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貿訂單仿佛“一夜蒸發”,產業鏈轉移或已成定局

(2023-02-26 12:02:41) 下一個

外貿訂單仿佛“一夜蒸發”,產業鏈轉移或已成定局

近期,關於港口集裝箱堆積如山、不少出口企業停止招聘的消息受到熱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貿易景氣度持續低迷,訂單數量下降較快,與去年上半年較為火熱的貿易市場落差較大。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中國訂單仿佛“一夜蒸發”,出口萎縮速度為何遠超預期?

(1)深圳鹽田港碼頭冷清,空箱堆積空卡停運;上海港、寧波港、廣州南沙港均爆集裝箱空置情況。

有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春季外貿訂單總體下降40%,其中傳統產品訂單下降超過50%。

從網友發布的視頻看,大量空箱和空卡車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道路兩旁,附近也沒有了以往匆匆忙忙、熱火朝天裝箱裝車的司機和工人。

深圳鹽田港集裝箱碼頭空箱堆積如山

此外,據網友爆料,出現“空港”現象的不隻深圳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廣州南沙港都出現了這種情況。2月14日,據財新網報導,一名上海港碼頭操作人員表示,“碼頭的空箱都堆滿了,現在很多都堆到太倉去了,這種景象很多年都沒見過了。”報道稱,不僅是上海,空貨櫃堆積如山的現象正在廣州等各大港口、港外堆場及貨櫃製造廠上演。

(2)長三角外貿加工和電子製造等行業出口企業減少甚至停止招聘

梳理網友上傳的信息和視頻後可以發現,2023年元宵節後,很多企業並沒有出現往年外貿加工行業恢複正常運轉的情況,而是減少甚至停止招聘、縮小規模,放慢運轉。

 

例如,有深圳網民上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工廠正在按年齡招聘員工,等候麵試的都是些年輕男女。一位招聘人員對著站立的應聘者,大聲吆喝著“隻招1986年以後出生的人”:“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可以離開了。”

另有網民說,在另一個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九成以上的出口加工企業在今年的元宵節後,已經停止招工,即使企業有空缺,十個職位有上百人應征。而在江蘇、長沙等地,多家企業甚至不再招聘日結工資的臨時工。在西南地區重慶、雲南,大部分企業正在縮小生產規模,以維持運作。

此外,有網民在抖音平台列出10大電子廠暫停招聘的列表,其中包括長沙比亞迪、蘋果昌碩科技、蘇州立訊等。2月23日消息,一位女士致電成都富士康谘詢招聘信息,對方說隻招高中剛畢業的年輕人,但沒有住房補貼:“高中畢業,兩千元底薪加上加班工資,加夜班補貼,然後加小時補貼。一個月多的時候有五到六千元,沒有津貼房租。”

一位在蘇州從事外貿加工女士反映,受到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封控影響,企業加速了供應鏈外移的步伐,國內出口商接到的訂單同比下降百分之九十左右。她說:“這次(美國)肯定是要(跟中國)脫鉤了,對業內衝擊蠻大的。”許多老板因虧損原因,已經停止讚助大學的科研或學術項目。”

其實,加工製造業的不景氣,從去年下半年就顯露出來了,數據上卻是有滯後的。

2022年9月消息稱,東莞和深圳兩家公司下轄的四家企業,近期先後宣布解散和停業,倒閉原因均與訂單縮減有關,其中深圳威利馬電器是一家三十多年的老牌港資企業。業內人士認為,因訂單縮減造成企業關停的現象,將進一步向珠三角甚至江浙一帶蔓延。

(3)更多新聞顯示外資企業持續撤離中國,轉移到印度等東南亞、歐洲國家。

隨著美國為首的聯盟國家將中國排除在全球產業鏈分工“朋友圈”之外,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陸續撤離中國,將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天津的電視廠是三星在國內唯一的電視生產廠。2018年底,三星就將自己的智能手機工廠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國家,並於2019年年底關閉了惠州的智能手機廠,2020年7月關閉最後的電腦生產廠。

2019年歐盟投資東南亞61億歐元,2021年,歐盟投資東南亞265億元。

2021年,87家日企從我國撤離,包括已入華20年的東芝。2021年,日本東芝集團表示將於9月底關閉位於中國大連市的工業馬達生產基地,並將工廠轉向越南和日本。此外,日本東芝將在中國的24個城市33家工廠與研發機構都將會在今年的12月底關閉,其中,研發機構與精密零部件生產將會返回日本,電器業務全部轉往越南。索尼將把在中國的產能的90%移往泰國。

2021年開始,瑞典時尚品牌Marc O’Polo,便將中國供應商轉換成土耳其、葡萄牙的工廠;西班牙時裝品牌Mango也減少在中國市場的占比。

2022年3月以來,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過了40%;越南超過30%,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都超過20%,訂單正在快速向東南亞轉移。

越南2022年GDP增長8.02%,製造業增長8.1%,服務業增長9.9%

2022年四季度開始,美國向中國進口大幅度下跌,跌幅超過20%,同期從加拿大和東盟等國進口大幅增長,不過2022年美國進口總量並未下降。

2022年,中國再次經曆了一大波外資撤離潮,包括蘋果、三星、索尼等公司逐漸把產業鏈外遷。

2022年,蘋果公司宣布Apple Watch將在越南量產。Apple Watch的主要組裝商立訊精密在中國和越南都有生產線,並且從Apple Watch 7就開始就從越南出貨。預計Apple Watch 8從越南出貨的比重會大幅提升到60-70%。2022年6月,蘋果公司又首度將部分平板計算機iPad生產移出中國,轉移至越南,且比亞迪協助蘋果在越南建立產線。另外,有消息人士透露,除了比亞迪外,富士康現在也打算在越南為蘋果代工生產更多的iPad。

此外,印度成為蘋果生產和營收的新增長點,產能將由現在的5%~7%增長到25%,東盟和印度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配套供應鏈成型。

2023年2月,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中國企業近期裁員了近百人。據路透社2月12日報道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稱,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半導體IP技術廠商安謀科技(Arm中國,又稱安謀科技)上周裁員了90至95人,以應對今年充滿挑戰的業務前景與情況。報道稱,此次Arm中國被裁員的大多數是研發工程師,主要涉及SoC、HPC兩個團隊,並且這兩個團隊的業務負責人也在被裁範圍內,其餘的研發團隊也將有小範圍的裁員。

戴爾公司宣布將在2024年棄用中國產芯片,並準備再2025年把一半的產能移到印度和越南。

今年2月14日,中國歐盟商會發布2023/2024年度《上海建議書》。報告顯示,受去年疫情管控衝擊,高達92%歐商因供應鏈中斷而出現營收虧損,間接重創上海的營商環境。該商會去年的發布《商業信心民調》顯示,隻有12%的受訪歐商會員企業願意在上海設立總部,已有500家歐企轉往新加坡設立總部。報告中,歐盟商會預估上海封城結束後,有25%的德國人離開上海,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數量也各減少了20%,上海多所國際學校的跨國師資去年都出現40%的流動,遠高於2021年約30%的流動率及新冠疫情爆發前約15%相對偏低的流動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經濟中,外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商會副主席Bettina Schoen-Behanzin說,外企占上海經濟增長的25%,所繳交的稅賦占全市的33%,製造的工作機會也占全市的20%,內外銷量和工業產值更分別占全市的66%和30%。

中國的訂單都去哪裏了?東南亞和歐洲已經逐步承接來中國訂單,產業鏈轉移或已成定局。

那麽,這些從中國突然消失的訂單,究竟去哪裏了呢?我們先從數據上看,反映貿易景氣度的BDI等指數顯示,全球需求都在滑坡,中國並非特例。

2023年以來港口運價指數持續下跌

由於全球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速均下行,中國對美出口降幅已超2009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下滑幅度遠超其從全球進口,這是近30 年來除了中美貿易戰時期罕見的。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對美歐出口的下降是中國出口增速下行的重要拖累。

對美歐出口的下降是中國出口增速下行的重要拖累

不過,服裝等低端消費品和電子產品出口大幅下滑,是體現我國低端消費品產業鏈外遷的佐證。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是由紡服、機械和電子出口的下行所拖累,而這些細分行業卻構成中國出口產品的主力,對中國出口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紡服、電子等消費品出口的下行拖累中國出口增速

長時間以來,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依賴度高,是我國第一大出口對象國,但疫情後伴隨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占比有所下滑,但仍保持高位。2022年,我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為5368億美元,占總出口額比重仍達到16.2%,位居各國首位。

不過,去年四季度美國對我國進口出現的大幅下滑,去年12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至曆史低位-19.5%,成為拖累我國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

過去20年中美貿易持續攀升,後疫情時代美國從中國進口增速顯著走低

 

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大幅走低至負增長

 

對美出口份額來看,服裝鞋帽家具、機械、化工等下降嚴重

 

那麽,美國究竟是哪些商品對中國進口少了呢?如果拆分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種類來看,近3個月來,紡織服裝、鞋帽、家具、玩具、皮革箱包等成為了美國從中國進口增速的最大拖累。而眾所周知,上述出口產品均屬於中低端消費商品,屬於中國製造和出口的強項,但美國偏偏就這些品類大幅減少對進口數量,可見對中國出口打擊之大,這也與前述的全國各地工廠出現關閉潮、訂單似乎一夜之間蒸發的情況是相互印證的,這是其一。

其二,當前中美貿易戰的焦點是圍繞遏製中國進行芯片、高端製造等與美國形成正麵競爭的產業升級展開的,但從目前美國與中國貿易情況看,美國連中低端普通消費品也與中國“脫鉤”,說明美國即使繼續忍受可能加劇的高通脹,也要全方麵大幅度切斷與中國的外貿聯係,這對中國出口的打擊不能不說是“釜底抽薪”式的,對中國出口全方位的圍堵。

從數據上看,自2020年以來,美國從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如東南亞、日韓等)和加拿大進口占比持續攀升,而從中國進口占比呈現下滑趨勢,而從歐盟進口占比從2022年末開始回升,說明美國已經逐步擺脫對中國出口的依賴。

美國從不同地區進口比例(%)

 

歐洲方麵,紡織時尚品牌歐企轉移生產線的情況比較明顯。如英國皮靴製造商馬汀大夫持續降低在中國的生產製造。越來越多歐洲時尚品牌陸續將中國供應商,轉換成葡萄牙、土耳其等距離歐洲市場較近的國家。部分歐盟投資者更為青睞東南亞國家,部分供應鏈還會到了東歐,如波蘭、克羅地亞等國家,這對我國的出口強項紡織服裝業也會形成較大壓力。

總之,中國製造業的外遷趨勢,其背後是歐美“印太經濟框架”戰略的落地。2022年5月,拜登啟動“亞太經濟框架”,有包括日韓澳在內的13國加入。這是造成我國外貿訂單“一夜蒸發”的根本原因,而且這很有可能隻是序幕而已。

2022年外貿順差很可能被高估,引發市場對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翼而飛”的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逐漸被排除在全球主流國家的產業鏈體係之外後,不僅損害了我國加工製造業在全球貿易分工體係的低位,而且也對我國外匯儲備也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從2022年全年來看,由於我國的出口貿易表現較好,全年經常項目順差達到4175 億美元,僅次於2008 年的4205 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6856 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2022年底,我國儲備資產累計增加1000 億美元,其中,貨幣黃金儲備增加35 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982 億美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77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102億美元,升幅為0.33%。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根據我國海關總署統計口徑,202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順差8776 億美元,同比增長31%。而根據央行統計口徑,2022年我國外匯儲備餘額下降1225億美元。如果將央行口徑下的外匯儲備與海關總署口徑進行比較,2022年我國在貿易巨額順差情況下,外匯儲備規模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1225 億美元,二者負缺口近萬億美元。

那麽這萬億美元是如何“不翼而飛”的呢?事件引發市場熱議。對此,有機構(中銀國際)解釋,可能是以下原因導致數據結論的誤差:

(1)外貿進出口並非一國對外經貿交往的全部,可能有統計漏項;

(2)海關口徑和商務部口徑的數據,與國際收支口徑的相關數據都存在較大差異,不能拿來直接用;

(3)貿易投資跨境資金進出也不直接對應外匯儲備規模變動;

(4)淨誤差與遺漏負值不等於非法資本外逃。淨誤差與遺漏負值既可能是經常項目順差高估,也可能是資本項目外流低估,現實中無法對此進行區分。

不管統計口徑存在何種計算誤差,萬億美元的誤差值占我國全部外匯儲備的比例高達32%,誤差比例如此之高,僅僅從統計口徑去解釋,不但缺乏信服力,可能使得市場對不同部門的統計指標信度可能也會產生質疑。因此,對於真實的外貿情況,可能反映外貿活動的高頻指標,如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DF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縮寫BDI)等更能準確體現外貿景氣度。

截至2月17日,外貿高頻指數顯示,我國出口方麵整體需求表現不佳。各類數據的進出口同環比均為負值,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均延續下跌趨勢,同比跌幅達到70%~80%,指向我國出口狀況不佳。

我國外貿高頻指標顯示2月進出口景氣度不佳

 

另據德迅 (Kuehne + Nagel)物流人士稱,2022年第4季貨櫃海運形勢已非常不樂觀,2023年1月的出口形勢可類比2020年2月疫情剛剛爆發的時期。

編輯於 2023-02-24 06:08?IP 屬地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