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溫鐵軍 這次全球化危機的真正原因

(2023-06-27 15:39:17) 下一個

溫鐵軍:這才是這次全球化危機的真正原因

https://finance.sina.cn/zl/2020-03-28/zl-iimxxsth2329365.d.html?from=wap?

盤古智庫 2020-03-28  溫鐵軍(福建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這是一次典型的因全球產業鏈斷裂而發生的全球化危機

早在2月17號我做一個連線的公開講座的時候就強調說:這是一次典型的因全球產業鏈斷裂而發生的全球化危機!首先是因為疫情會阻斷全球產業布局所依賴的產業鏈分工。大家都知道全球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是全球產業資本根據利潤導向來形成產業的不同環節在全球的分布,跨國公司獲取全球產業鏈的收益,卻沒有支付風險成本;那麽,風險不斷累積會因為任何一個偶然因素造成斷裂!這次是疫情爆發而出現斷裂。

因為疫情在多個工業化國家,包括原材料國家等爆發,使得原來按照追求利潤導向的、風險偏好型的、而不是風險厭惡型的全球產業布局,當疫情陡然爆發的時候,這種巨大風險對全球產業布局造成了根本性的衝擊。所以我覺得多數人以為在國內複工複產就能夠延緩危機的的看法可能相對樂觀了一點,至少是對危機的性質估計不足。由於多國相繼爆發疫情,並且西方體製幾乎沒有阻斷蔓延的社會控製能力。所以,任何單個國家複工複產都不可能挽救造成全球化危機的產業鏈解體局麵。

  利用時間窗口把加工貿易型的粗放數量增長轉向生態文明導向的空間資源開發

在這個關口上中國應該及時反思:此前過度依賴加工貿易型的外向型經濟,屬於粗放數量增長並且形成累積的風險。如果想有所調整,就應該及時轉向國家已經確立的生態文明導向的國內空間資源開發,朝著貫徹“兩山”理念提高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方向努力,而不是按照原來的加工貿易型的粗放數量增長傳統方式複工複產,繼續為已經斷裂的全球產業鏈做修補,這樣,才能把疫情造成的危機轉為一個重大的戰略轉型機遇。

疫病爆發之後的窗口期,對中國來說是實現戰略轉型最重要的機遇期。

其一,粗放的數量型增長、加工貿易型的三來一補的外向型經濟,實際上並不產生真正的收益。隻不過是對資源環境損害應支付的沒支付,對社會再生產的代價本來應該支付的也沒支付,這些代價留在當地演化為社會衝突是值得我們深刻反省的。我希望利用抗疫這個條件,抓緊實現戰略轉型。

其二,對疫情的減緩不能太放心。雖然各省沒有新增了,但實際上不斷有輸入型新增。前一段時間中國沒有對外采取封斷措施,尤其是經周邊國家轉機回來的人監控是薄弱的。所以不能簡單看國內的疫情有控製了,就覺得可以馬上恢複原狀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應該有相對比較嚴格的控製措施,才不至於第二波疫情爆發的時候束手無策。按照大家以前看到的資料,第一波爆發之後會有一段蟄伏期,到底會不會有第二波爆發,現在說不好;有備才能無患。我可能是悲觀了一點,隻是希望大家謹慎。

  新基建應向三農傾斜

關於新基建的指導思想,早在十九大就已經明確過了,此後也明確過多次了。當前應該做的不是繼續在傳統的老基建的空間下增加規模,而是按照中央新的要求,財政金融和一切優惠政策向三農傾斜,加強鄉村振興投資,推動生態空間資源的價值化,盡可能把人民幣的發行從外儲依賴改為錨定在本國的資源貨幣化上,才能憑借重構國家的貨幣主權進一步把本國的金融風險防控做得更牢靠一些。這樣,就不至於在現在全球金融資本市場發生嚴重危機的條件下,把被西方量化寬鬆更加惡化的金融資本過剩危機引到國內了。

西方的教訓警示中國不應照搬西方資本市場製度

全球金融危機沒有爆發之前確定的金融開放政策,在中國也發生金融過剩時期有它的積極意義。但是老天爺總會在中國人要受害的關頭拉我們一把——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已經爆發了,再按照原有參照西方金融製度的做法繼續做下去就不合理了。尤其是4月1號要全麵開放金融,恐怕需要結合新的情況做反思。希望財經高層對現在的全球化危機,尤其是爆發股災的國家的金融危機有所分析,不再把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金融製度當成先進,不應要求中國按照那套體係來深改。過去情有可原,現在則荒唐至極。

無論是什麽樣的經濟措施,都需要結合輿情分析做好反思。新基建仍應按照中央十九大確定的發展方向,投向生態文明戰略轉型,國家投資尤其要利於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投向三農、生態空間資源的價值化,而不是按照過去粗放的數量性增長,加強已經過剩的部門。

 

 

 

(本文作者介紹:盤古智庫是由中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秉持客觀、開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經世致用、和諧共生的理念,促進社會共識,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智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