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才是製裁俄羅斯真正受害者

(2022-05-30 07:45:36) 下一個

換個算法,俄羅斯相當於德國,美國才是製裁真正受害者

2022-05-30 15:55:28 來源: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劉程輝】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KJPB27051481US.html

“誰才是真正受到製裁的人?”

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與西方“製裁角力”不斷加碼。猶太雜誌《Tablet》在5月25日的評論文章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西方對俄製裁實際上孤立了自己,因為他們低估了俄羅斯經濟的規模和重要性。

創立於2009年的《Tablet》是一份發布新聞、思想和文化評論的在線雜誌。《Tablet》的這篇文章援引法國經濟學家雅克·薩皮爾(Jacques Sapir)的話指出,西方造成這種誤判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俄羅斯在全球基礎產品生產的重要地位,還簡單地將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換算成美元與他國進行比較,低估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

文章指出,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俄羅斯經濟規模其實與德國相當;而且一旦降低服務業在全球經濟重要性中的比重,俄羅斯經濟規模甚至超過德國,與日本相當。後兩種計算方法顯然更具意義,因為購買力平價考慮到了生產率和人均資源使用狀況。而在諸如戰時這樣的緊要關頭,服務業根本無法像工業那樣給人們帶來生產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把這套計算方法應用到中國身上,中國的經濟規模更是超過美國和歐盟。這也意味著——西方的經濟實力或被嚴重高估,與中俄的經濟實力差距實際並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迫使許多國家選邊站,反而可能孤立了自己。

猶太雜誌《Tsblet》:美國才是反俄製裁的真正受害者?

俄羅斯真是個“不起眼的經濟小國”嗎?

文章回憶道,包括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在內的很多人都以為,俄羅斯經濟對他們而言無關緊要,從經濟規模上看俄羅斯隻是一個“不起眼的歐洲小國”。然而,《經濟學人》雜誌在2019年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俄羅斯在歐洲、中東和東亞不斷擴大外交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一個經濟規模僅與西班牙相當的國家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西方如此嚴重的誤判一個經濟體對於全球的重要性,這是很罕見的。法國經濟學家薩皮爾直言,“俄烏衝突讓我們意識到,俄羅斯經濟比我們想象中重要的多。”

在薩皮爾看來,造成這種誤判的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匯率。如果簡單地把俄羅斯GDP從盧布換算成美元,確實俄羅斯與西班牙經濟規模差不多。但是如果不考慮到購買力平價(PPP),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購買力平價涉及到生產率和民眾生活水平,也包含了人均福利和資源使用等因素。

事實上,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購買力平價是大多數國際機構青睞的衡量標準。當根據購買力平價來衡量俄羅斯的GDP時,很明顯,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實際上更接近德國(俄羅斯約4.4萬億美元,德國約4.6萬億美元)——從一個有點不景氣的歐洲小經濟體,到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差異。

第二個因素是服務業。在薩皮爾看來,與工業部門以及石油、天然氣、銅和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相比,當今的服務業重要性被高估了。如果降低服務業在全球經濟重要性中的比重,“俄羅斯的經濟規模比德國大得多,可能占世界經濟的5%或6%”,更像日本而不是西班牙。

美國運動品牌耐克3月1日關閉了俄羅斯線上購買渠道

顯而易見的是,到了緊要關頭,比起娛樂或金融服務這樣無形的東西,人們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能源才更有價值。像Netflix這樣的公司的市盈率比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高出三倍時,這更有可能是市場泡沫的反映,而不是現實的反映。盡管Netflix提供了很棒的服務,可是隻要世界上還有大約8億人營養不良,“雀巢”就會體現出更多的價值。

以上例子說明,俄烏衝突讓人們意識到,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把現代經濟中“過時”的觀念視作理所應當了。比如被人們高估的服務和科技,它們的價值最近在暴跌;而工業和大宗商品價格卻在飆升。

第三個因素是全球貿易流動。文章指出,由於忽視了全球貿易流動,俄羅斯經濟的規模和重要性被進一步扭曲。

薩皮爾估計,俄羅斯在全球貿易流動中“可能占到15%”。例如,雖然俄羅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它一直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甚至超過了沙特阿拉伯。其他許多基礎產品也是如此,比如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俄羅斯控製著全球19.5%的出口)、鎳(20.4%)、鋼胚(18.8%)、鉑(16.6%)和凍魚(11.2%)。

俄羅斯在許多基礎商品的生產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意味著,與世界其他幾個國家一樣,俄羅斯在許多方麵都是全球化生產鏈的關鍵。與對伊朗或委內瑞拉這樣的國家實施“極限製裁”不同,試圖切斷與俄羅斯的聯係很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的戲劇性重組。

運輸石油的跨洋巨輪(資料圖)

如果以同樣的視角看中國呢?

文章稱,如果基於匯率來考慮中國經濟——簡單地將中國2021年的GDP從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概相當於17.7萬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為23萬億美元,歐盟為17萬億美元。

但如果按購買力平價進行調整,中國經濟在2021年達到了近27.21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歐盟為20.5萬億美元,美國為23萬億美元。

事實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早在六年前就已經超過了美國。

另一方麵,服務業約占中國GDP的53.3%,甚至低於俄羅斯的56.7%。如果降低服務業相對於工業和商品的重要性比重,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將占據全球經濟25%至30%,遠超目前的18%至19%。

依照這樣的指標,中國和俄羅斯經濟加起來約占全球經濟的30%至35%。

文章稱,對於想用極限製裁來懲罰對手並獲取預期收益的西方世界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和歐盟經濟中有超過70%由服務業提供,中俄的這一挑戰就變得更加緊迫——這表明西方經濟實力可能被嚴重高估了,實際上他們與中俄的經濟實力差距要小得多。

誰才是真正受到製裁的人?

至於為何要做這樣的比較,作者也給出了原因。

文章稱,俄烏衝突和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正在推動世界分裂成類似冷戰的政治經濟集團。在冷戰初期,西方占全球GDP的50%以上,美國主導全球製造業,每年有巨大的貿易順差。然而,如今的西方的主要對手在某些方麵比冷戰時更強大。

 

因此,在我們熱情地擁抱新的鐵幕之前,有必要停下來考慮一下,世界上有多少國家會自願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所認為的“西方”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和曆史原因,以及經濟和軍事上聯係——無疑仍相對團結。但西方國家的人口隻占世界人口的13%左右,中國和俄羅斯加起來約占20%。這使得大約三分之二的人類處於“不結盟”狀態。而大多數人都希望保持這一立場。如果我們強迫他們選擇立場,我們可能會麵臨許多意外的結果。

 

文章提醒說,對製裁俄羅斯的國家進行統計,很難判斷這道新的鐵幕究竟是困住了西方的對手,還是西方自己。像印度和沙特阿拉伯這樣美國名義上的重要盟友,拒絕在俄烏衝突中站隊就是個明顯的跡象。

盡管受到美歐反複施壓,但印度今年第一季度仍加大了對俄石油進口(BBC製圖)

石油是反映這種態勢的晴雨表。隨著西方對俄羅斯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實施製裁,油價從今年年初的每桶75美元左右上漲到如今的110美元以上。

然而,那些拒絕參與對俄製裁的國家,現在正利用這個機會從俄羅斯大幅購買折扣能源。

如果俄羅斯依然能向世界各地銷售石油,印度等國還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進行談判,但西方消費者卻在忍受虛高的油價,那麽誰才是真正受到製裁的人呢?

類似的原則也適用於美元的“武器化”和整個西方金融體係——

如果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意識到,使用美元和SWIFT這樣的交易係統取決於華盛頓製定的政策,而這些政策不一定符合它們的自身利益,這不僅無法加強西方經濟秩序,甚至將導致全球經濟去美元化。

文章總結道,西方的確需要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采取措施,但西方太自以為是了,光顧著滿足國內各種各樣的需求,這反而會給其他國家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讓這些不想站隊的國家被迫作出選擇,從而讓現在的西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