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來自台灣 到大陸發現跟想象不同

(2022-08-27 05:49:38) 下一個

我來自台灣 課本了解大陸 到大陸發現跟想象不同

真實人物采訪  |  8/27/2022, 7:35:29 AM
 
我叫阿嘉@寶島帥女生,是一位來自台灣新竹的80後女生。

黃河水真的是黃色嗎?夏雨荷的家鄉——大明湖畔,真的很美嗎?趵突泉的“突”字為什麽少了一個點?薑太公釣到魚了嗎?仁義胡同是怎麽來的?堯帝的真實姓名是什麽?

這些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如今,答案在哪裏?

是的,都在祖國大陸,都在母親河經過的地方。關於黃河、長江、長城這些地方,雖然我未曾見過,但是,卻有一直很熟悉的感覺。

(這個帥氣的女生就是我,是不是很帥氣!)


我們家有五個孩子,我排行老二。雖然兄弟姐妹眾多,但是,我們一直都能和諧友愛的相處。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愛冒險的女生。別的女孩子都是三五成群一起畫畫、跳繩、踢毽子。而我卻喜歡跟班裏的男生一起玩,有時候玩到很晚才回家。

爸媽下班後見我沒回去,就會到處找我,而我也免不了被打一頓。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很開心。

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的心裏種下了一顆愛冒險的種子。

高考的時候,一不小心,我來了個超常發揮,結果考的分數太高了。在當時,大家的觀念就是,你考這麽高分,應該去學商業念金融。

可是,我一直對金融沒什麽興趣。

大學畢業後,我做了幾年記者。但這也隻是短暫的過度而已,最終我選擇了背包客。

因為一直喜歡旅遊,所以,辭職後我選擇去世界各地看看。我去的第一個國家是尼泊爾。我在尼泊爾爬了一個月的喜馬拉雅山,最終征服了5400多公尺的海拔。


當時,是我第一次站在離天空那麽近的地方,瞬間感覺這個世界很大很寬廣。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到這麽高的地方來,現在我做到了。

台灣最高的玉山,海拔也隻是3952米。而我爬到了喜馬拉雅5400多公尺的高度,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鼓舞,也讓我探索世界的願望更加篤定了。

(第一次征服5416公尺的海拔)


後來,我又去印度自助旅行。到了印度,我看到周圍的環境跟尼泊爾很不一樣。印度的路上到處都是牛,但是當地人並不會殺牛,因為在印度人的教義裏,牛是他們的神明。

我也看到了貧富懸殊下的印度階層。有錢人富可敵國,窮人則隻能躺在路邊死掉。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一刻,我有深刻的感受。

在印度,我還做了很多人生中第一次的嚐試。因為旅行不便,時間又長,我第一次剃了光頭。

一到印度,不可避免都會去恒河。恒河是印度非常神聖的一條河流。印度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在恒河裏麵度過的,嬰兒一出生就去裏麵洗澡,成人過世後還要把骨灰撒在裏麵。

(我在印度泰姬陵)


他們甚至覺得,人的一生隻要能跳一次恒河,死後靈魂也可以上天堂。

我也不能免俗,很想去感受一下。於是跟他們一起去跳了恒河。結果,回來之後我上吐下瀉了好幾天。

還有印度的瓦拉納西,這裏有好幾個火葬場,它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同時,在很多人眼中,瓦拉納西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城市。

當時,我在那裏拍了很多照片,那個時候拍短視頻的還很少。在拍照的時候,我不小心把相機按成了錄像模式。等我晚上回去整理照片的時候,才意外的發現,竟然有一個十秒鍾的短視頻。

打開短視頻,我仿佛又回到了當下的瓦拉納西。那時的風,那時的雲,那時的氛圍一下子又重現了。
 

(我跳進恒河,出來後上吐下瀉)


於是,從那以後我開始拍短視頻,為了避免畫麵太幹,我也會配幾句畫外音。我想用這些視頻幫我留下當初的記憶。

為了更好地探索世界,認識世界,我專門考取了導遊資質。成為導遊後,我經常行走於國內外各個地方,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對那些名勝古跡,人文地理以及各種風俗習慣,了解得更多了。

2019年,我去了日本。本來打算在那裏長住下來,沒想到突然遇到了疫情。也正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看到了祖國的實力。因為在整個疫情籠罩之下,最先站起來的就是我們大陸。

我對大陸的感覺,比一般的台灣年輕人更加親切。

以前我在台灣做旅遊業的時候,經常接觸大陸的同胞。時間久了,我發現很多人並不是媒體報道的那樣,大媽隨地扔垃圾,不守規矩等等。其實,大陸也有很多儒雅人士,他們有涵養,有禮貌。

(日常獻血)


2021年初,我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來大陸。

當時對台灣來大陸創業的年輕人有很多扶持。借著這股東風,我大膽開啟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成立了一家文旅公司。

一方麵自己之前做的就是旅遊業,對這一行比較了解。另一方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旅行社,而是結合新媒體,跨越時間和空間,進行線上文旅。

我做旅遊的時候,最喜歡講解的內容就是文化。來台灣的遊客,大都會去故宮、阿裏山。通過我的講解,讓他們對這些古跡背後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他們的反饋,也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之所以對文化感興趣。最主要得益於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我很慶幸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跟現在台灣的孩子們受的教育不同。

當時我們還有本國史記之類的書。裏麵會講到關於黃河、長江、故宮、長城之類的名勝古跡,並且還配有美麗的圖片和文字。

還有我們學過的文言文,裏麵都是我們古人智慧的結晶。這些都讓我心向往之。

(在台灣花蓮)


去年開始,我陸續跟一些媒體展開合作,拍了很多短視頻。視頻中,我以一個台灣青年的視角,來了解大陸,探索大陸。

其實,作為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創業,我還是非常關心兩岸關係的。所以,我創業的核心理念就是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兩岸故事。

我做的每一個短視頻,每一個訪問,都是希望兩岸關係能夠越來越親近。如果要讓我在兩岸說彼此的不好,我是不會做的。

所以,我想發掘一些大陸的文化,讓更多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好。

機緣巧合下,我創作了一係列的黃河項目計劃。那是去年六月份,我參與了一場甘肅扶貧活動。在那裏,我第一次看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我在廈門)


當時我非常激動,甚至可以聽見心髒在怦怦直跳。

對我們台灣人來講,黃河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她陌生,是因為地域關係,我們從來不曾真正的見過黃河。說她熟悉,是因為我們在教科書和各種媒體上經常看到黃河的蹤影。

當我看到現實中的黃河時,一刹那,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於是,我取出一個瓶子,裝了一瓶黃河水。因為我想永遠記住第一眼看到她的那份感動。

回到台灣以後,我把這件事情當做趣談,講給我的朋友們聽。他們竟然問我:“所以,阿嘉,黃河的水到底是不是黃色的?”

聽到這句話,當時我覺得很震撼。我發現兩岸的差距並不單單是台灣同胞不知道黃河的水到底是什麽顏色?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明白雙方所處的地域環境,風俗習慣等等。

因此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想作為台灣青年看大陸的窗口,去行腳黃河。我要親自走遍黃河,用雙腳一步一步丈量她的美。

(在青海偶遇小朋友們)


有了想法,我便立刻付諸行動。最後,經過各種努力,在各方的支持下,走進黃河人家項目,在今年六月份開始成形。

我的計劃是,黃河流經9個省份。我打算每個省份用9天的時間,9個省份一共81天。

後來,我帶著團隊,從山東入海口一路溯源,曆經兩個多月,最終回到了母親河的懷抱。

沿途每到一處,我都會認真記錄所有關於黃河的故事。作為一個台灣青年,作為台灣同胞看大陸的窗口,我想融合兩岸的文化,走進真實的黃河人家,了解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的故事。

(台灣日月潭)


這裏的黃河人家,可以是長期住在黃河邊上,弘揚黃河文化的普通人,或者是在黃河邊上做鄉村振興的領導者,或者是在這裏落地的台灣同胞。講述他們的故事,記錄他們的生活百態和風俗習慣。

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重點是,人和家這兩個字。

從今年6月8號開始,我們在山東一路往回走。一直在介紹不同的黃河人家。直到這幾天,我們回到了黃河源頭。其中,甘肅和四川,因為疫情,我們還沒有辦法去,等疫情結束後我們會補上。

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走過了七個省份,拍了近100個短視頻,記錄了當地的黃河人家。

有時候找不到黃河人家,我們就到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去,比如說司馬遷故都。他就是1800年前的黃河人家,他生活在黃河邊上,還書寫了治理黃河的著作,甚至死後也葬在黃河邊上。

(在濟南趵突泉)


如果簡單粗暴地把黃河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的話,在黃河下遊很容易出現決口。以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受到黃河決口的影響,苦不堪言。

但是,有苦難的地方,總會有人與之抗衡。

這裏也誕生了一批優秀的領導者,因為他們看不得自己的鄉親們受苦,願意站出來幫助大家,比如焦裕祿。他帶領大家種樹,克服困難。後續也有很多領導,繼承了讓當地百姓過得更好的理念,去延續做這種事情。

因此,下遊的部分我見證了很多人格偉大的領導者,是他們幫助村民解決了生活的苦。

與此同時,我也去過乾隆皇帝禦筆題字的趵突泉,還有夏雨荷住過的大明湖畔。

據說,當年呂洞賓在此修行,拂袖之間,把趵突泉的“突”字,上麵的那一點,吹到了大明湖的“明”上,所以這個“明”字就多了一橫。

當然,傳說還有其他版本。每一個故事聽起來都很有趣,很感人。

(在台灣的工作日常)


到了中遊部分,黃河已經沒有那麽容易決口了。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天下黃河富寧夏。我們都以為黃河中遊的百姓是老天爺賞飯吃,讓他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可是,我實際到訪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這樣。因為黃河流經之處還是會有土地鹽堿化和水力太大的問題。當地人也是非常辛苦的去建設水利工程,讓黃河發揮更好的作用,造福於民。

在山西臨汾,我參觀了著名的堯廟。這之後,我才知道堯帝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還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發明家。

為了訓練孩子的性格,他發明了圍棋。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他發明了井。為了保護妻子的安全,他和妻子在山洞成婚,因此才有了入洞房的說法。

平時大家都稱呼他為堯帝,卻不知道他也有自己真實的姓名,叫伊祁放勳。他在位98年,享年118歲。所以,在當地,如果想祝福老人高壽,也會說祝您堯年。

這些都是我在台灣不曾聽過的故事。走過的黃河路越多,內心的感情就越豐富,對黃河母親的感情也越來越濃厚。

(在日本富士山下)


到了上遊的部分,我發現黃河水一點也不黃,反而是非常清澈的。我甚至在前幾天,赤腳跳進水中,還親口喝了黃河水。

我們都知道,黃河源頭在青海。自從進入青海以來,越接近上遊越能感受到那種純粹和純淨。當我站在黃河源頭——牛頭碑的時候,我再次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發現我要找的源頭不僅僅是黃河源頭,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源頭,也是我心裏想的我從哪裏來的答案。

我在牛頭碑的時候,一度哽咽地說不出話。我覺得自己不是尋根黃河,而是踏上回家的路。還有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每次身體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牛頭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會想起牛頭碑。

來青海見她,好像是一個多年前的約定。於我而言,她一點也不陌生,反而很熟悉,給了我歸家的感覺。

(喝下黃河水)


通過這一次的黃河之行,我對大陸有了更加全麵的深刻的認識。為了傳達真實的大陸,我不可能找一個當地書記做一份PPT。讓他告訴我十年前人們收入是一千塊,現在收入是一千五百塊,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沒用,對台灣同胞來說也沒用。

我做這一係列的黃河視頻,將來是要麵向全世界,麵向台灣同胞,讓他們知道大陸的樣子。

當我在村裏問一個大叔,二十年前的日子跟現在的日子有沒有區別。他高興的說:“區別可大了。二十年前家裏連個廁所都沒有。”現在他和老伴住著一百平米的大房子,屋裏還有廁所。

(在印度街頭的小茶攤)

這個就是真實的黃河人家。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人均GDP是多少,我要知道的是,這些住在黃河邊上的人家,他們的生活真的改善了。他們感謝政府感謝有人來為他們做這些事情。


我想記錄的是這些人的溫度。我想記錄的是這些文化的傳承。我想記錄的是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

這一趟下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自己。我不僅看到了大陸非常驚天動地的變化。我也非常感動於這些沿線的黃河人家,他們的質樸、熱情和善良。

他們給了我這個來自台灣的小青年很多的溫暖。每次交流的時候,他們聽我的口音不像北方口音,就問我是哪裏人。

當我說是來自台灣的時候,他們都無一例外熱情地說:“台灣同胞你好啊,我們都是一家人,你要代我們把我們的善意傳達給島內的民眾啊!”

(終於到達牛頭碑,我掩麵而泣)


如此一來 我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覺得,這一些善意雖然是對著我說的,但是,我隻是那麽那麽多台灣同胞的一個縮影。

其實他們是想對所有的台灣同胞釋放善意,而我隻是其中的一個接收者,一個橋梁。

我接受到這些善意之後,也會通過自己最大的能力,通過我的短視頻,把這些統統傳達給島內的同胞。希望他們能夠看到我們祖國大陸對台灣這麽友愛和認同。

當然,我的一己之力是有限的。不過,我還是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所以我在台灣的時候會跟身邊的人講,大陸的朋友對我非常友好。

同樣的,當我在大陸的時候,我也會把台灣的好,台灣的淳樸,介紹給大陸的朋友。

這樣雙方都向彼此靠近,才會有融合的意義。否則,隻是單方麵的去講自己的好和對方的不好,就不存在融合的意義了。

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能到大陸來看看,多了解一下真實的大陸。她真的不是我們過去想象中的那樣子。畢竟,如果想要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是無法把大陸排除在外的。

我想要用文化和愛來融合兩岸。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和我一起響應這個觀念,把兩岸關係拉進一些。

我相信,螢螢之光,終可匯成璀璨星河。我相信,講文化,講融合,講愛,是不會有敵人的。我相信,天下大同,你我都是炎黃子孫。
免責聲明:非本網注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自網絡,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果頁麵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發送郵件至hello@congtou.ca, 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明、以及侵權鏈接), 我們將很快刪除。
更多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