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財長耶倫 為何此時訪華?

(2023-07-06 04:02:52) 下一個

耶倫是個務實的、冷靜的人。

她師從著名學者托賓。托賓主張經濟學應該“關注現實中的人”,耶倫後來也反複表示,經濟學不是冷冰冰的,也不能隻討好華爾街,而是要關心普通人的疾苦。

這樣的認知和她的成長經曆有關——她父親朱利葉斯是個醫生,在大蕭條時期,遇到失業沒錢的病人就免費給人看病。那時,耶倫就開始理解失業對普通人造成的影響。

在耶倫看來,經濟學用“嚴謹的、分析性的方法來思考那些對人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務”,是一門“與人類福祉密切相關的學科”。

2014年,耶倫成為首位領導美聯儲的女性,也是首位領導世界主要央行的女性。在她掌舵美聯儲那幾年,美國的就業率和工資雙增長,並保持了低利率。

管美國“錢袋子”的她,為何此時訪華?

作者:許曄 李正明  編輯:許曄 環球人物  2023年07月06日

“耶倫訪華是一個積極的動向,時機也是比較恰當的。”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華。這是耶倫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在美國政壇,財政部長屬於命脈型的內閣官員。但拜登政府讓財政部邊緣化了,經過兩年半時間才讓耶倫參與處理中美經濟關係,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

·耶倫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人物》記者說,“現在耶倫訪華是一個積極的動向。在務實領域,雙方更容易發現共同利益和共同訴求。”

被邊緣化的“穩定器”

關注美國財經圈的人,對耶倫應該並不陌生。

她的履曆相當亮眼:

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執教哈佛大學,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終身教授;

丈夫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兒子是經濟學教授,一家子去海邊度假時都坐在沙灘上讀書、寫作;

被克林頓任命為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又被奧巴馬任命為美聯儲主席,後成為拜登的財長,是首位坐過這三把財經高官“金交椅”的“大滿貫”女性。

·耶倫在大學講課。

·耶倫在大學講課。

在外界眼中,耶倫是個務實的、冷靜的人。

她師從著名學者托賓。托賓主張經濟學應該“關注現實中的人”,耶倫後來也反複表示,經濟學不是冷冰冰的,也不能隻討好華爾街,而是要關心普通人的疾苦。

這樣的認知和她的成長經曆有關——她父親朱利葉斯是個醫生,在大蕭條時期,遇到失業沒錢的病人就免費給人看病。那時,耶倫就開始理解失業對普通人造成的影響。

在耶倫看來,經濟學用“嚴謹的、分析性的方法來思考那些對人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務”,是一門“與人類福祉密切相關的學科”。

2014年,耶倫成為首位領導美聯儲的女性,也是首位領導世界主要央行的女性。在她掌舵美聯儲那幾年,美國的就業率和工資雙增長,並保持了低利率。

去年4月,作為美國財長的耶倫公開表態說,取消對某些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可能有助於緩解美國各地出現的高通脹。

“耶倫是一位資深的財政官員和宏觀經濟學家,但很可惜,她相對理性的、專業的聲音反而在這一屆美國政府中是被邊緣化的。美國決策者沒有聽她的主張,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的通脹變得不可控。”呂祥說。

2022年11月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同意兩國財金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開展對話協調。

“兩國元首當時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今年2月美國對於所謂‘氣球事件’的炒作,導致中美關係陷入緊張,沒有及時按照共識的方向朝前走。”呂祥認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不久訪華終於走出了第一步,而耶倫此訪更加值得關注。

“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即便是在特朗普政府的‘亂政時期’,美國財政部對中美關係都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在拜登政府中,耶倫並不是拜登的嫡係,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決策方麵被邊緣化,如今走到中美外交舞台上後,能否讓美國財政部重新起到穩定器的作用,這是我們可以期待的。”

“最重要的議題有四個”

耶倫訪華打算談啥?呂祥認為,最重要的議題大致分為四個方麵:

第一是宏觀經濟的協調,“主要涉及美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的債務問題”。

6月初,拜登簽署了關於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國會第103次調整債務上限。

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約為31.46萬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已超過120%,相當於每個美國人負債9.4萬美元。

美國債務問題積重難返。近年來,一些國家和機構著手減持美債等美元資產,通過多元化投資布局,減少過度倚重美債的風險。美國當然坐不住了。

“美債問題可能是耶倫心中最重要的議題,不過對中國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議題。”

第二是談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的問題。

特朗普政府在貿易上對中國進行限製,拜登政府在投資方麵也開始對中國進行限製,甚至最近又放風要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限製。但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中美之間並非不可以談。

“事實上,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已相當於對美國消費者額外加征的消費稅,對美國消費者利益的損害是巨大的。”呂祥說,“耶倫是否把在關稅問題上采取主動止損措施作為首要選項,值得觀察。”

第三是技術領域的管製問題。

美國不斷擴大管製清單,濫用“實體清單”等出口管製工具遏製打壓中國企業。中國也進行了必要的反製。那麽,中美在技術領域究竟何去何從?

“並不是說沒有美國,中國的企業就活不下去,而是中美未來在技術領域到底是以合作為主,還是以對抗為主,將會成為一種重大問題。如果雙方在技術領域形成不可彌合的鴻溝的話,那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世界各國將在未來關鍵技術領域麵對‘要中國還是要美國’的衝突性選擇。我不指望耶倫這次訪華就能解決問題,但期待美方能對世界釋放一點積極的信號。”

第四要談的是全球問題,比如氣候問題。

“在氣候變化方麵,世界各國是有共識的,但到具體領域其實也有很大分歧。解決氣候問題,不能靠喊口號,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綠色能源技術和產品上。所以雙方要談,更要把具體的事談清楚。”

呂祥說,這些問題都不是耶倫一個財政部長能夠談明白的,但財政部長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角色。

“這是一個恰當的訪華時機”不少分析人士並不看好耶倫此次訪華所能帶來的實質性效果。

拜登政府此前製定了嚴厲的限製措施,限製中國科技公司購買美國技術和產品,並遊說盟友效仿;6月30日,荷蘭迫於美方壓力,宣布進一步限製對中國出售高端芯片製造設備;7月4日,有美媒稱,美國政府可能限製中國企業使用美國雲計算服務。

美國財政部甚至在官宣耶倫訪華時,還在聲明中提及耶倫今年4月的一次演講,重提美國對華經濟關係的所謂“三大原則”:

尋求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利益;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為美國勞動者和企業擴大經濟機會;尋求在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緊迫的全球挑戰方麵同中國進行合作。

由此可見,耶倫放在第一位的,仍然是所謂“尋求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利益”。

半個多月訪華的布林肯,前幾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將繼續做一些中國不喜歡的事情,說一些中國不喜歡的話。

7月3日,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世界和平論壇上談及中美近期接觸“重啟”時表示,最近兩國間的高層交往是好事情,雙方見麵坐下來談,總比不見麵、不談要好。

他還說,中國從來沒有指望美國說的話、做的事會讓中國喜歡,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諾過會說美國喜歡聽的話,會做美國喜歡看到的事情。中美要找到相互尊重的辦法來處理雙方的關係,真正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在呂祥看來,無論如何,耶倫訪華對中美兩國關係走出低穀都是積極因素。無論雙方戰略上有什麽樣的矛盾,但隻要雙方在務實的領域進行磋商,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利益,從而為雙方關係的穩定帶來積極影響。

“耶倫訪華的時機也是比較恰當的。現在中美改善關係的窗口期還有一點時間,但這個時間也不是特別長了。一旦美國真正進入下一屆大選周期,又是一片混亂,到時無論是總統還是別的高官,也沒有心思再為中美關係努力了。因此對中美關係來講,現在是一個關鍵時期。”呂祥說。

美國財長耶倫訪華: "好警察”能修補美中關係嗎?

彼得·霍斯金斯(Peter Hoskins) BBC商業事務記者  2023年07月06日

耶倫在馬裏蘭州安德魯聯合基地登上美國政府專機啟程訪華(5/7/2023)繼“壞警察”布林肯之後,“好警察”耶倫也啟程訪華,但分析人士建議各方不要期望過高。

美國財政部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即將開展對華訪問,這是給世界兩大經濟體重建橋梁的高風險嚐試之一。

這也是兩國關係今年跳水式崩塌之下,在一個月時間內第二次有華盛頓高層官員到訪北京。

美中兩國將討論的議題涵蓋台灣與烏克蘭,還有國家安全和持續的貿易爭端。

這次訪問也是發生在北京宣布將限製出口兩種電腦芯片關鍵原材料之際。

耶倫此次行程將包括首次會晤中國新任副總理何立峰。她最近曾說,讓這兩個經濟體能攜手合作,是此行的關鍵。

美國在這場訪問前強調,兩國須“負責任地管理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存有憂慮的領域直接溝通,攜手合作應對各項全球性挑戰”。

作為持續緩解僵局的嚐試,耶倫星期一(7月3日)也會晤了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雙方均稱會麵是“坦誠和建設性的”。

然而,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所長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對BBC指出:“對於耶倫此行,該保持低預期”,“她不在其位,無法修補關係,也不能回應中國撤銷出口管製或關稅的要求”。

耶倫今年年初才在瑞士蘇黎世與劉鶴首度當麵會談,如今主管經濟的中國副總理已經換人。

才不過幾個星期前,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北京,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外長秦剛。

布林肯幾乎是過去五年來訪問北京的最高級華府官員。他的訪問被視為兩國能否製止其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測驗。

布林肯在訪華尾聲時說,美中兩國之間仍存在重大問題,但他的“期盼是我們往後能更好地溝通,更好地接觸”。

然而,一天之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形容習近平是“獨裁者”,引來北京抗議。分析人士認為拜登的言論不會帶來顯著的負麵影響,但還是被廣泛認為是幫倒忙。

還有另一跡象說明兩國貿易爭端目前難以解決:中國本周宣布收緊對兩種電腦芯片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製。從下月開始,從中國出口镓和鍺須獲取專項許可。中國是此類金屬全球最大的生產商。

此舉是對華府過去一年打擊中國獲取某些高端電腦芯片的回應。2022年10月,華府頒令采用美國工具或軟件的企業,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生產,均須申領許可,方可向中國出口芯片。

商界論壇機構IMA Asia的普裏揚卡·基肖爾(Priyanka Kishore)說,美中兩國在麵對著一係列的複雜議題。

她指出:“官方言論與高級外交官來訪,說明兩國建立有效政治關係的意願,但他們的行動卻反映著相反的狀況,以牙還牙的政策占了上風。”

耶倫在北京會晤中方對口官員期間,預計將表明美國將繼續捍衛人權與自身國家安全利益。然而她預期也將強調在氣候變化和債台高築國家所麵對的問題上,華府與北京合作的意願。

林肯北京會談一天後,拜登稱習近平是“獨裁者”,還說他對早前的間諜氣球並不知情。

雖然一些知名人物促請美國徹底斷絕對華經濟聯係,但耶倫預期將采取懷柔政策。預計她將向北京的對口官員表示,華府無意將兩國經濟脫鉤。

此舉符合她相比於部分前人更為全球化的世界觀。今年早些時候,她曾在一次演說中提出:“將我們彼此的經濟全麵分割,不但對兩國而言是災難性的,也將破壞世界各國穩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羅格夫(Ken Rogoff)對BBC說:“我會形容這有點像是好警察、壞警察理論,而布林肯是壞警察。”

“現在輪到耶倫這位好警察出場,試著說,你看,我們有好多共通點,看我們能一起做些什麽吧。”

羅格夫說,布林肯作為國務卿,不得不提起像台灣和烏克蘭這些硬話題。但羅格夫同時提醒,不能就此以為耶倫將對北京軟弱,她還是有可能就多項議題向中國施壓,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和市場準入。

此外,雖然美中不和的兩方均有某些人物在主張分道揚鑣,貿易數據卻說明了唇齒相依的現實。

2022年,兩國貿易連續第三年增長。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對美出口貨物總值超過5360億美元(3.89億元人民幣),對美進口貨物總值則為1540億美元(1.11萬億元人民幣)。

可即使華府與北京嚐試解決彼此分歧,美國總統選舉陰魂不散的影響迫在眉睫。

夏威夷大學亞洲研究學係教授郝忠明(Prof Eric Harwit)說:“要是2024年出現了第二屆拜登政府,那我預期在經濟戰線將有許多特朗普年代的貿易製裁和關稅獲得放寬,尤其是與高端科技行業關係不大的那些。”

“但要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24年選舉贏了,則滿盤皆落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