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李嘉誠狂拋英國資產,他看到了什麽

(2022-03-25 23:16:13) 下一個

李嘉誠狂拋英國資產,他看到了什麽?

https://info.51.ca/news/oversea/2022-03/1082329.html

加國無憂  2022年3月24日 來源:華爾街見聞

李嘉誠的“撤退”往往早於市場一到兩年,如今李嘉誠又在積極出售英國最大配電公司,UK Power Networks。

目前李家控製著英國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及超過40%的電信市場、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和超過5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產。

出售UK Power Networks可能是李家“出逃”英國的一係列步驟之一,此前其還掛牌出售了瑞銀集團倫敦總部大樓。

嗅覺敏銳的李嘉誠,究竟看到了什麽?

這一切要先從最近《經濟學人》暗示英國或將回到“石器時代”的一篇文章說起……

01

英國回到“石器時代”?

一向以“理中客”自居的《經濟學人》,以往都是用尖銳直接的筆法“針砭時弊”,但最近卻在一篇文章中,用起了春秋筆法。

在這篇罕見的文章中,《經濟學人》的筆法可謂“浪漫”:先是從兩千年前希臘地理學家首次看到英倫島嶼時的印象說起:“陰冷多雨,一整天隻有中午時刻才有三四小時的陽光。”(筆者注:兩千年前希臘人就開始有小時的概念了?一向以嚴謹著稱的《經濟學人》從一開始就在使用各種“暗示”)

《經濟學人》緊接著引用了《格列佛遊記》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對英國評價的原話:“真TM冷死了”。(筆者注:喬納森·斯威夫特生活在300年前)。

然後《經濟學人》又開始講述英國人開始可以享受溫暖的曆史:上世紀70年代,整個英國隻有三分之一的房子有中央供暖係統,那時英國家庭的平均溫度隻有14攝氏度;而到了2010年,幾乎所有英國家庭裏都裝有中央供暖係統,屋內平均溫度21攝氏度。

然後這篇文章又扯回羅馬時代,再扯到19世紀,最後結尾是這樣的:寒冷塑造了英國人的偉大性格,狄更斯就很享受、托馬斯·哈代(著有《苔絲》等名著)讚揚寒冷、莎士比亞如果有中央空調也絕不會將愛情比作夏日的溫暖……

02

發生了什麽?

《經濟學人》在努力“暗示”著什麽,但又不敢直接說,但文中還是轉瞬即逝地提了一句:能源賬單。畢竟《經濟學人》的立場站在英國,對於自己的問題,用這種方式處理,完全可以理解,雙標王麽。

讓我們幫《經濟學人》說一下它想說又不敢說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麽。

英國目前的冬季取暖需要能源:三分之二的家庭要使用天然氣、剩下的大多數用電、4%偏遠地區家庭用油。

而4月份英國的零售能源價格將上漲超過50%。

這是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因為英國的能源價格本來就已經非常高——在漲價之前,英國家庭平均用氣、用電支出在1138英鎊/年,按現行匯率約合9600人民幣。

這還沒算水費、通訊費、交通費這些“基本剛性開支”——水費平均408英鎊、通訊費122英鎊、交通費744英鎊。這些還沒算食品和房租的基本公共服務費用,就要用掉英國家庭收入的10%。

圖:英國家庭收入分布情況(中位數收入不到30000英鎊)

所以,家庭用能源價格價格暴漲,意味著英國家庭收入中,用於“基本生活”維持的比例,將出現大比例上升。

圖:2022年漲價後,英國家庭能源賬單將幾乎翻倍。

這還沒完,上麵這張圖隻是4月份第一次漲價之後的測算結果,目前預計10月份進入下一個冬天之後,還有一輪漲價,屆時英國家庭僅僅在氣電賬單方麵的支出,就將高達3000英鎊。

3000英鎊什麽概念?就是光這一張賬單,就要占英國家庭收入的10%以上。而且這隻是平均數和中位數計算出來的,如果看收入分布會發現,將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英國家庭無法負擔起最基本的家庭供熱費用——這就是《經濟學人》用春秋筆法要“暗示”的,很多英國家庭或將回到“石器時代”。

03

李家為何跑路

如果看到上麵這種前景,李家還不跑路麽?

畢竟,李家在英國持有的大都是公共事業類資產,在很多人連基本生活都支撐不下去的時候,誰將成為眾矢之的,不言自明。

有人可能錯誤地認為是政府。但實際上,之所以這次出現如此大的費用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英國政府已經努力到極限了。

在漲價之前,英國政府一直在使用大規模能源賬單補貼來“穩住”能源賬單價格。如今,即便在漲價之後,預計2022-2023年度政府的能源補貼仍將高達接近100億英鎊。

政府大規模補貼平抑短期能源波動還可以,但如果是長期補貼,副作用很大:道理很簡單,政府的錢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本身不創造任何財富;所以政府的錢即便不是直接收稅來的,通過發債來和QE來,那也會增加貨幣供給,推升通脹,最終結果都是要民眾共同承擔;但是如果政府能源補貼長期進行下去,會讓本來就負擔不起能源賬單的困難家庭更加困難——因為在本質上補貼的成本是需要共擔的,但是補貼的受益者更多地流向了富裕家庭,因為富裕家庭的房子更大,能源消耗更多,獲得的補貼比例也就更大。

所以,英國政府看到未來能源價格沒有下降的趨勢,實在是不能繼續大規模補貼下去了,之前積累的應該漲沒漲的價格,就一下子爆發了——一次性暴漲。

另外,英國政府堅持不下去現在的限價和補貼,還有一層重要原因,那就是接受政府限價的企業都紛紛倒閉了。

圖:英國規模較小的能源公司批量倒閉(紅柱是受到影響的家庭數量)

這些公司當然不能真的讓他們倒閉,不然這些家庭怎麽辦?結果就是規模小的公司,大都是被“強行”並入臨近服務區的其他公司,規模大的就隻能由政府“接管”——如上圖中最大的這家Bulb Energy。

這麽下去,財力雄厚的大公司可能也會落到同樣下場,最後避免不了被政府接管的命運。

“機敏”的李家趁現在不跑,更待何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