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華為任正非 兩萬到千億的創業史

(2022-06-10 11:19:12) 下一個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兩萬到千億的創業史

2014-08-23 00:01   科技潮人

https://fiber.ofweek.com/2014-08/ART-210007-8120-28870389.html

  華為,作為一家民企,從起初創業的艱難,到如今規模的壯大,並且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領頭羊,一改中國民企與中國製造在世界的形象。任正非,這位華為帝國的創業者,現在仍在積極地開疆拓土,坐好華為的守業人。

  早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富豪之一的任正非,是從貴陽艱苦的山溝溝裏走出來的。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的出身,讓任正非更善於把握一些其他人不在意的商機。坊間有傳聞稱,在十多年前的華為創業期間,任正非曾經親自背著軍綠色舊書包,拜會邊疆某地電信局,電信局的人買不買交換機。

  兩萬元神話

  這是一個今天很多外人都津津樂道的故事:1987年,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幹部任正非,與幾個誌同道合的中年人,以湊來的2萬元人民幣創立了華為公司。當時,除了任正非,可能誰都沒有想到,這家誕生在一間破舊廠房裏的小公司,即將改寫中國乃至世界通信製造業的曆史。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此時,國內在程控交換機技術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識到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將華為的所有資金投入到研製自有技術中。此次孤注一擲沒有讓任正非失望——華為研製出了C&C08交換機,由於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2/3,功能與之類似,C&C08交換機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成立之初確立的這個自主研製技術的策略,讓華為冒了極大的風險,但也最終奠定了華為適度領先的技術基礎,成為華為日後傲視同業的一大資本。

  但是,當時,國際電信巨頭大部分已經進入中國,盤踞在各個省市多年,華為要與這些擁有雄厚財力、先進技術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擊石。最嚴峻的是,由於國內市場迅速進入惡性競爭階段,國際電信巨頭依仗雄厚財力,也開始大幅降價,妄圖將華為等國內新興電信製造企業扼殺在搖籃裏。

  熟讀毛澤東著作的任正非,選擇了一條後來被稱之為“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華為先占領國際電信巨頭沒有能力深入的廣大農村市場,步步為營,最後占領城市。

  電信設備製造是對售後服務要求很高的行業,售後服務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當時,國際電信巨頭的分支機構最多隻設立到省會城市以及沿海的重點城市,對於廣大農村市場無暇顧及,而這正是華為這樣的本土企業的優勢所在。另外,由於農村市場購買力有限,即使國外產品大幅降價,也與農村市場的要求有段距離,因此,國際電信巨頭基本上放棄了農村市場。

事實證明,這個戰略不僅使華為避免了被國際電信巨頭扼殺,更讓華為獲得了長足發展,培養了一支精良的營銷隊伍,成長起來一個研發團隊,積蓄了打城市戰的資本。因此,在當年與華為一樣代理他人產品的數千家公司,以及隨後也研製出了類似的程控交換機的中國籍新興通信設備廠商紛紛倒閉的時候,華為在廣大的農村市場“桃花依舊笑春風”。

  任正非是一個危機意識極強的企業家,當華為度過了死亡風險極高創業期,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的時候,他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華為的不足。

  1997年聖誕節,任正非走訪了美國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見所聞讓他大為震撼——他第一次那麽近距離,那麽清晰地看到了華為與這些國際巨頭的差距。任正非回到華為後不久,一場持續五年的變革大幕開啟,華為進入了全麵學習西方經驗、反思自身,提升內部管理的階段。這個“削足適履”的痛苦過程為華為國際化作了充分準備。

  1999年,華為員工達到15000人,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達120億元。已經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的華為,先後在印度班加羅爾和美國達拉斯設立了研發中心,以跟蹤世界先進技術走向。這一年,華為海外銷售額僅0.53億美元,但華為已經開始建立龐大的營銷和服務網絡。這意味著,華為要在國際市場大施拳腳了。

  但是,技術還沒有絕對領先,品牌知名度亦不如那些百年老店,資本沒有國際同行那麽雄厚,華為的競爭法寶在哪裏?

  當華為在歐洲市場縱橫馳騁的時候,答案其實就已經明了了。

  獨門絕技

  如果說小客戶還可以單靠價格打動,但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主流客戶,單純的價格戰就很難起作用了,這些客戶更關注的是設備提供商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從設備的設計、生產,到運輸、安裝、調試,以及到後期的服務,都要有完善的持續的解決方案。

  華為獨家中標QSC的NGN項目後,在與華為一起召開的項目中標發布會上,QSC總工FrankThelen這樣解釋他們最終選擇華為的原因:“以提供全麵的商業通信解決方案而著稱的QSC將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便捷和經濟的通信服務。華為公司以其快速的需求響應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端到端’的完善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我們客戶化的需求。”

任正非與外國大公司交談時,對方都陳述自己有一個多麽大的服務網絡,這顯然已經成為他們競爭的殺手鐧。

  一名歐洲老牌電信運營商這樣說:“我們最怕的就是設備買回來幾年後,設備供應商倒閉了,沒有人來升級、維護,因此我們購買設備要綜合考察設備供應商,隻有那些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在產品和服務上不用我們擔心的供應商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

  這就要求華為要提升綜合實力,為客戶提供持續穩定的服務,且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響應客戶的需求。

  任正非很早就認識到了服務問題,他很早就提醒華為人:“中國的技術人員重功能開發,輕技術服務,導致維護專家的成長緩慢,嚴重地製約了人才的均衡成長,外國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視服務。沒有良好的服務隊伍,就是能銷售也不敢大銷售,沒有好的服務網絡就會垮下來。”

  相對於歐洲老牌電信設備提供商來說,華為的快速反應是優勢之一。華為負責海外市場的副總裁鄧濤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說,歐洲企業普遍反應較慢,用戶提出一個修改建議,他們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進。而中國企業,隻要用戶有需求,總是能加班加點,快速反應。一個要1年才改進,一個隻要一個月就能改進,優勢自然體現出來了。

  歐洲人福利待遇好,工作與生活分明,工作以外的時間一般不再談工作,更別提加班了,而華為作為成長型企業,更由於任正非一直提倡的拚搏精神,華為人的工作與生活基本上沒有什麽區分的,為了一個單子可以不回家過年,甚至老婆生孩子都顧及不上;有任務就立即頂上去已經成了華為人的工作習慣。

任正非曾經說:“以顧客為導向是公司的基本方針,為了滿足用戶的要求,我們還會做出我們更大的努力。”

  本著貼近客戶的原則,早在1998年,華為就在全國建有33個辦事處和33個用戶服務中心,與22個省管局建有合資公司,在莫斯科設立代表處,在東歐十多個國家安裝了設備,為香港提供了商業網、智能網和接入網

  在中國,做一個企業,競爭對手是全球各發達國家的世界級巨子,他們有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積累,有歐美數百年以來發展形成的工業基礎和產業環境,有世界發達國家的商業底蘊和雄厚的人力資源和社會基礎,有世界一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研發體係,有雄厚的資金和全球著名的品牌,有深厚的市場地位和客戶基礎,有世界級的管理體係和運營經驗,有覆蓋全球客戶的龐大的營銷和服務網絡。

  麵對這樣的競爭格局,麵對如此的技術及市場壁壘,在中國,華為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隻有通過勤奮彌補。

  總結華為18年來的快速發展,任正非這樣說:“18年來,公司高層管理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有許多高級幹部幾乎沒有什麽節假日,24小時不能關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處理隨時發生的問題。現在,更因為全球化後的時差問題,總是夜裏開會。我們沒有國際大公司積累了幾十年的市場地位、人脈和品牌,沒有什麽可以依賴,隻有比別人更多一點奮鬥,隻有在別人喝咖啡和休閑的時間努力工作,隻有更虔誠對待客戶,否則我們怎麽能拿到訂單?”

  2007年8月6日,華為發布2006年年報,其2006年的實際銷售額為672億元人民幣。有研究機構預測,華為的銷售額將在2007年年度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從兩萬元資金起步,到1000億銷售額,華為用了18年時間。

  任正非曾經說:“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以這種精神提供的低成本快速服務,或許就是華為快速成長、在國際市場迅速推進的最大秘密。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身價究竟有多高? 

2019-08-14 12:53

https://www.sohu.com/a/328305375_100272654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從2011年起就進入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當時他的排名是92位。之後,他年年入選富豪榜。

到了2018年,任正非的身價是205.6億元,排名83位,名次還有所前進。

但很多人卻認為任正非沒有進入富豪榜,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主要是因為任正非的財富跟其他富豪相比,顯得比較少,排名靠後,不太容易被注意到。

人們往往被排名前十的富豪所吸引,很容易忽視排名靠後的人。

205.6億元的身價,雖然對老百姓來說,也是巨額財富,但比起馬雲2400億元的身家,任正非顯然就差得太遠了。

所以任正非從來進不了中國財富榜的前十名,隻能在百名左右徘徊。

任正非的身價在富豪們看來,顯得非常少。可以這麽說,任正非是中國500強企業中,最窮的老板。

這麽窮的企業老板,是不是他的企業不行呢?

事實恰恰相反,華為是一個資金雄厚、科技水平一流的企業,是通訊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在全球的4家通訊巨頭中,華為在通訊領域市場份額為22%,遠遠高於諾基亞、愛立信、中興等其它三家。通訊領域的這塊大蛋糕,華為所占市場份額超過了五分之一。

華為公司的強大,體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從華為的收入來說,2018年華為的總營收超過1千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海外市場。

華為之所以能在中國和海外市場都有長足的發展,依靠的是自身的技術以及創新能力。既使與馬雲的阿裏巴巴比,華為的收入也是其三倍以上。

第二,從華為掌握的5G技術來看,目前華為的5G技術是全球最尖端的通訊技術。在5G領域,華為的專利數,占了三分之二。

依靠這些專利技術,華為打敗了美國高通公司,獲得了5G通信標準的製定權。

第三,華為凝聚力超強。

華為有18萬員工,來自165個國家。這說明,華為把各個國家的優秀人才,聚集到了一起,達到了合作共贏的狀態。

華為的股份,員工持有。華為讓每個員工動力十足,因為每一份努力,都是在為自身付出。

第四,華為的科技力量強大,專利研發能力超強。

華為的研發實驗室非常多,在國內外都有很多的點。參與研發的成員有八萬多名,近十年裏來,華為在研發上的投資超過5千億元。

截止去年年底,華為的專利授權達74307件。就連蘋果手機,都在使用華為的多功專利。2017年,華為是向歐洲專利局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

所以說,華為雖然是一家沒有上市也不會上市的企業,但無論是其收入,創新能力,還是企業的疑聚力和技術,都堪稱一流。

那麽,華為這麽強大的企業,為什麽其老板任正非的財富卻並不成正比呢?作為科技巨頭的華為,其CEO任正非在富豪榜的排名,為什麽一直都在百名左右徘徊不定呢?

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華為的管理者不簡單,認為員工是企業的主人翁,有錢大家一起賺。華為把利潤,返給了員工。

任正非把華為的大部分利潤都分紅了,他將公司百分之95以上的股權都分給了員工,這就是華為手機能夠屢創佳績,成為民族優秀企業的原因之一。

華為2017年的利潤為475億,員工分紅總額168億,持股員工人均可分21萬之多。任正非占股不到2%,財富自然也不會多麽巨大,2018年也同樣如此。

二、像中國許多有名的民營企業一樣,華為堅持不上市,因此其身價被嚴重低估,華為老總身價也被低估。

華為不上市,沒有上市也就意味著不能根據股價和股份來衡量任正非的身價。如果華為上市,任正非的身價無疑會暴增的。他沒有這麽做,未來也不會這樣做,是因為明白“財散人聚”的道理。

三、追求長期發展,追求卓越的技術,華為科技研發投入資金量大。

任正非很重視科技研發,華為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擁有 1 萬名博士。這麽大的研發團隊,造就了華為的技術創新能力。

10年來,華為累計的研究經費高達4000億,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132.3億美元,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創新高, 預計達150-200億美元。華為舍得為研發投入資金,也得到了不錯的回報。

作為老板,任正非的確很"窮",他的身價隻有區區205.6億元,遠遠不能和其他富豪相比。可是這個窮老板領導的大企業,卻是堪稱世界一流的科技企業。

正像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高度, 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他的寬度。"

在這樣一個充斥著誘惑的年代,能抵住資本的誘惑,做純粹的企業,這才是值得我們真正尊重的企業家!如果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任正非,那未免格局太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