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和烏克蘭人的聊天記錄 誰贏誰輸,現實很殘酷

(2023-04-14 06:37:10) 下一個

April, 14, 2023,mandarin article My chat record with Ukrainians: Who wins and who loses, the reality is cruel said that 
https://news.have8.tv/3189205.html?

According to our chat content and the information I collected, the damage caused by this war to Ukraine is almost irreversible in three aspects: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are lost;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decline is irreversible; and the industrial base is completely destroyed.

我和烏克蘭人的聊天記錄:誰贏誰輸,現實很殘酷

茶狐看世界-  https://news.have8.tv/3189205.html?

本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事情起因、聊天記錄、事後感想。

01事情起因 

近日,英國《泰晤士報》上一張不起眼的小圖,讓我看了背脊發涼。

這張「人口結構圖」的標題是War of attrition(消耗戰),數據來源於聯合國(網址:population.un.org),藍色部分是2023年烏克蘭的人口,紅色部分就是自2021年以來減少的人口。

從圖中很容易判斷,短短一年,烏克蘭18~25歲之間的青壯年,已經折損一半。

《泰晤士報》的原文:在烏克蘭,20歲的年輕人,已經快被消耗完了。2021年,烏克蘭20歲的男性有約20萬人,現在隻剩下約7萬,女性的數量,則從20萬下降到5萬。

更讓我意外的是,幾天後,等我回頭去找這篇文章時,它已經被刪掉了!

英國《泰晤士報》的立場是親烏的,它在不經意間透露了烏克蘭人口流失的嚴重問題,也許擔心,這會影響烏克蘭前線的士氣,也可能怕影響歐美國家援助烏克蘭的決心,這家創辦於1785年的百年老報,還是偷偷地把文章給撤了,作者Maxim Tucker也把推特上自己的文章給刪了。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網頁版可以刪除,但《泰晤士報》還有紙質版,有好事者,把報紙掃描傳到了網上。

02聊天記錄

我以前經常在國外行走,認識了很多烏克蘭人,2017年,我第一次去格魯吉亞,當時民宿的管家就是烏克蘭人,他的名字叫阿裏克謝(Alexey)。

《泰晤士報》的那張圖,又讓我想起他。

在我的眼裏,他是典型的烏克蘭人,最大的2個特點就是,心高氣傲、囊中羞澀。

民宿管家Alexey,攝於2017年

小民宿的管家,通常都來自社會中下層,他們普遍比較油滑,總有一股向上爬的衝動,手腳都比較勤快,對顧客殷勤,一方麵可以獲得好評,向老板展示能力,另一方麵,也是積攢工作經驗,累積向上爬的能量。

但Alexey完全不同,他的話很少,非常冷淡,一有空就坐在民宿的大廳裏,擺弄他的樂器。

後來我才知道,他來格魯吉亞當民宿管家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賺錢比烏克蘭多。

2017年,他在格魯吉亞的月收入是三千多人民幣(可想而知,烏克蘭有多低)。

第二,民宿規模小,比較空閑,他可以盡情擺弄他的樂器。

原來,他是來玩音樂的,而不是來打拚的。

他在烏克蘭學的是音樂,但烏克蘭音樂人才太多,畢業後也找不到工作,於是選擇了流落格魯吉亞。

2017年,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不久,烏克蘭國內對俄敵視態度很嚴重,當時,我問他怎麽看俄羅斯?

他說:「民宿很多俄羅斯客人,隻要他們來花錢,都歡迎,至於克裏米亞,我根本不在乎,(吞並的)過程也沒有流血,無所謂,愛跟誰過跟誰過!」

從2017年算起到現在,我們在Facebook上互加好友已經6年了。

我偶爾和他搭話,但他總是很冷淡。我在他的帖子下麵留言,他最多禮貌性回應一下,從來不在我的帖子下麵主動留言。

俄烏衝突爆發後,他就沒有在Facebook發過帖子。但最近,他突然主動跟我搭話,聊了幾句之後,我發現他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他要我幫他買手機殼。

還好,不是買手機!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他。中國的手機殼十幾塊一個,加上郵費也沒多少錢,而在格魯吉亞動輒要一百多人民幣。

第二個才是重點,因為他聽說,隻要是白人,在中國教英語就很賺錢,月薪在一萬以上。

他的英語水平不錯,但有一股濃烈的伏特加味。隻是,如今在中國教英語也不容易,需要工作許可,手續也很麻煩。

但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我當然不會潑他冷水,滿口答應幫他打聽留意!我還給他買了5個手機殼,包郵送給他。

收到手機殼後,他假模假式地說,要給我錢。為了這點錢,還要跨國交易?毫無意義。我說,錢就算了,方便的話,跟我聊聊烏克蘭的情況吧,他同意了!

所以,這就相當於一次付費采訪。

其實,這也合理,畢竟我占用了他的時間。

Alexey來自烏克蘭東部的哈爾科夫州,父母都是烏族,雖然他是一個血統純正的烏克蘭人,但他就像小澤一樣,母語是俄語。

我本以為這次他會親烏反俄,沒想到,他說,兩邊都是shit(屎)!

我問:你覺得烏克蘭能戰勝俄羅斯嗎?

Alexey說:我不關心誰輸誰贏,輸贏早就沒有意義了。

就算烏克蘭「贏」了,那又怎麽樣?最多把俄羅斯趕出克裏米亞和頓巴斯,然後呢?烏克蘭已經沒有未來了!(聽他那悲觀而又冰冷的口氣,好像他根本不是一個烏克蘭人。)

Alexey說:烏克蘭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俄羅斯,而是自己!早在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之前,烏克蘭已經腐朽不堪,烏克蘭的社會管理水平,甚至還不如俄羅斯,別誤會,我不認為俄羅斯有多好,隻不過烏克蘭更差勁!當時很多烏克蘭人都跑去俄羅斯打工,甚至連喜劇演員,也經常去莫斯科走穴,接商演。無它,俄羅斯的錢,更好賺!

曆任總統,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烏克蘭反俄政客最惡心的一點就是,煽動底層反俄,自己卻連烏克蘭語都說不流利!隻要有了錢,就和俄羅斯寡頭一樣,去歐洲買豪宅,在豪宅裏,講俄語,看俄羅斯節目。

曆任總統裏麵,小澤的執政水平也許是最無能的,他的母語是俄語,烏克蘭語磕磕巴巴,2019年當選,僅僅在一年後的2020年的地方選舉中,澤連斯基所在的「公仆黨」接連失利,遭遇挫敗。

開戰之前,澤連斯基的支持率不到30%,如果不是Putin出兵,小澤當一屆總統後,大概率就要回鍋當演員。

但自從俄烏衝突以來,小澤支持率飆升到90%,成了西方世界的網紅。Putin不僅是澤連斯基的救星,甚至還可以說是烏克蘭的“國父”(因為戰爭激發了烏克蘭人的民族認同,如果不是普京發動戰爭,現代烏克蘭的意識還非常模糊)。

我問:你怎麽評價俄羅斯?

Alexey說:沒有美國的實力,卻有美國的脾氣。

帝國主義不是窮國玩的遊戲。幹壞事不是問題,問題是幹壞事失敗了!如果真如putin設想的那樣,三天搞定烏克蘭,換上親俄內閣,那對烏克蘭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但問題是,俄羅斯沒這個實力!

俄國應該向中國學習,沉下心來,用幾十年時間,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烏克蘭人自然排隊去俄羅斯找工作,還需要把自己搞得這麽狼狽嗎?這下好了,把芬蘭、瑞典都逼得加入了北約。

我問:烏克蘭有納粹嗎?

Alexey說:有,但數量極少,就像美國的3K黨一樣,屬於極少數另類。

我問:在烏克蘭講俄語會被歧視嗎?

Alexey說:概率極低,就像你開車上路也會遭遇車禍一樣。我就是講俄語的烏族,一年中也許會遇到一兩個蛇精病。

我問:烏克蘭在去俄化嗎?

Alexey說:是的,年輕人講俄語的越來越少。

這是最愚蠢的做法,浪費社會資源,人為製造裂痕。俄語至少有幾億人使用,烏克蘭語隻有區區三千萬,老百姓最需要的不是給烏克蘭語招魂,而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與其投入資源學烏克蘭語,還不如普及英語,讓老百姓多一條活路!我是烏克蘭人,但我必須麵對現實,烏語沒有前途!

我問:東部俄族公投加入俄國,是真的嗎?

Alexey冷笑道:嗬嗬,你信嗎?大部分人隻要一個平靜的生活。但沉默的多數,總是被激進的少數挾持,這就是現實。

我問:你願意回國參戰嗎?

Alexey說:不會。

我問:不怕別人說你不愛國嗎?

Alexey說:不是每個人都有愛國的權利,也不是每個國家都值得人民去犧牲生命。

我問:為什幺小澤現在的支持率那麽高?

Alexey說:人性是非常複雜的。一旦麵對宏大敘事,往往就會一股熱血衝上腦門,當接到民調電話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同仇敵愾,我也一樣。但在麵對現實問題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往往就會做出最務實的選擇。

我說:新聞裏的烏克蘭軍隊,似乎很勇敢,不怕死,就像那個叼著煙怒懟俄軍的士兵。

Alexey說:我們斯拉夫人在麵對死亡的時候,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態度,與其說勇敢,還不如說是麻木。如果我是他,我也可能這麽做,既然活著要麵對苟且,還不如轟轟烈烈犧牲。

03事後感想

根據我們的聊天內容,和我搜集的資料,這場戰爭度烏克蘭造成的傷害,在三個方麵,幾乎是不可逆的:青年壯年大量流失;人口趨勢不可逆轉;產業基礎摧毀殆盡。

青年壯年大量流失

我把泰晤士報的人口結構圖給Alexey看,問他,這圖靠譜嗎?

他冷冷地說,這和他的感受差不多。自從開戰以來,他認識的烏克蘭人,隻要能走的,幾乎都走了。

紅色區塊消失的女性中,絕大部分,應該都是去歐洲當難民了。另外,走的最多的是年輕女性,本來他們做夢都想移民去歐洲,現在可以正大光明去歐洲領救濟,當難民,當然腳底抹油,趕緊溜!她們中的大多數,以後也不會回來了。

至於男性部分,烏克蘭規定,18~60歲的男性不準出國,這個年齡段的紅色區塊,絕大部分,要麽是戰死的士兵,要麽是遭殃的平民,也有極少數潤出去的有錢人,他說,烏克蘭是整個歐洲最貪瀆的國家之一,隻要錢到位,海關就像公共廁所,隨便進出,他就有認識的烏克蘭土豪,收買海關之後逃亡歐洲。

另外,16~17歲的男孩,他們但凡有一點能力,都去歐洲當難民了,因為再不走,遲早被抓壯丁。

一年,消耗了一半的男性青年(18~25歲),那麽,再打一年,情況會如何呢?

人口趨勢不可逆轉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從蘇聯獨立時,人口為5200萬。2014年,根據烏克蘭的人口普查,人口為4500萬。也就是說,23年間,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之下,烏克蘭自我折損了700萬人,相當於13.5%的總人口。

這樣的人口下降速度,史上罕見。

後來,克裏米亞(200萬)被並入俄國,頓巴斯(700萬),赫爾鬆(100萬),紮波羅熱(170萬),四個州的大部分被俄國控製,總計大約800萬人口在俄軍控製之下。

聯合國難民署宣稱有1300萬人從海關出境,但是在經過2個多月的流離失所之後,有大約500萬人返回烏克蘭。

這裏就能粗略的計算出,人口流失超過800萬人。

目前烏克蘭控製的人口,大約是4500-800-800=2900萬。對比1991年,2023年,烏克蘭的實控人口,幾乎腰斬。

另外,國內流離失所者人數已達到約800萬,但根據地方當局的說法,這一數字可能會達到1200萬。

總之,目前烏克蘭國內能過上正常人生活的,大約也就2100萬左右。

相比人口下降,更可怕的是,現存人口的結構。

工業化是最好的避孕藥,而且一次服用,終生有效。烏克蘭就是曾經的工業國,人口下降的趨勢,幾乎不可逆。

在漫長的農業社會,戰爭帶來的創傷,可能幾代人就可以治愈。二戰後的俄羅斯、日本、中國,英雄母親們用大約三十年,就可以把人口翻倍。

如今的烏克蘭可能嗎?完全不可能!無論輸贏,人口隻會越來越少。

產業基礎摧毀殆盡

這幾天我查了很多關於烏克蘭的數據,無意中發現一張圖,一圖勝千言,說明了烏克蘭目前的窘境。

戰前,烏克蘭人口4500萬。

其中綠區人口3050萬,貢獻了50%的GDP。紅區人口隻有1500萬,也貢獻了全國50%的GDP。

戰前,烏克蘭的人均GDP隻有3700美元,相當於俄羅斯的三分之一,妥妥的歐洲最窮國家。

綠區人均GDP隻有2700美元,如果再排除烏克蘭控製的兩個大城市(基輔、哈爾科夫),綠區就是一個妥妥的農業國,就算放在非洲,也算欠發達。

目前俄方的占領區基本覆蓋紅區,少了一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330萬人口),多了克裏米亞(200萬人口)和赫爾鬆(100萬人口)。

換句話說,俄方已經控製了烏克蘭大約50%的GDP,和幾乎所有工業產能,而這些產能大多數已經被戰火摧毀。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工業能力,一個農業國,從子彈、頭盔、軍車、飛機,一切補給都要依靠外部支援。如今的烏克蘭,命運掌握在西方和俄羅斯的博弈中。所謂烏克蘭民族主義,沒有物質的支持,隻是「以頭搶地」而已。

這也就是Alexey所說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愛國的權利,也不是每個國家都值得人民去犧牲生命。因為,很多國家的命運,並不由自己掌控。

麵對祖國烏克蘭,他能做的的,也隻是恨鐵不成鋼了。

據“今日俄羅斯”(RT)報道,當地時間12日,美國資深記者、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赫什爆料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身邊高級官員非法挪用美國至少4億美元援助款,其腐敗程度“接近阿富汗戰爭期間的水平”。

澤連斯基則回應稱,在武器供應和財政援助方麵與美國的關係“完全透明”,“每分錢都是清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