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歐洲行長拉加德 越來越多國家增持人民幣 對美元和歐元依賴下降

(2023-04-18 14:04:50) 下一個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越來越多國家傾向於增持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下降

2023年04月18日 14:46 觀察者網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17日報道,歐洲央行行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當天表示,隨著更多國家傾向於增持人民幣作為儲備,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所下降,不應再將美元和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視為“理所當然”。她認為,中美競爭“加劇緊張局勢”將動搖美元“統治地位”。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拉加德17日在紐約出席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活動時說,全球供應鏈彈性減弱將使經濟變得更不穩定,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會促進多極化。

  拉加德提到,美國在14種關鍵材料上“完全依賴”進口,歐洲98%的稀土供應依賴中國,“全球供應鏈中斷”將打擊電動汽車等關鍵行業。她預測,如果地緣政治矛盾引發“全球價值鏈分裂”,可能會在短期內將全球通脹水平提高5%,在長期提高1%左右。

  她接著表示,隨著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於在貿易中使用人民幣,並增加持有的人民幣作為儲備,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正在下降。

  “到目前為止,數據顯示國際貨幣的使用還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拉加德說,“但這一切確實表明,不應再將國際貨幣地位視為理所當然。”

  此外,拉加德還認為,“中美競爭”等問題可能會導致“長期的相對穩定”讓位於“持久的不穩定”,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成本提升和貿易夥伴關係不穩定。

資料圖:歐洲央行行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 圖自澎湃影像資料圖:歐洲央行行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 圖自澎湃影像

  《金融時報》認為,拉加德的言論呼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的擔憂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IMF總裁格奧爾吉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上周舉行的IMF春季會議上警告說,雖然全球經濟並未陷入衰退,但對經濟增長的預測不容樂觀。

  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斯(Gita Gopinath)強調,緊張的政治局勢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壓力,她警告各國“不要走向分裂的滑坡”。

  根據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調查,美元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但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下降至58.36%,為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歐元則以20%的比例位列第二。

IMF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COFER)數據,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58.36%IMF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COFER)數據,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58.36%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上個月發文指出,許多專家一致認為,美元的主要外匯儲備貨幣地位不會在短期內被取代,更有可能在未來逐漸與其他貨幣“分享影響力”。但美國濫用經濟製裁和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減弱將會加速這一進程。

  美國無黨派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表示,美元的強勢地位鼓勵了美國的揮霍,助長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他認為,“美國應該接受多樣化貨幣製度,還應該積極鼓勵這種趨勢,以重新調整自身的國際經濟地位。”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也承認,美國對俄羅斯、伊朗等國使用與美元角色有關聯的金融製裁措施存在風險,“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可能會破壞美元的主導地位”。

  但耶倫在采訪中堅稱,使用美元進行製裁“是必要的”。她宣稱,美元作為全球結算貨幣是基於許多原因,其他國家要尋找相同屬性的替代貨幣並不容易,因為美元依然是“最安全和最流動的資產”,美國“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和法治環境”。

  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呼籲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巴西總統盧拉在上周訪問中國期間呼籲,金磚國家應該考慮使用本幣結算。

  盧拉13日在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發表講話時說:“為什麽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為什麽不是人民幣作為全世界兌換的貨幣?為什麽不是其他貨幣?為什麽中央銀行一定要去買美元?為什麽我們金磚銀行不能用自己的貨幣,來給這些國家提供貸款?”

  “我們什麽都沒有,最有的就是耐心,中國人一定懂耐心是什麽東西。”盧拉說,“我知道大家長久以來習慣了使用美元,但我想,21世紀了,我們可以做一點非常不一樣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