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耶倫總結訪華之旅:直接、實質性和富有成效

(2023-07-09 09:00:12) 下一個

耶倫總結訪華之旅:直接、實質性和富有成效

財經雜誌 2023年07月09日 19:22:41 來自北京

文 |《財經》記者 江瑋

7月9日,在結束對北京的訪問之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尋求在中美之間建立健康的經濟競爭關係,並再次重申反對與中國脫鉤。

7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舉行新聞發布會。

7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舉行新聞發布會。

“我們相信從長期來看,建立一種互惠、支持雙方經濟增長和創新的經濟關係是可能的。”耶倫說。

訪華期間,耶倫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財政部長劉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潘功勝等中方官員舉行了會談。耶倫表示,她此次訪華的目標是與中方新的經濟領導團隊建立並加深關係,認為這些對話將有助於穩定雙邊關係、降低誤解風險和探討合作領域。

耶倫透露,這些雙邊會談加起來長達10個小時,是使中美關係在更穩固基礎上向前邁進的一步。她用“直接、實質性和富有成效”來形容這些對話,認為中美雙方得以了解各自的經濟和政策選擇,這對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7日在會見耶倫時指出,中美經濟利益緊密交融,互利共贏是中美經濟關係的本質,加強合作是雙方的現實需求和正確選擇。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是增益而不是風險。把經濟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利於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雙方應通過坦誠、深入、務實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7月8日會見耶倫時說,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就兩國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等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的交流,會談具有建設性。中方認為,泛化國家安全不利於正常經貿往來。中方表達了對美方對華製裁限製措施的關切。中美雙方同意就應對全球性挑戰加強溝通與合作。雙方同意繼續保持交流互動。

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對華溫和派的耶倫,她此次訪問對中美關係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中美關係緊張勢頭緩和的一麵。

對華投資限製尚未有最後決定

在為期四天的行程中,耶倫談及了中美良性經濟競爭、國家安全和中美麵對全球挑戰可以展開合作的領域等議題。耶倫再次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

“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的脫鉤對兩國而言是災難性的,並將導致世界的不穩定。這實際上也不可能實現。”耶倫說。

中方表達了對“脫鉤”的懷疑和對“去風險”的擔憂。耶倫指出,“脫鉤”與關鍵供應鏈的多元化這兩者存在重要區別,“去風險”指向的是有針對性的國家安全擔憂。盡管美國在一些行業試圖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但中美之間大部分貿易和投資都不存在問題和爭議,可以使雙方受益。

盡管耶倫表示美國不會與中國脫鉤,但曾被視為中美關係壓艙石的雙邊經濟關係在過去幾年陷入緊張,從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到限製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傑出學者包道格(Douglas Paal)近日在北京出席世界和平論壇期間對《財經》記者表示,經濟關係不再像過去那樣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雖然經濟關係最終對於穩定兩國關係還是能夠發揮影響,但現階段已經不是主要因素。

“經貿關係曾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現在成為雙方競爭的焦點,爆發了關稅戰、貿易戰和科技戰,令人遺憾。”王勇說。他指出,在經貿領域的競爭使美國忽視了中美兩國深厚的依賴關係。“在競爭的同時,中美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可以展開有效合作。”

美國總統拜登還計劃簽署一份醞釀已久的行政命令,將以國家安全為由限製美國公司、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中國經濟的特定領域,其中包括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美國政府就這項行政令的討論已經持續將近兩年,但至今尚未公布具體方案。

耶倫在7月9日的發布會上表示,美國還未就此做出最終決定。“我對中方解釋說,如果我們實施這樣的限製,我們將以透明的方式進行。”她表示,這些限製將具有高度針對性,僅限於存在國家安全擔憂的領域,而非用來獲得經濟優勢。她強調說,美國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采取的行動將遵循三個原則:透明、小範圍、目標明確。

“我想減輕中方的擔憂,這些擔憂認為美國將做對中國經濟產生廣泛影響的事情。事情不是這樣的,這並非我們的意圖。”耶倫說。

溝通的必要性

耶倫是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後於近期訪華的第二位美國內閣成員,也是在過去將近五年時間裏第一位到訪中國的美國財長。耶倫坦言,中美之間存在重大分歧,這些分歧需要清晰和直接的溝通。

在會見耶倫時,李強表示,雙方應通過坦誠、深入、務實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

今年6月,中國駐美國大使謝峰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表演講時談到,中美曾建立起100多個對話交流機製,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陷入停滯。

“中美關係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話機製,溝通無法實現機製化和定期化。”王勇說。繼布林肯和耶倫之後,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約翰·克裏將於下周訪華。王勇認為,一個月內多名美國高官訪華,表明恢複高層對話的迫切性。

耶倫在即將結束訪華時強調了保持溝通的必要性,她表示即使意見不同,坦誠而深入的討論也是有價值的。盡管對於中美是否將建立新的對話機製,耶倫回應稱沒有具體事項要宣布,但她期待中美雙方能就此次訪華期間討論的問題進行更頻繁的溝通。她說,通過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中方可以向美方表達對美方行動的擔憂,華盛頓方麵可以作出解釋,在一些情況下可以對並非本意的後果作出回應。

“沒有一次訪問能夠在一夜之間解決中美之間麵臨的挑戰,但我希望這次訪問能夠幫助與中國新的經濟團隊建立富有韌性和成效的溝通渠道。”耶倫說。

除了與中方官員的會晤,耶倫在北京停留的四天還與在華美國企業代表、中國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以及女性經濟學家會麵。在與中國女經濟學家共進午餐時,耶倫表示,她堅信中美之間的關係根植於兩國人民之間的牢固聯係。

“拜登總統和我都不從大國衝突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足以讓兩國實現繁榮。兩國都有義務負責任地管理好這段關係,找到共存和分享全球繁榮的方式。”她在北京記者會的開場白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