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78.% 全球受訪者 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

(2022-08-17 22:39:23) 下一個

十年成就世界矚目 78.34%全球受訪者:中國經濟已成世界引擎

2022-08-10 12:19:16 來源: 國際在線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DK16UV051497H3.html?

一項在五大洲22個國家進行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海外民眾對中國十年來的發展成就高度讚賞,有78.34%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這項名為"新時代的中國"的全球民意調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智庫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共同發起。調查對象既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居民,也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國、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尼日利亞、肯尼亞、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結果顯示,對中國經濟成就高度讚賞的受訪者比例,在非洲高達91.46%。歐洲緊隨其後,占比達到81.60%。北美洲位列第三,達到78.09%。

△各大洲受訪者對"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的認同度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全世界人口超過六成,占全球經濟總量約30%。此次調查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經濟給予高度評價的比例顯著高於非"一帶一路"國家,達到84.13%。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現出對中國經濟更強烈的信心,占比達到84.02%。

△"一帶一路"國家和非"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中國經濟評價對比

近年來,一些西方人士大肆炒作"中國經濟崩潰論",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3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表現"糟糕",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信心。

調查中,76.6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人均GDP在過去十年間由6100美元提升至12000美元以上,"這一成就很了不起"。在全球各大洲,認為"中國越來越富有"的受訪者比例普遍超過了七成。

△各大洲受訪者對"中國越來越富有"的認同度

過去十年,中國有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書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奇跡。在脫貧攻堅取得曆史性成就的諸多原因中,絕大多數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和"中國領導人很有決心,堅定地向著目標邁進"是排名前兩位的最主要因素。

全球民調中,絕大多數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較為正麵,其中"勤勞刻苦,有上進心"列第一位,有84.42%的非洲受訪者和71.18%的歐洲受訪者對中國人的這一傳統美德印象深刻。此外,70.96%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74.26%的發展中國家受訪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在對中國人的印象當中,"愛國,對自己的祖國和文化很自豪"位列第二位,認為中國人"越來越自信"的印象排名第三。

△"一帶一路"國家和非"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中國人"勤勞刻苦,有上進心"認同度對比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中國的科技進步給全球受訪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受訪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發展",在非洲比例達到73.87%。此外,給各國受訪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二位的是"人工智能",第三位的是"高速鐵路"。在歐洲,52.77%受訪者對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印象深刻。在非洲,55.28%的受訪者對中國的高速鐵路表達了讚譽。

△各大洲受訪者對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印象深刻的比例

據了解,此次民意調查各國受訪者比例相對均衡,全球受訪者平均年齡38.64歲,54.71%的受訪者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曆,其中碩士、博士占比15.22%。

78.34%全球受訪者:中國經濟已成世界引擎

2022-08-11  ·   來源:央視新聞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shishi/202208/t20220811_800303464.html?

  一項在五大洲22個國家進行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海外民眾對中國十年來的發展成就高度讚賞,有78.34%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這項名為“新時代的中國”的全球民意調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智庫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共同發起。調查對象既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居民,也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國、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尼日利亞、肯尼亞、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結果顯示,對中國經濟成就高度讚賞的受訪者比例,在非洲高達91.46%。歐洲緊隨其後,占比達到81.60%。北美洲位列第三,達到78.09%。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全世界人口超過六成,占全球經濟總量約30%。此次調查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經濟給予高度評價的比例顯著高於非“一帶一路”國家,達到84.13%。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現出對中國經濟更強烈的信心,占比達到84.02%。

  近年來,一些西方人士大肆炒作“中國經濟崩潰論”,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3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表現“糟糕”,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信心。

  調查中,76.6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人均GDP在過去十年間由6100美元提升至12000美元以上,“這一成就很了不起”。在全球各大洲,認為“中國越來越富有”的受訪者比例普遍超過了七成。

   過去十年,中國有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書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奇跡。在脫貧攻堅取得曆史性成就的諸多原因中,絕大多數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和“中國領導人很有決心,堅定地向著目標邁進”是排名前兩位的最主要因素。

  全球民調中,絕大多數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較為正麵,其中“勤勞刻苦,有上進心”列第一位,有84.42%的非洲受訪者和71.18%的歐洲受訪者對中國人的這一傳統美德印象深刻。此外,70.96%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74.26%的發展中國家受訪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在對中國人的印象當中,“愛國,對自己的祖國和文化很自豪”位列第二位,認為中國人“越來越自信”的印象排名第三。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中國的科技進步給全球受訪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受訪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發展”,在非洲比例達到73.87%。此外,給各國受訪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二位的是“人工智能”,第三位的是“高速鐵路”。在歐洲,52.77%受訪者對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印象深刻。在非洲,55.28%的受訪者對中國的高速鐵路表達了讚譽。

  據了解,此次民意調查各國受訪者比例相對均衡,全球受訪者平均年齡38.64歲,54.71%的受訪者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曆,其中碩士、博士占比15.22%。

 

金羊網評: “中國引擎”持續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來源:金羊網 作者:羅建華 發表時間:2022-08-12 15:27
分享到
  1.  

一項在五大洲22個國家進行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海外民眾對中國十年來的發展成就高度讚賞,有78.34%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偉大時代催生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應時代之變、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國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產業結構更優化,糧食產量2021年創曆史新高,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經濟效益不斷提升,高技術製造業占比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0年的15.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2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後,2021年達到53.3%;區域發展更協調,2021年,中西部地區在全國GDP中占比高於2012年,區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我國的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了2.5:1;生產方式更綠色,過去十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生產每1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量累計下降了26.2%……十年來,中國經濟從總量、結構到內涵,都發生了曆史性變革,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回望過往,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勁動力。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受益者,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者。中國是全球貿易大國、製造業大國、互聯網大國、消費大國……中國經濟不斷做大做強,逐漸走近世界經濟舞台中央,不斷反哺世界經濟,為穩定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真金白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資料顯示,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這些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即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過去兩年,中國兩年經濟平均增速仍達到5.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持續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不僅對降低世界經濟波動風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而且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企穩複蘇。

揆諸現實,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寶貴信心。今年3月起,國內疫情多點頻發,經濟回升勢頭承壓,4月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落。麵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中國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需求逐步恢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主要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呈現恢複勢頭。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GDP同比增長2.5%,再次展現出強大韌性。盡管基礎還需要鞏固,但中國經濟恢複向好無疑為脆弱乏力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寶貴的信心和力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事實已經並將持續證明,中國產業體係全,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廣,改革開放紅利多,經濟治理能力強,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釋放世界發展紅利。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當前,中國已經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中國經濟仍將麵臨新的挑戰。回望過往,我國頂住了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克服了一係列重大的突發事件強烈的衝擊,中國經濟不斷地爬坡過坎,奮力前行。揆諸現實,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根本改變。展望未來,堅定信心、練好內功,堅持辦好自己的事,以更強的決心、更積極的作為,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下功夫,進一步落實落細各項穩增長舉措,推動經濟持續恢複,中國將為世界經濟企穩複蘇注入更多正能量,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金羊網 文/羅建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