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吳金光 中國最大的曆史教訓是思想控製

(2023-05-05 06:20:29) 下一個

金庸:中國最大的曆史教訓是閉關鎖國和思想控製

吳金光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際交流司原副司長

8小時前

500

今天刊載的這篇演講,係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學的演講,金庸先生1994年10月3日至29日赴北京大學訪問,並接受北京大學授予他的名譽教授稱號。

中國文明不斷消長

現在我是北京大學的一分子了,可以稱大家為同學了。我衷心感謝北京大學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授予我名譽教授的稱號。北大是我從小就很仰慕的大學。我的親伯父就是北大的畢業生,故鄉人大多不知道他的學問如何,但聽說他是北大畢業生,便都肅然起敬。我念初中時候的班主任也是北大畢業生,他學識淵博,品格崇高,對我很愛護。雖然現在時隔五、六十年了,我還常常想念他。   

北京大學在“五 四 運 動”中起了領導作用,整個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與北大師生的重大貢獻分不開的。每當我們想到北大,就會想到開明、開放的蔡元培校長,想到眼光遠大的馬寅初校長,想到許許多多的大思想家、科學家、作家、學者、教授以及跟北大有關係的大學問家們。北京大學有許多優良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對國家、社會的深切關懷;二是有容乃大的自由的學術空氣。

最近幾年我在牛津大學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感到,牛津大學自由開放的學術空氣和博大精深的學術研究是世界一流的,但牛津大學的老師、學生對於國家、對於社會、對於人民的關懷和犧牲,目前卻大大不及北京大學的師生。抗戰時期,我考大學,第一誌願就是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合辦的。我有幸被錄取了。或許可以說,我早已是北大的一分子了。不過那時因為我沒有錢,西南聯大又在昆明,路途遙遠,沒法子去,所以我不能較早地與北大同學結緣。今天我已作為北大的一分子,跟大家是一家人了,因此感到莫大的榮幸。   

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作為新聞工作者,對每一門學問都須懂得一點,但所知都是些皮毛,很膚淺。專家、教授則不同了,他們對某一門學問有鑽研,懂得很深。這是兩種不同的接觸知識的方式。我是新聞工作者,當教授是全然沒有資格的。但幸虧我是“名譽教授”。名譽教授就沒有關係了,話講錯了也無所謂。我下麵要講的話,真的是要向各位老師和朋友們請教的,這不是客套。在中國學問上要請教最好的老師,當然隻有到北大來,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我今年春天去過紹興,到蘭亭王羲之以前寫字的地方。那裏的人要我寫字,我說在王羲之的地方怎麽可以寫字呢?但他們非要我寫不可,我隻好寫了八個字:“班門弄斧,蘭亭揮毫。”班門弄斧很狂妄,在蘭亭揮毫就更加狂妄了。這次到北大,說好要作兩次演講,我自己寫了十六個字:“班門弄斧,蘭亭揮毫,草堂題詩……”在大詩人杜甫家裏題詩,第四句是:“北大講學”。   

大家希望聽我講小說,其實寫小說並沒有什麽學問,大家喜歡看也就過去了。我對曆史倒是有點興趣。今天我想簡單地講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如此長期地、不斷地發展壯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規律?這幾年我常在英國牛津大學,對英國文學、英國曆史和中國曆史很有興趣。大家都知道,英國對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一位曆史學家名叫湯因比,他寫了一部很長很長的《曆史研究》。他在這部書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說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曆史進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現在仍真正興旺發達的文明隻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歐美文明,一個是東方的中國文明。

而中國文明曆史悠久且連續不斷,則又是世界唯一的。雖然古代有的文明曆史比中國早,有的文明範圍比中國大,如巴比倫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臘羅馬的文明,但這些文明卻因遇到外力的打擊,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漸衰退、消亡了。

他說:一種文明總會遇到外來的挑戰,如果該文明能很好地應付這個挑戰,就能繼續發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應付挑戰,就會衰退,甚至消亡。這裏也有多種情況:一種是遇到強大外族的打擊,整個民族被殺光殺盡,消滅了;一種是民族內部長期僵化,沒有改革,沒有進化,象活的木乃伊,結果衰落了;有的則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還有一種就是分裂,國家內戰不休。   

我們的國歌中有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是在抗戰前後寫的,它表示了一種憂患意識。那時候我國遭受外族敵人的侵略,處境確實非常危險。在座的各位同學年紀輕,不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我同在座的雷潔瓊大姐、周南社長等都經曆過這段艱難而危險的時刻。就我看來,我國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險時期有七個: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戰國時期東西南北受到的外族進攻;第二是秦漢時期匈奴的進攻,時間長達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晉時鮮卑等五胡的進犯,時間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時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時間約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時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時間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時期蒙古、滿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中國曆史發展規律

縱觀中國曆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一強盛,後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一些改革,那麽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麽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機。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來了之後,我們華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們華夏民族就壯大起來,統一起來。   

之後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往複。其他國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麽打贏,要是打不贏,這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垮台。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況也很多,但卻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麵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一方麵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它們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   

我在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頒名譽教授時也曾講到這個問題,以及其他一些中國的曆史問題。加拿大的一些教授覺得我的這些觀念比較新,並討論為什麽中國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想其中第一個原因是我國一開始就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比較高、技術比較先進,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可以發展文化;第二個原因是從西周開始,我們已有了一個嚴密的宗法社會製度,後世講到中國封建社會,總認為封建的宗法製度很束縛人的思想,很束縛人的行為,其實這種宗法製度也有它的曆史作用,我們民族由於有了嚴密的繼承製度,從而避免了內部的爭鬥和戰爭。

一些遊牧民族本來很強盛,但往往在關鍵的時候鬧分裂。父親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或者三個兒子搶父親的位子坐,羅馬也有這種情況。一搶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內亂。本來很強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我們民族從西周開始,雖然自己內部鬥爭也不斷有,但基本上還是遵循世襲製度,即父親死了,嫡長子繼位,這是當時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製度。一個社會的基本法律製度固定了,社會就會很穩定,內部鬥爭就會大大減少,這也是民族強盛的重要環節。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我們對外族是很開放的。

從曆史上看,中國很長很長的時候是外族統治的,如北魏。其實隋唐也有很大很大的少數民族的成份,主要是鮮卑人。有一個情況不知各位想到沒有,我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叫“獨孤求敗”,獨孤求敗很驕傲,他一生與人比劍比武從沒有輸過,所以他改個名叫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卻總沒有敗過。這個“獨孤”就是鮮卑人。“鮮卑”這兩個字,有些學者說“西伯利亞”就是“鮮卑利亞”,鮮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亞那一帶。但這不是很一致的意見。

北周的時候,有個人叫獨孤信,他有很多女兒,其中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的皇帝,第四個女兒嫁給了唐高祖的父親,第七個女兒嫁給了隋文帝。所以唐高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則應叫隋煬帝為表叔。他們都有鮮卑的血統。唐太宗李世民的媽媽姓竇,是鮮卑人。唐太宗的皇後姓長孫,長孫和竇都是鮮卑人的姓。

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鮮卑人了。據我初步統計,唐朝宰相至少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鮮卑人。那時候說“胡人”就象我們現在說“洋人”一樣,沒有歧視的意思。在唐朝,有2、3個外國人當“國務院總理”,可見唐朝對外國人一點也不歧視。再說漢朝,漢武帝與匈奴交戰,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個匈奴王子叫金日石單,很受漢武帝重用。漢武帝死後,他的身後大事交給兩個人,一個是霍光,一個就是金日石單。由此可見,我們民族壯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開放。   

我在武俠小說裏寫了中國武術怎樣厲害,實際上是有些誇張了。中國人不太擅長打仗,與外國人打仗時,輸的多,贏的少,但是我們有耐力,這次打不贏沒關係,我們長期跟你幹,打到後來,外國人會分裂的。如匈奴很厲害,我們打他不過。漢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圍困,無法脫身。他的手下便獻了一條妙計,去向匈奴皇後說,漢人漂亮的女人很多,你如果把漢朝皇帝抓來,把漢人打垮了,俘虜了大批漢人中的漂亮女人,你這個皇後就要糟糕了。匈奴皇後中了這個詭計,便退兵了。

匈奴後來分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則向西走,一部分到了英國,以至滅亡了整個西羅馬帝國。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國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卻把整個歐洲打垮了。

隋唐時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們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華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則向西行。來到了土耳其。後來土耳其把東羅馬帝國打垮了,把整個君士坦丁堡占了下來,直到現在。所以我們不要一提起曆史就認為我們民族不行,其實我們民族真正不行,隻是16世紀以後的三、四百年的事情。

最近我在牛津大學的一次聚餐會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東亞經濟的學者,他和我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前途時說,中國的經濟自古以來就很發達,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隻是到了16世紀以後才慢慢被英國趕上去。而國民總收入卻是到了1820年才被英國超過。中國國力居世界領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那位學者對中國經濟前途非常樂觀,他說大概到2020年時,中國的國民經濟收入又會是全世界第一,並能長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後的四、五十年內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趕得上。我聽了之後很興奮,問他是否有數據?他列舉了很多統計數字。他是專家,不會隨口亂說。我覺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實際上我們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方麵一直是很先進的,到宋朝尤其先進,大大超過了歐洲。那時我們的科技發明,歐洲是遠遠趕不上的。如造紙、印刷、火藥、羅盤等在宋朝已經非常興旺發達了。現在大家用的鈔票也是中國發明的,在宋朝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了。那時我們的金融製度相當先進,貨幣的運用相當成熟。那麽歐洲人什麽時候才開始轉機呢?應該說是到了中國的明朝,從那時起,中國開始落後了。   

我想其中原因,一個是政治上的專製,對人民的思想控製很嚴,一點也不自由開放,動不動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嚇得人們不敢亂說亂動,全部權力控製在皇帝一人手裏。另一個原因就是明朝對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異想天開,實行所謂海禁,把航海的船隻全部燒掉,以為如此一來就能斷絕與倭寇的來往,餓死倭寇。這是對日本完全不了解。這種愚蠢的禁令,當然是永樂皇帝之後、鄭和下西洋之後的事情了。

明朝一實行封鎖,整個國力便開始衰退。與此同時,西方科學卻開始發展,工業革命也開始了。有一個有趣的時間值得注意,那就是16世紀初的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公然否定教皇的權威,反對神權控製,就在這個時候,我國明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

正德皇帝是個很無聊、很腐化的昏君,他下江南幹了許多荒淫無恥的勾當。大家知道,在隋朝、唐朝,中國是很富強的,到了宋朝、元朝也還可以,那時候科學發達交通方便、對外開放。而歐洲正是封閉的時候,一切都由教廷控製,學術思想不自由。你說地球圍繞太陽轉,他卻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閉的。

到了16世紀,歐洲自由開放了,科學發明開始了,可中國反而長期封鎖起來了。這是最大的曆史教訓。   

今天講了這麽多,無非是要大家明確兩個觀念,那就是改革和開放。中華民族之所以這樣壯大,靠的就是改革和開放。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內部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難,改革成功了,我們的民族就會中興。同時我們還要對外開放,這點更為重要,因為中國人有自信心,我們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強大,外來的武力或外來的文化我們都不害怕。

另有一個重要觀念,今天沒有時間詳談。我認為過去的曆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曆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隻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隻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上麵我講到的那位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在他初期寫《曆史研究》這部大著作的時候,並沒有非常重視中國。到他快去世的時候,他得出一個結論:世界的希望寄托於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結合。他認為西方文明的優點在於不斷地發明、創造、追求、向外擴張,是“動”的文化。中國文明的優點在於和平,就好象長城,處於守勢,平穩、調和,是“靜”的文化。

現在許多西方學者都認為,地球就這樣大了,無止境地追求、擴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今後隻能接受中國的哲學,要平衡、要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要相互協作,避免戰爭。由於科學的發展,核武器的出現,今後的世界大戰將不可思議。一些瘋狂的人也許執意要打核戰爭,殊不知,這種戰爭的結局將是人類的同歸於盡。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我所接觸到的西方學者目前對打核戰爭都不太擔心,他們最擔心的是三個問題:第一是自然資源不斷地被浪費;第二是環境汙染;第三是人口爆炸。這三個問題將關係到人類的前途。

所以,現在許多西方人把希望寄托於中國,他們希望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哲學。他們認為中國的平衡、和諧、團結的哲學思想、心理狀態可能是解決整個人類問題的關鍵。

   

最近牛津有一個十分盛大的宴會,倫敦《泰晤士報》前總編輯李斯。莫格勳爵也參加了,他曾談到,十九世紀世界的經濟中心在倫敦,二十世紀初轉到了紐約,到了戰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則轉到了東京,而二十一世紀肯定要轉到中國。至於這個中心是中國的北京還是上海。依我看,在北京或在上海都不是問題,隻要是在中國就很好。

發表於北京市
 
吳金光  193篇文章| 178人關注
觀察者網用戶社區
    • 金庸:中國最大的曆史教訓是閉關鎖國和思想控製8小時前

      今天刊載的這篇演講,係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學的演講,金庸先生1994年10月3日至29日赴北京大學訪問,並接受北京大學授予他的名譽教授稱號。中國文明不斷消長現在我是北京大學的一......

    • 看了淄博市委書記簡曆,我明白了淄博為啥會火昨天 12:36

      今年3月份以來,淄博火車站日均發送旅客1.9萬人次,日均到達2萬人次,到發人次連續五次打破三年來車站單日到發旅客數新高,4月15日一天,到發人次達到83635人次,創車站單......

    • 在雨中,我們遊覽了琅琊山05-02 15:47

      那是一個春天的日子,我們冒雨遊覽了安徽滁州的琅琊山。琅琊山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是中國優秀的旅遊勝地之一。登上山頂可以俯瞰周圍的美景,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曆......

    • 陳先義:領導同誌,難道你就不能學點脫稿講話?04-30 12:01

      有個問題,不知道你注意沒有,領導現在講話,喜歡大會小會念稿子,這幾乎成了常態。省地級的念稿子,基層鄉鎮幹部也喜歡念稿子。總之,大家都喜歡念稿子。為什麽念稿子,就是因為有些領......

    • 實拍德昂族的帥氣新郎和漂亮新娘(圖)04-29 16:41

       本來是為尋找油菜花,我們驅車在芒市南部大山裏,滿眼的蔥蘢,不見一點鵝黃,我很失望。突然,在車前方的山間公路上看到幾位身著少數民族盛裝的婦女,鮮豔的服飾非常耀眼。再往前走不......

    • 國企領導幹部靠企吃企有什麽典型表現?聚焦隱形變異新動向04-29 15:58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接受審查調查;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行連軍接受審查調查……近期,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多名國企領導幹部,四川等......

    • 深入老撾軍營,探訪英姿颯爽的女兵04-28 13:16

      2011年是中國和老撾建交50周年。當時,我帶領“多彩中華--慶祝中老建交50周年藝術團”對老撾進行了友好訪問。我們在老撾國家文化宮進行了首場演出,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剛剛,淄博緊急“勸退書”,火了04-28 12:10

      格局打開!淄博致信遊客,還宣傳了波兄弟城淄博燒烤自3月初在全網走紅之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頂流”,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遊客們。淄博市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告此前對媒體表......

    • 一個好的政治製度,甚至能夠讓魔鬼不做壞事04-26 12:19

      “一個好的政治製度,甚至能夠讓魔鬼不做壞事”文 / [澳] 約翰·基恩選自《生死民主》本文為節選,標題為編者所加我們從民主的曆史中得到的教訓之一是,與這個世界上其他各種政治......

    • 難得一見的中國俄羅斯族,在這裏04-20 14:48

         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恩和鄉居住著中國一部分俄羅斯族人,我訪問了他們。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在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

    • 我國為什麽虧損也幫沙特建麥加高鐵04-19 16:29

      沙特想在沙漠修高鐵,各國競標隊實地考察後紛紛放棄,而我國在接下這一重擔後,在600億資金的基礎上反而還倒貼了40億,看似出力不討好,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國此番可是賺大了,就是為......

    • 教授發怒:我不是行政考核的工具!04-15 17:08

      “高校行政人員本應該是為師生服務的,現在把自己當成管理人員,拿著雞毛當令箭,對學生、普通的老師頤指氣使。”近期,一高校副教授在某社交平台發帖抱怨道。在這位副教授看來,“高校......

    • 從身邊人看長壽的秘訣04-13 17:08

      我的嶽母今年92歲,她37歲就得了喉癌,帶癌存活了55年,可能是創了紀錄了,要是有個有心的醫生跟蹤研究的話,會是一篇非常震驚世界的論文。2011年我和妻子搬回來和嶽母一塊住......

    • 梁啟超: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04-12 15:40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靠譜就是: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結果....................................................

    • 杉山正明|遊牧民世界的起源04-11 12:26

      作者|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          何謂遊牧民若就曆史上實際發展的意義來說,或許可說農耕與遊牧是兩個體係對等並立。關於這點,對於人類及中央歐亞......

    • 費孝通:為什麽中國人既不痛快地活,又不爽快地死?04-10 16:05

      費孝通(1910年-2005年),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學術自述與反思》、《從實求知錄》等著作,被譽為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 哲學有什麽用?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04-09 16:14

      選自趙林《西方哲學史講演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哲學有什麽用?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也是我在上課時同學們最愛問的一個問題。哲學無用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哲學沒落的時代,我......

    • 國外親戚講述她朋友出國開會的遭遇04-08 10:39

      剛剛送朋友去機場。這趟旅程,可謂意外不斷。她到慕尼黑開會,北京機場開放的第一天乘南航飛慕尼黑。機場所有商店,免稅店都不開,隻有一個商店開門了。貨架基本上是空的。飛到阿姆斯特......

    • 所謂鄉紳:鄉土中國的靈魂,一群被誤解成地主惡霸的文明人04-07 12:20

      傳統中國,被稱之為鄉土中國,而鄉土中國之所以有凝聚力,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代代相承,很大程度上仰仗於鄉紳。所謂鄉紳,其實就是鄉土中國的靈魂人物。鄉紳,又謂之紳士、縉紳或士紳。......

    • 紀念黑死病,捷克的人骨教堂04-06 14:08

      遊覽捷克東部的小城,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座城市中心廣場都有一個“黑死病”紀念碑,仿佛在時時提醒人們曾經流行於歐洲4個世紀,奪去歐洲將近1/3人口的那場可怕的瘟疫。......

    • 口罩還要戴多久?吳尊友、鍾南山、張文宏相繼發聲04-06 14:01

      4月2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口罩還要戴多久,什麽場合要堅持戴,什麽場合可以不戴”等問題在其微博發文。全文如下:居住小區,有幾位老人,戴著口罩,曬著太陽。......

    • 多位院士名醫集體總結:不生病的10條鐵律!非常難得04-04 16:06

      喜歡養生的人知道,想要不生病,需要均衡飲食、堅持運動、保持良好心態等,但真正能做到這些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當我們難以堅持好的習慣時,想要不生病的話,一定不能再去做傷害身體健......

    • 什麽是真正的孝順?其實就兩個字,可惜很多人都不懂!04-02 16:41

      古語有雲:“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這一生,虧欠最多的人,就是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地將兒女養大,孩子就是他們的血,是他們的肉,是融到他們骨頭裏的牽掛。所以,孝順父母是......

    • 極為罕見的土家族神秘舞蹈“毛古斯”(圖)04-01 16:50

             在土家族人的心目中,“毛古斯”代表了祖先,“毛古斯”舞是土家族為了紀念先祖,開拓荒野,捕魚狩獵,刀耕火種的舞蹈形式。土家族在表演“毛古斯”舞蹈時總是心懷對祖先......

    • 巴厘島瘋狂的“接吻節”,場麵火辣(組圖)04-01 12:19

      每當節日到來,都會有許多外地的遊客,不遠千裏地趕來參加。因此,該節日不僅在當地深受歡迎,就連國外一些旅客也想親身體驗,而這個節日,就是在印尼巴厘島特殊的節日——親吻節。說到......

    • 一處級女幹部自述,令人感歎不已!03-30 16:22

      我在沿海某城機關工作,一個副處級小幹部。我說副處級是小公務員,不知道會不會被人說是作秀?可說句心裏話,我真感覺自己就是個為工作為前途糾結煩惱的苦逼小公務員,各種煩惱各種心累......

    • 極其罕見的彝族"跳老虎"儀式03-29 10:47

      雲南省雙柏縣的彝族阿羅支係要每年都要“跳老虎”。“跳老虎”儀式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八舉行.“跳老虎”儀式有著悠久的曆史。關於“跳老虎”的傳說是這樣的:彝族支係阿羅人祖先居住在......

    • 走訪關中的文化創意小鎮---袁家村03-28 10:26

      不久前,去了久負盛名的關中的文化創意小鎮----袁家村,喜憂參半,喜的是農民把旅遊搞得紅紅火火,憂的是文化特色沒了開始走一般旅遊的老路了,引進了騎馬打槍等哪裏都有的旅遊項目......

    • 呂德文:又在折騰基層!逼村幹部種田,逼群眾砍茶樹,深山老林開荒喂野豬…03-27 09:37

      呂德文/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最近,全國各地都在整改“進出平衡”問題。過去幾年被占用的非糧化的耕地,各地得想辦法1:1補回來。這個政策主要是為了保住18億畝耕地紅......

    • 都小康社會了,這裏的農民不應該再靠吃雨水度日了03-26 10:09

      大概是20世紀90年代,我們和新西蘭使館有過聯係,當時我在某部委國際交流司任職,我們和新西蘭使館進行了一些合作。他們有大使基金共1萬新元,在當時相當於4萬人民幣,他們希望把......

    • 教授建議:調查研究要注意一些問題03-25 10:22

      ? 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導讀】近日,《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引發熱議。方案明確,領導幹部要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改進調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範。有評論指出,大......

    • 老撾“宋幹”節,潑你沒商量03-25 10:16

      老撾的民間節日大都和宗教信仰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潑水節也叫“宋幹節”,相當於我國的春節,有辭舊迎新的意思。琅勃拉邦每年舉辦的時間,都在佛曆的五月,公曆的四月十三到十五日.在節......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韃靼、女真,究竟啥意思?現在全搞懂了03-23 13:45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曆史中,朝代不斷更迭,紛亂的曆史潮流中,中原這片沃土,始終被西北的少數民族虎視眈眈。曆史上比較有名的少數民族,例如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韃靼和女真,雖在長......

    • 中紀委吳同誌: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弱點03-23 13:41

      這是我的老領導發表在他《閑來筆譚》一書中的文章。這篇文章是他2012年11月剛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時,在他辦公室同我們中辦調研室5組5位同誌的談話內容。當時我是5組組長,專......

    • 越南男人為什麽特別愛戴綠帽子?03-19 15:12

      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的商店裏,你會發現綠帽子必是占有一個顯眼的位置;不論城鄉,大凡是男人,十有八九都戴著頂綠帽子。這種像頭盔的綠色帽子是越南男士的愛物。他象征著帽子的主人是愛......

    • 著名俄羅斯問題專家、複旦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對俄烏戰爭的看法03-18 15:48

      全麵吞並烏克蘭,把烏克蘭重新納入俄羅斯版圖,這是俄羅斯內心的真正冀求,但現在看來非常困難。事實上,從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之後,烏克蘭一直在加強軍隊建設,軍事能力得到了長足......

    • 張維迎:大清挨揍的主要原因03-17 16:05

      導讀本文摘選自張維迎所著《市場的邏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19年),原題為《中國在全球化當中獲得了什麽?》。轉自掏史機微信公眾號。張維迎,1959年出生,男,陝西省榆林市......

    • 這些博導怒了:招博士要哄,竟然還要養?03-17 16:00

      教師打怪指南關注高校入職離職晉升跳槽和碩博士生畢業求職,歡迎谘詢131篇原創內容公眾號這是教師打怪指南的第102篇原創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麵試逆襲60分的新聞還有餘溫,再過幾......

    • 我的部長同學進去了03-16 16:12

      來源丨深海殺魚作者|何兵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幸福才是硬道理。 失意時,要耐得住寂寞1984年,我在縣城的機關工作。因為年輕,不明世事,很快就......

    • “清退令”出台,超過60歲民工一律“禁止雇傭”,他們將何去何從03-15 19:00

      近日,“清退令”以3.7億閱讀次數登上了微博熱搜,這個話題引發了包括“工人日報”在內的72家媒體的爭相報道。“清退令”指的是由國務院頒發的針對年老工人退休、退離的政策。在這......

    • 呂德文:中國農村的生活方式危機03-11 12:45

      作者 |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呂德文北方某村,有一家兄弟兩個,大的28歲,小的25歲。父母打工掙錢,兄弟兩個“躺平”。兄弟兩個經常以網戀、交女朋友等借口騙父母錢,大都消......

    • 今年,精辟到噎死人的句子,太犀利了,經典!03-09 15:43

      01、沒事聽聽別人口中的自己,這比看大片還刺激。你會發現你什麽都沒做,但已經演了好多版本,都是大角色。02、小時候我們都很快樂,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醜和窮都還不是那麽明顯。0......

    •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03-08 15:49

      尋美黔西南:貴州漢服愛好者演繹“花朝節”弘揚傳統文化春回大地,百花盛開!3月4日,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0餘名漢服愛好者在興義市兜蘭產業景區演繹“花朝節”活動弘揚傳......

    • 一個博士的深度調查:中國農村男青年“高價娶妻”研究03-06 16:08

      本文作者張雪霖是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試圖探討當下天價婚姻、高額彩禮的成因和鄉村家庭倫理的變革。高額的彩禮、家庭組織和家庭倫理的變革,正是農民對市場參與帶來......

    • 無盡蒼涼:那個計劃生育先進縣如今全是老人03-05 16:15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這是一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上海隔長江口相望南通市的一個普通縣,她曾經是《人民日報》所表揚的全國計劃生育學習的榜樣縣,如東計劃生育開始於1960年代初,1......

    • 冬季到北極去看雪03-03 16:37

          2009年底,我們中國代表團一行22人從風寒料峭的北京出境,經停奧地利,全程飛行了10幾個小時,到達了挪威首都奧斯陸。當地已入夜,便在機場的賓館休息。第二天一大早,......

    • 在新疆探訪世界上最小的一座佛寺(圖)03-01 15:38

      2019年5月31日至6月6日,由中國探險協會與和田萬方樂奏旅遊集團共同組織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探險首秀之旅,我作為民族方麵的專家參與此行。首秀啟動儀式於6月1日晚9時30分......

    • 塔克拉瑪幹沙漠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02-28 16:19

      2019年6月4日,我們中國探險協會和田萬方樂奏旅遊集團共同組成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探險首秀團,經過了前2天沙漠越野車的艱苦跋涉,為了探秘尼雅遺址之精絕古國,來到了和田地區民......

    • 探秘中國最後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村落02-27 15:36

      2019年5月31日至6月6日,由中國探險協會與和田萬方樂奏旅遊集團共同組織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探險首秀之旅,我作為民族方麵的專家參與此行。首秀啟動儀式於6月1日晚9時30分......

    • 鄧公的大格局與大智慧02-20 16:45

      26年前的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與世長辭。鄧小平是20世紀對世界產生最大影響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改革開放”,一舉打通了中華民族的“任督二脈”,堪稱中華曆史上的一次神來......

    • 新疆的好人02-19 16:06

      我們曾聽說過四川好人,《四川好人》是德國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創作的寓意戲劇作品。該戲劇采用“神仙下凡”的中國神話故事模式,將故事背景設置於中國的“四川省城”,基本劇情是......

    • 叔本華:當你感到時光短暫時,你已經老了02-18 16:45

      當你感到時光短暫時你已經老了。如果說人生前半部分的根本特點在於不知滿足地追求幸福,那麽,其後半生則充滿著不幸的惶恐。所有幸福皆為虛無縹渺之物,而所有苦難則為實實在在的東西。......

    • 觀點||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02-18 16:32

      “中國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這怎麽會成為一個問題呢?乾隆皇帝晚年時,英國使者馬噶爾尼來華要求通商,乾隆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把人家趕了回去。中國人相當自信,認為中國......

    • 越南的反腐力度,舉世空前,貪6萬元判死刑!02-14 16:32

      越南的反腐力度,舉世空前,貪6萬元判死刑!媒體報道,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近期一再強調反腐敗和不允許出現“消極現象”。這說明越共領導層,越來越重視腐敗對執政黨和國家經濟發......

    • 鄧小平關於政治改革最重要、最好的一篇講話02-11 16:24

      鄧的講話那時對全國震撼極大。我當時在那篇受命文章裏說:“這是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來我黨領導人對這個問題所作的最明確,最深刻,最全麵的一次論述。”發表這篇文章不久後我就去美國留......

    • 梁實秋: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人02-10 15:51

      願你的生命從容人生,不過是一段來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

    • 宋朝之後,再無宋朝02-09 15:52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複振。”——陳寅恪宋朝之後,再無宋朝文:生活與藝術  編:先知書店敏銳的明末思想家黃宗羲與王夫之都察覺到,......

    • 中國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02-08 15:54

      作者吳鉤 原載《領導文萃》2016年11月中國曆史上的24個王朝,完成全國性統一的王朝有11個,存活過百年的隻有6個。這其中有四個朝代,先不提北宋,西漢、唐、清在統治穩定之......

    • 寫寫我那被新冠無情奪去生命的老母親01-28 10:30

      公元2023年1月12日,由於對新冠病毒毫無準備的突然放開,我的90歲的老母親和其他老人一樣被這場“新冠海嘯”無情地卷走了。假如沒有這場人類大災難,我的老母親還可以活很長的......

    • 由於毫無準備的突然放開,我失去了90歲的老母親01-16 19:11

      2022年12月7日,在全國人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宣布放開,12月10日我就中招了,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遠在西安的老媽怎麽樣,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好她老人家呀。我和弟弟通話,......

  • 加載更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