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王德峰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

(2023-04-17 05:36:04) 下一個

 

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

複旦大學·王德峰【哲學課堂】1-1我們為什麽學不成西方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_r4W4zJU

無名自習室  19.2K subscribers, 107,299 views  Sep 12, 2022  王德峰【哲學課堂】講座

我們從一個物質上普遍不滿足的時代,進入了一個精神上普遍不安寧的時代。假如全體人類隻有一種思想,隻有一種智慧,它就是思想和智慧的結束。  ——王德峰

00:00 中國對西方的學習

05:00 今日我們麵臨的兩個問題

09:43 資本帶來世界通史

11:50 當下之中國,重建精神家園的思想資源在哪裏?

19:42 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

19:56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八個文明區

27:20 我們為什麽學不成西方人?——根源在漢語

王德峰

(1956年10月—),男,籍貫江蘇泰縣[注 1],中國哲學家,擁有哲學碩士博士學位。曾任複旦學院副院長、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外界稱其為“複旦哲學王子”。王德峰在上課時會當著學生的麵抽煙。

生平

1975年至1978年擔任上海東風合金廠工人,1978年恢複高考後考入複旦大學哲學係哲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擔任上海譯文出版社哲學譯著編輯,曾參與翻譯卡爾·雅斯貝爾斯、亞倫·雷德利、彼得-安德烈·阿爾特等人的著作。1987年再次考入複旦大學哲學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攻讀哲學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後留校擔任複旦大學哲學係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教師兼美學教研室教師。1994年至1998年7月繼續於複旦大學哲學係攻讀哲學博士學位,2005年晉升哲學教授。[書 2]2006年擔任複旦學院副院長。

2010年,王德峰就朱學勤事件發表評論,認為知識分子應當立足於學術良知,要“安貧樂道,良知不改”。不應當遺忘自身對整個社會的責任,並謀求在政治體製上的利益。

外部視頻鏈接
video icon 王德峰: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

2014年,王德峰在複旦大學公開課《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中認為,工業化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引入市場原則以及資本邏輯。中國人通過改革開放30多年[注 2]來盲目學習資本邏輯,以為這樣做可以進一步讓市場經濟朝健康與完善的方向發展,並且還可以帶來中國社會的進步。今天的中國社會各個階層沒有一個有幸福感、安全感,精神生活普遍缺乏。個人彼此之間目前及未來仍然無法以理性作為契約原則的基礎,很難得到相互信任。由此導致當前社會處於解體的臨界點,法治秩序紊亂,形形色色的醜惡現象、利己主義者層出不窮,這種現象在中國曆史上幾乎前所未有。中國人學習不了西方人的本源是在漢語(即母語),語言是人類存在的世界,人類對於整個世界的基本經驗、理解、情感、人生態度無一不是在語言中形成,一種語言的滅絕等同於一種對於整個世界的理解架構的滅絕,所以試圖利用諸如基督教宗教把中國變成一個宗教國家是行不通的。同年10月16日,王德峰擔任複旦大學任重書院院長。在新生大會上,王德峰提出大學應當引領社會而非適應社會,並呼籲學生要做民族之脊梁,而不應當以追求社會上的功名利祿為目標。[網 4]

2021年10月,王德峰正式退休,不再擔任複旦大學教授一職。

著作

譯作]

專著

家庭

父親卒於2006年,母親卒於2000年,育有一子。

榮譽

1999年獲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發的“上海市育才獎”。

2007年入選第三屆上海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名單。[網 6]

2011年,其與王雷泉、葛劍雄等教授主講的《國學與人文企業家》一課程入選“2011影響中國管理實踐十大培訓課程”一名單。[網 7]

2018年,其與吳曉明、秦紹德蔡達峰等學者完成的《中國根、複旦魂——打造重實效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體係》一教學成果入選“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擬授獎成果”一名單。[網 8]同年獲得一等獎。[網 9]

注釋

  1. ^ 今泰州市薑堰區
  2. ^ 改革開放政策自1978年12月開始實施,故按公開課講授年份2014年計算共計30多年
  3. ^ 關於其父母卒年之敘述詳見上文“王德峰: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一公開課46:04至46:09之段落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王德峰)--文化差異的源頭及演變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王德峰)--文化差異的源頭及演變

 

? 內容說明,源自2014年錄製的王德峰老師講座視頻。關於言論基調,這個講座本身是麵向複旦大學【國學社】的同學,希望更多學子報名國學,因此,情感色彩上會明顯偏向於中國古典文化。具體的解讀、分析,並非不刊之論,兼收並蓄即可。

1、近代史100年,中國向西方學習了什麽?

  • 選擇了西方的政治製度
    • 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源於西方代議製的國會
  • 選擇了西方的經濟製度,市場經濟體製
  • 從五四運動開始,引入民主、科學、哲學等思想文化領域的內容
  • 100多年的學習,對中國的進步有重大意義,帶來了現代化、工業化,也帶來了市場的原則和資本的邏輯,剩餘價值規律也隨之生效。
  • 帶來了兩個問題
    • 整個民族沒有精神家園,即從一個物質普遍不滿足的時代進入一個精神上普遍不安寧的時代。所以才會有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國策,重建民族的精神家園和精神基礎。
    • 並沒有因為資本邏輯的引進而形成理性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獨立的個人之間也無法按照理性做基礎的契約原則打交道,演變為了普遍的信任危機。
  • 所以,才出現國學複蘇和被再度關注的現象。

2、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否會被抹除?

  • 資本誕生於歐洲,生存方式是自身的增值。停止增值,就意味著資本死掉了。
    • 意味著要把全世界人的消費看成是它的市場
    • 把整個地球的資源看成是資本的原料
    • 一定要突破歐洲的疆界,征服非歐洲民族
    • 從而各民族告別孤立發展,成為了真正的世界史
  • 資本邏輯要求的社會關係的主導原則是,獨立的個人之間建立以理性為基礎的契約。
    • 中國文化中並沒有理性的概念,
    • 所以即使引入了市場經濟、資本的邏輯,隻是把其作為獲取利益的手段,社會生活的基本範式仍然是傳統的,靠的是民族的倫理精神。
    • 矛盾產生
  • 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
    • 接受西方體係的80、90後,一度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中國人隻是一個種族的概念
    • 知識和學問體係: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體係來自西方,隻有中國曆史、語文裏麵涉及中國文化,大學的學問體係中國學占比更少。
    • 業餘生活:欣賞西方藝術品,看西方的好萊塢大片和書,吃肯德基、麥當勞,穿西裝革履
    • 每一代年輕人都曾經崇拜、向往西方,覺得那裏才是自由世界,最好的社會。
    • 但是,Culture Shock仍然存在,西方國家生活的中國人也會更加愛國。中國人仍舊是中國人。

 

3、《文明的衝突》中的文明劃分,劃分依據是宗教

  • 基督教文明:西歐國家,天主教或新教都屬於基督教文明
  • 伊斯蘭文明:阿拉伯地區
  • 東正教:俄羅斯是核心國家,希臘、土耳其也算
  • 中華文明:儒教
  • 日本文明:孤獨的文明,公元300年開始學習中國文化,學了儒家和佛家,但是沒有學到道家。日本的國土狹長,並不適合道家思想,比如退一步海闊天空 :)
  • 拉美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沒有產生一個統一的文明區。
  • *儒家不是宗教,中華民族是很少的一個無宗教文明。

4、中西方文化差異根源之一,漢語。

  • 語言是什麽?
    • 從科學角度來看,是一套符號工具的係統,用詞語給外部事物貼標簽,然後組成句子,保存和傳達信息和知識。
    • “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有語言,所以有世界,大地、山川、河流、星辰、萬事萬物。其他動物沒有語言,所以動物隻有環境,沒有世界。
    • 人類對世界的基本經驗、基本理解、最基本的生存情感,都包含在語言中,具有的人生的基本態度,也是母語給予的。
  • 同樣的基督教徒,中國人信教,可能是要上帝幫助兒子高考成功,但是上帝要做、能做的是,拯救你的靈魂。
  • 語言積澱和保存了人生態度、生命情感和世界理解,一種語言的消逝是對世界的理解框架的消逝。
  • 凡是能夠體現、凝聚中國思想、文化精神的漢語詞語沒有能被翻譯成歐洲語言的。
    • 例,《道德經》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的文本,但其實是翻錯了的,母語為漢語,同時精通西方語言的人也難以完整表達其中的含義和境界。
    • 例,緣分。今天在這裏認識你,真是緣分啊。我認識你,是沒有預先計劃的,有偶然性。但是我們的認識又發生了,也有必然性,因為是500年修來的必然性。緣分包含了一對對立的範疇。
    • 例,各種西方的文字被翻譯成中文,會遇到直譯還是信雅達的問題。紀伯倫的《我曾經7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 直譯版本,第二次, 當我看見她在腿殘者眼前跛行而過時。
      • 傳播更廣的版本,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5、《金剛經》的三句義與西方實體論

  • 佛說世界,皆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有一個世界,都不是世界,所以稱它為世界)
    • 世界存在,但並不是以實體存在的,是由“緣起性空”組成的,
    • 例,佛家的觀點中,礦泉水瓶沒有實體性的存在,自性本空,沒有自己的本性,但卻由各種條件(因緣)匯合起來組成。
    • “緣會則生,緣離則滅,萬事萬物,無不如此。”
    • “我出生在我父母所組成的家庭,我在這個家庭長大,自然而然的認為這個Family應該永遠存在,00年我母親去世,06年我父親去世,這個家庭不再存在。”
    • 曾經沒有,將來也會沒有。但是緣起是真實的,所以稱它為世界,世界是一係列緣起。
  • 西方的宇宙觀是實體的宇宙觀,會不斷追問世界成立的實體基礎是什麽。
    • 分子的基礎是什麽,原子的基礎是什麽,原子核的基礎是什麽,誇克是什麽……
    • 例,還是礦泉水瓶,按西方的觀點是基本粒子組成的(但是如果伴隨著礦泉水瓶的回收再利用,構成的基本粒子還在,礦泉水瓶已經消失。隻關注當下的狀態)
  • 戀愛時,心目中在尋找一個理想的丈夫或妻子,這個美好的願望構成了如柏拉圖所說的“理念”,理念即實體。但是沒有誰是天生的丈夫或妻子,丈夫和妻子是交互性關係,缺了一方就沒有另一方。生了一個兒子,同時兒子也把我們作為父親或母親生出來了。

6、補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釋迦牟尼的宇宙觀”

  • 色即是空
    • 一粒種子萌芽了,種子就沒了;芽繼續成長,長成了成熟的植物,芽也沒了;植物後來結出果實。
    • 金戒指是金子、金碗是金子、金項鏈是金子。
    • 原先的樹木,後來腐爛了,變成肥料,又變成了樹、花、草。
    • 這些都是色,它始終守不住自己。它不是自身,它沒有自性。比如玻璃杯,需要玻璃的材料、工匠的製作、製作的目的,這些都是緣,各種條件合成了杯子,緣一散,杯子就沒了。
    • 色即是空,即沒有什麽東西保存的住。
  • 空即是色
    • 色從空裏來,所以空不是無,叫以空為體。
    • 金器可以融化掉,但它總以金的形式存在;樹木可以腐爛,變成肥料,但也會有基本粒子的存在。
    • 空總是以色的方式呈現。
  • 與蔡誌忠理解的"色與空"的比較一輩子有多長,當下有多短?--《私藏係列》1

 

7、中西方實體觀念差異的原因

  • 根源來自中西方地理環境的差異。
  • 中國是廣大的內陸國家,很快從遊牧生活轉入到農耕文明,開始長久的定居生活,自然村落中人與人的血緣關係可追溯。可以用親族關係作為社會秩序的基礎。
    • 中國儒家、道家和中國化了的佛學在宋明結合,共同形成中國文化精神,沒有一家有實體觀念
  • 西方文明的發端,是愛琴海文明(路徑依賴)
    • 多島嶼的地理環境,部族為了尋找更好的自然環境會不斷的殖民到另一個島嶼
    • 不同部族間的和平共處需要統一的社會秩序,隻能依靠契約。
    • 但是人定的契約,可以被破壞,所以需要構造神的世界,用神的秩序、道德來規範人間的秩序。早於西方哲學,宗教已經分出了現實世界和神的世界。
    • 宗教religion,本意是人與神之間訂立的契約,要恢複它。人類的罪惡來自人破壞了人與神訂立的契約,於是人受到懲罰,重建這個契約叫宗教。
    • 蘇格拉底、柏拉圖建立了第一個完整的哲學體係,理性語言中,神的世界叫理念世界。

8、理念世界如何理解

  • 例,什麽叫錘子?我們認識到這是一把錘子,並不在於它的外部特征,而是心中本有了錘子的理念,每一把具體的感性的錘子都是對錘子理念的分有、模仿。我要把圖釘敲到桌子上,通常我使用的錘子不在場,我就可以用手表把圖釘敲進去,手表一定不像錘子,但是我仍把它當錘子用了,因為心中有了錘子的理念。同時,手表並不能很好的完成錘子的工作,錘子也不能完成液壓錘的工作,每一個感性的事物都是對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
  • 現實世界是不完善的,因為現實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構成的,而這些感性事物都是對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這些缺陷決定世界應當被改造。
  • 改造事物,讓它更接近於理念,產生進步。

9、改造帶來了什麽?

  • 同樣吃一個鵪鶉蛋,西方人麵對盤中的食物,舉起手中的刀叉,是主體麵對客體,解剖分析完吃下去,叫主體消滅客體,“技術的原則”;中國人用筷子叫藝術,用筷子完成一次天人合一。
  • 中國思想文化中發展不出西方的技術,我們改造自然物的方法是更好的實現天人合一,所以原則是藝術,“手工藝”
  • 西方則根據資本的要求,用技術改造自然。柏拉圖的理念論得到了最充分體現
    • 可以創造出自然界本沒有的東西,比如泡泡糖,無法在體內完成代謝。
    • 比如白色汙染,比如氫化植物油(動物奶油不夠用,所以在實驗中創造了人造奶油
    • 再比如,核能,核能的利用有一個前提,被絕對安全的利用,人不能以為自己在理性的武裝之下就可以不犯任何錯誤。麵對福島核電站的泄露,人類無能為力。
    • 柏拉圖主義,有重大的成果,但也包含了巨大的危險。
  • 現代社會秩序也不再按照宗教的法則來建立,而是理性的、平麵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秩序可以帶來效率。
  • 中華文明是農業文明最高發展程度的民族,但是始終需要靠天吃飯,受製於自然界。而通過技術的運用,可以不靠天吃飯。
發布於 2021-04-28 21: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