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被解聘的廈門大學教授尤盛東:我犯了忌

(2023-02-17 21:59:52) 下一個

被解聘的廈門大學教授尤盛東:我犯了忌

綜合新聞

前廈門大學教授尤盛東於哈佛大學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留影。

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尤盛東在2018年因學生舉報發表不當言論而遭到學校開除。不過這些日子,他並沒有放棄中國年輕人。現在落腳哈佛大學的他,接受了本台記者陳品潔的專訪,談他對白紙運動年輕人的欽佩,也親口說出當時被廈門大學解聘的事發經過。

頭戴圓頂紳士帽,身穿黑色大衣,一位年逾古稀的身影,2月5日下午出現在波士頓公園(BostonCommon),出席由中國留學生籌辦的紀念新冠病毒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三周年的集會,他是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教授尤盛東。

集會最年長的麵孔

受到海外留學生的演說邀請,尤盛東不畏數十年來最冷的寒流天氣,仍決定出席、挺身支持,他是出席集會的數十人中最年長的。周日下午,參與集會的年輕人繞行波士頓公園,高喊“自由中國”(FreeChina)、“現在”(Now),隊伍裏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今天是華人傳統的元宵(節),我們在這裏紀念三年前,為了拯救性命而不幸去世的李文亮先生。”尤盛東右手拿著麥克風,在寒風刺骨的天氣裏向現場學生發表講話,乍看猶如他當年在廈門大學講台上。

“為了這個,我特地寫了草稿。”集會開始前,尤盛東拿出幾張廣告紙給記者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尤盛東在2018年6月遭到學生舉報發表“政治不當言論”,丟了廈門大學的教職。不過,他沒有因此放棄中國學生。隔日的訪問中記者提到這些海外青年,尤盛東豎起大拇指,讚譽有佳。

尤盛東:“現在一個人出來,就好比當時天安門事件的一百人一樣。能站出來的學生,盡管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戴口罩、戴帽子,他們也都很優秀了,都是承受了被開除、被監控的風險來做的。自發的白紙運動是沒人組織的,能站出來,形成這樣大的規模,這是很了不起了。現在的年輕人,在這樣嚴密的監控之下,他們能站起來發聲,都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尤盛東口中的“脊梁”,許多因為參與白紙運動而遭到逮捕,有人甚至不知去向,和紀念會的主角李文亮、以及他本人一樣,都是說出中國政府不愛聽的話。

尤盛東:“像(李文亮)這樣的事情,就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上台之後,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個浪花、一個片段,太多了,(但)暴露的都很少。如果你不許講話,你還算人嗎?還是現代文明人嗎?如果一個人光長著嘴巴吃飯,而不讓說話,這不就是封建社會裏所說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我認為,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如果(被)限製的話,心太虛了。”

當時在廈大發生了什麽?

2018年遭到廈門大學開除,究竟怎麽回事?麵對記者詢問,尤盛東笑了笑、擺擺手,好像正在談論一樁千裏之外的趣事。當時一頭霧水,事後回想,原來有跡可循。近年來,有數十位中國大學的教師被指控在課堂上發表“不當言論”,有的被停職,有的被開除。

“當時在廈門大學教課的時候,有同學說:‘尤老師你把你說的話集中起來,放在博客上麵。’到了2017年,我發現我的博客少了兩三部分內容,關於教育、人性的……。博客這麽說:‘你把這兩個東西放起來,不要公開。’後來當我被廈門大學解聘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他曾經告訴學生,雖然央視、《人民日報》等使用“正能量”一詞,但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誰在作業上這樣寫就打錯扣分”。他也告誡學生,“中國夢”的說法是一種狂想,而不是可實踐的理想,不得在課堂中使用。另外,他也禁止學生使用官媒流行語“習大大、彭麻麻”,意即將領導人稱為自己父母親。

尤盛東笑著說,這些都犯忌了。有的學生還偷偷錄下他談論美國和台灣等教學內容,向上舉報。

“學校裏麵要解聘我,提前我也不知道。6月14日上午,同學們說:‘老師,我們選你的課選不到。’後來我一問,秘書說,‘尤老師,校方、院方通知,不排你課了。’我說這些話都犯忌了。”

但尤盛東在學生之間的高人氣,替他引來眾多聲援。數以百計的學生隨後網上聯署支持,要求廈大改變解聘決定,許多人在互聯網上痛斥尤盛東受到的不公正對待。有學生寫道,“我對尤教授的勇氣和敢言感到敬佩”,有人稱他是位“令人尊敬的學者,因為學生的惡劣誣陷不得不離職。這是學校的一個大損失”。

尤盛東:“(當時)學生要示威、要上訪、要拉橫幅、簽字,建立幾十個微信群。校方告訴我,你要再不把學生平息,就要公布你的‘材料’。(就算)一萬、兩萬學生全起來,學校也隻會接受上麵的壓力而解聘我。”

學生們群起抗議,也無法改變廈門大學頭上頂著的政府壓力。事件曝光後,外國媒體相繼關注中國大學的教學監控,也隻能凸顯言論自由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之下,已經暗地裏從憲法中被刪去。

尤盛東:“我接受外媒采訪,後來(學校)說,不允許接受外媒采訪。這我都不知道。因為我們憲法上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它並沒有告訴公民,隻能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我都不知道啊,犯了個忌。”

記者問尤盛東,怨恨舉報的學生嗎?他一笑置之,說“小粉紅”哪裏都有,隻要當權者愛,一定會有人去做。那他是否怨恨廈門大學?

他搖了搖頭,在他看來,廈門大學也是迫不得已:“廈門大學解聘我,我並不生廈門大學的氣,當校長、書記不容易,你不聽上麵的話也當不成。中國權力官大壓死人。”

身在哈佛 心係廈門

遭到廈門大學解聘之後,他隻身前來美國,從紐約輾轉到波士頓,現在在哈佛大學擔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for ChineseStudies)的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經濟。在采訪之前,尤盛東邀請記者走訪哈佛大學校園,盛情介紹校園曆史,聽他如數家珍,仿佛已經習慣新英格蘭,這裏成為第二個家。

尤盛東分享,平時他時常前往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Library),那是哈佛大學校院曆史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參觀途中,尤盛東多次詢問記者,是否要拍照留念,並邀請記者與其在哈佛圖書館內合影。

“有些事情,隻有一次機會。”他說。

乍聽之下有些悲觀,但背後隱藏更多的,是對於時光、機會的珍惜,以及對未來抱有一絲希望。在采訪尾聲記者詢問,現在年輕人們紛紛站起,是否代表中國未來有希望?

“目前的路線如果是靠暴力來維持、來支撐、來欺騙,是不會長久。”尤盛東回答,“我相信廈門大學還會聘請我回去,我還要重登廈門大學講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