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遭網民抨擊!BBC上警告:再罵 就刪帖
https://www.tiaotiaowen.com/articles/hbsmcw
https://info.51.ca/articles/1142050
發布:2022年09月09日 09:09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 9 月 9 日訊(編輯 卞純)據最新消息,高齡 96 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於英國當地時間周四(8 日)駕崩,查爾斯王子作為王儲自動成為英國國王。女王將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子民,在位 70 餘載,她對於英國和整個世界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她的離世注定會在全世界掀起巨大的波瀾。
伴隨著女王去世," 倫敦橋 " 行動也正式啟動。" 倫敦橋 " 計劃最初於 20 世紀 60 年代製定,此後每年已更新若幹次。英國王室有一個傳統,即以橋名作為王室葬禮代號,也就是通報王室成員去世消息的暗號。" 倫敦橋倒塌 " 是英女王駕崩的暗號。
這一計劃涉及政府部門、英格蘭教會、倫敦警察廳、英國軍隊、媒體和倫敦禦苑的規劃。與該計劃有關的一些關鍵決定是女王自己做出的,而另一些決定隻能由她的繼任者在其駕崩後做出。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去年曝光了被列為英國最高機密的 " 倫敦橋行動 ",引發王室震怒。
根據該行動指示,女王一旦駕崩,她的私人秘書將以 " 倫敦橋倒了 "(London Bridge is down)作為密語,最先向首相通報消息,隨後會逐一知會政府和軍方高層。首相會將消息轉告代表女王協調政府工作的樞密院事務局,接著再發郵件通報各部大臣。白廳須在郵件發出 10 分鍾內降下半旗誌哀,以免引發公眾不滿。接下來,王室正式向全國民眾通報女王去世的消息。
早在今年 3 月,女王就被爆身體欠佳,一度引發外界擔憂,隨後女王身體狀況有所好轉,但行動不便的消息仍頻繁傳出,她因此多次退出重要活動,甚至放棄了日常遛狗。
女王的世紀人生:一本曆史書
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為伊麗莎白 · 亞曆山德拉 · 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 年 4 月 21 日生於倫敦,是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
1952 年 2 月 6 日,年僅 25 歲的伊麗莎白二世繼承其父喬治六世的王位,1953 年 6 月 2 日加冕,成為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自此開始了她長達 70 年的女王之路。
女王不僅是英國君主,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其它 14 個英聯邦國家的君主,同時也是英聯邦元首。
女王與其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育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 · 路易絲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是迄今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2022 年 2 月 6 日,她成為首位慶祝鉑禧年(登基七十年)的英國君主,標誌著她在位 70 年,超過了其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
女王在其長達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中不僅見證了曾經的 " 日不落帝國 " 衰落瓦解,推動了英帝國向英聯邦的和平過渡,也見證了世界在鬥轉星移中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女王經曆了二戰、冷戰、朝鮮戰爭、蘇伊士戰爭、馬島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她還是英國皇室中參加過二戰的唯一一名女性。
在位逾 70 年的時間裏,伊麗莎白二世經曆了 15 位英國首相,從溫斯頓 · 丘吉爾到剛上任的伊麗莎白 · 特拉斯。
女王登基後一直忠誠履行王室公務,成為出訪國外次數最多的英國君主,她出訪海外 300 多次,到過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前往加拿大的次數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都多,達到 27 次。她甚至還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英國君主。
1986 年 10 月,伊麗莎白二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曆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女王的成就
鞏固了君主製
伊麗莎白女王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為一個穩定、可預測的君主。在她登基之前,王室經曆了一段不確定的時期。女王的叔叔愛德華八世在她 10 歲時就退位了,令英國王室陷入混亂。她的父親倉促繼承王位,成為喬治六世國王。
雖然喬治六世登基為王室解決了迫在眉睫的信任危機,但英國很快就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這個國家終於從戰爭中開始恢複的時候,年僅 50 多歲的喬治六世驟然離世,年輕的女王繼承了王位。在包括經濟困境和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不斷縮小等一係列新危機降臨時,女王帶給了英國至關重要的穩定。
在世界各地君主製愈發失去公眾吸引力的時代,女王為英國君主製注入了更多活力。
女王在位期間,多方麵的變革威脅到君主製。比如,媒體革命將一個基本上不受問責的機構置於前所未有的審視之下,不僅削弱了王室的神秘感,也損害了王室的威嚴。
但女王擁有將威脅轉化為機遇的獨特能力,她緊跟時代潮流擁抱媒體並利用媒體與她的臣民建立聯係,包括邀請攝影師在巡遊活動和人群中拍攝她的近影,以及通過電視播送聖誕祝詞。
女王還積極支持數字通信平台,甚至她個人擁有官方社交媒體賬號的時間比她的孫輩還要早。
2014 年女王發布了她的第一條推文。2019 年,女王在訪問倫敦大英科學博物館期間發布了她的第一則 Instagram 帖子。為了 " 吸粉 ",她還聘請了社交媒體運營官。
據悉,英國政府每年向王室撥款約 8600 萬英鎊,用於支付王室履行公務和打理王宮的開支。為了應對有關王室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批評,自 1993 年開始,女王就主動納稅。她還通過擺脫皇家遊艇等奢侈品,將王室每年的支出降低數百萬英鎊。
2013 年英國議會頒布了《王位繼承法》,該法案規定,繼承權將與王位繼承人的性別分離,女王確保該法案獲得了通過。這意味著女王的曾孫女夏洛特公主(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女兒)將比她的弟弟路易王子更接近英國王位。女王通過此舉倡導了性別平等和機會平等。
" 女王把王室變得象英國的天氣一樣,讓人們習以為常,偶爾地抱怨嘟囔一下。" 英國憲政史權威戴維 · 斯塔基曾這樣形容道。
推動了英帝國向英聯邦的和平過渡
從 16 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了對全世界的殖民曆史,一直到二戰前夕,英國依舊是日不落帝國。女王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尾聲,並經曆了整個二戰時期。當她登基時,麵對的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英國的軍事與經濟強權逐漸衰弱。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加速了大英帝國的衰落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興起民族解放運動,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權,英國殖民體係漸趨瓦解。為挽救頹勢,1926 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在內政外交方麵獲得獨立。1931 年,這些國家以平等獨立國家的身份,組成了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即英聯邦。
二戰後,各個殖民地民族意識覺醒,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殖民體係徹底坍塌。經濟遭受戰爭創傷的英國已無力維持其龐大的殖民帝國,隻能順應曆史潮流,讓殖民地獨立 , 盡可能地維持和這些國家的友好關係,以推動英帝國平穩地向英聯邦過渡。
1949 年,為了減少非殖民化對自身的衝擊,英國與其主要的前殖民地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斯裏蘭卡、印度、新西蘭、巴基斯坦、南非一同改組了英聯邦。改組後的英聯邦不再以效忠英國君主為基礎,且名稱為體現非殖民化,也去掉了和英國有關的描述,改為了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在英帝國向英聯邦的轉型過渡過程中,女王發揮了關鍵的、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她登基後積極投身於鞏固和壯大英聯邦。在其領導下,英聯邦從 8 個成員國發展到今天的 54 個成員國。
參加過二戰並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二戰的持續,伊麗莎白二世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她本想 1944 年一成年就入伍,但王室不願讓未來的王位繼承人處於危險之中。然而他並未停止為此而努力,並於 1945 年被允許加入女子輔助服務團(ATS)。在那裏,她學會了如何駕駛軍用卡車和修理機器故障。
《時代周刊》曾指出,盡管這不是一個戰鬥角色,但並不意味著它沒有任何風險——至少有 335 名 ATS 成員在戰爭中喪生。這位年輕的公主對國家的奉獻和及服務意願和其他人一樣,這讓她非常受歡迎。
當還是公主的時候,伊麗莎白二世在二戰中為保持國家樂觀和強大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定期進行無線電廣播,為人民帶去歡樂和勇氣。
熱衷於慈善事業
女王熱衷於慈善事業,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之一。她的努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世界的貧困狀況。
她是 600 多個慈善組織的讚助人,這些組織包括英國紅十字會、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和英國盲人退伍軍人協會。作為王室讚助人,女王通過參加這些機構舉辦的活動將公眾注意力引導到慈善這一重要事業上,從而幫助這些機構更容易地籌集資金。
不僅在各種慈善活動中露麵,女王還自掏腰包支持慈善事業。2004 年,女王為印度洋海嘯的受害者捐款。2014 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後,女王對該地區進行了經濟援助。2015 年,她在聽到地震摧毀尼泊爾的消息後,以個人名義向該國捐款。
女王的挑戰
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女王的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20 世紀 90 年代初,一係列不幸的事件降臨到這個王室家庭。
1992 年被女王稱作 " 可怕的一年 ",不但她的三個兒女分別宣布婚姻破裂,溫莎堡也在那一年發生大火,100 多間屋子被毀。
1997 年,女王的兒媳,深受民眾愛戴的戴安娜王妃在一場離奇的車禍事故中喪命。這起事故一度將女王推上風口浪尖。由於女王當時在度假,沒有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民眾罵聲一片。最終在時任首相布萊爾的勸說下,女王下令白金漢宮降半旗,並發表電視講話懷念王妃,從而安撫了民眾情緒。
英國將何去何從?
作為君主立憲製國家,在英國,掌握實權的是首相,而王室並不具備實權,更多的是一種國家象征。
盡管如此,女王也在英國的穩定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向內的職責上,女王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準樞密令、禦準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外向的職責上,女王在世界其他地方代表英國,例如接見外國大使和英聯邦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國家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
作為英國人民的精神領袖以及英聯邦的信仰基石,女王深受英國以及英聯邦民眾的愛戴,甚至在全世界都頗有聲望。而今女王離世,可能會給英國乃至世界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未來深遠的影響
君主製或將風雨飄搖
近年來,英國王室深陷一係列醜聞,包括女王長子查爾斯與深受民眾愛戴的戴安娜王妃離婚,女王孫子哈裏王子脫離王室,哈裏夫婦指控王室存在種族主義,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在美國麵臨性侵指控,女王剝奪了哈裏王子和安德魯王子的榮譽軍銜和王室讚助人身份,哈裏王子因對安保措施被取消不滿將英國政府告上法庭。
伴隨著王室聲譽日漸受損,質疑君主製和王室,呼籲建立共和製的聲浪不斷高漲。女王帶領英王室渡過多次輿論危機,她的存在確保了有著近千年曆史的君主製 " 暫時安全 "。而隨著伊麗莎白二世時代的落幕,接下來英國政體如何演變充滿了不確定性。
支持者將君主製及君主立憲製視為值得驕傲的曆史傳統,認為王室有利於英國的統一和穩定,而且為英國的形象和旅遊業增添了吸引力,並認為無實權的君主並不會影響到英國的民主製度。
反對者則認為,君主製是在保護不應獲得的特權,納稅人需要為王室的存在買單,一些王室成員的行為也削弱了王室的公信力。
民調顯示,絕大多數英國人希望君主製延續,而且女王本人 70 年來勤懇履職,在民眾心中有著很高的威望,但支持她的長子、王儲查爾斯王子的人並不多,英國年輕人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支持共和製的聲音。
" 對多數人來說,君主製和女王是同義詞," 英國反君主製組織 " 共和國 "(Republic)的首席執行官 Graham Smith 曾表示。" 一旦女王不在位了,輿論會怎麽想就很難預料了。" 該組織還曾宣布將發起一場名為 " 不要再來一個 70 年(Not Another 70 Years)" 的運動,呼籲結束英國的君主製。
英聯邦前途未卜
英聯邦由 54 個國家組成(主要是前英國殖民地國家),占世界土地麵積的四分之一,涵蓋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成員國在許多領域進行商討和合作,包括貿易、金融、國防、教育、技術、科研、法律、醫藥和農業。
" 我在你們所有人麵前宣布,我的一生,無論長短,都將獻給你們,為我們都屬於的大家庭(our great imperial family)服務。"1947 年,年僅 21 歲的公主伊麗莎白二世在南非外訪時向英聯邦宣誓。
作為英聯邦元首,女王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強化各成員國之間的團結,在為這些國家創造社會經濟效益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英聯邦人民的愛戴。
值得注意的是,54 個英聯邦成員國中有 15 個是英聯邦王國,這些國家共同擁戴伊麗莎白二世為自己的國家元首。最近一些年,作為英聯邦王國之一的澳大利亞已經開始探索共和製道路。澳大利亞多位高官都曾表達過,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退位後,澳大利亞成為共和政體國家並脫離英聯邦的希望。
如今女王去世,不排除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尋求改變政體,並切斷與英王室的聯係,這可能會給英聯邦帶來巨大的震動。
英國統一或將麵臨威脅
英國是一個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除了英格蘭之外,其它幾個地區都曾鬧過獨立,尤其是蘇格蘭,在 2014 年還進行過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這些年內部矛盾一直不斷,而上述幾個地區沒能成功獨立,英女王也是原因之一。這些地區的人民,可能不喜歡英國政府,但對女王卻很擁戴。
如今,女王去世可能會導致以蘇格蘭為首的地區加速獨立,令英國麵臨分裂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