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斡旋下 伊朗和沙特宣布複交

(2023-03-10 15:40:36) 下一個

中國斡旋下 伊朗和沙特宣布複交

2023.03.10 15:51 ET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右)在簽署文件之後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握手。左立者為沙特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Musaad bin Mohammed Al Aiban)。Photo: RFA

在北京斡旋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周五( 10 日)同意在多年的敵對狀態後重建關係。此前,這兩個中東敵對大國的高級安全官員在北京進行了四天的秘密會談,之後宣布了這一協議。

根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中國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德黑蘭和利雅得同意在兩個月內恢複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大使館。雙方還同意重新啟動 2001 年的安全合作協議,以及另一項早先達成的貿易、經濟和投資協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主任王毅將該協議描述為“對話與和平的勝利”,並稱北京將繼續在解決棘手的全球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據路透社報道,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表示,沙特阿拉伯希望擴大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已將北京的會談通知美國,但華盛頓並未直接參與。

在總統拜登領導下,沙特阿拉伯與美國之間的長期戰略關係因沙特的人權記錄、也門戰爭以及最近與歐佩克在石油生產上的問題而變得緊張。相比之下,習近平三個月前高調出訪沙特,凸顯了該國與中國日益密切的關係。周五宣布這一消息的同一天,習近平當選連任中國國家主席。

沙特阿拉伯於 2016 年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此前兩國因沙特處決一名什葉派穆斯林神職人員而發生爭端,沙特駐德黑蘭大使館因此遭到襲擊。

責編:凱迪

 

在斷交七年後,伊朗和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同意恢複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大使館。10日,中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在該聲明中,三國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一份協議,包括同意恢複雙方外交關係,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並探討加強雙邊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10日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對話閉幕式後表示,這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為當前動蕩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傳遞了明確信號。

根據10日發表的三方聯合聲明,沙特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裏·沙姆哈尼分別率領沙特和伊朗代表團於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談。

 

沙特通訊社10日發布的聲明顯示,沙特和伊朗同意啟動雙方於2001年4月17日簽署的安全合作協定,以及於1998年5月27日簽署的經濟、貿易、投資、技術、科學、文化、體育和青年領域合作總協定。雙方一致同意,兩國外長將舉行會晤,為互派大使做準備,並商討加強兩國關係的途徑。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0日報道稱,沙姆哈尼表示,伊朗總統萊希2月訪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為伊沙代表團“新的、認真的”會談鋪平了道路。

2016年1月2日,沙特以涉嫌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為由處死47名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葉派宗教人士奈米爾,引發伊朗什葉派民眾強烈抗議。當晚,伊朗示威者衝擊沙特駐伊朗使領館。隨後一天,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10日稱,過去兩年來伊朗和沙特官員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曾數次舉行磋商,但2021年伊拉克選舉期間磋商擱置,5輪磋商後沒有新的進展釋出。兩國還曾在阿曼舉行安全磋商,主要議題為也門局勢。

國際知名非盈利團體“國際危機組織”的海灣地區事務資深專家安娜·雅克布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表示,兩國恢複外交關係雖然一方麵是兩國多年來在其他地區國家支持下談判溝通的結果,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中國這個全球大國的支持和推動。雅克布認為,此事反映出中國在該地區的新角色,尤其是在斡旋方麵。“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勝利”,她說。

半島電視台認為,由於兩國在地區均有巨大影響力,因此兩國的關係走勢也會影響地區局勢,隨後也門和黎巴嫩的局勢或將有所緩和。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用“中東巨變!”來形容沙特與伊朗的複交。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以色列前總理貝內特稱:“沙特與伊朗的協議表明以色列建立反德黑蘭聯盟的努力失敗了。”貝內特10日發推文說:“沙伊關係的恢複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嚴重而危險的事態發展,代表著伊朗的外交勝利。這對建立針對伊朗的區域聯盟的努力是一個重大打擊。”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成功的斡旋外交不僅使兩個地區大國化敵為友,也將帶動地區兩大對立陣營關係的重組,並對其他地區熱點問題,如巴以衝突和也門、敘利亞、利比亞內戰的緩和與解決起到正向外溢作用。文少彪認為,這一協議是中國和平外交的勝利,說明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得到了中東國家的高度認可和實質性回應。這說明解決中東問題的中國方案兼具戰略遠見、政策務實性和靈活性,這對於構建新的中東地緣政治和地區長治久安具有深遠意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