德國塑料公司的工廠,該公司致力於綠色和可持續技術。16 日(星期二),德國總理將在北京與中方高層舉行會談。德國總理還將參加“德中經濟谘詢委員會”會議。
 
朔爾茨的這次訪問還因幾名內閣成員隨行而升級,這幾乎使此時訪問具有德中政府磋商的性質。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也在場。他被視為聯邦政府迄今為止避免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進入德國移動網絡的推動力。環境部長斯特菲·萊姆克將在六個月內第二次訪中國,並希望討論在環境和物種保護問題上加強合作。農業部長傑姆·厄茲德米爾可能會在北京宣布中國放寬對德國豬肉的進口禁令。
 
圖片
朔爾茨準備出訪
 
“降低風險”就是“加大投資”
 
在訪問前夕,一貫喜歡唱反調的綠黨給朔爾茨施加壓力,要求維持德國“中國戰略”中規定的降低風險(“去風險”)方針。 綠黨聯席黨主席奧米德·努裏普爾表示:“我們需要更快地減少依賴,使我們的供應鏈多樣化並保護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這樣,我們就加強了歐洲的作用,德國作為一個位置,可以自信地從一個強勢地位與中國打交道。 ”不過話說回來,相比以前,綠黨已經有所溫和,而且此次隨訪的三名部長兩名是綠黨。
 
圖片
奧迪中國工廠
 
同時,德國工業界再次呼籲加強合作。《法蘭克福匯報》稱,迄今為止,朔爾茨因“親華立場”而受到關注。 他不顧內閣的反對,允許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於 2022 年秋季進入漢堡港的一個集裝箱碼頭。德國政府本周在 Tiktok 上開設了賬戶,這一事實被解釋為其“務實”方針的進一步證據。
 
而且,經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減少了所謂的依賴仍值得懷疑。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正在逆勢增長。 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鬆最近表示,降低風險對他來說意味著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朔爾茨多次向中國發出信號,表示他正在努力建立良好的聯係。
 
圖片
默克爾訪問中國
 
在華積極參與競爭
 
當被問及德國公司與中國的關係是否與其他國家的公司不同時,上海德國商會 (AHK) 主席馬克西米利安·布泰克說:“是的,當然。”
 
一方麵,他將此歸因於德國經濟狀況不佳。 高稅收和能源價格、大量官僚機構——抱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另一方麵,對於德國企業來說,在華業務不再一定會成功。由於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變,而且中國國內產品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
 
圖片
寶馬CEO介紹新車
 
布泰克表示,中國和德國企業越來越多地以平等的條件進行交往。布泰克周三提交了一份針對中國對外貿易商會會員企業的最新調查結果。許多德國企業認為自己在產品質量和技術方麵仍然領先,但中國的競爭在成本效率和創新速度方麵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歐盟商會名譽會長、在中國人脈甚廣的約爾格·伍德克表示,德國工業選擇了“競爭而不是逃跑”,即在中國參與激烈的競爭而不是逃離中國,“沒有人離開球場。”
 
中歐班列越來越多
 
在歐盟發揮更重要的務實作用
 
由於俄烏衝突,歐洲企業正處於能源危機等困境之中。尤其是歐盟的經濟政策被各方批評。與此同時,中國則越來越多打開大門,歡迎歐洲企業前來投資。多個國家的公民還可以免簽入境。歐盟是“中國製造”最大的銷售市場之一。
 
但與美國一樣,歐盟委員會最近越來越趨向保護主義的政策,開始調查中國風電和太陽能製造商。歐盟政客及一些企業擔心中國技術產品占據市場主導。歐盟還跟隨美國批評中國產能過剩。實際上,中國產品之所以便宜是因為競爭優勢,而不是因為補貼。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有必要發揮其影響力。隻有中德與中歐加強合作,雙方經濟才能互惠互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