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0多年前秘訪,50多年後突訪,百歲基辛格為何而來

(2023-07-19 23:53:55) 下一個

50多年前秘訪,50多年後突訪,百歲基辛格為何而來?

2023-07-20 06:12:21  來源: 上觀新聞   作者:記者
 
  基辛格對中美關係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被北京視為“老朋友”。

  一如50多年前秘密訪華為中美關係融冰一樣,如今,在中美關係陷入低穀之時,百歲基辛格又“突訪”中國。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前一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與基辛格會晤。

  訪華時機、會麵對象、交流內容、釋放信號……關於這次意外來訪的種種要素,無一不引人關注。

  作為朋友而來

  “我此訪是作為中國的朋友而來。”在與李尚福會見時,基辛格如是說。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數十年來,基辛格對中國進行了上百次訪問。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這次是他2019年後首度訪華。

  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出人意料的訪問,事先沒有透露一絲消息。盡管毫無征兆,但從時機來看,這次訪問無疑具有深刻意味。當前,中美關係介於晦明變化之間,甚為微妙。

  一方麵,兩國關係似已抹上緊張底色。

  “這次訪問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基辛格的年齡和他與中國的關係,還因為這次訪問正值兩國關係緊張時期。”《華盛頓郵報》寫道。

  拜登政府上台後,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從經貿、軍事、科技等全方位遏製打壓中國,挑動台灣問題等兩國關係“紅線”,以致中美關係急劇惡化,被認為跌入建交40多年來最低點。

  基辛格也曾用“懸崖邊上”來形容中美關係瀕於危險境地。另一方麵,近期兩國關係逐步顯現緩和氛圍。

  彭博社等媒體指出,基辛格訪華恰逢拜登政府有意推動高層訪問,穩定中美關係之際。近來,中美高層互動頻密,雙邊關係明顯有解凍跡象。

  就在基辛格做客中國之際,短短一個月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裏相繼訪華,恢複兩國在外交、經濟、氣候變化等領域的高層接觸。

  基辛格在與王毅會晤時表明來意。他說,自己雖不擔任公職,但關心美中關係,支持近期雙方致力於改善關係的努力。

  “防止美中發生毀滅性衝突的唯一方法是冷靜的外交”,這是基辛格反複強調的觀點,這次訪問無疑也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

  為何先見防長?

  從會晤對象來看,基辛格來訪後,第一個見的是中國防長,也頗令人意外。

  這次罕見會麵使外界將目光投向中美當下仍處於凍結狀態的兩軍交流。

  路透社指出,基辛格此番前往中國與中方高層會談,正值中美軍事高層對話尚未恢複之際。與此同時,東亞地區的軍事活動在逐步加強。

  中美軍事高層對話中斷要追溯到去年8月的竄台鬧劇。

  當時,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執意竄訪台灣,中方采取多項反製措施。包括涉及軍事交往的“三取消”: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會議。

  此後,美方一直尋求與中國軍方高層重啟交流。今年6月,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美國希望能促成防長奧斯汀與李尚福會麵,但未果。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他在6月訪問中國時也有意推動恢複兩軍高層對話,但未能如願。

  上周,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應約在五角大樓會見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被視為“罕見”和“不尋常”的會晤,凸顯美方急於在軍事層麵與中方重建聯係的迫切感。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常務主任葛來儀表示,“恢複軍事對話是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基辛格此行很可能會力促李尚福恢複美中兩軍之間的對話。

  據中國國防部發布的消息,在與李尚福會麵時,基辛格表示,兩軍應該加強溝通。

  哈德遜研究所亞太安全研究主任帕特裏克·克羅寧表示,中美兩國防長的交流十分重要,“埃利·拉特納上周向謝鋒明確表達了這一點,並希望基辛格博士能夠說服中國領導人找到一種創造性的方式與美國國防官員進行直接對話。”

  有評論指出,美方反複製造中美兩軍高層交流的障礙,現在不得不尋求通過外交渠道來幫助美軍恢複與中國軍方高層的溝通交流。

  此外,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指出,中方安排基辛格會晤中國防長,顯示出中方對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軍事部署、增加國防開支和向台灣出售武器等等的擔憂。

  雙方聊了什麽?

  從交流內容來看,王毅、李尚福與基辛格會見時,談及中美關係,雙方都不約而同提到“和平”“穩定”的關鍵詞。

  王毅表示,中國對美政策保持高度連續性,根本遵循就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條是管根本的,也是管長遠的,是中美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

  李尚福提到,中國所走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世界之福,不是世界之禍,美方應有正確的戰略判斷。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和平相處、融合發展,我們的世界未來才會更美好。

  基辛格表示,美中雙方應消除誤解、和平共存、避免對抗。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把對方作為對手的代價。美中保持穩定關係,事關世界的和平、穩定和人類福祉。

  與此同時,雙方也直麵當前兩國關係存在的障礙、症結,並闡明立場,提出建議。

  王毅闡述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他指出,如果美方真心希望台海穩定,就應該用行動明確公開反對“台獨”,與“台獨”分裂行徑劃清界限。

  基辛格回應道,一個中國是美國在“上海公報”中作出的嚴肅承諾,相信不會被動搖或背棄。

  李尚福指出,美方一些人未同中方相向而行,致使中美關係徘徊在建交以來的低穀。

  基辛格建議,認識和處理好美中關係,特別是扭轉當前困難局麵,需要寬廣的思維和曆史哲學的思辨,需要雙方拿出智慧,通力合作、共同發展。

  他仍有影響力

  對於基辛格此次訪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月訪華時,中方曾將基辛格這次訪問告知布林肯。

  米勒強調,基辛格是一名普通公民,訪華是出於他個人意願,並不代表美國政府。但米勒表示,基辛格過去曾向美國官員簡要介紹過他與中國官員的互動,這次訪問之後或許也會有類似交流。

  如果未來有這樣的交流,基辛格此行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國對華政策,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這也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部分美國專家持謹慎態度。葛來儀認為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歐亞集團全球宏觀地緣政治高級分析師阿裏·韋恩表示,雖然基辛格享有很高威望,“但目前還不清楚任何對話者,無論是官方的還是非正式的,能否顯著改變美中關係的軌跡。”

  即便如此,《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對於基辛格的聲望、功績及影響力仍然予以肯定。

  《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稱,基辛格是半個多世紀前中美和解的核心人物。他於1971年7月秘密訪華,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曆史性訪華鋪平道路,為打開中美交往大門,乃至之後的中美建交發揮了關鍵作用。幾十年來,基辛格與中國曆屆領導人都保持相當密切的關係,對中美關係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被北京視為“老朋友”。

  據彭博社報道,基辛格上次訪問北京還是在2019年,當時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歡迎他,讚賞他多年來為促進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投入的真摯感情和作出的積極努力。今年5月,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康涅狄格州肯特郡會見基辛格,表達中方對他百歲壽辰的祝賀。

  一些美國媒體稱,即使在兩國關係高度緊張的今天,基辛格前往北京訪問,仍然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

  《紐約時報》注意到,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之際,當其他美國官員受到冷遇時,中國國防部對與基辛格會麵的描述則相對友好。中國國防部在發布消息時對基辛格以“外國客人”相稱。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位百歲老人在中國仍然廣受尊敬。”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