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烏戰爭 第93、241旅血戰巴赫穆特

(2023-04-14 15:14:55) 下一個

永不磨滅的番號:第93、241旅血戰巴赫穆特

2023-4-14 03:30 PM| 發布者: 阿羽42

封麵:布滿彈孔的野戰醫療車

封二:烏克蘭戰場的春天隻有泥濘、沒有花朵。

前言 春困

春困春困,意指人在春天容易倦怠。昨天回到家,看了幾頁《從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竟然躺在書房椅子上睡著了,書掉在地板上,一覺醒來已近午夜,所以被迫停更。

最近這個時間點,正值烏戰的關鍵時刻,一方麵歐美之間出現裂痕擴大化的征兆,另一方麵,在巴赫穆特守軍接近極端困難的時候,烏軍計劃中的大反攻,由於彈藥和防空武器的不足(注:筆者一直對此有預判,但此次因為被泄密文件證實而公開化。)而陷入胎死腹中的危險。

圍繞以上兩個關鍵點,這幾天的新聞實在是目不暇接,今天這期,根據《華盛頓郵報》對這起泄密事件的細節報道,筆者首先為大家深度分析“泄密事件“的真相。文章的後半部分,筆者帶大家走進斯大林格勒式的巴赫穆特戰場。

保羅.約翰遜:《從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一、“真假信息”:再探美情報泄密事件的真相

最近,圍繞情報泄密事件,從美國(政府)到軍方,從烏克蘭到文件中涉及的如:韓國、土耳其、埃及等相關國家,相關各方可謂百口莫辯、焦頭爛額。

而各方媒體從最初的不以為然,到後來因為《華爾街日報》的首先報道而蜂擁而至,爭相渲染,唯恐落於人口。把勒龐《烏合之眾》中關於群體心理的論斷用事實淋漓盡致地證實了一遍。

就在這兩天,此事又再度發酵,更多的“已泄密、但早期已被刪除“的文件內容被透露出來。而由於美國司法部的迅速介入,據稱泄露事件的元凶已經被抓捕,而這還不是最令人驚悚的。

最令筆者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元凶”竟然隻是一名21歲的上等兵。而且,他並非美軍現役,隻是一名國民警衛隊隊員。

如果此事不是美方用來掩蓋更大醜聞主角的障眼法,那麽,一個國民警衛隊上等兵,是如何能夠接觸到300多份美軍最高幕僚機構才可能擁有的軍事圖表?他如何能夠接觸到隻有美軍最高首腦才有調閱權的絕密文件?(注:這部分包括大量美中情局竊聽聯合國秘書長、盟國高層、盟軍高層通信的內容。)

五角大樓

至於有人稱這是美軍發起的情報戰,筆者隻想談兩點:

一、文件中並沒有烏軍反攻作戰計劃的內容,因此,如果是利用“肉餡行動”式的情報戰誤導俄國人的判斷,那麽,美方的目的在哪裏?

二、文件中包括了俄軍真實的陣亡人數(4萬多人)、俄軍實力(500多個營)、普金3月5日化療等對俄不利的內容,也包括了大量關於美國情報機構竊聽盟國的內容,目標甚至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因此,如果是美方主動發起的情報戰,至少後一類文件是絕無可能出現的。

目前,文件中涉及到的各方開始紛紛表態,以示清白。

針對貝爾格萊德同意向基輔提供武器或已經在發送武器的泄密文件。塞爾維亞國防部長米洛斯·武切維奇給予了駁斥。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情報是“不真實的”。

武切維奇稱:

“塞爾維亞沒有,也不會向烏克蘭或俄羅斯方麵以及衝突周邊國家出售武器。塞爾維亞是唯一沒有因莫斯科入侵烏克蘭而對其實施製裁的歐洲國家,當然,我們把武器賣給其他國家,例如保加利亞或斯洛伐克或羅馬尼亞,這是正常的貿易活動,但是,你不能說我向這些國家提供了武器,就等於賣給了烏克蘭。我們不會對武器的最終去向承擔義務。”

泄密文件還稱“英國特種部隊已在烏克蘭開展行動“,英國國防部對此同樣發表聲明:

“……廣泛報道的所謂美國機密信息泄露表明存在嚴重的不準確性。讀者應該謹慎對待從表麵上看可能傳播虛假信息的指控。”

同時,埃及針對其向俄羅斯運送4萬發火箭彈的“泄密文件”給予斷然否認。

而筆者也正是通過這條信息對這起泄密事件的真相有了新的判斷。因為筆者很清楚,埃及近年外交政策的核心,建立在對歐貿易、對美防務依賴的基礎之上。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埃及都沒有理由向俄羅斯提供“4萬發火箭彈”,哪怕這批彈藥可以給埃及帶來數十億美元。

而俄羅斯高層日前也對泄密事件作出了表態,其副外長謝爾蓋·裏亞布科夫昨天表示:

“……泄露的美國情報文件可能是假的,是故意誤導莫斯科,目前,泄密事件引發了許多問題,對於某些人來說,查看這些文件可能會很有趣,但它們可能是假的,這是故意的信息轉儲。由於美國是(烏克蘭)衝突的一方,並且實質上是在對我們發動混合戰爭,所以這樣做可能是為了誤導敵人,即俄羅斯聯邦。”

克裏姆林宮新聞官在12日周三早些時候表示,它“和其他人一樣”不知道這些文件的真實性。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司法部推出的泄密“元凶“是馬薩諸塞州國民警衛隊一等兵,21歲的傑克·特謝拉 (Jack Teixeira),華郵稱之為“美國近10年最大的安全漏洞製造者“。

根據華郵的信息,這個人的身份特征如下:

一、遊戲聊天群的群主,代號“OG”。

二、槍械愛好者。

三、崇拜Z製的反Z由主義者。

四、紅脖、種族主義者。

21歲的上等兵被抓捕現場

據華郵稱,從去年底年底開始,傑克 特謝拉每個星期都在群內上傳美軍機密文件,包括各國政要的行程(絕密)、戰場細節(來自國防部情報局)、地緣政治分析(參聯會)等等。不過他的群員對這些文件興致不大,也未從群內流出。特謝拉甚至表示:“如果你們沒有興趣,我就不再上傳。”

直到今年2月底,另一個本群的青少年成員將這些文件拿去發到另一個Discord群,隨後被群員大量轉載,開始逐步擴散開來。

文件散播一段時間後,“主流“媒體表現出的傲慢和無知令人難以置信,直到一個多月後《華爾街日報》開始報道,這位特謝拉開始恐懼,在群內發言祈禱“有些事不要發生”。群友們也紛紛作鳥獸散。

據華郵稱,美國有幾千名類似傑克這樣的軍政機關中的年輕的、低級的人員,有權限獲得相關機密文件。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似乎事件所有細節都指向了一種可能:

一、文件是真實的。

二、是由於管理漏洞而泄漏。

因此,這份報道以如此之多的細節暗示:此事既不涉及政治陰謀,也不涉及情報戰——跟高層無關。

此事的真相到現在就可以說已經水落石出了嗎?顯然不是,但筆者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華郵的報道屬實,那麽,將明明白白地將美軍方及其情報係統內部的腐敗、官僚展示在全世界麵前。而且,從各種細節看,這種腐敗已經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換句話說,就算是在墨西哥,要說一名上等兵可以將300多份墨西哥總參謀部的軍事情報像發風光圖片一樣發到網上,也不會有人相信的。

但是,根據華郵說法,此事在美國確然發生了,而且,在發布如此大量的機密文件之後近2個月,才被司法部門製止。

筆者不得不說,如果華郵的說法是事實,那麽:要麽整件事是拙劣的謊言,要麽事件的主角“美國軍方“已經淪為拙劣的小醜。

讓筆者轉變看法的除了埃及的表態,還有烏克蘭國防部長的一個發言,準確地說,是他的一個詞匯提示了我,今天早些時候,筆者看到一份烏克蘭國防部長在馬德裏的表態,他稱:

“泄露的五角大樓文件包含真假信息,準確信息已不再相關。泄密事件是一種心理信息行動,有利於俄羅斯及其盟友。”

筆者認為,“真假信息”,更接近於事情的真相,因為根據這批情報的內容判斷,除了一些可以判定為“真實“的文件,其中涉及敏感的主要內容是兩部分:

一、烏克蘭嚴重缺乏彈藥、美國國防部情報局評估“即使春夏反攻獲勝,烏軍也無法徹底戰勝俄軍,戰爭將曠日持久。”

二、美國情報機構大範圍竊聽聯合國和盟國高層。

也就是說,這不排除是俄羅斯方麵精心策劃的一個行動。其可能的脈絡是:

俄國方麵通過“偽裝手段“接近一個美軍內部的“同情俄羅斯”的年輕人,給他一些真假摻半的“機密文件”,讓他信以為真的同時,利用他在同齡人麵前的表現欲,聽任其在網上發布擴散。最終達到兩個目的:

一、離間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

二、通過曝光烏軍嚴重缺乏彈藥和裝備,令各方對美國的“領導“力和協調力失去信心,同時打擊烏克蘭人的作戰意誌。

澤連斯基迄今為止未對泄密事件作出表態

二、巴赫穆特:第241旅血戰火車站大廳

根據烏克蘭媒體指烏的報道,昨天夜間,俄軍對火車站區域的炮擊持續了整夜。

該媒體稱,目前,整個巴赫穆特市區的戰況“非常激烈“,烏軍第241旅仍然控製火車站周邊區域,並擊退了俄軍對“火車站大廳“的多次進攻。

根據這段表述,似乎火車站站前廣場已經失守。筆者查詢了其它信源,得出的初步判斷是——昨天早些時候,俄軍攻占了火車站東北方向300米的巴赫穆特監獄,因此,烏軍掩護火車站的左翼側被突破,俄軍從北、東兩個方向突入火車站廣場地域,並數度攻入了火車站大樓,又數度被逐出。

在火車站南麵,也就是柴可夫斯基大街與科爾孫斯克大街區域三角地帶,烏軍第93機步旅與瓦格納展開激烈的巷戰。俄軍在玫瑰小區進展了大約100米。

根據戰前的巴市衛星圖製作的戰線示意圖

根據今天中午的最新消息,雙方目前在交通旅館周邊爆發了激烈的交火。

很多讀者關心,巴赫穆特目前的態勢究竟如何?烏軍能守住嗎?目前各方消息眾說紛紜。

俄羅斯瓦格納雇傭軍集團領導人葉夫根尼·普裏戈津昨天宣稱,俄羅斯軍隊加強了對巴赫穆特市的控製,目前已經占領了80% 以上地區。他的部隊已經“控製了巴赫穆特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整個行政中心、工廠、倉庫和市政大樓。

但烏克蘭東部軍區發言人切列瓦蒂立即予以了否認。他向路透社記者表示:

“……烏克蘭軍隊控製的部分“遠遠”超過20%以上。我剛剛與保衛該城市的一個旅的指揮官聯係。我可以自信地說,烏克蘭防禦部隊控製著巴赫穆特大部分領土。普裏戈津需要在這座城市取得某種“勝利“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們已經連續九個月試圖奪取勝利,這就是他發表此類聲明的原因。”

筆者從巴市最新的態勢圖判斷,俄軍由於恐懼烏軍的反攻,目前在巴市兩翼的合圍嚐試已告停止。

在目前的形勢下,俄羅斯人之所以仍然策動普裏戈金猛攻市區,目的就是利用瓦格納+溫壓彈的低成本組合,有效吸引烏軍的預備隊調往巴赫穆特方向,以拖延烏軍在其最恐懼的紮波羅熱——梅利托波爾地段發起決定性的反攻。

今天下午,筆者看到一段巴赫穆特的戰鬥視頻,由無人機拍攝,視頻顯示,一棟7層樓房所有窗口突然同時冒出白煙,很顯然,這是溫壓彈爆炸後的雲狀易燃氣溶膠遍布烏軍據守的大樓後,瞬間爆燃的結果。

事實上,俄軍目前在巴赫穆特的攻城手段,除了炮兵的狂轟濫炸,就是這些殘酷的特種彈藥。目前在世界上所有國家中,隻有俄軍普遍列裝了大口徑的溫壓彈,這種毀滅性彈藥的氣溶膠爆燃效應,可以在瞬時耗盡密閉空間的氧氣,令所有生物因缺氧、呼吸道燒灼而喪生。同時,爆燃形成的超壓會令密閉防禦工事、地下室內人員的內髒破碎,可謂極其喪心病狂。

但是,發射這種彈藥的俄軍TOS1A火箭炮,射程隻有6公裏,筆者認為,如果烏軍的105/155榴彈炮兵正常發揮,在結合炮兵無人機的情況下,這些俄軍火箭炮沒有存活的可能。那麽,是烏軍炮兵的作訓水平不足以壓製嗎?顯然不是,原因隻有一個:“缺乏彈藥。”

此前,93 旅上校旅長帕維爾·帕利薩在一個采訪中表示:

“……我們正在幫助友軍爭取時間、獲取彈藥和武器,這一切都是為了準備反攻,在市內及周邊地區,我們的部隊時不時彈盡糧絕。拿第93旅來說……我們缺少炮彈、坦克炮彈和榴彈發射器,作為一名指揮官,看到我們的戰士如何因缺乏彈藥而付出生命代價,我就感到很痛苦。”

最黑暗的時刻,往往意味著黎明的到來。根據最新消息,雖然有個別歐洲大國從中作梗,但歐盟仍在昨天強行啟動了10億歐元的彈藥援助計劃,將在5月份之前向烏克蘭運送大批彈藥。

而韓國方麵已經和有關國家達成協議,高達50萬枚155毫米炮彈,將很快跨越重洋。

萬眾矚目的大反攻何時發起?某一天當人們醒來,震顫的大地,和火紅的地平線將告訴人們答案。

韓國將提供50萬枚155毫米榴彈

後記第93、241旅:永不磨滅的番號

目前,在巴赫穆特的第一線,烏軍國土防衛第241旅、機步93旅並肩作戰,頑強地抗擊著俄軍。

這些部隊,每一分鍾都在流血,每一分鍾都在承受巨大的重壓。但正如第93旅帕利薩上校所說的——這一切都是為後方的友軍爭取時間、獲得彈藥、為了反攻的早日到來。

正如80年前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團軍、台兒莊內的第2集團軍、巴斯托尼的美第101空降師一樣,曆史將證明,這2個旅的奮戰和犧牲,將是值得的。

在本文的最後,筆者特別對這2個旅的將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孟子當年說:“道所在,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年輕的士兵們麵對殘酷的戰鬥和死亡,麵對強大的利維坦,義無反顧地赴湯蹈火,作為當年抗戰將士的後代,此情此景,中國人民感同身受。

中國的先賢告訴我們:邪不壓正,天道有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終的勝利將屬於誰?冥冥之中,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封底:在曆史的巨流中,個體的命運被造物主所無心拋擲。人們唯一可依靠的,就是勇氣。而永不應放棄的,則是良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