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胡錫進談“質問衛健委一文”

(2022-11-23 05:26:14) 下一個

胡錫進談“質問衛健委一文”

胡錫進觀察 |2022-11-23  

昨天一篇質問衛健委的帖子在網上刷屏,我看了,裏邊情緒化語言很多,而且那種對立口吻我是反對的。

國家的防疫政策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目前出現了一些困難,在摸索中前進,但防疫為民的性質始終如一,宣揚對立實屬不該。

另一方麵要看到,這篇出自非大V的一篇文章能夠迅速爆火,說明它迎合了相當一部分人當前的困惑和情緒。文章質問的水平不高,但公眾目前對防疫的認識就是模糊的,大家焦慮尋找的突破口恰恰讓這種並不認真講科學、充滿情緒化語言的帖子最容易對上。

所以一邊反對該文,一邊要重視當下民意變動的風向標。

我國的防疫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當前我們確實麵對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都是事實。當前的重大難題是,奧密克戎新變種的傳播速度超過了我們以往防控體係和基層組織動員起來共同形成的阻擊能力,它讓暴發了疫情的一些地方政府不知道該怎麽辦,民眾對何時能夠恢複正常生活缺乏預期和信心,所以一些地方的防疫戰打得很艱苦,幹部群眾很疲憊。這些情況需要正視和麵對,但我們要保持一個基本的信心,那就是中國決不會被具體問題難倒,我們既不缺戰略定力,也不缺以變應變的能力。

不應在此時宣揚失敗論,散布驚慌。

我個人認為,二十條就是國家目前應對困難的科學決策,需要堅持推進下去。而堅持就需要穩妥,避免偏激和中斷。

認為二十條就是“放開”,一些地方幹脆不測核酸了,不掃健康碼了,疫情數據編一個上報,是不對的,會誤導整個社會對二十條的理解。然而遇到疫情嚴重擴散風險需臨時加強管控,這可以理解,但決不能在這個過程中釋放疑似否定二十條的信號,那樣會沉重打擊老百姓對生活將逐漸回歸正軌的希望,使人們以為我們就是要一輪又一輪封控下去,未來很多年都會持續這樣,那是老百姓絕對接受不了的,大家的情緒就會積聚,一篇低質的網文就可能帶動一波情緒爆發。

我相信,國家出台二十條的目的就是要平衡好防疫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就是要讓我們的社會逐漸回歸正常狀態,無論遇到什麽複雜情況,國家的這個決心不會變,而且這個決心要清晰傳遞給公眾。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北京規定,11月24日起進入公共場所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現在廣州、北京等地都上了更強的臨時防控措施,但是這些臨時措施不影響對上述大目標的堅持,而且全國各地病例雖然上升很快,但是無症狀和輕症比例很高、重症和死亡病例非常少的趨勢越來越明確,這為我們逐漸恢複正常秩序積累了重要利好條件,它讓政府、防疫界和老百姓都深受鼓舞。

一些人不應該過度急躁,把這個趨勢作為攻擊政府防疫政策的證據來使用。

這麽大的事實擺在這裏,普通人都能看得見,防疫界和政府能看不見嗎?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我們希望社會各方麵的互動保持一種理性的理想狀態,但現實不會是那樣的,情緒化表達甚至摩擦永遠是社會溝通最經常的方式。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希望政府在接下來的防疫規劃中要對民眾承受力和耐心的逐漸流失給予足夠重視。

像老胡這樣的退休者被封在家裏,影響不大,但是上班的人就不一樣了。據官方數字,我國有2億靈活就業者,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屬於“手停口停”,還有餐飲、旅遊等受疫情衝擊的整個行業,他們都盼著國家的正常秩序得到恢複。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麵的,每個人都會評估奧密克戎帶來的風險與失去或者降低經濟收入哪一個對自己的實際危害更大。另外,疫情導致的快樂和親情損失也會被計算其中,國家要體恤民意的這種多樣性,並通過政策予以體現。

現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其他損失正在超過奧密克戎所對應的極低重症和死亡率可能帶來的風險代價,所以困惑在蔓延,耐心進一步流失。

二十條的大方向是清楚的,要讓這種清楚在複雜的具體戰鬥中像軍旗一樣高高飄揚,從而讓國家的防疫鬥爭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長期是擰成一股繩、相互擁抱的關係。

這個冬天過一日少一日,病毒超級猖狂的日子是有限的,而且它大的退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讓我們共同鼓足信心往春天走,往夏天走,往對新冠疫情總的控製力和新的適應性走,往我們希望回歸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